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产品设计中的人性化探讨
发布时间:2015-10-04 15:27
论文关键词:产品设计 人类 环境
论文摘要:从最早的石器开始,人类在发展中不断的制造出各种产品,人类是产品的创造者、使用者,于是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服务于人类,由此诞生了产品的一项设计原理——以人为本。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设计在过多的服务于人类以后所产生的一些弊端,所以怎样更好的做到人性化设计成了我们探讨的话题。
从最早的石器开始,人类在发展中不断的制造出各种产品,这些产品的造型从最早的无意识造型到现在的材质、颜色、形态多样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是他们的功能却是从使用功能到审美功能无一例外的服务与人类。人类是产品的创造者、使用者,于是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服务于人类由此诞生了产品的一项设计原理——以人为本。
在工业设计极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生活中的产品越来越多,同时不断的有具备新的功能、新的造型的产品出现,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生产者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锁定特定的人群,为他们设计更符合他们要求的产品。在服务与产品的使用者的同时,达到了成功获得经济利益的目的,是谓双赢。而产品设计是将抽象的设计理念转换成具体产品实体的过程,设计师扮演着介于消费者与生产厂家之间、产品、消费者、使用环境之间相互沟通的角色,其对产品的结构、材料、制造及使用状态的认识,赋予美学价值,将心中的产品形象予以具体化。设计师透过产品与使用者做思想上的沟通,但是否能使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达到协调融合之地方,即看产品能否对使用者发生意义。产品设计一般情况下要满足使用者得两种需求,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功能需求要产品造型设计师与工程设计师通力合作,而审美需求则一般有产品造型设计师独立完成。
在社会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发现,不断出现的新的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从古到今,洗衣服都是一项难于逃避的家务劳动,对于许多人而言,它并不像田园诗描绘的那样充满乐趣,手搓、棒击、冲刷、甩打……这些不断重复的简单的体力劳动,留给人的感受常常是:辛苦劳累。从1858年,一个叫汉密尔顿•史密斯的美国人在匹茨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到现在的全自动洗衣机,人们已经从这种繁重无聊的洗衣工作中解脱出来,洗衣服变成了只要用一个指头就可以干干净净、毫不费力完成的简单家务事。同样,电饭锅、电冰箱、汽车、电脑、手机等等产品的出现,也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人们抽出了更多的时间去做他们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工业设计就是为人类而设计,为人解决某些问题,其广义的想法,实为一种以人为中心,由家庭生活之和谐进而社会生活之平衡与协调。就是调和人、工具、公共设施及环境所构成之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调和论。这种始终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工业设计的人本主义。在今后的发展中,人类生活和社会将更加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工业设计师们也将更加需要这种人本主义的设计理念。人本主义的设计理念是设计经过形式主义、功能主义等思潮走向成熟时期的设计理念,也是哲学人本主义的实践延伸,它主张任何人造物的设计(或非物质设计)必须以人的需求和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即人的因素为设计的第一要素,而不是技术、形式或其它,工业设计必须时时感受时代的脉动,接受文明的刺激,并由人性出发来创作,诠释创造新文化。因此,人本主义的设计将是防止和解决可能出现的人机冲突,让现代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的一个基础。
产品设计从字面上来看是设计某一种产品,但是从其本质来看设计的是人的生活方式。新的产品的开发,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在习惯使用产品的同时,也渐渐的无意识的屈服于产品。当汽车、火车、飞机出现以后,人们习惯了用这些交通工具代步,希望在行走时节省更多的时间,所以我们周围的人总是来来去去总是形色匆匆;当电脑网络、手机出现以后,人们习惯用短信、电话和网络来进行沟通,而少了去登门拜访,更难得去写一封通过邮递员投递的信件。现在流行一个字,叫做宅,很多人乐意做宅男宅女,并且以此为荣,高速发展的社会使得他们可以在家闭门不出而尽知天下事。越来越多的新事物,人们在习惯了之后,便会不由自主的被他们主宰,被他们改变了。如果有一天,当人们习惯了的家用产品,交通产品,通讯产品全部消失,那么无疑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人们无所适从,那么到底是人在设计产品,还是产品在设计人。
人类追求新产品改良生活方式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人类受信念伦理的控制,将设计手段或方式当作目的,并迷失在追求这些目的的手段中不能自拔却是万万不能的。以人为本设计,提倡人性化设计的目的是什么?是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我们忘记了人类生存的背景,忘记了人类的自然属性,我们在产品设计时要更好、更全面地表达设计必须充分适应人的生物学特征即人类的自然属性,并非意味着设计不再考虑人的舒适和便利。而仅仅按照人的需求标准来设计就显得自私狭隘。以人类的自然属性为本的设计并非是藐视人的需求,更不是要倒退到初期的非工业时代,而是要能清楚的认清人类作为一个地球主宰的生存需求,为了既不小利益牺牲大利益,牺牲自然的利益来满足人类的贪婪,那是本末倒置、舍本求未的错误行为。
参考书目
[1]顾群业,王拓.设计“以人为本”和“绿色设计”《设计艺术》2008.
