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对湘西村寨民居的影响及对策
内容摘要:文章就湘西新农村建设中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村寨民居在改造、改扩建及新建中造成的不利影响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湘西传统的乡土建筑如何与时代共生、同步,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对旧民居赋以新生并使新的建筑又能融入传统与自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传统民居 风格 建筑文化
建筑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空间,是生活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建筑的形制及材料使用总是与一定时期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相联系。①湘西是一片山地纵横的区域,除汉族以外这里还生活着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各民族长期聚群而居,形成了独特的湘西文化。由于多山的原故,村寨民居只能因地制宜,依地形而建,有的临水、有的依山傍谷,也有建在田埂上和半山腰的,形成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格局,体现了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富有浓郁的地域乡土色彩,是湘西各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和深沉文化的体现。②湘西传统的村寨民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居民的审美意识及哲学思想,是当地文化的重要展示。近年来,伴随着新农村建设对交通的改善及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也得到了改变,一些村民致富后开始盖起一栋栋毫无特色的楼房,这些现象如不引起重视,将会使整个湘西地区乡土民居与湘西世代相传的乡土建筑文化割裂,使湘西传统的乡土建筑特色散失。若干年后,当我们再进行反思时,已无法恢复远去的传统,这将给湘西文化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何看待湘西传统乡土建筑,这关系到湘西世代相传的乡土建筑文化的存亡问题。
一、湘西村寨民居的建筑形制及现状
“建筑”作为一种造型活动和营造活动,包含的内容很多,物质的、技术的、经济的,差不多都涉及③;传统的湘西民居多使用“杆栏式”楼居与地居结合的建筑形制,有正房、偏房之分;正房有火堂、堂屋、卧房,偏房圈牲畜、堆放杂物及农具。④湘西村寨民居在造型特征、内部空间、平面布局、装饰风格等方面都各有独创,是“杆栏式”建筑与山地的生态环境及生存方式相结合的创造性发展,其主要特征如下。
巧妙结合的地居与楼居。湘西地区农村由于地处山地,很难找到用于建房的平地,因而采取将山坡推平,在此基础上建屋,就是常说的地居。另一部分用“吊脚楼”的形制,将外伸吊脚楼部分与地居连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地居和楼居两个不同的居住空间。
主次性的空间布局。湘西民居在布局上有正房、偏房,正房设有堂屋,占整个建筑面积的1/3,形成了以堂屋为主的平面布局。堂屋不但是主要的活动空间,并且是进入其他空间的通道。
瓜柱结构的建筑架构。传统的湘西民居采用卯榫结构的木结构架构,采用三柱四瓜或五柱七瓜的建筑形制,并在窗棂、枋头、柱头等部位雕刻富有乡土情趣的图案。
长期以来,因受大山的影响,湘西交通极不便利,各个村寨又分散在崇山峻岭之中,村民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一些必备的生活物资只能靠肩扛手提进山,大宗材料及物资无法进山。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环境中,湘西地区居住条件较为简陋,民居以当地杉木为主材,条件好的家庭用薄杉木板做隔墙,条件差的家庭以杉树皮及粗陋的原木为隔墙,屋顶盖稻草或杉树皮,能盖青灰瓦的房屋就是条件较好的了。由于墙体隔板较薄,日晒雨淋后木板极易变形,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缝隙。冬天北风穿堂而过,十分寒冷;夏天不能隔热,隔音效果也不好,居住条件较为艰苦。一些村落民居没有独立的卫浴及伙房,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卫生条件较差。夏天整个村子和居民室内气味难闻,又容易滋生蚊虫,伙房生火又使整个居室空间充满烟雾,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给村民的健康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村寨中青壮年劳动力几乎都外出务工,村中一些房屋长期没人居住,许多房屋坏了后又长期得不到检修,导致一些空屋破败不堪甚至倒塌(图1)。
二、新农村建设中湘西民族地区村落民居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开展新农村建设,发展了农村经济,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的面貌。新农村建设使长期困扰湘西村寨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划时代的改变,每个村都修通了水泥路,方便了村民出行,改变了村寨祖祖辈辈手提肩扛的劳作方式。大山里丰富的林业资源得到了开发,村里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大宗物资如现代的建材可以顺利运进山来,加上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村寨家庭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变。经济上的改善,加上外界新的生活观念的影响,尤其新生代的村民外出务工谋生,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念,城市生活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实用性,给了他们极好的范本。加上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支持,一些较早出去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回乡村民开始谋划自己的居住空间和环境,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对自家原有住居进行了改扩建或新建,极大地改善了住居条件,也改变了湘西地区村寨落后的面貌,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改造过程中过度使用现代材料:在对现有的住房进行改造过程中出现了对现代建筑材料盲目崇拜和不加选择地使用,认为只要是现代的就是好的,完全抛弃了湘西传统的本土建筑材料。比如,将原有的木质栏杆换成不锈钢材料,将木质雕花窗格接成了铝合金或塑钢材料,认为这样才有现代的感觉,其实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建筑整体风貌。
2.改扩建中建筑形式的传统和现代组合:在保持原有主体建筑的基础上,将架空层以砖混结构代替,并在外墙装饰上以大部分城市建筑外墙装饰的手法,贴上不同色彩的墙砖,这样就形成一栋房屋的传统与现代不同风格的格局。还有在主体建筑以外增加一部分住房,用作卫浴间和伙房,但增加的建筑完全是现代砖混结构,外墙贴上白瓷砖,新加的建筑不管在形式还是材质上都与原有的建筑脱节,形成强烈的反差(图2)。
3.新建房:一些村民由于全家长期外出,住房年久失修已不能入住。一些村民将原有的“土、石、木”拆除后重新建房,这些新建房完全抛弃了湘西传统民居建筑风格,采用现代砖混结构,外墙贴了墙砖或涂了涂料,采用铝合金窗或塑钢窗,所有建筑材料和建筑式样都体现出现代风格,在青山绿水和一片低矮的青灰瓦的木质建筑群中十分扎眼,破坏了整个村落传统的建筑风貌(图3)。
新农村建设中湘西地区村寨民居在改造、改扩建、新建中出现的问题已对湘西民族地区村落民居的传统风格造成了极大破坏,割裂了自然、历史、地域、生态、文脉的关系。现在一些较著名的旅游景区采取相应措施保护传统民居,如果一般村寨不采取相应措施而任由传统民居自然发展,若干年以后,就会形成千村一面的建筑风貌,给湘西村寨民居传统建筑文化及湘西地区整体旅游开发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新农村建设中湘西民族地区村落民居改造、改扩建、新建的措施
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湘西地区村寨村民对良好住居条件及生活环境的追求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改变村寨落后的面貌是“三农”政策的重要体现,如何有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又不破坏村寨民居现有传统建筑风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案去思考。
1.科学规划: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下,由相关部门牵头,对村寨民居改造、改扩建、新建做出实用又符合当地居民需求的规划,即将村落民居分为改造和新建两个部分。一些经济能力一般的村民可以在政府指导下进行旧房改造,对一些经济能力较好且想新建住房的村民,可以在村级公路两边重新划拨宅基地重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会同设计人员和本地专家设计出能满足不同经济层次的村民需求,将符合民族地区村民生活习惯及建筑传统的设计图提供给村民,这样不但可以有效保护原有村落民居的整体风貌,还可有效推进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上一篇:论油画创作实践过程中的体验与反思
下一篇:浅析荷兰国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