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代艺术理念拓展素描教学的外延
发布时间:2015-10-04 15:27
内容摘要: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课程是艺术基础课程体系的重中之重。保守的教学模式易导致“单一化”的技术型人才,文章认为以素描材料语言为突破,把“实验性”引入课堂,用当代艺术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创造型的艺术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材料语言 实验性 素描教学
一、国内外素描教学的现状
(一)保守的素描教学模式与艺术发展存在“代沟”
艺术院校正统的素描教学沿袭的是欧洲客观写实的传统道路,这种教学体系主要是以研究和表现自然物象的客观造型为目的,本身有着严谨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但弊端是过分偏重于写实训练,“同一性”的教学手段易导致“单一化”的技术型人才。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负面影响也确有显现,如素描训练缺乏激情,作业千篇一律,概念化程度严重;学生知识单一,不会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甚至对学习素描的目的和意义感到迷茫。这种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多向创造意识的发挥,素描基础课程与艺术创作的衔接存在“脱轨”的倾向。在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今天,传统素描教学与艺术发展存在着代沟,并引发了我们对素描基础教学的反思。
(二)素描在当代艺术中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素描教学应与多元化的艺术形态接轨
当今国内各大艺术院校都致力于对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努力尝试调整教学方案,完善教学措施,强调素描教学的融合性、开拓性,致力于以开放的“大基础”教学理念来培养学生丰富的创造力、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使之成为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人才。
从20世纪末开始,传统的审美观念彻底发生了改变,素描也需要以新的模式来陈述, 其形式语言和表现媒介都有了新的拓展。当今国外艺术院校的教学强调素描与多领域、多专业的融会贯通,素描在内涵的界定上更加宽泛,形式与媒介方面有着广阔的实验空间,素描是一种非常自由、灵活、多元的艺术形式,在当代艺术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二、以当代艺术理念拓展素描教学的外延
(一)深入解读素描语言的基本形式元素——点、线、面
要打破传统素描教学的局限,首先要摒弃传统写实素描教学中存在的概念化的教学模式,突破保守的教学理念,扭转一些学生在素描学习中“照抄、描摹”的被动局面,摆脱只会单纯模仿或再现的束缚,把素描从对“光影”“调子”等技术性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开放素描的形式语言系统。
鉴于此,就要深入解读点、线、面。摒弃以往教学中概念性的认识与训练方法,深刻理解作为素描基本语言的点、线、面不只是用来描摹客观对象,更是一切绘画形式语言的基本元素。让学生认识到绘画作品中的每一个点、每一根线、每一个面都是艺术符号语言,具有符号的形式和指代意义,体现着画家的思维、情感和观念。训练学生把点、线、面作为画面的形式元素进行理性的组织、构成和关照,以“有意味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而引导学生研究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规律,切实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力与审美知觉。
同时,要优化理论知识结构,加强素描课程中对美术史论、艺术批评及当代艺术现象的灌输,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艺术观念、艺术原理、表现形式及其与时代背景的联系,教学内容由窄变宽。学生最终会认识到,无论是何种绘画形式,无论是点、线、面的何种表现形态,都来源于对物象的深入观察,带有客观对象的形象特征,并非凭空捏造也不是盲目的描摹,而是画家有意“艺化”的结果。只有开放素描的形式语言系统,尝试不同的造型手段,才能让素描基础课程真正成为融会贯通的视觉艺术的“大基础”。
(二)用材料语言的“实验性”突破素描教学
结合当代艺术理念,以材料语言训练为突破,把“实验性”引入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开放素描表现媒介的研究和运用空间,以此拓展素描教学的外延。摒弃素描工具只是“纸和铅笔”的媒介概念,使素描的表现材料从过去的简单化、固守化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在材料媒介和表现技法上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从材料语言上挖掘素描的表现魅力。强调素描表现方式的宽泛与综合,拓展、创新素描的表现语言,为素描艺术注入新鲜血液。
材料的选择是美术创作的开始阶段,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看世界,用材料启发艺术思维,把自己的审美力、创造力倾注在物性材料上,将其转化为素描语言。学生一旦在创作中找到了与物质媒介特性相适应的表现方式,那么他的艺术创作就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物质材料具有广阔的实践空间,在素描训练中应致力于对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以及对各种综合表现手段的挖掘和研究,以此推动素描艺术语言的演进,为素描的发展开拓新的方向,扩展新的空间,使其在新的时代语境中扮演包容、积极的角色。
(三)用当代艺术理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对新材料、新技术“实验性”探索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兼容、多元、开放的教学理念,丰富的课程内容,有益于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同时,尊重学生的审美取向,鼓励张扬艺术个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追求个人审美趣味和创作方向,自主确立审美主张和艺术语言,让学生切实深入到艺术创造的实践中去。
众多当代艺术家都是通过对材料媒介进行实验性的研究,发掘了新的视觉图式和艺术方向,在艺术领域中显露出了非凡的创造力。如波普艺术画家劳申伯格在艺术生涯中始终追求自由的、实验的技巧与材料方法。他把废品、实物、照片及手绘等综合手段结合起来构成画面,发掘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媒介,从而创造了“混合绘画”,在艺术史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地位。而抽象表现主义先驱波洛克则利用技法来表现。他在画布上大胆地泼溅颜料,把绘画本身的行为转化为一种实现自我的探险。这种全新的绘画形式体现了画家惊人的创造力,产生了神奇的画面效果,形成了自由奔放的艺术风格。正如其所言:“绘画是一种自我发现……的状态,每一位好的艺术家都是在画自己。”
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突破传统模式,把素描教学与培养创造性艺术人才相结合,从而实现素描教学真正的厚基础、宽口径,对学生今后的艺术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这也正是素描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所在。