[2]诸葛凯.设计设计学十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3]李亮之.世界工业设计史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论文摘要:从最早的石器开始,人类在发展中不断的制造出各种产品,人类是产品的创造者、使用者,于是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服务于人类,由此诞生了产品的一项设计原理——以人为本。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设计在过多的服务于人类以后所产生的一些弊端,所以怎样更好的做到人性化设计成了我们探讨的话题。
从最早的石器开始,人类在发展中不断的制造出各种产品,这些产品的造型从最早的无意识造型到现在的材质、颜色、形态多样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是他们的功能却是从使用功能到审美功能无一例外的服务与人类。人类是产品的创造者、使用者,于是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服务于人类由此诞生了产品的一项设计原理——以人为本。
在工业设计极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生活中的产品越来越多,同时不断的有具备新的功能、新的造型的产品出现,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生产者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锁定特定的人群,为他们设计更符合他们要求的产品。在服务与产品的使用者的同时,达到了成功获得经济利益的目的,是谓双赢。而产品设计是将抽象的设计理念转换成具体产品实体的过程,设计师扮演着介于消费者与生产厂家之间、产品、消费者、使用环境之间相互沟通的角色,其对产品的结构、材料、制造及使用状态的认识,赋予美学价值,将心中的产品形象予以具体化。设计师透过产品与使用者做思想上的沟通,但是否能使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达到协调融合之地方,即看产品能否对使用者发生意义。产品设计一般情况下要满足使用者得两种需求,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功能需求要产品造型设计师与工程设计师通力合作,而审美需求则一般有产品造型设计师独立完成。
在社会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发现,不断出现的新的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从古到今,洗衣服都是一项难于逃避的家务劳动,对于许多人而言,它并不像田园诗描绘的那样充满乐趣,手搓、棒击、冲刷、甩打……这些不断重复的简单的体力劳动,留给人的感受常常是:辛苦劳累。从1858年,一个叫汉密尔顿•史密斯的美国人在匹茨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到现在的全自动洗衣机,人们已经从这种繁重无聊的洗衣工作中解脱出来,洗衣服变成了只要用一个指头就可以干干净净、毫不费力完成的简单家务事。同样,电饭锅、电冰箱、汽车、电脑、手机等等产品的出现,也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人们抽出了更多的时间去做他们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工业设计就是为人类而设计,为人解决某些问题,其广义的想法,实为一种以人为中心,由家庭生活之和谐进而社会生活之平衡与协调。就是调和人、工具、公共设施及环境所构成之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调和论。这种始终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工业设计的人本主义。在今后的发展中,人类生活和社会将更加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工业设计师们也将更加需要这种人本主义的设计理念。人本主义的设计理念是设计经过形式主义、功能主义等思潮走向成熟时期的设计理念,也是哲学人本主义的实践延伸,它主张任何人造物的设计(或非物质设计)必须以人的需求和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即人的因素为设计的第一要素,而不是技术、形式或其它,工业设计必须时时感受时代的脉动,接受文明的刺激,并由人性出发来创作,诠释创造新文化。因此,人本主义的设计将是防止和解决可能出现的人机冲突,让现代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的一个基础。
