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唐僧之瑕_缺点

发布时间:2015-11-18 10:18

论文导读::长期以来,唐僧作为执着与纯洁的化身,受到人们的喜爱,唐僧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自身的缺点。
论文关键词:唐僧,缺点

  从《西游记》来看,佛祖座前弟子灵蝉子因不专心听讲,被罚至人间进行十世修行以补过。对于这个情况,由神而人修行已至第十世的唐僧似乎并不知晓自己就是灵蝉子。然而,他一点灵光,竟也知一心向佛。他为了取得真经以报效唐王,并以此作为达成正果的途径,于是,他展开了坚定不移的追求,凡对取经成正果有利的,就努力促成,与取经成正果无关的事,则不大关心。他的矢志不渝的精神,感染了无数人,并且成了人们效法的榜样。然而,白玉有瑕,他作为佛门弟子,并非十全十美,也有着一些这样那样的缺点。
  在家修行的居士所持共有五戒:杀、盗、淫、妄、酒,而僧人戒律更多。即便以居士所持的五戒来看,唐僧恐亦违反其中的两项:
  犯妄戒
  僧人们常说“出家人不打诳语”,也就是不欺骗,即不犯妄戒。然而唐僧为达取经成正果的目的,偶尔也会权变一下,如第十四回中骗孙悟空戴上金箍:“行者道:‘这衣帽是东土带来的?’三藏就顺口儿答应道:‘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在五十四回中,面对西梁女王的招婚企图,并不下直接予以断然拒绝,而是与孙悟空合伙演戏,对女王进行哄骗。
  犯酒戒
  佛家戒酒缺点,目的是防止酒令智昏,不能约束自己而违反前四戒。在一般情况下,唐僧能够做好自我约束。第十九回中,孙悟空收伏了猪八戒,高老在饯行宴上说:“因知老师清素,不曾敢动荤。此酒也是素的,请一杯不妨。”唐僧推辞道:“也不敢用酒,酒是我僧家第一戒者。”六十九回中,悟空治好朱紫国国王的沉疴,在答谢宴上,唐僧又坚辞不饮。唐僧有恩于高老与朱紫国的国王,他推辞不饮,虽是素酒,二人也无法强求。
  但是换了场合,唐僧对于口口声声“第一戒”的饮酒就难以把持了。如在十二回中唐王送别时:“玄奘又谢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三藏不敢不受。接了酒,……复谢恩饮尽,辞谢出关而去。”唐王为君,唐僧身为臣子,无法坚持,况且唐王替他报得父仇,对唐僧有大恩,使他无法以身在佛门拒绝此杯。在五十四回中,为了哄骗西梁女王,又再次破了酒戒:“女王却又笑吟吟,偎着长老的香腮道:‘御弟哥哥,你吃荤吃素?’三藏道:‘贫僧吃素,但是未曾戒酒,须得几杯素酒,与我二徒弟吃些。’……行者又与唐僧丢个眼色,教师父回礼cssci期刊目录。三藏下来,却也擎玉杯,与女王安席。”唐僧为了哄骗到西梁女王的通关文牒,不得不与之虚与委蛇,破戒饮酒,实属无奈。并且唐僧在不得已而饮酒时尚能做到浅尝辄止,并不开怀畅饮。因自己破酒戒在先,所以并不禁止徒弟们饮酒,但也会在女王的宴上适时地说“酒已彀了”来结束八戒的牛饮。
  佛家把“贪、嗔、痴”作为三毒,乃为人的三种根本烦恼。三毒颇难翦灭,故佛家不将其纳入戒律,但佛教徒亦时时以消除三毒来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修为。唐僧尚未成佛,三毒也会时时闪现。
  唐僧的贪,不是体现在对于名和利的追求上,而是体现在对于自己成正果的理想的追求上。唐僧其人,并未表现出多大的文才,也没有丝毫的武功可言,虽未明言手无缚鸡之力,但也相去不远。他所能做的,只是对神灵的磕头哀求与磕头谢恩。唯一让人钦佩的,是他为追求成功而进行的不懈的努力。如在常人,似乎并无成功的可能性。但在唐僧身上,却有常人无法企及之处,那就是他是佛祖的弟子转世。加之在佛家欲向东土扩张之时,风云际会,他成了去西天取经的不二人选。为以确保成功,佛祖又为配备了由孙悟空等一伙戴罪立功的服刑人员组成的团队,更有观音菩萨与诸神的暗中庇佑,他的成功已经是注定了的缺点,成正果的贪心也终将实现。
  唐僧的嗔念,一直伴随他到达灵山。主要是针对孙悟空和猪八戒,对别人倒是一团和气。也难怪,一个是看不顺眼的刺头,一个是偷奸耍滑的呆子。对于悟空,稍不如意就加以埋怨,一生气发火就要念紧箍咒,甚而赶走悟空,如第二十七回,在驱赶时还发誓说“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理智一丧失,就会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害人害己的事情来。最终要发生“猪八戒义激猴王”这样的事让悟空回来收拾烂摊子。对于八戒,因其爱说话、嘴又甜,唐僧喜爱他的时候较多,偶尔被八戒埋怨一下也并不生气。但也时常像悟空称八戒那样,怀怒斥之为“夯货”,又会称为“孽畜”,如第二十三回:“那师父猛抬头,咄的一声,喝退了八戒道:‘你这个孽畜!我们是个出家人,岂以富贵动心,美色留意,成得个什么道理!’”
  唐僧的痴念,是一种愚痴,充分地表现在对妖精的认识上。面对玩世形形色色的妖精时,他表现的没有智慧,只看表面,盲目地相信别人,不了解实质,几乎每次都会得到相反的结论,结果伤害到自己,同时也累及别人。如误闯蜘蛛精的洞府、不知红孩儿的作祟、不识尸魔的化身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唐僧,我们也要辩证地来看待。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上一篇:《西游记》影视改编民族性的缺失_文学艺术论文

下一篇:《呼啸山庄》的叙述者策略_叙事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