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学理论体系的思考
摘 要:景德镇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景德镇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既是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继承,也是发展。本科从探讨景德镇学的理论体系来深入如何更好的传承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
关键词:景德镇学;理论体系;陶瓷文化
一、 景德镇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必然性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开始复兴,"红学"、"易学"、"敦煌学"等学科相继而起。在《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一书中,陈雨前教授提出:"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应该成为一门学问,一门学科。对它的研究,应该像'敦煌学'、'徽学'一样,成为"景德镇学"。
(1)地域
泥土与火的融合之作,辅以装饰之美,成就陶瓷艺术,这门五行艺术使景德镇这个江南丘陵中不起眼的小镇在中国的经济文化艺术史上挥下浓厚而又靓丽的点睛之笔。
陶瓷,一个贯穿整部华夏史的词汇,在陶瓷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美术史、中国艺术史、中国工艺史、中国文化史。 "千年瓷都,水土宜陶", 景德镇自有记录起,就与陶瓷就再也没有分开过,从最初的汉代冶陶,到东晋治瓷,又历经唐、宋、元,明、清中两朝更设官窑于景德镇,唐时景德镇称昌南镇,至"宋真宗"景德元年年间,因昌南镇烧造瓷器贡于朝廷有名,钦赐景德镇。元朝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明清时期在景德镇的珠山设置御窑厂,可谓历史悠久。但景德镇的制陶文明却远远早于此,景德镇地区最新出土的实物表明:景德镇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已开始了制陶活动,距今跨度约有上万年,这上万年中有过杰出制瓷的有唐代的邢窑、越窑,宋代的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但是却只有景德镇窑千百年来一枝独秀,长盛不衰。
(2)陶瓷文化
景德镇离不开陶瓷,陶瓷同样也离不开景德镇,那么如何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系统的总结与创新,同时又给予景德镇与陶瓷之间一个准确的地位?景德镇学应运而生。陈雨前教授的报告会中提到"景德镇学"是以景德镇陶瓷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研究领域辐射艺术、历史、考古、文学、民俗学、地理学、哲学、思想史、科技史、经济史、陶瓷文化传播、社会思想史、文物鉴定、古籍校勘等多个学科领域。可以说景德镇学如同"红学"、" 敦煌学" ,但是又不同于"红学"、"敦煌学",它涵盖的并不是一个时期性、单一性的文化,它涵盖了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史。
二、景德镇学研究当然应着眼于这一历史文化积淀的思考
景德镇学作为一门学科,既古老又年轻,虽然它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有瓷都的地域优势,但是这一学科的性质不是历史与地理相加的关系,而是二者质的综合形成的具有新的研究领域的一门学科。
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景德镇窑火能够生生不息;在21世纪的今天,景德镇能够当之无愧的成为世界陶瓷文化长河之源之根,我想与一些人是分不开的,如南宋之蒋祈,其著作《陶记》是第一篇完整研究景德镇陶瓷文化的重要文献,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明朝之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陶埏》篇被称为"中国十六世纪的手工业百科全书"之一;清代蓝浦的《景德镇陶录》,是迄今为止研究景德镇陶瓷文化内容最为详备、体例最为完整的著作。其余如《陶雅》、《陶歌》、《陶录》、《陶冶图说》等等虽历经沧桑,很多已成绝唱,但是流传下来的残章断节,却也充分表现了景德镇陶瓷历史的博大精深。
"景德镇学"的基础就在于这些历史,更加离不开这些历史,只有认清这点,我们才能明了景德镇学研究的时代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文化大碰撞、融合的背景下,为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财富。
三、 景德镇学理论体系之研究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在1800多年前的汉代,这片土地上就开始有了陶的踪迹,一直延续至今,从未消失。景德镇,一个在中国陶瓷历史上笔墨最多的一个城市,有着无数的制瓷传说,有着无数的文化密码,但是却从来没有一门学问去记录它的过去,展望它的未来。而"景德镇学"的提出恰恰弥补了这个遗憾。
作为一门学科,"景德镇学"有其自身独特的构成体系和学术范畴,目前主要包括四个层面,即"景德镇学"理论及理论体系研究、景德镇陶瓷文化理论研究、景德镇陶瓷美学思想研究、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研究等,四个层面循序渐进,涵盖广泛,将景德镇的陶瓷文化、美学理念、景德镇史进行了详细、完善、准确的梳理和探索。
一门学科的研究是一项长久而又严肃的工作,景德镇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要如何发展成为羽翼丰满的门派呢?答案是多种的、动态的,但有一点是我们现在可以确定的,景德镇学不止是一本书,而是一门学科,虽然几千年下来,流传了许多这方面的书籍,但是由于其完整性、时代性、前瞻性都无法符合现在的要求。景德镇学学科的建立必定是需要全方位的、系统的丛书来支撑。而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丛书》一套六册《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景德镇陶瓷传统工艺》、《景德镇陶瓷习俗》、《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景德镇古彩装饰》,恰好就为"景德镇学"打下了奠基之作。
四、景德镇学的展望
景德镇学在陈雨前教授提出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短短几年之间通过中华大典、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丛书等等国家级大型项目羽翼也渐渐丰满,已有开宗立派的基础。
但是事物的前进过程都是曲折的,学术的发展也必不是一帆风顺,一门学科的建立需要在学术的自由争论中去筛选和不断完善。景德镇学作为一个有着庞大历史文化背景而又新起的学科,更需要特别谨慎,所有的资料应反复考证,力求准确,这注定是一条布满荆棘的漫长学术之路,我们不曾设想终点的有无,我们只知,这条艰难之路,无时无刻不给我们内心带来那无比的成就感与自豪感,景德镇学终将在我国学术史上开拓出崭新而又意义重大的一片领域,对我国陶瓷史与艺术史的发展,对世界文化进步带来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陈雨前."景德镇学";中国出版集团;2007年12月.
汪冲云,张吟玲.学术宏篇构筑"景德镇学"教书著论弘扬陶瓷文化 ;中国陶瓷;2007年第41卷4期.
程云,乐茂,顺邵奇.景德镇陶瓷文化与世界文化遗产 ;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12月.
董文成.跨世纪"红学"展望;辽宁大学学报;1998年第154期.
上一篇:楚图腾在现代广告的传播价值
下一篇:俄罗斯习俗与文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