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是指在设计中将人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并以此作为衡量活动结果的尺度。由于人类在这一理念下的设计,很好的服务了我们,所以当今设计界,设计“以人为本”几乎成为“金科玉律”。但是人性化设计不是一味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是要带动人们往更有益的生活方式方向发展。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市场调查、分析消费者需求占有很大的分量,在设计上,很多的设计纯粹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人们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就会有什么样的设计出来,在这里,商业化的经济利益占有绝大部分的导向作用,设计师的思想也是服务与市场经济。比如一次性产品的出现,在一次性产品泛滥的今天,我们大力呼吁要抵制一次性产品,抵制白色垃圾,抵制一次性筷子对木材资源的毁灭性消耗,但是在这种产品出现的初期,人们对这种新的产品以及他所提倡的所谓健康消费是持欢迎态度的。比如一次性餐具,在出现的初期,很多小型的食品销售场所,人们都会主动要求使用一次性餐具,因为其干净、卫生,这种干净卫生仅仅是建立与未被别人使用的基础上,而在产品生产时所带来的健康隐患则全部忽略。在地球逐渐被白色垃圾覆盖,而石油资源越来越少的今天,人们开始醒悟,于是出现了禁塑令,人们开始被要求较少使用一次性产品,同时一次性产品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开始被提上了议程。但是回头望过去,一次性产品早已经像杂草一样,把根深深的埋在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多年与它相伴的生活中,使用一次性产品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即使知道是劣习也很难一时半刻改正的生活习惯。作为产品设计师,我们的设计原则是要求满足人们的需求——以人为本。但是我们不能像满足贪心的孩子一样,有求必应。
产品设计从字面上来看是设计某一种产品,但是从其本质来看设计的是人的生活方式。新的产品的开发,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在习惯使用产品的同时,也渐渐的无意识的屈服于产品。当汽车、火车、飞机出现以后,人们习惯了用这些交通工具代步,希望在行走时节省更多的时间,所以我们周围的人总是来来去去总是形色匆匆;当电脑网络、手机出现以后,人们习惯用短信、电话和网络来进行沟通,而少了去登门拜访,更难得去写一封通过邮递员投递的信件。现在流行一个字,叫做宅,很多人乐意做宅男宅女,并且以此为荣,高速发展的社会使得他们可以在家闭门不出而尽知天下事。越来越多的新事物,人们在习惯了之后,便会不由自主的被他们主宰,被他们改变了。如果有一天,当人们习惯了的家用产品,交通产品,通讯产品全部消失,那么无疑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人们无所适从,那么到底是人在设计产品,还是产品在设计人。
人类追求新产品改良生活方式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人类受信念伦理的控制,将设计手段或方式当作目的,并迷失在追求这些目的的手段中不能自拔却是万万不能的。以人为本设计,提倡人性化设计的目的是什么?是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我们忘记了人类生存的背景,忘记了人类的自然属性,我们在产品设计时要更好、更全面地表达设计必须充分适应人的生物学特征即人类的自然属性,并非意味着设计不再考虑人的舒适和便利。而仅仅按照人的需求标准来设计就显得自私狭隘。以人类的自然属性为本的设计并非是藐视人的需求,更不是要倒退到初期的非工业时代,而是要能清楚的认清人类作为一个地球主宰的生存需求,为了既不小利益牺牲大利益,牺牲自然的利益来满足人类的贪婪,那是本末倒置、舍本求未的错误行为。
参考书目
[1]顾群业,王拓.设计“以人为本”和“绿色设计”《设计艺术》2008.
[2]诸葛凯.设计设计学十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3]李亮之.世界工业设计史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