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评价,绽放课堂灵动之花_委婉
论文摘要:激励性的语言像一付“催化剂”能激发人的潜能,能使学生心智开启,灵感涌动。
论文关键词:激励,幽默,委婉,深入,形象,滞后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春风化雨般的点拨,妙趣横生的指导,将彰显出阅读教学的独特魅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灵动和活力。因此,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的评价极需以艺术化的态度去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营造课堂教学评价的美学韵味。笔者想撷取课堂评价的几个片段,浅谈几点认识。
激励的评价——“催化剂”
镜头一:
出示生字词
师:谁来读?
(一生读,读得很正确。)
师:老师没教你就会读了,你预习得真好,真了不起。
(又一生读,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师: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每个字都读得很清晰,准确,读书就要像他这样读。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生词。
(生兴趣盎然齐读生词。)
……
师:下面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小骆驼和小骆驼妈妈的话,谁来?
(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
师:你们读得真生动,同学们听了都入迷了。真了不起,长大以后你们肯定能成为话剧演员。你们读时,老师都不由得向你们投来赞赏的目光,那谁还能读得让老师向他投来更加赞赏的目光?
(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要学会这门赞美的艺术。让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感受一下,当我们听到老师这么多的表扬激励的话语,心中又该有多么愉悦呀!学生的成功感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强化。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激励性的语言犹如扬帆的劲风,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激励性的语言又像一付“催化剂”能激发人的潜能,能使学生心智开启,灵感涌动。所以教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灵动和活力,就要学会激励学生,让激励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点金石。
幽默的评价——妙趣横生
于永正老师虽年逾花甲,但童心未泯。在课堂上,他善于用诙谐幽默的评价与学生沟通,以童心换童心,营造出轻松愉快、妙趣横生的教学氛围。以下是他教《小稻秧历险记》的一个片段:
镜头二: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
师:你没有完,(学生笑)再喷洒两遍你都不会完。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
师: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完吗?(学生大笑)
生:(小声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学生鼓掌)这就是“有气无力”,读——
(学生读“有气无力”)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更可以使人的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增强师生间的亲密感。在这个片段中,学生在于老师这种诙谐幽默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心情愉悦,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可见运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是调节师生情绪、打破课堂枯燥局面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所以我们教师应努力使用幽默性的评价语言,更多的从正面引导学生。要做到这一点,特级教师于永正是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的:“幽默固然有赖于知识的丰富,思维的敏捷,口语的畅达,但重要的是要有融融爱心,博大的胸怀,乐观的情绪,爽朗的性格。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只有笑着看学生,才会有幽默的心境。”
委婉的评价——春雨点点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也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真诚赞美的同时,善意的否定性评价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否定性评价要以尊重学生人格、不伤害其自信心为前提,谨慎而巧妙地使用。那么该怎样处理呢?我们来看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片段:
镜头三
(生读第二小节。)
师:看得出你只是一位钓鱼的新手,谁再来读这一节。
(又一生读,有明显进步。)
师:现在你是钓鱼能手,什么是涟漪?
生:鱼饵抛下水面时,荡出的一圈圈波纹。(众惊叹。)
师:有一句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鱼翁之意不在鱼,这叫情趣,重在欣赏美景。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听得出你是钓鱼高手?
(又一生读,读得更好了。)
师:他是钓鱼高手,还不是钓鱼专家,不仅要看到银色的涟漪,而且要读到心里有涟漪。
(又一生读,读得更好。)
师:你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涟漪,才会读得这么好。心里有涟漪看不见,那叫情感的涟漪。谁还能有涟漪地往下读?
你读着读着,我心里也有涟漪了。
(生读第三小节。)
在这个片段中薛老师运用了委婉的语言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正确方向,其中“钓鱼新手”、“钓鱼能手”、“钓鱼高手”、“钓鱼专家”等语言,不但非常形象地指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又不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如春雨点点滋润着学生。
深入的评价——柳暗花明
教师课堂评价除了如春雨点点般滋润学生,还应是指点迷津式地启迪学生的智慧,做到引之有效,简约而不简单,给学生一种顿悟,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然,这就要求教师能准确地把握教材,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机应变的语言机智。我们不妨再来欣赏一下薛法根老师在教学《天鹅的故事》的片断,感受他深入到位的评价语言。
镜头四:
师:感人至深的文章需要静心体会,尤其是对于那些令你心中一动的词句,最好静下来,想一想:这个词、句表达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写?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将自己的感受写在词句边上。
生:我读到老天鹅“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一句时,感受到老天鹅很坚强,有一种奋不顾身的精神。
师:你能从中读出老天鹅的精神来,了不起!对这个句子,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生:我读到这里,心想:老天鹅的胸脯和翅膀是肉长的,砸在这坚硬的冰面上,肯定很痛,也可能会受内伤。但是,为了找到食物,为了能够活下去,老天鹅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往冰面上砸,这是多么伟大啊!
