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广东水彩艺术的风格

发布时间:2015-10-04 15:27
一、广东水彩艺术发展的沿承关系
  广东地处南方,本土众多的河道和漫长的海岸线等自然条件为航运提供了诸多的便利,通过河运和海运展开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显得方便和直接,故岭南文化因地缘的关系在一开始便染上了海洋文化的底色。观察早期广东地区美术家的活动路线时可以发现,他们的求艺之途很少折返内陆求助于中原文化的敦教,而是顺海寻找启蒙,或是沿东北海岸线路东渡到日本(如高剑父、谭华牧等),或是顺南太平洋环绕半球至当时的法国或是美国(如李铁夫、余本、冯钢百等),其中广东画家李铁夫先生是我国第一个远赴英美学习水彩画并取得极高成就的水彩画家。他的艺术汲取了欧洲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在水彩方面更是受到英国水彩画的滋养,还直接受到威廉切斯和萨金特等水彩大师的熏陶和教诲。李铁夫的作品有着印象派绘画那种明亮的阳光和流动的大气,并且以痛快淋漓的笔触表现出宏大的气概。广东也是中国水彩的创始之地,李铁夫影响着广东乃至中国几代水彩画家。历史上的广东水彩画真正的蓬勃发展期在20世纪50至60年代,涌现出如阳太阳、王肇民、黄笃维、罗宗海、吴谷芳等一批专门从事水彩画创作的油画家。在这些画家的影响和大力推行之下,广州美术学院(原中南美专)逐步把水彩画的创作、教学、研究定位为学院架构中的重点部分,为水彩画创作队伍输送了一批高质量的优秀人才,这一时期由于前苏联水彩画风格的传入,广东水彩创作整体受其影响比较深,呈现出一种明快、清新的特点。
  在前辈们的指引下,20世纪80至90年代的广东出现了较为活跃的水彩画家,如胡钜湛、钟安之、陈秀莪、周易、吴正斌等,他们以精湛的技法、深刻的现实主义思想成为了一代水彩名家。可能因他们是在广州美术学院工作的缘故,多年从事第一线的教学工作,故此也影响了一批青年画家、一批追随者。他们在坚持着学院教学规范和评价标准的同时,更注重一种基础性和相对固定的模式化操作。但是,他们对艺术本体的思考和对美术史发展的判断还不具备王肇民先生的深度,所以他们并没有形成一种更为有力度和冲击力的思想体系,其影响力与辐射力不如王肇民。
  然而,80至90年代这一时段,正是王肇民艺术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王肇民的艺术风格特点鲜明,树立起了另一种水彩审美理念,形成了特有的“王氏画风”,因此影响了一大批的追随者,出现了视觉更为开阔、思维更为活跃的中青年水彩画家,如黄中羊、李涛、叶献民、苏家芬、黄增炎、龙虎、廖剑华、杨培江、肖庆书、李燕翔、李凯煌、陈海宁、陈朝生、许以冠等。这些画家绘画风格比较前卫,技法、风格呈现出多样化,他们之中一些人身上或多或少留有“王氏画风”的痕迹,整个师承和风格衍变的脉络是比较明确的。
  
  二、王肇民的绘画风格特点
  王肇民打破了传统水彩艺术的审美观念,使之树立起另一种新的水彩艺术审美旗帜。王肇民的水彩画没有一般水彩画那种水色淋漓的灵巧样式,却有着油画般的视觉冲击力和厚重感,特别是人物的表现具有雕塑的意味,用色极为单纯,水分的控制与水彩画的传统技法相反。
  1.形体的塑造
  细细咀嚼王肇民的作品《桃》《黑漆盘上的苹果》《苹果堆》等,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水彩有着不同于一般水彩作品的造型。一般的水彩作品往往造型偏软,注重水味而形体不结实,但王肇民的水彩作品中的物体各个造型结实无比,经过主观化的处理,使之产生有机联系。王肇民的作品《桃》中的壶的造型用笔简洁有力,壶的用笔是书写出来的,一个结实有力的壶跃然于画面。作品中的每一个桃几笔就画完,干笔、湿笔相结合,皴、擦等手法运用得当。在王肇民所画的苹果、石榴、桃、器物、衬布等物体中,作品的构成或以方为主或以圆为主,不同的物体呈现不同的形,非常强调和讲究有力的外形。
  2.富有冲击力的色彩


