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以周戈庄祭海节为例看海洋风俗的继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5-10-09 09:25

摘 要:中国的祭海活动由来已久,在我国沿海地区、东亚和东南亚华人华裔社区十分普遍。本文以周戈庄祭海节为例,通过对祭海由来、祭拜神灵、祭海过程介绍,从讲究的祭祀活动,折射出了古老的海洋神灵观的传承与延续,构成了海洋信仰文化的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关键词:祭海;风俗;发展
一、周戈庄祭海节的由来
  明清时期,渔业生产能力极低,渔民在海上捕捞作业的时海难频发,在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力变的微小不堪,只能祈求海神的保佑,由此便逐渐形成了对海神的崇信和祭海民俗文化。最初的祭海主要是渔民各自零散进行, 没有形成具体固定日期,在采用黄历日期同时,因“谷雨百鱼上岸”,选择谷雨前后的一个吉日(当地称为“成日”)举行。因为这时各家新一年的渔业生产准备工作,如修补添置渔具,检修船只等都基本就绪,祭海这一天要把网具抬到船上,祭海的第二天就要出海,因此,祭海也被称作“上网日”。至民国初年,田横祭海初具规模,开始以家族或船组为单位的集体祭海,广泛分布于沿海各渔业村庄。新中国成立后,生产逐渐恢复,田横祭海也得到进一步发展,1996年,周戈庄村村委为统一组织祭海活动,与渔民协商,遂将每年的3月18日定为统一祭海日,并逐步形成了周戈庄村的一个独特节日——“上网节”。
  二、祭拜的神灵
  海龙王是中国北方渔民普遍崇信的海神,也是周戈庄祭海时主祭的海神。周戈庄村东头海岸边有一龙王庙,是民国五年重修,20世纪90年代又翻新修整,龙王庙供泥塑龙王像和赶鱼郎、帐先生二像。除了海龙王,还有四位受祭拜的神灵:一是天老爷,二是观世音菩萨,三是四财主(狐仙),四是仙姑(孙姓姑娘,传说死后成仙)。天老爷和观世音在我国受祭拜的现象很普遍,对四财神和孙仙姑的祭拜是是具有地方色彩的。自古以来,崂山、即墨一带的居民就有崇拜狐仙的习俗,认为狐仙可以致人祸福,四财主又称为巉山胡家,据传是是周哥庄附近巉山修炼成仙的狐狸。孙仙姑,20世纪20年代出生于距周戈庄不远的王村,至死未婚,传说孙姓姑娘生前聪慧善良,乐于助人。她去世那年,一大渔船将遇海难的前夜,船老大梦见孙姑娘指点迷津。梦醒后,按孙姑娘所说避开海难。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当地渔民便将孙姑娘奉为保护渔民舟子安全的仙姑。
  三、祭海的仪式
  祭海节的前几天,周戈庄村的家家户户比过年还要热闹。男女老少都忙着做祭海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祭海吉日、选三牲、蒸面摸、整饰龙王庙、扎松柏门、搭戏台,写对子和太平文疏等。
  祭海仪式十分隆重,既保留古朴的传统,又有创新。主要包括:
  列船:祭海日的清晨,各船船主将船只开到村前栲栳湾,船与船以十米间隔,船尾朝岸,船头朝向大海,下锚定位。然后各船将渔具、网具整齐地摆放到船上,形成一片整齐待发之势。
    摆供:日出之前,在龙王庙前的海滩上,渔民以船为单位开始摆供。每只船摆一组供品,每组摆3桌,桌上铺红布以示吉庆。桌上摆三牲、面塑等。每组供桌前要架立一束用竹竿绑扎成的4~5米高的“站缨”(在海中下网的一种标志)。
    祭奠:上午8时,由主持人宣布:“祭海仪式现在开始!”一声令下,鞭炮齐鸣,人们开始烧香焚纸,并把写好的5份“太平文疏”点燃,然后齐磕头。
  唱戏和聚餐:田横一带的渔民们以京戏为上戏,每年祭海时,都要从青岛、烟台甚至更远的地方请来京戏班子唱大戏,祭海时的唱戏一般要唱三天,请戏班子的钱由各船家均摊。祭海仪式结束后,渔民家里会设宴款待来参加祭海仪式的亲朋好友。祭海后的第二天,大多数渔船便出海捕捞,开始一年的渔业生产。
  四、政府参与下周戈庄祭海节的发展
  2003年,田横镇党委政府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上网节”这种民俗文化的价值。经过广泛调查研究,提出了“政府引导、民办公助、市场运作”的办节指导思想和“既挖掘、保留浓郁地方传统民俗,又注重丰富创新”的活动原则。利用2~3年时间,把周戈庄上网节打造成中国北方沿海一带规模最大、历史内涵最丰富、民俗民风最古朴的民俗旅游文化活动。
  2004年,田横镇政府主办了第一届祭海节,并正式将活动名称改为“周戈庄祭海民俗文化节”,并降祭海节由3月18日一天增加到了18日前后周末三天。在保留传统内容与形式的同时,增添了民俗摄影大赛、巨书表演、灯谜有奖竞猜、民间工艺品现场制作展销等活动。2005年的第二届祭海节,将名称改为“田横祭海民俗文化节”,对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引进了吴桥杂技、威风锣鼓、舞龙、斗鸡、风筝表演、焰火歌舞晚会等一系列广为人们喜爱的活动。2006年,田横镇政府为深入挖掘原汁原味的民俗资源,邀请西安歌舞剧院,首次将原始祭海仪式搬上艺术舞台,再现了原始祭海的古朴庄重。2008、2010两届祭海节由渔民自己承办,做到还节于民,虽然规模上无法与政府承办的相比,不过耕海牧渔祭沧海,极具民俗特色。
  ? 2006年,田横祭海节荣列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入选青岛市迎奥运十大节庆,并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田横祭海节又成功的在中国数千个节庆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首届“节庆中华奖”最佳公众参与奖,成为中华知名节庆!田横祭海节作为古老博大的渔文化节庆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活力。现在每年的田横祭海节都吸引来了不计其数的中外游客,很多的民俗专家也受到其纷彩文化的吸引,祭海节逐渐在国内沿海民俗节庆中享誉盛名。
  五、结语
  周戈庄祭海节是对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一种传承,同时又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和民间色彩海洋文化,祭海节的举办体现了海洋文化丰富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某种程度上,祭海节已经成为田横的文化标志,树立了一个独特的海洋文化节庆品牌。
  但是田横祭海节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与问题,田横渔民数量的减少,让祭海文化的主体力量减弱,不可避免的造成祭海节影响力的下降,并且来观赏祭海节的游客中多数都是来自地理位置比较近的区域,怎样将新的文化理念,新的吸引游乐的方式,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投入到这种渔民文化,祭海风俗中,打造出 “青岛·田横”这样一个足以成为青岛特色旅游文化代名词的景观,还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青岛这样一个建置120年现代化比较发达,历史底蕴不足的海滨旅游城市,不仅要正视田横祭海风俗文化,将其纳入青岛的旅游体系,更要在古朴的海洋文化风采基础上将这个旅游点扩大成面,用文化理念打造旅游风情,实现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王苧萱.非常俗、非常美——周戈庄祭海节【J】.海洋世界,2006.02.
宋翔洲、林霄沛、宋宗军、屈小青.从海洋文化视角看田横祭海节【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06.
田横镇志编纂委员会编.《田横镇志》【M】. 济南市: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2008.

上一篇:舞台设计方案及展示手段形成视觉冲击的几种形

下一篇:室内设计中的意境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