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公益性文艺活动,切实保障农民工文化权
摘 要:
关键词:
2011年"七一"前夕,由深圳市宝安区委区政府、深圳广电集团共同主办,区委宣传部、深圳卫视承办,《晶报》协办的"草根之声"--中国劳务工大舞台综艺晚会的现场录制,已于不久前通过深圳卫视正式播出,受到了亿万观众的热烈欢迎。这场以荟萃草根之声、打造草根之星、成就草根之梦、服务草根阶层为主题的综艺晚会,汇集了声乐、器乐、歌舞、芭蕾、街舞、杂技与魔术等多种形式,演员们均是来自劳务工阶层。在历时120分钟共17个节目中,有14个为原创节目,其中出自宝安区的就有12个。整个综艺晚会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充分展示了中国当代劳务工的感人风采。
笔者曾直接参与部分节目的音乐创作和制作,且目睹劳务工们的排练和演出全过程,深受感动。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深层思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如何保障农民工的各种权益,尽量满足农民工的基本文化需求,千方百计改善农民工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使广大农民工能普遍融入当地社会大家庭,真正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让他们与就业地人民群众共同分享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这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文谨就当代农民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积极开展公益性劳务工文化活动,切实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气氛问题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农民工是就业地物质文明成果的共同创造者,是经济发达地区必须认真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
农民工(又称劳务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陆续进城就业谋生而逐步形成的庞大群体。这支史无前例的特殊劳务大军,经过30多年的不断流动和聚集,现已规模空前。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的农民工总量,至今已超过2亿人之多。仅在深圳市宝安区这个只有40多万当地户籍人口的经济大区,就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劳务工达500万人。而在深圳市目前实际管理的1200万人口中,除了259万为户籍人口外,其余的近1000万人口均为进城务工的中青年劳务工和临时打工者。
30多年来,一批批不辞劳苦的农民工,为实现自身人生价值,解决家中生活大计和改变原住地贫困落后的面貌,告别乡亲父老,投身打工者的洪流,给发达地区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更为就业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我们暂且不说有着大量农民工就业的华东"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只要看看深圳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人均收入,就不难理解广大农民工为就业地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为我国现代建设作出了多么大的贡献。
诚然,深圳建市30多年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为千百万农民工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创业机会,而广大农民工亦给特区与国家创造了极其丰厚的物质财富和一个又一个的世间奇迹。他们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有权利分享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是需要所在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爱护。
二、为农民工提供各种公益文化活动平台和空间,尽量满足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实现文化资源人人共享的主要途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并不仅仅体现在GDP的数字增长上,而应更多的关注民生问题,要看社会发展给人们所带来的实惠和幸福感。怎样做到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基础,以政府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作为维护社会公平,让普通老百姓都能感受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广大农民工离乡别井、吃苦耐劳,日夜拼搏在生产、工作的第一线,为就业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他们用辛劳和汗水谱写了经济特区乃至全国发达地区持续发展的光辉篇章。他们的付出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肯定。
如何保障占当地居住总人口大多数的广大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满足他们工余班后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是深圳市各级文化部门长期致力于探索与实践的课题。无论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首先创办的"大家乐"舞台和继后每年举办的"劳务工歌手大赛"、"外来青工文化节"、"欢乐在鹏城"、"广场文艺汇演"等系列常设性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还是各镇(街道)所组织举办的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各类公益性文化娱乐活动,均为众多农民工送上丰盛的公益性文化大餐。
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要满足数百万不同层次农民工长期性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所有公共文化体系活动场馆的应有功能,为百万农民工提供各种纯公益性的文化活动形式和空间,大力扶持农民工文艺社团,深入持久地开展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和"打工者文艺",活跃基层群众文化,逐步提高农民工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
根据文化部《关于高度重视农民工文化生活,切实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的通知》精神,深圳市文化部门早于2006年3月就印发了《深圳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外来劳务工文化服务工程方案》等系列文件,提出将深入开展外来劳务工文化服务工程,加大公共文化向外来劳务工倾斜的力度,全面提高外来劳务工文化服务质量,保障外来劳务工平等、广泛地参与各项文化活动,促进城市人文精神的全面提升。
"服务工程"涉及到外来劳务工的文化服务、娱乐消遣等方方面面。目前已在各大工业区和劳务工聚居的辖区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外来劳务工服务点,实行专人管理,每天定时向外来劳务工提供免费上网、阅读、文艺演出、电影观看、知识讲座等;开展流动文化系列服务,将各种文化资源送到外来劳务工的身边。这无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民心工程"。我们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应千方百计地挖掘潜力,积极发挥公共文化的社会职能,全方位地为广大农民工提供丰富优质的公益文化服务,以实现文化资源全民共享的目标。
三、繁荣劳务工文艺舞台,不断提高广大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素质,是城市群众文化工作的一项长期性任务,也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
求。
人的素质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灵魂,是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广大农民工对深圳经济建设的确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毋容置疑的。然而,由于深圳人口构成的多元化和复杂性,特别是外来就业和打临时工者占大多数,给这座新兴的移民城市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部分暂住就业人员缺乏共同家园意识,导致一些城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脏、乱、差现象和不文明行为并不鲜见。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宝安宣传、文化部门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实施素质工程的意见》精神,以建设文化强区为目标,积极举办以劳务工为主要对象的"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同在一方热土,共创美好明天"等专题广场文艺调演和"千人集体舞会"、"万人大合唱比赛"以及"周末音乐会";区、街道文化馆、站常年组织以关爱农民工为主要任务的文艺进社区、送戏到工业区、辅导下基层等系列文化活动,以多种形式向百万农民工进行寓教于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增强了广大农民工的公民道德规范和共同家园意识,逐步提高他们对这座移民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从2005年开始,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部门联合主办,宝安及各区宣传、文化部门共同承办、每年一届的"深圳市外来青工文化节",更是专门为数百万农民工创办的全市常设性劳务工业余文化艺术的大检阅、大展演活动。这个每届历时一个多月的综合性劳务工文化节,调动了深圳群文系统各级文化馆、站所有业务辅导人员的积极性,更牵动了全市许多"三资"企业和数以万计的农民工业余文艺爱好者,先后吸引了几百万农民工参与或观看各种文化活动。许多单位把劳务青工文化节作为关心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重要任务来落实,纷纷组织自己的代表队参加所在街道、区以及市级的选拔和比赛;不少企业的农民工自己创作,自编、自导、自演反映自己身边现实题材的作品和节目,参加层层的选拔和全市性的大展演,充分展示了新一代"打工者"的艺术技能和才华,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基层业余文艺骨干和积极分子。真正实现了农民工参与 、创造、享受文化的权利,繁荣了农民工文艺舞台,丰富了百万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精神素质,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文化的蓬勃开展。
此次"草根这声"--中国劳务工大舞台综艺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充分体现了宝安区对广大劳务工的关心爱护,也发映了草根阶层在宝安、在深圳这块热土上享有的文化权益和幸福感。他们以艺术表演的形式歌颂与践行"以阳光的心态面对人生,以辛苦的劳动创造生活,以感恩的情怀融入社会"的时代风貌。
实践证明,广泛开展"打工者文艺"活动,是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保障广大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权益,实现文化资源共享的好形式。但愿所有经济发达地区有关部门和单位,站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高度,认真关心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将爱护农民工的"春风行动"吹遍神州大地,进一步繁荣农民工的文艺事业,深入持久地开展劳务工文化活动,不断提高亿万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素质,让广大进城务工人员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分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创新的业绩。
参考文献:
文化部《关于高度重视农民工文化生活,切实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的意见.
上一篇:对歌舞团体如何面向市场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