  我们在看王肇民的作品时,第一眼感觉是他那有着油画般的厚重感的色彩。对作品《黑漆盘上的苹果》与塞尚的作品《静物》进行一番对比,可以发现二者在色彩、构图上都有相似之处。王肇民曾受到法国后期印象派及野兽派的影响,多用纯度较高、大色块的对比色(如黄、紫色的强烈对比),所以其作品的基调往往是明亮的、浑厚而又潇洒的。
  3.独特的构图与坚实的结构形式
  王肇民的水彩作品中有塞尚的身影,塞尚作品很注重结构,王肇民的作品也不例外。在他的水彩作品中,大多采用方形构图,布局上基本是上下等分、左右对称的,显示构图的稳定性,增强现代感,加强整体“形”的感觉,使画面充满了艺术形式的美感。王肇民之后的一些广东水彩画家依然还保留着这个特点。
  
  三、广东新时期水彩艺术风格
  王肇民对广东水彩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他树立起广东现代水彩画的旗帜,那一时期的“王肇民现象”正是广东水彩精神意识觉醒的一种强烈表现。王肇民对于广东水彩画的意义不仅仅是提供了另一种审美价值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进行了精神上的鼓舞和引导,为后来者提供了一种精神追求的路向。
  1.水彩语言的创新
  以往水彩作品的语言比较单一化,不外乎水色的变化、笔触的运用、色彩的呈现,而广东水彩画家们持续不断地尝试着改变作画的材料,极大丰富了水彩画的语言。就这点而言,中青年画家黄增炎、龙虎是其中的代表。黄增炎在王肇民改造的水彩材料基础之上做了创新,他的“干笔混合技法”在颜料里面调入胶合剂,再用水彩在底子上着色,使技术效果大大改变了。青年画家龙虎更是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融入了很多现代绘画材料,如丙烯色、国画色、透明水彩及酒精、岩彩等,他的作品表现性很强,在物象的造型中更加夸张,把西方油画中的抽象表现主义精神融入到了水彩艺术中去。初看龙虎的作品《快乐的日子》《一家子》《同学印象》时,会让人觉得这些不像是水彩画,更像是其他画种,但是仔细地品味,会发现这样的画淋漓通透的特色超越了传统水彩所没有的厚重。相比起其他广东水彩画家的绘画风格,龙虎的作品则显得比较前卫,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意味。
  2.水彩题材、尺寸的扩展
  如今的广东水彩在已有的层次上打破固有面貌,不断在题材、画幅大小等方面给人一种惊喜之感。我们知道水彩向来是以一种小品式的情趣打动人,用水彩去表现壮阔深厚的大型题材还是很难设想的。而这些作品不仅对以往的水彩题材进行了大范围的拓展,并对画幅的大小进行了大胆的挑战,如胡钜湛的《第一代可可》、陈秀莪的《澎湃》、廖剑华的《山妹子》、叶献民的《冀》等作品,从不同角度关注人生,反映生活,表现时代进程,促进了水彩画从小品到表现时代重大题材的演变。
  3.水彩作品风格的多样化
  广东一些新锐水彩画家改进了水彩画的创作材料,在材料应用中融进了很多现代绘画材料。这样的作品初看也许会让人觉得不像是水彩画,更像是其他画种,但是仔细品味,这样的画极大地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力,令画面有一种冲出画框外的张力,经过改良后的画法使水彩画显得更加丰富、深厚、有立体感。
  
  四、广东水彩艺术的地域风格形成的意义及思考
  在水彩艺术史上正是有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才使得水彩的艺术殿堂变得如此多姿多彩。我们在肯定广东水彩对于中国水彩的突出贡献时也不能忽视某些误区,比如现在广东水彩出现了一些盲目跟风者,过于追求表面技法效果,出现了一些“仿制品”。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水彩画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极大限制了自身地域风格的发展。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单一的风格是不可能跟上快节奏的时代步伐的,最终将会导致创作生命的枯竭。在艺术史上,往往只有那些最具典型性风格或塑造了代表性形象的作品才会留下足迹,完全追随前行者的步伐是不能长久的。我们在看到中国水彩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要明白多元化给水彩提供更多的不是机遇而是挑战,如何去寻求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水彩之路,正是我们眼前所急需的。潘天寿先生说过:“艺术就是不同。”只有将个性与共性结合起来才能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广东水彩的明天会更好。

上一篇:浅谈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 身韵

下一篇: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