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建立普通高校学生运动伤害应急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10-06 15:15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面临的新形式,探讨了高校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构建高校学生运动伤害应急机制。
关键词:高校;运动伤害;应急机制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更加受到重视,学生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但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参加体育课内外活动和锻炼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同时,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完善使体育选项课日渐增多,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日趋丰富,而学校体育的诸多方面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围绕事故的赔偿与处理,也时常发生一些法律纠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且也为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工作的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明确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各类安全隐患,落实责任制度,切实保证师生员工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在这其中,普通高校学生的运动伤害问题也是安全工作的重点,不容忽视,制定出相应的学生运动伤害应急机制对处理好高校安全工作问题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1 建立高校学生运动伤害应急机制面临的新形势
高校为什么要建立学生运动伤害应急机制,这与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自身特点及当代大学生运动客观环境发生的显著变化紧密相关。主要体现在:
1.1 主体的多样性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普遍发生过不同程度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年龄也从17 岁到20 几岁不等,可见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主体存在着多样性的特点。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受害者多为个人,发生集体性伤害极为罕见。这因为,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一般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运动或接触器械,即使在同场对抗性较强的集体项目中,发生伤害,其结果也多为一名学生给另一名学生造成伤害,二人或多人同时受伤的概率还是很低的。
1.2 内容的多样性
造成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体育项目和活动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有人们所知的容易造成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较强的运动,也有慢跑、游泳等非对抗性运动,而且随着一些极限运动如轮滑、山地车等项目在高校中的开展,这些运动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也在不断地扩大。总之,高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体育项目繁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运动伤害固然可以诸多预防手段,但是,由于运动主体和运动环境的特殊性,发生运动伤害事故是不可避免,甚至是经常性的,所以,我们必须推行一系列应对突发运动伤害事故的机制,做到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运动伤害给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2 高校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运动伤害发生的原因,概括起来可以。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学生的喜爱课程,他们活动力强、富有冒险精神,因此运动伤害便时有发生。高校运动伤害事故发生原因的多样性,学校、教师、其他同学及自己甚至意外事故都可能成为引发运动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
2.1 学生本身因素
运动伤害的最常见因素往往为学生自己本身的原因。如:运动技术不熟练;运动量过大;不适当的运动服装;不遵守运动规则产生的违规或暴力行为;身体状况不佳或环境( 如过冷或过热等)的适应不良;使用超过自己能力限度的技术;运动员对于自己的运动技能过于自信;运动员过于紧张或运动时太松懈;练习不足、准备活动不足等等。
2.2 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因素


运动伤害事故的产生与教师相关的因素如下:学习者学习能力与目标间的差距;辅助方法不当;运动项目、练习手段不适于学习者或活动参与者;教师对于活动参加者身心及运动能力了解不足;活动场地、器具等活动前的检查及危险因子排除不足;热身运动不足或不适当;过度要求;学习阶段的错置;师观察能力及执行能力的不足;体育教师不熟悉急救程序;体育教师的急救知识及专业能力之不足等等。
2.3 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器材的设置与使用因素
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难免使用学校体育运动设施及器材。因此,学校体育运动设施的规划和建筑,可能是影响体育运动安全的首要因素。体育设施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运动设施外围安全区的不足,电器设备的安全性不足,缺乏安全的出入通道,体育建筑设施未能依据体育活动的专业需要而规划设置,运动设施、器具管理的不当,场地设施与器材设计、维护缺失等等。此外,还有其它客观因素等例如恶劣的自然环境等等都可能导致体育运动伤害事故。
3 构建高校学生运动伤害应急机制的主要内容
应急机制是指对某种突发事件能立即做出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的组织机构的功能[1]。
3.1 运动伤害心理预警机制的建立
“任何突发事件的预测和应对的有效性,都与对危机突发事件中民众的社会心理的预测及领导者的危机管理应对决策的正确性密切相关。”[2]针对可能出现的体育运动伤害,高校应该建立事故心理预警机制,其目的是为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对危机事故的发生起预报作用,也为事故发生时高校管理层做出瞬时决策提供依据,也为一线师生指引处理事故的方向。
3.2 建立高校学生运动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学生伤害事故管理办法》和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特点,结合学校体育课程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高校应对运动伤害事故相关制度,使高校运动伤害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在全校范围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指导下,结合体育教学实际制度、完善运动伤害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各类运动伤害预案,有重点地制定运动受伤率高的如球类运动事故的应急预案,运动伤害事故一旦出现,就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处理。
3.3 伤害事故善后处理机制
事故后处理阶段可以为组织“提供一个至少能弥补部分损失和纠正混乱的机会”,因而,对于高校运动伤害处理责任人或机构而言,应当利用这样一个机会,解决遗留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今后面对伤害事故时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及运作程序上的改进意见,进而进行必要的组织变革。
3.3.1 运动伤害善后处理。这一环节中,高校运动伤害处理机构继续组织协调危机救助工作,做好运动伤害事故
医疗救护处理工作,尽可能将伤害程度降到最低。进行医疗救护处理,是在学校发生体育教学伤害事故之后,及时终止或减少伤害发展的必要救助措施[3]。
3.3.2 完善伤害处理机制的回馈。这一环节,伤害处理直接责任人及领导小组应对伤害处理机构在应急机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加以反思,进而加以改进,形成运动伤害应急机制的自学能力。
3.4 要明确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处理机制
首先要明确各主体的责任范围,积极、客观面对运动伤害事故,对造成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致因进行规避,力图将其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做好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工作。但是,事故发生后,我们更应该积极妥善处理。责任追究便成为应急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总之,要提高教师和学生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师生要认真学法、知法,明确违法和合法的界限;教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也应该遵循学校规章制度及老师的指导安排。


3.5 加强学校处置运动伤害事故人员队伍的培训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协同合作的伤害应急队伍,“要将各院、系、部等与管理工作相关人员、学生干部和事故处理专家纳入应急队伍的组织网络体系,还应当配备和培养处理突发事件的人才,包括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指挥型人才”,[ 4 ]增强应急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实战能力。高校应参考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应急机制学校及部门的建设经验,对应急队伍进行必要的模拟训练,是应急队伍增加实践经验,是主体人员熟练掌握应急处置的全过程。同时,定期请体育运动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做定期讲座,观摩学习医务人员对运动伤害人员的现场救助,使高校运动伤害事故应急处理人员全面提高处理伤害事故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 仪振刚.试论应急机制的建立及其运行[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167-168.
[2] 时勘.突发事件的社会心理预警及应对[j].新华文摘,2004,(6):13.
[3] 张晓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6):91-93.
[4] 王诗堂,李玉林.高校应对突发公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及安全救护研究 [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2):22-23.
[5] 陈平.从法律视角探析体育伤害事故处理和预防[j] .中国学校体育,2006,(10).
[6] 周强.大学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3).
[7] drak thomas.,1990,emergency management-strategies for maintaining organizational integrity,springer-verlag newyork
[8] farazmand ali,2001,handbook of crisis and emergency mangement,marcel dekker,inc
[9] godsehalk david r,beatley timothy,berke philip,browe rdavid j,and kaiser edward j,1999,natural hazard mitigation:
recasting disaster policy and pldnning,islandpress
[10] hillyard michaelj,2000,publl crisis management,writers club press

上一篇:谈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和文化阐释

下一篇:胶东民俗文化的可视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