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 二泉映月 的民族艺术特色探究
发布时间:2015-10-06 15:15
论文关键词:钢琴曲《二泉映月》民族艺术特色
论文摘要:本文以曲子名字的由来做引导,重点从作品的曲式结构、调式、和声、织体、旋律等方面论述和详细解析了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民族艺术特色,且对该曲演奏技巧和艺术性处理作了详尽的阐述,以希望能从中获取对民族钢琴作品艺术表现上的启迪。
著名作曲家储望华先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把《二泉映月》改编为钢琴独奏曲,改编以后的钢琴曲在原来曲调的基础上又充分利用钢琴的多声部的优势,使用丰富多彩的和声织体,把乐曲单线条旋律中不能充分表达的内容,在立体关系中逐步展现出来,保存了该曲本意与风格、又有大胆创新,是中国民族钢琴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一、该曲曲名诞生历程
阿炳中国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阿炳从小师从父亲学习各种器乐,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旧社会社会动荡,后半生开始其流浪街头卖艺生活。阿炳的二胡演奏技艺精湛,其二胡演奏艺术风格清新刚劲有力。他有名的音乐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等。有关《二泉映月》曲名的由来,祝世匡先生曾这样回忆:杨荫浏先生询问阿炳这首曲子的名字时,阿炳答道:“这首曲子无名字”。杨先生又问到:“你经常在什么地方表演”?阿炳说道:“常在惠山泉亭上拉”。杨先生随即说道:“那取名《二泉》吧”。我说:“《二泉》,不太像个乐曲曲名,粤曲里有首《三潭印月》,能否称它为《二泉印月》呢”?杨先生说:“‘印’这个字有抄袭的嫌疑,无锡有个映山河,那就叫做《二泉映月》吧”!阿炳随即表示同意。《二泉映月》的名字就这样被定下了。
二、关于民族艺术特色
(一)曲式结构和调式的民族特色
曲子尽管篇幅稍短,可整曲一气呵成。该曲意境深远、内敛而凄凉,曲子形式较为朴素、自然。表面平静、超脱,内心幽怨、哀愁,形象婉转流丽,气质刚劲、坚毅。该曲是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经过五次旋律变奏,衍生而构成的。整曲共由六段组成,其结构是:引子aa1a2a3a4a5coda(就是同一曲子的五次变奏),这是中国民间音乐中非常普遍的变奏体曲式结构。它是一首含有a、b(b’)两个中心主题的二重变奏曲,主题共有11小节,开始引子1小节,第一、三乐句分别为4小节,第二乐句仅有2小节,这两个主题都采用了毫不相同的运用方式,a在五次变奏中一直作大幅度的,长短相间、高低对比、张弛有序的种种变化,而b却一直保持着基本的稳定状态贯穿整个乐曲。此乐曲是中华民族五声调式典型作品,调式特征是较多运用e宫体系里的宫、徵调式,调式变换大都是同宫系统里宫、徵调式交替,特别是徵调式,特点突出、风格鲜明、较为普遍,这也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汉民族音乐“徵风格”的重要特色之一。
(二)对五声性和声使用的强化
作者在《二泉映月》的和声使用和处理手法上,运用了非三度叠加的结构中的替换音和弦、附加音和弦与省略音和弦等方法来加强和声的五声性结构特征。作者很好地使用和弦配置方法,加重了曲子的音响色彩,使它具备浓重的民间音乐特色,从而强化乐曲的民族文化内涵。虽然作曲家在改编此曲使用了很多西方作曲手法,可他的创作是自由奔放的,极富创造性的,并没有受到西方传统作曲手法的束缚,而是使用钢琴此种西方乐器来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民间音乐,使它达到极其完美结合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
(三)织体中对中国民族乐器的模仿
在改编以后的钢琴曲中,左手部分的旋律设计了很多使大拇指去弹奏此种旋律的技法,这正是为了获取雄厚的音色功效,就像在老弦上拉出的一样。其次在演奏技巧与弓法上也极其讲究,比如主题旋律中颤音的使用模仿了二胡演奏中的揉弦,描绘了作者在“夜深人静”、“泉清月冷”中思索自己坎坷的一生。变奏伊始就出了两个十六分休止符,这其实是模仿二胡中用碎弓演奏模式,给人们表现出泉水涟漪中碎月的意境。
(一)音律
需要指出的是阿炳在二胡上拉出的音律不全都是十二平均律。曲子第9小节#a音就明显低了,本该比它高,接近b,可是钢琴上运用的却是十二平均律,根本没这个音,音律问题在钢琴曲中是不能体现了,唯有要弹奏者与听众自己内心去感受了。
(二)节奏感
阿炳的演奏在节奏上有一明显的特征,就是抑扬顿挫尤其显著,乃至在一个长音中仍有节奏的顿挫感。我们在演奏时特别要注意到这一特征,从整体上来讲要有此种节奏的劲头,在节奏感上不能太柔软,做到柔中有刚、要苍劲有力。
