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论劳伦斯小说观与中国小说理论的相似之处

发布时间:2015-11-07 10:45

摘 要:劳伦斯认为小说是生活之书,是生命之书,主张感悟、体验,强调一种动态平衡,注重小说艺术为现实生活服务。这与中国小说理论主张情志,注重生命体悟,注重整体观念,主张文以载道是基本一致的。      

关键词:劳伦斯; 小说观; 中国文论

  劳伦斯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他对小说理论也有所贡献。劳伦斯虽然只写过一部文学批评
专著《美国经典文学研究》(Studies in Classic American Literature , 1924) , 然而他写过大量散
文,其中有很多涉及小说理论问题。而且, 他的书信中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尤其是小说观。
安东尼*比尔曾经说:"任何有关小说或文学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讨论: 都必须考虑到他的观
点。"1(Px)
   中国小说理论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对几千年来中国小说创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影
响着中国小说创作的发展。中国小说理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闪烁着辩证法和唯物论
的思想光辉。劳伦斯的平衡和谐思想及生命哲学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很多相同之处。 他
的小说观与中国文论也有许多相通之处,下面就他的小说观的主要观点与中国文化及文论思
想的契合之处来探讨一下。
   一
  劳伦斯认为小说是现实的反映,但应反映一种自然的、健康的生活,是富有生气的;而
且要整体全面地反映生活。他认为艺术的任务,就是要展示人与周围世界之间充满生机的关
系," 小说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揭示细微内在联系的最高典范"。劳伦斯认为一部好的小说,
必须是一个生命活体,是一部闪光的生活之书。其本身虽然并非生命,但却可以让活人全身
颤抖,而其它任何别的书都不能产生这种效果。
  劳伦斯认为生活是生机勃勃的,反对机械呆板的生活,重视直觉体验。他强调要由人的
身体去感知生活, 而不仅仅是依赖理智或纯粹的精神。他反对把精神置于物质之上的宗教观
和哲学观:"如果你是一位牧师, 你会谈论天上的灵魂。如果你是小说家, 你会知道天堂就
在你的手心底, 就在你的鼻尖上??天堂属于来世, 不过我对任何来世的事情都不感兴趣。如
果你是一位哲学家, 你会谈论永恒, 以及无所不知的纯粹的精神。然而, 如果你捡起一本小
说来阅读, 你会立即明白永恒只是肉身之壶--假如我们把人的肉身比作水壶的话--上
面的手柄而已; 至于知识, 如果我把手指伸入火中, 我就会对燃烧产生一种切身体会, 而
所谓的涅槃仅仅是一种猜测而已。" (P18]
  劳伦斯非常重视小说的生机;他用独到的"生命"视角来审视他人的作品。他批评陀斯
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年轻小伙子为了六个便士而杀死了一位老妇人,尽管这事情是真
实的,可它永远也不会让人觉得真切。那简直是胡说。它是事实,可它永远也算不上是有'生
命'" (P29] 他说美国作家坡的作品有些某种机械呆板,甚至说他是科学家而不是艺术家,
他责怪坡从不用生命的观点观察事物,而是常常把人看成是某一物体。这些分析卓尔不同,
一针见血。他批评高尔斯华绥作品里的人物是社会人,是被阉割了的,劳伦斯认为,人首先
应该是自然的人,"当一个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意识间发生太大的分歧时,他灵魂的某种东西
便会最终断裂,使他成为社会人" (P48] 而社会人, 正是现代人类的悲哀。劳伦斯指出,今
日的世界上,有太多的男人已如行尸走肉,有太多的女人几乎已经死了,他们丧失了肉体和
直觉的感悟能力,再也无法发挥想象力去感受什么了,他们像瞎子一样看不到生活的五光十
色。劳伦斯在他的很多小说中所表现的是受到现代机械、工业社会压抑的自我,扭曲的人性
和遭挫的本能以及深藏于人的内心的无意识活动。
