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素质教育在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摘 要: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现代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努力探讨的主题。随着社会需要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便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更高要求。要形成一个学历教育与素质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在内的综合性对策体系。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培养措施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界定及职教目的的表达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首先是人的个性发展,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陶冶不顾是把一种良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只能是徒艺传递,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目标的最终体现。因此,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现代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培养中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成果可以而且必然会转化为人的外在行为,一个人的人文素养高低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思想情感、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于此的需求尤为突出。但从对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调查来看,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并由此带来了学生人文素质诸多方面的欠缺。
1.素质教育欠缺导致文化素养较差
受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使得职业教育院校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所以导致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也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不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没有读书写作的习惯。如今好多学生在阅读人文书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反应冷淡,而对计算机、英语的考级却非常热衷。在他们看来,拿到某某等级证书就意味着自己具备了相应能力,而掌握人文知识与提高能力无关。事实上,人文知识体系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其一,能提高人们对于人和社会的科学认识水准;其二,对人的品德、情操、境界、人格具有教化、熏陶作用;其三,能够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2.专业知识浅薄,导致自身的工具化
强化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离本身就是一种倒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高职院校实施艺术专业教育的同时,要注意不要一味地以训练技能为目的,而要注意培养对心灵、行为的美和道德上的善的追求,使其不致于成为"工具人",而真正成为"使用工具的和谐人"。
3.缺乏人文精神,导致人格"残疾"
人格是人内在和外在素养的有机统一。人格的核心是人的内在素质,即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意识,而这一切无不与素质教育直接有关。因此,人格的培养,应该以素质教育的提高作为前提和基础。而忽视素质教育会造成学生人格上的"残疾",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其一,造成人格境界低下,粗俗无知、美丑不分;其二,导致技术滥用。作为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院校任重而道远,因为培养出的人才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直接操纵者,是科技转化为产品的施实者。如果我们忽略素质教育,让他们带着人格上的残疾走向社会,那么,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将贻害无穷。
4.不懂人文艺术,导致缺乏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中的人文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大量的事实证明,艺术修养较高,形象思维较发达的人,通常在专业活动中创造力更强。
二、当代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培养中素质教育的作用
素质教育能够提升高职艺术专业学生的人性。20世纪末期,在我国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中,教育的人性化、教育的人文意义及其价值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通过对人文教育历史的考察,不难发现,成功的教育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那就是反复强调教育应该以人为中心。大多数具有人文精神倾向的教育思想家更是批判我国现代教育存在过分强调职业化和非人性化的弊端,他们一致认为,现代教育制度以经济增长为目标,重点放在职业上,把人看作简单的生产工具,把学校看作人力加工厂,按物的生产原则来管理学校,这些都是非人性的,从实际教育效果来看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从长远来看也是短视行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类的智慧,发挥人性,完善人,不是培养职业机器。
人性的提升,并不否认教育中社会目的的存在,而是针对高职院校中"人文滞后",根据塑造学习型的人、可持续发展的人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人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从人的自然属性来看,关心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够,满足学生兴趣需要太少,违背了人的可教育性、可接受性和可发展性的自然规律。从社会属性来看,主要强调学生"划地为牢"式的知识积累和技能的掌握,形成一种人与书本的必然关系,忽视人与人的交往,忽视社会活动,忽视人文情怀的培养。从精神属性来看,精神生活长期被搁浅,精神生活消费品被认为是奢侈品,一些大雅之堂的国粹在高职院校更找不到痕迹,人格理想更无从得以净化,随之被充斥的是陈腐、低级、庸俗的文化垃圾。
三、如何正确引导艺术专业学生提高素质水平
在我国古今的教学理念中无不提倡一种先做人、后做事的理念。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从中可以看到高等职业教育离不开素质教育,但目前在素质教育普及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我个人有以下看法:
1、提高创造能力,防止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
创造的基石是文化素质,因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如文、史、哲、宗教方面都应有所涉及;多引导学习先进知识技术,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课堂氛围,培养活跃的思维。使学生探索蕴含在知识背后的精神、信仰追求、思维方法。这对于防止学生陷入到只会进行某种固定模式工作的误区中,阻碍其发展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2、营造浓厚的素质教育文化氛围
(1).学校教务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不同人文学科的教师,举办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的人文知识系
列讲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其视野。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入校后将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校内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进行校内实训,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校外实习,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的差异,设计一种多样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和弹性化、柔性化的教学运作机制,做到因材施教。
(2).学校的学生党团、学生会等组织应大力开展校园人文文化活动,如演讲辩论赛、书法摄影展、历史影片回顾展、名人伟人纪念活动、节日尤其是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人文知识,形成人文知识向人文素质的转化。
(3). 1998年4月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指出,要把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让第二课堂的活动和实践能在最大程度上丰富大学生的阅历,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起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职能,它们二者相互联系﹑互相作用,构成了整个教育活动过程。第一课堂是基础,主要是开好专业基础知识和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主要是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文艺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3、多渠道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能够为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在交往中掌握更好的人际交往艺术。教师可以从多渠道来帮助学生达到相应效果,比如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的营造良好的学生间关系氛围;启发学生换位思考,尊重别人情感;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做到以诚相待,信守承诺等。通过多渠道的沟通能力培养,来增强学生自信,提高心理素质,进而帮助学生适应学习、工作、生活环境。高职教育要注重增强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结语
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人,素质教育作为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很多理论和实践还在不断的成熟与深化中。素质教育要真正落实到实处,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郝以宏,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华文化论坛,2009.7.
徐伯初,从美术赏析课看美育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艺术与设计.
盖晓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义与路径选择.中国高教研究,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