(三)滑音
钢琴改编曲中很多装饰音是来自二胡的滑音,这么多滑音在二胡上是用一个指头连奏的音,在钢琴谱上就变成了倚音或者没有任何特殊标记。这就需要演奏者要对二胡略知一二,演奏这种音时要尽量圆滑,尽力接近滑音的音效,不能像弹奏莫扎特的奏鸣曲一般。
(四)弹奏力度和音色
在这首曲子中,力度和音色的掌控是很重要的,也是相辅相成的。首先一定要了解这首曲子的情感基调,它是幽怨的、悲凉的、沉重的,就像在艰辛的步履中行前进着、吟唱着。因此我们在弹奏旋律线条与和声织体时一定要有很好的指触,要注意怎样使劲与触键,要弹得有力度,好像力要穿透键盘,要恰到好处的运用手臂的力量,手指具有支撑力,似乎能顶得住千斤重担。
(五)原作的艺术特色和改编曲的新意
1、即兴演奏—精练。阿炳在街头巷尾卖艺时经常是一边走一边拉二胡,演奏有很大的即兴性质,可以拉的很长时间,持续不断的变奏下去。改编以后的钢琴曲,这种即兴性已不复存在,作曲家已经精心设计好所有细节,曲子也更加精练了。
2、单声部—交响化。因为二胡仅仅张弦两根,受性能所局限。现代钢琴不仅音域很广、且音色优美,能弹奏非常复杂的多声部乐曲。改编曲巧妙的运用了这一特点,使单声部的线条转变成了和声丰富、具有感染力的交响化乐曲。
3、情感内敛—无法抑制。原作中所流露的情感是内敛的、含蓄,而改编以后,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这一情感基调,可作者勇于突破封建思想给阿炳的束缚。特别是高潮时那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宏伟气势,给人增添了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勇气,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钢琴曲《二泉映月》不但继承了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但又有所发展和创新。不愧是中国民族钢琴音乐中的典范之作。我们在弹奏时,应更多的去了解与感悟乐曲本身所暗含的音乐思想和内涵,以便获得演绎的逻辑,真正做到音乐、诗情画意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江明惇.中国民族音乐欣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
[2]黄虎威.和声写作基础知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论文摘要:本文以曲子名字的由来做引导,重点从作品的曲式结构、调式、和声、织体、旋律等方面论述和详细解析了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民族艺术特色,且对该曲演奏技巧和艺术性处理作了详尽的阐述,以希望能从中获取对民族钢琴作品艺术表现上的启迪。
著名作曲家储望华先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把《二泉映月》改编为钢琴独奏曲,改编以后的钢琴曲在原来曲调的基础上又充分利用钢琴的多声部的优势,使用丰富多彩的和声织体,把乐曲单线条旋律中不能充分表达的内容,在立体关系中逐步展现出来,保存了该曲本意与风格、又有大胆创新,是中国民族钢琴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一、该曲曲名诞生历程
阿炳中国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阿炳从小师从父亲学习各种器乐,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旧社会社会动荡,后半生开始其流浪街头卖艺生活。阿炳的二胡演奏技艺精湛,其二胡演奏艺术风格清新刚劲有力。他有名的音乐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等。有关《二泉映月》曲名的由来,祝世匡先生曾这样回忆:杨荫浏先生询问阿炳这首曲子的名字时,阿炳答道:“这首曲子无名字”。杨先生又问到:“你经常在什么地方表演”?阿炳说道:“常在惠山泉亭上拉”。杨先生随即说道:“那取名《二泉》吧”。我说:“《二泉》,不太像个乐曲曲名,粤曲里有首《三潭印月》,能否称它为《二泉印月》呢”?杨先生说:“‘印’这个字有抄袭的嫌疑,无锡有个映山河,那就叫做《二泉映月》吧”!阿炳随即表示同意。《二泉映月》的名字就这样被定下了。
二、关于民族艺术特色
(一)曲式结构和调式的民族特色
