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龙山文化时期“蛋壳陶”的审美价值及其现实意

发布时间:2015-10-08 10:10

摘 要: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中“蛋壳陶”最具代表性,它不仅有很高的艺术参考价值,而且就较高的观赏价值。文章主要从龙山文化时期“蛋壳陶”的造型艺术特点、审美价值、以及旅游纪念品开发等问题进行探讨,对发展制陶业和提升人们审美意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蛋壳陶”;审美价值;旅游纪念品
一、 造型艺术特点
    1、“整”与“变”: 这里提到的“整”主要是指通过器物外观分析器形变化所表现出的艺术特点,杯体的陶壁与柄部的变化由早期弧线变化间的相互呼应,发展成杯体与器柄径几乎同等,仅在衔接处略有变化,甚至出现套杯结构,更进一步求的整体统一。从造型设计原理的角度上来看,此造型的视觉效果整体性最强,“整”的器形特点所体现的庄重,与小弧线的变化结合,不失典雅的韵味,及“整”与“变”的完美结合。
  2、“变化”与“和谐”:这里所讲的“变化”与“和谐”主要突出说明柄部纹饰特点。鼎盛期的“蛋壳陶”不仅器形变化丰富,而且装饰也达到一定高度。此时的花纹和镂孔的形状变化丰富多样,刻划纹组成的图案有复线交错的方格形、菱形、圆形、三角形等形之间,兼有镂孔。花纹和镂孔都装饰在柄部,而且花纹与镂孔互相补充使用,富有“变化”而又“和谐”的美感是“蛋壳陶”精美特点之二“变化”与“和谐”。
  3、“实”与“虚”:从造型设计原理的角度来讲,形制的闭合为“实”;缺口或镂空为“虚”。我们回头再看“蛋壳陶”的器形,正是杯体的“实”与器柄镂孔的“虚”,以及“实”的底座间隔变化的组合,形成“虚”与“实”相隔易生的完美结合体。
二、审美价值
  龙山文化时期的“蛋壳陶”无论从色泽的角度,还是艺术造型方面以及装饰手法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以来艺术家们不断对其艺术特征进行揣摩研究,探讨其艺术价值之所在。本人现将个人的几点看法归纳如下:
  (一)神秘感的色泽:自古黑色便给人以稳重、神秘、高贵、典雅、大方、内涵、深沉之感,此时龙山文化时期开始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蛋壳陶”又是黑陶中的极品,因此使用“蛋壳陶”便成了身份的象征,同时占卜巫术等活动亦较为盛行,以“蛋壳陶”作为礼器更赋予其神秘色彩。此时人们对于制陶渗碳技术的掌握成为龙山文化中最典型的技术之一,它巧妙运用了独特的烟熏渗碳工艺,使其颜色乌黑发亮表里如一。同时,其表面不仅色黑如漆,而且具有金属般光泽感。经过磨光处理过的胎体表面形成了更加致密、细腻﹑光洁的黑色保护层,才使蛋壳黑陶能够历经数千年而不受水土侵蚀,现视其如初,黝黑发亮的金属光泽,使其更具审美价值。
  (二)别具匠心的造型:龙山文化时期的“蛋壳陶”以其丰富的造型取胜,“整”与“变”,“变化”与“和谐”,“虚”与“实”……  它主要以简洁、朴实的外观造型为主要特点的,变化多样的装饰手法与丰富的器物形态有机结合,达到简与变的完美组合。不仅展示出理想的外观效果,而且反映出当时人们已有较高的审美意识。
  (三)同中求异的装饰效果:龙山文化时期“蛋壳陶”的装饰在于注重器物质色的薄巧秀美,以造型简单朴素大方、稳重而不失灵、整体统一中略加装饰等手法以求变化的艺术特点。虽然龙山文化时期黑陶的装饰中镂孔技术运用的不是很多,但就黑陶之精品“蛋壳陶”——高柄杯,就足以说明其工艺技术的精湛。器物内壁处理的非常的到位,很少有剔除物堆积在器体内部或堵塞锥孔。每一件蛋壳黑陶作品从内到外都干净利落,没有半点拖泥带水。其器表柄部布满竖向镂孔,孔与孔排列整齐均和、疏密有致,孔径大小均匀,孔型犹如雨滴下落,总而观之,变化中不失整体感。还有刻划纹与镂孔交织变化组合,更增加其变奏的美感。
  当时人们的社会意识形态开始转变,私有意识开始膨胀,但人们对宇宙万物的认知还处于懵懂阶段,却能捕捉到器物造型朴拙之美的韵味。蛋壳黑陶集装饰艺术和制作工艺于一体,是古代陶艺的经典之作,审美价值极高。
三、开发旅游纪念品的现实意义及相关事宜
  龙山文化时期是新石器时代民族文化发展进步的里程碑,龙山文化时期的“蛋壳陶”就是民族历史文化璀璨的最好见证。顺着龙山文化史的发展脉络,研究“蛋壳陶”的艺术风格特征,以其独特的造型特征、装饰语言以及选料加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不仅从考古学的角度、艺术的角度乃至提高审美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况且从人们丰富的情感和精神内涵,从美学与生活的融合,从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等角度探讨古代陶器,对中国现代工艺美术汲取本民族文化艺术传统营养,以及从本土化工艺借鉴语言样式的可行性和导向性等方面都极具现实意义。
  但在研发旅游纪念品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器形的神似,而非形似
  “蛋壳陶”是古人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作品的完美,为的是满足非物质的、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迫切需求,其器形的起伏转折变化富有自然神韵,无丝毫造次之处。并留有手工随心所欲、非常流畅自然地刮削、打磨的痕迹。因此,在仿其形制时,不应只追求其形似,要研究其造型变化的规律,尽其所能的模仿其器形生动的神韵,达到神似。
2、 考究的原材料是良好效果的基础
  聪明的东夷人以古河床沉积多年的细泥为主要原料,陶土的细度决定了坯体的可塑性、延展性和成坯后的稳定性。“蛋壳陶”如此之薄的坯体,在半干的状态时还要承受打磨、砑光、剔刻、划花、锥孔、镂空、贴塑、粘结等工序的外力干扰而不破损。可见其陶土质料的品质绝对上乘。现虽然难以寻求到沉积多年的河床细泥,可将泥质相仿的原料,运用现代化机械进行深加工,尽可能的达到最佳可塑性。
3、 保留加工工艺的原始韵味
  目前仿品中因刻意模仿其器形而太过呆板,没有自然神韵。器形的刻意求变而显得凡俗造次,无质朴的美感;过分的精工细雕,使镂孔从形制到排列组合都过分匠气;现代化工具的参与加工,使器物表面没有砑光的效果;烧制温度的把握以及渗碳工艺技术尚未达到古人如火纯青的地步,未能达到的应有的色泽,有甚者未经过渗碳工序而直接以黑色染料来充之,因此成品表面就难有黝黑发亮的金属光泽。所以,我们还应从烧制技术方面多加以实践研究,以此达到器物的最佳效果。
  我们在研发仿制龙山文化“蛋壳陶”时,应本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精神,将此工作脚踏实地的做好。不应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器物本身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层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山谷.走进陶瓷.太原:书海出版社,2004.
  郭青春.艺术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齐鲁文化通史.北京:中华书局,2004.
  杨永善.陶瓷造型艺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我国男、女排球队制定不同技战术指导思想的设

下一篇:成长小说视域下的《船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