  中国人很注重对现实的观照,注重直觉。毛诗大序说"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声"
这里的心是指活生生的人心,志是是人对现实的感叹与感悟。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
之,诗无邪",孔子这里的是指诗歌真实自然地反映了生活及对生活的感受,而不是像后来
人解释为纯道德方面。中国人注重感性,注重实用,对来世不是很关心。孔子说:"不知生,
焉知死"。中国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很注重现世,注重对生命的体悟。中国文化的核心是
由具有互补性质的儒道二家组成的,基本上不尚逻辑推导和知性分析,而尚务实的人生经验
与直觉体悟。中国文化主要特点是泛伦理化与泛审美化。中国文学也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逝
者如斯,不舎昼夜",讲究传神写意,讲求性灵,追求"和"法。不死扣文字,知道言有尽
而意无穷。
  李贽所主张文学要表现童心即是真心,是不受教条熏染之心。童心是创作的源泉,是评
价一切作品的首要标准。有童心,"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闻者。""天下之至文,未有不
出于童心焉者也。"这种观点发对复古摹拟,成为是性灵说的直接源头。从这种观点出发,
他给予《西厢记》、《水浒传》等戏曲小说以很高评价,认为是"古今至文"。李贽在《忠义
水浒传序》里把《水浒传》放在与正统诗文相同的地位,说它是"发愤之所作也",与《史
记》等同。
  中国小说一开始就与"街谈巷议,道听途说"有关,给人以一种真假混杂的感觉。事实
上, 它从最初阶段的神话传说, 到明清大量的白话长篇, 都是虚实相间、真幻互出的, 于是艺
术虚构的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 讨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也独特之处,我国古代
的小说论者, 就是强调塑造人物如" 范工传泥、妍嫂老少、人鬼万殊, 不徙肖其貌, 且并其
神传之"(谢肇制《金瓶梅跋》), 要求绘形与传神统一起来, 达到传神写照、形神逼肖的境
界。这类论述极多, 极精辟, 确具鲜明的民族特点。中国小说有意识地在强烈的对比中刻画
形象, 必然使人物的个性特征更加鲜明。叶昼的" 同而不同处有辨" , 金圣叹的" 犯之而
后避之" 及" 背而铺粉法" 、" 染叶衬花法" , 张竹坡的" 抗衡" 说等, 都从不同的
角度上来反复强调这个问题, 这些方法都非常有助于创造典型人物。中国小说理论主张从
"世上先有"、" 亲睹亲闻" 的实际生活出发, 对具体人物事件进行艺术概括和虚构, 创造
出" 事之所无, 理之必有"的作品。例如叶昼论《水浒》说: "描画鲁智深, 千古若活, 真
是传神写照妙手。且《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 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 如鲁智深、李逃、武
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 都是急性的, 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 各有光景, 各
有家数, 各有身分, 一毫不差, 半些不混, 读去自有分辨。"
  金圣叹是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最有成就的批评家 。他把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传统应用到
小说领域,继承前代小说理论批评的成果,开创了小说理论批评的新局面。他指出,《水浒
传》人物性格有鲜明的个性:"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
非为他把一百八个性格都写出来。......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金圣叹具体分析
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人物形象的个性,说他们写得生动、写得活灵活现。他还具
体分析了许多书中情节,论述了这些富有个性的人物究竟是如何描写、塑造出来的。
  

