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城》中的和谐美
摘 要:沈从文先生写的《边城》是一副美丽动人乡土风俗人情画卷。他以如诗如梦的故事,刻画劳动人民内在的心灵美,歌颂人性向上,描绘出那不似人间美。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身心之美,生命之美,风俗和美,在这里沈从文以其鬼神之笔让这些美同时出现,共同构建出那独特的和谐之美。
关键词:《边城》; 和谐美; 心灵美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谐产生美,谓之和谐美。
沈从文先生写的《边城》是一副美丽动人的乡土风俗人情画卷。他以如诗如梦的故事,刻画劳动人民内在的心灵美,歌颂人性向上,描绘出那种梦境般的和谐美。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身心之美,生命之美,风俗和美,在这里沈从文以其鬼神之笔让这些美同时出现,共同构建出那独特的和谐之美。
人与自然和谐
从地域上来讲湘西是个很闭塞的地方,只有沅水从群山中奔泻而出,注入洞庭,成为湘西与外界交通的主要依靠。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
在这里有小河流水,鱼游清溪,山岨道长,美不胜收。绿水人家,就是此景此情,好一片造化钟神秀。这个地方虽是朴野边僻之地,但这里有那让人震撼的近于野兽淳厚的个性。田园牧歌,灵气飘絮,与这朴实纯美之地想呼应。
人与人之间和谐美
如果说风景是小美,那么《边城》全篇贯通了人性之大美,使人读后有无尽回味和美的享受。不争之世,不夺之地,然而真正和谐的是淳朴与善良的人心。
人性之大美,首先是整个故事中所有人际关系的和谐之美。人们生活在一个风光秀丽狭长的沅水流域,有村、镇、渡口、码头。没有见利忘义,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偷盗,没有抢夺,没有强买强卖短斤少两,只有乐善好施,你帮他,我帮你。这是一个无争斗,无丑恶,无太多压力的和平天地。人们无忧无虑,自由快乐地生活着。
人性之美也反映在人物身上。翠翠的人性光华,在对爱情理想的探寻和坚守中显得格外娇艳灿烂。翠翠的朴素纯情,糅合了人性的忧伤,凄婉且绝美,让人难忘。今天的社会寻求一个如此纯洁之人,那是何等难啊!就是因为翠翠的朴实、纯洁,所以她才有广阔的心怀,才有她无忧的心灵,才不会去计较那种种烦劳。这就是性灵上的美啊!
老船夫是作品中着力刻画的人物,他勤劳,朴实憨厚,恪尽本分,乐善好施,"凡事求个心安理得"。他以渡船为生,识人无数,每有语言投机的,喜好喝酒的。进城买酒买肉,总有店家笑脸相迎,嘘寒问暖,酒打多肉给多了,多给铜钱总是推来让去。
《边城》中的人虽然也有着贫富不同,但是他们都相互扶,相互亲善着。比如涨水码头船总顺顺,他虽然被誉一方豪绅,但是他却是豪爽大方,仗义慷慨,不因家富而欺负人,反而能常常怜恤穷苦人。富而为仁,穷不坠志,古之贤者所求之大同也大抵如是。
总的说来,作品中老船工古朴厚道,天保豁达大度,傩送笃情专情,顺顺豪爽慷慨等这些都是作为美好道德的象征。行善乐施,不贪婪世故,也不乘人之危,更不巧取豪夺、勾心斗角,是《边城》中人物的普遍性格。他们都拥有一片善良,人与人间和谐,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充满爱的。
生命之美
老船夫他把整个身心都用于照顾外孙女翠翠。17年前,他的独生女与驻防的-名绿兵偷偷恋爱,有了小女孩,他"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后来士兵服毒,女儿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转眼间,外孙女长大,他多了一层心思,要为她找个归宿。慢慢想想老人的一生应该是波折,痛苦的,然而他却以他豁达的胸怀,对后代的爱将痛苦忘却。又因为对孙女极尽的疼爱,所以竭力周旋,去没想到却越忙越乱,好心办了坏事,导致傩送父子误会,最终酿成翠翠的爱情悲剧,最后带着无奈和愧疚,他离开了人世。反映了原始而古朴的亲子之爱的人情美。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总是以大肚量容下生活的波折。乐观豁达,坦然面对生活。
风俗和美
苗族民风淳厚,剽悍骁勇,多依水而居,吊脚楼风格各异,特色明显,生活中充满了古朴的人间温情,男女爱情婚姻也延续了原始的自由形态,结识与相爱大多以对歌的方式进行,浪漫而美好。这里还是屈原寻芷访兰,行吟放歌的地方,也是陶渊明桃花源的所在,充斥着乡俚谣曲、传说、神话,浓浓的湘西风情,丰厚的民俗乡约。
风景风俗之美,小说一开始就做了一个电影长镜头式的展示:湘西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有一小溪,有座白塔,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小溪汇入白河沅水。在这里描绘了春、夏、秋、冬的各色美景,看了这些描写,真有身临其境,家居桃花源的感觉。在节日中的活动,则突出边城纯朴的民风,感动得让现代人汗颜流泪的民风。
文中有关风景和风俗的优美描写,数不胜数,真正体现了民风古朴,风俗和美。
身心之美,环境、风俗之美处处招展和谐美
文章以一个开放、流动的叙述空间,不动声色地描绘了湘西二三十年代普通人的生活画卷。沈从文先生对现实的敏感,对人性和自然的爱恋,对生活的洞见,都在一个崭新的故事里,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完全的表达。《边城》之美,美在沈从文先生的思想,美在他忠于自然,讴歌人性的灵魂。边城之美,在于人,在于爱,在于情,在于山,在于水。
沈从文自己这样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正是这样的作品,表达那种优美而又健康自然的人性美。
《边城》里山水风情之美,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还可爱的湘西,其次就是人性情感美,浓厚的祖孙情感,沉郁感人的兄弟情义,纯洁美好的爱情,完全就是一首爱和美的赞诗。虽然小说兼具山水风情美和人性美,但是人性美的光芒却是那样子让人难以忘怀。
最美在于生命,生命之中最美又应该是人。人情之美,男女相慕之爱,祖孙相依之情,兄弟手足之义便是小说关于人情美的最主要表现对象。这个故事,发生
在风光旖旎、人情淳朴的湘西边城。
然而一切的没都是相互呼应的,不以哪一方而独存,整体的美是以局部之间的和谐共同构建的。看后让人泪流不息,这是美的感动,美的陶醉,心灵受其感化,灵魂受其涤洗。
湘西!我的心灵家园
这是一片美的世界,即使是犹如许多前辈们所考虑到的在美的外边是战火纷飞,在美里面是悲剧的凄凉,这种乌托邦似美不长久。但是那是一方给人灵感和精神力量的世界,那是何等美丽与魅力的美境啊!美好的东西总是不长久,昙花一现,留下瞬间美的传说,她或许如流星般一闪而逝,但留下的美永远涤荡着这颗凡尘浊世的心,或许古人所说,朝闻道,夕可死也是如此吧!
参考文献:
【1】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沈从文.边城集【M】.上海:岳麓书社出版社, 1992.
【3】 凌宇.沈从文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1.
【4】 王保生.沈从文评传【M】.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5年.
【5】 孙岱毅.湘西,我的精神家园【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6】 熊晓辉,向东.湘西历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7】 漆玲.和谐社会思想的由来【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6.
【8】 赵园.沈从文名作欣赏【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