曲子尽管篇幅稍短,可整曲一气呵成。该曲意境深远、内敛而凄凉,曲子形式较为朴素、自然。表面平静、超脱,内心幽怨、哀愁,形象婉转流丽,气质刚劲、坚毅。该曲是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经过五次旋律变奏,衍生而构成的。整曲共由六段组成,其结构是:引子aa1a2a3a4a5coda(就是同一曲子的五次变奏),这是中国民间音乐中非常普遍的变奏体曲式结构。它是一首含有a、b(b’)两个中心主题的二重变奏曲,主题共有11小节,开始引子1小节,第一、三乐句分别为4小节,第二乐句仅有2小节,这两个主题都采用了毫不相同的运用方式,a在五次变奏中一直作大幅度的,长短相间、高低对比、张弛有序的种种变化,而b却一直保持着基本的稳定状态贯穿整个乐曲。此乐曲是中华民族五声调式典型作品,调式特征是较多运用e宫体系里的宫、徵调式,调式变换大都是同宫系统里宫、徵调式交替,特别是徵调式,特点突出、风格鲜明、较为普遍,这也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汉民族音乐“徵风格”的重要特色之一。
(二)对五声性和声使用的强化
作者在《二泉映月》的和声使用和处理手法上,运用了非三度叠加的结构中的替换音和弦、附加音和弦与省略音和弦等方法来加强和声的五声性结构特征。作者很好地使用和弦配置方法,加重了曲子的音响色彩,使它具备浓重的民间音乐特色,从而强化乐曲的民族文化内涵。虽然作曲家在改编此曲使用了很多西方作曲手法,可他的创作是自由奔放的,极富创造性的,并没有受到西方传统作曲手法的束缚,而是使用钢琴此种西方乐器来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民间音乐,使它达到极其完美结合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
(三)织体中对中国民族乐器的模仿
在改编以后的钢琴曲中,左手部分的旋律设计了很多使大拇指去弹奏此种旋律的技法,这正是为了获取雄厚的音色功效,就像在老弦上拉出的一样。其次在演奏技巧与弓法上也极其讲究,比如主题旋律中颤音的使用模仿了二胡演奏中的揉弦,描绘了作者在“夜深人静”、“泉清月冷”中思索自己坎坷的一生。变奏伊始就出了两个十六分休止符,这其实是模仿二胡中用碎弓演奏模式,给人们表现出泉水涟漪中碎月的意境。
三、关于乐曲的弹奏
(一)音律
需要指出的是阿炳在二胡上拉出的音律不全都是十二平均律。曲子第9小节#a音就明显低了,本该比它高,接近b,可是钢琴上运用的却是十二平均律,根本没这个音,音律问题在钢琴曲中是不能体现了,唯有要弹奏者与听众自己内心去感受了。
(二)节奏感
阿炳的演奏在节奏上有一明显的特征,就是抑扬顿挫尤其显著,乃至在一个长音中仍有节奏的顿挫感。我们在演奏时特别要注意到这一特征,从整体上来讲要有此种节奏的劲头,在节奏感上不能太柔软,做到柔中有刚、要苍劲有力。
(三)滑音
钢琴改编曲中很多装饰音是来自二胡的滑音,这么多滑音在二胡上是用一个指头连奏的音,在钢琴谱上就变成了倚音或者没有任何特殊标记。这就需要演奏者要对二胡略知一二,演奏这种音时要尽量圆滑,尽力接近滑音的音效,不能像弹奏莫扎特的奏鸣曲一般。
(四)弹奏力度和音色
在这首曲子中,力度和音色的掌控是很重要的,也是相辅相成的。首先一定要了解这首曲子的情感基调,它是幽怨的、悲凉的、沉重的,就像在艰辛的步履中行前进着、吟唱着。因此我们在弹奏旋律线条与和声织体时一定要有很好的指触,要注意怎样使劲与触键,要弹得有力度,好像力要穿透键盘,要恰到好处的运用手臂的力量,手指具有支撑力,似乎能顶得住千斤重担。
(五)原作的艺术特色和改编曲的新意
1、即兴演奏—精练。阿炳在街头巷尾卖艺时经常是一边走一边拉二胡,演奏有很大的即兴性质,可以拉的很长时间,持续不断的变奏下去。改编以后的钢琴曲,这种即兴性已不复存在,作曲家已经精心设计好所有细节,曲子也更加精练了。
2、单声部—交响化。因为二胡仅仅张弦两根,受性能所局限。现代钢琴不仅音域很广、且音色优美,能弹奏非常复杂的多声部乐曲。改编曲巧妙的运用了这一特点,使单声部的线条转变成了和声丰富、具有感染力的交响化乐曲。
3、情感内敛—无法抑制。原作中所流露的情感是内敛的、含蓄,而改编以后,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这一情感基调,可作者勇于突破封建思想给阿炳的束缚。特别是高潮时那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宏伟气势,给人增添了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勇气,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钢琴曲《二泉映月》不但继承了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但又有所发展和创新。不愧是中国民族钢琴音乐中的典范之作。我们在弹奏时,应更多的去了解与感悟乐曲本身所暗含的音乐思想和内涵,以便获得演绎的逻辑,真正做到音乐、诗情画意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江明惇.中国民族音乐欣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
[2]黄虎威.和声写作基础知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