  在劳伦斯发表的众多探讨小说的文章中, 影响最大的要数《小说为何重要》(Why the
Novel Matters)一文,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是"小说是唯一光彩夺目的生活之书。"2 (P105)
这句话构成了劳伦斯小说观的基本观点。 在劳氏看来, 小说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只有它能够
提供全部生活, 而"除了生活之外, 没有任何东西是重要的"。2 (P104) 小说不同于哲学、宗教、
科学,它有自己的美和价值,而哲学之概念,宗教之上帝,科学之定律,都在忙于把事物固
定。
  生活意味着人的全方位发展。劳伦斯认为真正生活着的人是活生生的全人, 而不是朝单
一方向发展的畸形人, 因此他十分强调整体大于部分的思想"整体大于部分。我是一个活生
生的全人,我大于我的灵魂,大于我的精神,大于我的身体,大于我的思想,大于我的意识,
大于任何仅仅是我某个部分的东西...作为一个小说家,我自认为比圣人、科学家、哲学家和
诗人更优越。这些人能主宰活人的不同部分,可他们永远也无法获得人的整体。"2(P104) 小
说要生动有活力就必须全面整体地反映生活,而不是片面地看待或描述生活。"小说以其整
体影响整个活生生的人它们是让整棵树都颤动着生命,而不是仅仅促使它朝某一个方向生
长。 我会想方设法阻止其他人单向发展,单向前进就会走进死胡同。现在我们就陷在死胡
同中。" (P21]
  劳伦斯强调人的生命力,在自然宇宙的血液联系中寄存着人性的"双重性";精神与肉
体、意志与感官、理智与情欲的对立统一。劳伦斯曾经在《哈代研究》中指出,"人的生命
阴阳两性合二为一的,没有哪一部分比哪一部分更强大"。劳伦斯强调综合平衡的思想,主张
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他批评当时的小说要么太琐碎,自我意识太强烈;要么太孩子气 是
长不大的老顽童,缺乏可读性。甚至现代主义大家普鲁斯特、乔伊斯也是这样,说他们的作
品未老先衰,向病入膏肓的人一样气息奄奄。而流行小说走向另一个极端:自我陶醉,没有
反应人生的重大问题。它们往往有着固定的模式,结构机械而单调,述说一些廉价的情感,
有时甚至是无病呻吟。这些观点是一针见血、非常切中要害的,但在当时是非常独到但又是
非常孤独的。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都有很大的生命力。
  也正是因为小说的特长在于它能够帮助人全面发展, 所以劳伦斯认为它的重要性超过
了其他书籍:"作为小说家 ,我认为自己比圣人、科学家、哲学家和诗人都要优越,因为他们
只是掌握了活人的某些零星部位的大师,而从来就没有掌握人的全体。"2 (P105)
  在道德与文学关系方面,中国特别重视,尤其是儒家非常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孔子说
诗可以兴、观、群、怨。毛诗大序说;"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经夫妇,成孝敬,
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4P28-29刘勰《文心雕龙》的第一章就是《原道》,以道为质,先
质而后文(杨雄),文以载道,这里的道是以伦理为主。清静恬主人《金石绿序》认为小说易
于流传,家喻户晓,有劝惩作用"福善祸淫之理悉备,忠奸贞邪之报昭然,能使人瞩目惊心,
如听晨钟......"5P486,《古今小说序》也说:"可喜可愕,可悲可泣,可歌可舞......虽小诵《孝
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5P487 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来使人们体悟
人生、给人们以教化与启示
  中国人的整体、和谐思想早就贯穿于中国文化之中了。如中医强调整体把握、注重全面
调理,一副药就有几十味,什么都要兼顾一点,虽然慢,却能断根,不像西医那样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只治标不治本。在文学上更是如此,比如中国诗歌的句子有时就不按正常的话语
来写,常常是几个词并置起来,句子与句子之间也并不联系紧密,但整首诗确是一个有机整
体。中国的散文也是一样,形散神不散。金圣叹指出《水浒传》在描写人物的个性当中也概
括了这一类人的共同性:"任凭提起一个,都似旧时熟识"。这里实际讨论了小说创作中的整
体观与典型化的问题。
  很巧合的是,中国人对小说与历史等的关系也有类似劳伦斯的看法,而且比他早很久。
李贽、金圣叹非常重视小说,认为其与五经、诗歌、历史一样甚至还重要。他们说水浒传为
古今至文,列为第五才子书,比《史记》更伟大。李贽、还肯定《水浒传》描写的人物是"忠
义之士",其事迹也是爱国爱君的忠义之举,对创作动机的严肃性和创作内容的正义性两方
面都作了充分的肯定。金圣叹认为史书是以事生文、小说是以文生事,是对生活的再创造,
比历史更真实,更全面忠实地反映生活。
  中国小说注重思想与内容有机结合,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与升华。王国维在《人间词
话》评"意境"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
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认为境界是景与情的结合,是从亲身所见所闻中得
到的真切感受。他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
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说:"抑小说之支配人道也,复有四种力:一曰熏。......
二曰浸。......三曰刺。......四曰提。......"提出了小说的"熏、浸、刺、提"说。根据他的
论述,所谓"熏、浸、刺、提"就是小说特有的移人性情、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结语
  劳氏的观点与中国传统的小说理论观点有很多相似之处。劳伦斯认为小说是生活之书,
是生命之书,主张感悟、体验,强调一种动态平衡,注重小说艺术为现实生活服务。劳伦斯
的这些观点与中国小说理论主张情志,注重生命体悟,注重整体观念,主张情景交融、文以
载道是基本一致的。小说理论小说创作的总结,并反过来给予创作以指导。劳伦斯的作品与
中国传统小说也有很多的类似之处,劳氏作品在中国很容易接受、深受欢迎就是很好的例证。
劳氏的小说观有待研究,中国传统的小说理论有很多合理之处, 也有待整理研究。我们要吸
收古今中外有用的东西,有价值的理论来发展我们的小说理论,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他们在
各自的时代找到与当时小说发展情况相符的理论来为小说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Beal , Anthony. Introduction to Selected Literary Criticism A. Selected Literary Criticism M.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LTD,1955.
朱通伯选编  劳伦斯文论精选:英文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英)劳伦斯: 劳伦斯随笔集  黑马译    海天出版社  1993.
张少康主编  中国历代文论精品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1.
王世朝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专题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李贺与李商隐的\"天\"意象诗比较

下一篇:作者与读者双主体间性互动--作品文学意义建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