师:你是在用自己的心来体会的,所以很真切!
生:我觉得“像石头似的”这个比喻写得好,让人感受到了老天鹅很硬。
师:“硬”在哪里?再往深处想一想!
生:“硬”在老天鹅很有勇气,很勇敢。
师:所以,老人称它是“破冰勇士”!
生:“硬”在老天鹅有顽强的意志,它一次又一次地扑打,不停止。
师:说得好!所以,老人又称它是“顽强的破冰勇士”!一般地讲,我们总是将静态的比喻成动态的、平凡的比喻成美丽的。这么美丽的天鹅,却比喻成了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这个比方打得好吗?
生:老天鹅从空中笔直地扑下来,就像石头一样。
生:石头不会感觉疼痛的,老天鹅是不怕痛,不怕受伤,连吭都不吭一声。
生:像石头一样落下来,表示力量大。
生:这样一比喻,让人更加敬佩老天鹅了。
师:同学们这样说,这个比方打得真妥帖,真形象!现在再来朗读,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在这个片段中,薛老师深入的评价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如“硬在哪里?再往深处想一想!”……在文章中,对“硬”字的理解显然是个难点,然而薛老师并不急于告知学生,而是评价、诱导学生往深处想一想,学生听懂了,对“硬”字的理解不应只限于表面,而要从精神层面去感悟。果然,学生感悟到了“硬”是指老天鹅有勇气,有顽强的意志,这样的评价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深度。老师深入的评价还提示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你是在用自己的心来体会的,所以很真切!”等评价语言实则是告知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只有用“心”去体会,才会有真切的感受。薛老师如此深入的评价,让学生学到了实实在在的知识,掌握了实实在在的学习方法,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情感体验。
适时评价——春风化雨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要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段,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镜头五:
师: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
生:我觉得狐狸很聪明,而且我懂得了如果你想要得到别人的东西,而别人不给时,你要多动脑筋骗他高兴,让他自动送上门来。
师:你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种学习方法值得赞赏,但你打不打算学习课文中狐狸呢?
生:(思考片刻)我要是像狐狸那样,那不是要成为人人都讨厌、没有朋友的坏家伙了吗?
师:联系自我,说得真好。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课堂上的一次意外,在老师的巧妙评价引导下,收获了不曾预约的精彩:学生从中不仅学到了文本知识,而且感受到了人文教育,真是一箭双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啊!
滞后评价———别样精彩
镜头六:
师:请同学为生字组词。
生:尊,遵守
(其他学生哄堂大笑)
师:(神情自若,微笑地望着那位学生)他并没有错,他还没把话说完呢!遵守的遵,去掉……
生:(立即领悟过来)遵守的遵去掉走之底,就是尊敬的尊。
以上是特级教师贾志敏上《程门立雪》时的一个片段。我们的教学为了谁?当然是为了学生,他们才是课堂上的主人。那在课堂上我们该做什么?等一等。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与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彼此之间都有较大的差距,怎能要求孩子们在课堂上一蹴而就呢?课堂上的一个问题提出之后,要学会等待,满怀信心地等待。
在贾老师的眼里,每位学生都是成功者,学生遇到困难时,他用他独有的看似滞后的评价,实则是帮他解决问题,帮他树立信心。看来,等待不仅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遵循教育规律的理性选择。相信在滞后的等待中,我们会聆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会收获到别样的精彩。
形象评价——意境深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作为形象化的评价语言,它恰当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评价意境深远,韵味十足,富有感染力,获得了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又很好的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相比之下,教师重复罗嗦的评价语言,自然学生也产生腻味,所以只能听也罢,不听也罢。一位老师在执教《鼎湖山听泉》一课上,让男女生分组朗读听泉这一段,学生读得很好。老师评价说:“女生声音轻柔清脆,使人想起那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那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男生声音厚重磅礴,像细流汇聚于空谷,又像飞瀑急流跌入深潭……”老师还没说完,学生们就说:“再让我们读一遍还会更美。”就这样,学生们的情绪被鼓舞起来了,练了一遍又一遍。从上边的例子可以看出,形象的评价语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领略到了语言所创设的丰富意境,唤醒了学生的联想,以往学过的语言被激活,融汇到新的语言环境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会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会点燃学生热爱语文的火种,会催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惟有随时准备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并牢牢把握每一个适当的教学契机,善用、巧用、活用这些神奇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上才会百花齐放,绚丽多彩。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波澜起伏,精彩灵动。那就让我们一起携手让艺术化的评价之花在我们语文课堂上灵动、幸福地开放吧!
上一篇: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盗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