(注:本文为浙江理工大学教改课题《以当代艺术理念拓展素描教学的外延》的论文成果。)
参考文献:
[1]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汪晓曙.绘画语言论[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
关键词:材料语言 实验性 素描教学
一、国内外素描教学的现状
(一)保守的素描教学模式与艺术发展存在“代沟”
艺术院校正统的素描教学沿袭的是欧洲客观写实的传统道路,这种教学体系主要是以研究和表现自然物象的客观造型为目的,本身有着严谨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但弊端是过分偏重于写实训练,“同一性”的教学手段易导致“单一化”的技术型人才。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负面影响也确有显现,如素描训练缺乏激情,作业千篇一律,概念化程度严重;学生知识单一,不会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甚至对学习素描的目的和意义感到迷茫。这种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多向创造意识的发挥,素描基础课程与艺术创作的衔接存在“脱轨”的倾向。在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今天,传统素描教学与艺术发展存在着代沟,并引发了我们对素描基础教学的反思。
(二)素描在当代艺术中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素描教学应与多元化的艺术形态接轨
当今国内各大艺术院校都致力于对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努力尝试调整教学方案,完善教学措施,强调素描教学的融合性、开拓性,致力于以开放的“大基础”教学理念来培养学生丰富的创造力、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使之成为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人才。
从20世纪末开始,传统的审美观念彻底发生了改变,素描也需要以新的模式来陈述, 其形式语言和表现媒介都有了新的拓展。当今国外艺术院校的教学强调素描与多领域、多专业的融会贯通,素描在内涵的界定上更加宽泛,形式与媒介方面有着广阔的实验空间,素描是一种非常自由、灵活、多元的艺术形式,在当代艺术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二、以当代艺术理念拓展素描教学的外延
(一)深入解读素描语言的基本形式元素——点、线、面
要打破传统素描教学的局限,首先要摒弃传统写实素描教学中存在的概念化的教学模式,突破保守的教学理念,扭转一些学生在素描学习中“照抄、描摹”的被动局面,摆脱只会单纯模仿或再现的束缚,把素描从对“光影”“调子”等技术性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开放素描的形式语言系统。
鉴于此,就要深入解读点、线、面。摒弃以往教学中概念性的认识与训练方法,深刻理解作为素描基本语言的点、线、面不只是用来描摹客观对象,更是一切绘画形式语言的基本元素。让学生认识到绘画作品中的每一个点、每一根线、每一个面都是艺术符号语言,具有符号的形式和指代意义,体现着画家的思维、情感和观念。训练学生把点、线、面作为画面的形式元素进行理性的组织、构成和关照,以“有意味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而引导学生研究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规律,切实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力与审美知觉。
同时,要优化理论知识结构,加强素描课程中对美术史论、艺术批评及当代艺术现象的灌输,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艺术观念、艺术原理、表现形式及其与时代背景的联系,教学内容由窄变宽。学生最终会认识到,无论是何种绘画形式,无论是点、线、面的何种表现形态,都来源于对物象的深入观察,带有客观对象的形象特征,并非凭空捏造也不是盲目的描摹,而是画家有意“艺化”的结果。只有开放素描的形式语言系统,尝试不同的造型手段,才能让素描基础课程真正成为融会贯通的视觉艺术的“大基础”。
(二)用材料语言的“实验性”突破素描教学
结合当代艺术理念,以材料语言训练为突破,把“实验性”引入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开放素描表现媒介的研究和运用空间,以此拓展素描教学的外延。摒弃素描工具只是“纸和铅笔”的媒介概念,使素描的表现材料从过去的简单化、固守化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在材料媒介和表现技法上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从材料语言上挖掘素描的表现魅力。强调素描表现方式的宽泛与综合,拓展、创新素描的表现语言,为素描艺术注入新鲜血液。
材料的选择是美术创作的开始阶段,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看世界,用材料启发艺术思维,把自己的审美力、创造力倾注在物性材料上,将其转化为素描语言。学生一旦在创作中找到了与物质媒介特性相适应的表现方式,那么他的艺术创作就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物质材料具有广阔的实践空间,在素描训练中应致力于对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以及对各种综合表现手段的挖掘和研究,以此推动素描艺术语言的演进,为素描的发展开拓新的方向,扩展新的空间,使其在新的时代语境中扮演包容、积极的角色。
(三)用当代艺术理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对新材料、新技术“实验性”探索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兼容、多元、开放的教学理念,丰富的课程内容,有益于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同时,尊重学生的审美取向,鼓励张扬艺术个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追求个人审美趣味和创作方向,自主确立审美主张和艺术语言,让学生切实深入到艺术创造的实践中去。
众多当代艺术家都是通过对材料媒介进行实验性的研究,发掘了新的视觉图式和艺术方向,在艺术领域中显露出了非凡的创造力。如波普艺术画家劳申伯格在艺术生涯中始终追求自由的、实验的技巧与材料方法。他把废品、实物、照片及手绘等综合手段结合起来构成画面,发掘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媒介,从而创造了“混合绘画”,在艺术史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地位。而抽象表现主义先驱波洛克则利用技法来表现。他在画布上大胆地泼溅颜料,把绘画本身的行为转化为一种实现自我的探险。这种全新的绘画形式体现了画家惊人的创造力,产生了神奇的画面效果,形成了自由奔放的艺术风格。正如其所言:“绘画是一种自我发现……的状态,每一位好的艺术家都是在画自己。”
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突破传统模式,把素描教学与培养创造性艺术人才相结合,从而实现素描教学真正的厚基础、宽口径,对学生今后的艺术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这也正是素描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所在。
(注:本文为浙江理工大学教改课题《以当代艺术理念拓展素描教学的外延》的论文成果。)
参考文献:
[1]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汪晓曙.绘画语言论[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