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胡风弥漫中的大唐纹样

发布时间:2015-09-24 08:55

摘 要: 唐朝的艺术风格是东西交汇的,由于西方的外来文化对本土的冲击与影响,加之整个社会对此的追崇,使整个唐朝社会沉浸在这浓郁的“胡风”之下,加之本土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使的这一时期的装饰纹样独特而华美,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传统的风格迥异,影响深远,在历史中大放异彩。是中西艺术交融的一次优秀体现。

关键词:丝绸之路 唐代 联珠纹 胡风
正文:
  从西汉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开始,自我国长安起始,途径西域广大地区,曾远达罗马、叙利亚的一条陆路丝绸贸易通道存在了两千多年,人们把此贯通欧亚的陆路通道冠名为“陶瓷之路”、“香料之路”、“玉石之路”等,但作为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专用名称——丝绸之路,则是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来的。             
  时至唐代,我国封建王朝自汉代以来再次达到了顶峰,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与周边各国各地区交往最为频繁,文化最为开放,交流层次最为广泛的时期。外来文化对其的影响表现在社会的各方各面,而这些外来文化主要是来自于波斯,阿拉伯地区等西方文化的影响。就民族美术来说,唐代对于外来美术文化的吸收表现明显,如果把我国长达五千年的历史进程划分为几个开放时期,唐代可以说是最为开放的开放时期。这些外来文化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与唐朝进行交流与融合。
1、“胡风弥漫”的时代背景
  公元七世纪,在亚欧大陆上形成了三个强大的封建王朝----远东地区的大唐王朝,地跨中亚,西非,西南欧的阿拉伯帝国,以及西欧的查理大帝帝国。其都有对外开放的特点。唐朝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巅峰时期,这个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大。大体同时存在的阿拉伯帝国和查理大帝都不能与之相比。以经济和政治为载体的唐文化更是辉煌灿烂,达到了当时世界的顶端,吸引的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与前代相比连接中西交通更为畅通的丝绸之路文化的交流创作了有力的条件。唐朝统治者对外政策的的重点即西北方向的西域,其政治上的支持为文化的交流带来了构建基础。在唐代建立之前的中国经过了魏晋南北朝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融合以及短暂隋朝的统一,相较于前代为汉文化独尊的情形,为更快吸收别族文化提供了社会基础。在封建王朝,上层建筑的审美情趣决定着整个社会的走向。
2、主要纹样
  大唐文化以开放的姿态吸取容纳诸多异域风采,与外来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并趋于一体化,当时的艺术家们也喜欢表现外来题材还有外国的神和圣者,并吸收着他们那些与自己不同的创作风格与手法。雷圭元先生曾说:“在唐代文艺园地上,盛开着三朵喜人的金花:一是唐诗,二是装饰图案,三是书法。”唐代的图案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因其水平之高,与同时代的唐诗、书法绘画具有同等的历史地位。
  其时流行的图案纹样可以分为:联珠纹、缠枝纹、宝相花纹、团巢纹、几何纹等。这些纹样主要表现于唐锦、金银器、陶瓷以及建筑装饰等。
  在这些流行的纹样图案中,波斯萨珊朝式的那种以联珠缀成的圆圈做为主纹的边缘,圆圈内常填以对马纹、对鸟纹、对鸭纹,也有填以波斯式的猪头纹和立鸟纹的纹样图案被称作联珠纹。它是3世纪兴起的萨珊波斯王朝流行一种装饰性程式化倾向的纹章艺术,隋时传入中国,唐代很是盛行。《北史·何稠传》上说,隋初波斯来献波斯锦(联珠纹纬锦),隋文帝命何稠仿制,何稠仿制的 
比波斯的还好。到了唐代成为唐锦中最具特色的纹饰,数量也最多,它比同时期其他纹锦类织物的总和还要多,大量外销,畅销一时。
  联珠纹常常是与团窠纹相结合使用的。而团窠纹就是现在所称的团花。这是唐代丝织中的一种新产品。这种以圆形为单位元素的装饰图案是从波斯图案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包括人形,动物和形式化叶饰之作的圆形元素,是所在装饰中加以变现的事物的原型,常见于供王室所用的撒珊王朝丝织品;而作为见于古代近东织品上的这些元素直系后裔,伴随着中世纪初期的商业贸易远播他乡②。
  联珠团窠纹这类纹样多采用对称处理的方法,圆圈内的纹样形式,有中国自己的传统图案,也有受外来影响的图形,在圆圈中可以描绘装饰性的花朵,也可以填充珍禽瑞兽或人物纹样。但以联珠纹做边饰,这是这种纹样的主要特征。团窠联珠纹样成为唐丝绸纹样的主流。它表现在丝绸上有华贵,饱满的形式感。现出土可见的此类纹样有联珠“贵”字纹锦,联珠熊头纹锦,联珠鹿纹锦,联珠骑士狩猎锦等等。
  根据对波斯纹样的吸收与发展,唐人又创造出了带有波斯风格的新样式。此种纹样称为“陵阳公样”。文献记“高祖太宗时(公元650年以前)内库瑞锦对雉、斗牛、祥凤、游鳞之状,创自师纶,至今传之”(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窦师纶是唐代初年派往四川进行统治并监管修造皇室用物的。曾被封为陵阳公,所以将他创作的这种纹样称之为“陵阳公样”。这种图案是在西方纹样的基础上保持了中国纹样四方连续等传统形式,用环式花卉或卷草代替联珠纹,以中国传统动物主题代替西方神话造型。而这种将动物置于花卉环的图案,在中国整整延续了数百年之久。
结论
  对唐代纹样的探究可以总结出:⑴、对西方纹样的吸收与再创造是唐代纹样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具有独特时期赋予的特殊时代性,对中国纹样赋予了新特征。⑵、植物纹成为了动物纹之后,新的主角。⑶、没有文化交流就没有人类历史,交流和开放是精神视野的扩大和技术文化的提高。如果一个民族的封闭与隔绝将会导致文化的停滞与枯萎,甚至于退化和消亡。⑷、多元性和包容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交流与创造是中国文化创作的重要传承手段。
参考文献
中亚文明史.第三卷.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1,第1版
英.阿奇博尔德·H.克里斯蒂.图案设计—形式装饰研究导论.长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6.4,第1版
李青.形而上下—艺术试验与美术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6第1版
② 英.阿奇博尔德·H.克里斯蒂.图案设计—形式装饰研究导论.长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6.4,第1版:57

上一篇:浅谈非主流服饰文化中的朋克精神

下一篇:符号如是说--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