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苔丝》看哈代的人道主义思想_人类命运
论文导读::其中“性格和环境小说”是哈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从这一意义上说,哈代是一位人道主义作家。这种内涵集中的体现在他的小说《苔丝》中。
论文关键词:哈代,人道主义,人类命运,苔丝
哈代(1840-1928)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长篇小说14部。哈代把他的小说分为三类: “罗曼史和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其中“性格和环境小说”是哈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它以下层农民为主人公,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因素侵入英国农村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和风俗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农村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心灵创伤,流露出哈代对朴素、平凡、默默无闻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他们的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对美好感情的赞美和对人类苦难命运所作的苦苦思索。从这一意义上说,哈代是一位人道主义作家。哈代的人道主义思想有着深刻的内涵,这种内涵集中的体现在他的小说《苔丝》中。《苔丝》完成于l891年,被视为哈代 “威塞克斯文丛”中的巅峰之作。小说的主人公苔丝是一个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仁爱和容忍的英国农村女性,她敢于自我牺牲和自我反抗,对生活和爱情充满美好而强烈的愿望。她生长在绿草如茵、风景如画的乡野中。纯朴的乡村生活造就了她高尚、善良的心灵。由于家庭贫困和父母的无能,她不得按照母亲的命令,去所谓的“本家”认亲。由于年幼无知,被德伯家的少爷亚雷奸污并怀孕。她心酸的到了父母身边,孩子出生不久,不幸夭折,她又到一家牛奶厂做工,在那里遇到了富有的牧师的儿子克莱人类命运,两人产生了爱情。新婚之夜,由于苔丝对克莱真诚的爱,她向克莱坦白了自己曾经失身的遭遇。克莱听后,不仅没有原谅她,反而翻脸无情,将她遗弃,独自去了巴西。恰在这时亚雷又出现了,他一再纠缠苔丝。后来由于家庭变故,苔丝一家人沦落街头,而克莱又杳无音讯,苔丝只好舍身救家,做了亚雷德情妇论文提纲怎么写。克莱经过一场磨难,终于回心转意,回来寻找苔丝。两人相遇,苔丝悔恨交加,她痛恨毁了她一生幸福的恶少亚雷,最终不顾一切地杀死了他,并坦然接受了“杀人犯”的刑罚。
一、哈代的生活背景及其思想成因
哈代于1840年生于英国南部的多赛特郡。此时正值维多利亚统治初期,英国面临着飞速的经济发展及严重的社会问题。哈代亲眼目睹了19世纪后期工业资本主义入侵他的家乡多赛特郡致使农民破产和他们一切徒劳与绝望的挣扎,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种种悲剧。《苔丝》便是这一特定时期社会显示的真实再现。小说中所描写的克里克老板的牛奶场和富农葛露卑的农场,就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体现;而机器代替了手工作坊,农民由贫困、破产直至流入城市等描写,正是十九世纪末英国农村急剧变化情景的反映。英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度的时期, 资本主义在给英国社会创造了繁荣经济的同时也加深了下层贫苦人民的困境。亚雷凭借有钱有势为所欲为,克莱作为资产阶级的伪善和在思想与行动上的深刻矛盾以及周围人们对待苔丝的观念,都打上了浓重的资产阶级道德意识的烙印。这表明,哈代深刻的把握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氛围。
正是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人类命运,哈代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乡村宗法文明的撞击有着深刻的感受和体验。一方面,他承认资本主义文明取代宗法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在感情上他又深深地眷恋着宗法世界的淳朴生活和传统美德,历史把一种在哈代看来并非理想的文明形态带进了威塞克斯宗法世界,导致旧的和谐破裂,个体农民经济上陷入破产、失业、贫困的悲惨境地,心灵也别无选择地被带进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宗教占统治地位的新世界,传统的伦理关系和价值观念遭到新文明的践踏,他们合情合理的生活愿望和理想追求在现实中破灭,陷入无法挣脱的痛苦深渊中不能自拔。然而,这种残酷的、违背宗法情理的变化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哈代又陷入深深地忧患和困惑中。
二、对传统道德和扭曲人性的强烈批判
哈代的作品通过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使人们感悟生活的本质,折射出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充满博爱的内心精神世界。在《苔丝》中,哈代通过对”纯洁的女人”苔丝在她所生存的邪恶环境下同捉弄她的命运得苦苦抗争和最终走向毁灭的描写,使人们对摧残苔丝身上的真、善、美的力量表示哀叹,对她的悲惨命运寄以同情。面对社会的邪恶和家庭的不幸,苔丝没有沉沦和屈从于环境,而是至始至终试图通过奋力抗争去超越环境,保持自己的人格的独立和自尊的纯洁。在哈代的悲剧思想中,人的命运不是由神和人而是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宰的。所以,他把他的悲剧小说统统归于人物与环境的小说。命运只不过是哈代探索生活的一种手段人类命运,而不是目的。在对生活的探索中,哈代发现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和人的愿望不能实现这一残酷的事实,感受到人的心灵的痛苦。正如哈代所言,悲剧的产生并不取决于掌握宇宙的神秘力量,而是取决于制约人们的环境,尤其是”人类设置的事物”。苔丝的悲剧是由旧的习俗道德和残酷的法律造成的。
哈代也痛苦地发现,这是一个”有毛病的”物质世界,人们没有自由选择自己感情生活和理性生活的权利。现代人性受到压抑和扭曲,人与社会对立,人与人不能沟通思想感情,人们正常的感情和合理的追求受到社会的限制。作为正直的艺术家,哈代不愿放弃真实和坦诚,去取悦维多利亚中产阶级读者,而是决意打开社会中芸芸众生的心扉,把他们的欲望和理想公诸于世,让读者感受到在人的欲望背景下的惆怅和叹息、悲愤和绝望,让读者看到”有毛病的”世界里人的价值不可避免的毁灭。他以令人不快的、以真实为基础的”悲观主义”给虚伪的、盲目的乐观主义以迎头痛击,让读者对世界,对人生有清醒的认识,作深刻的思考。
三、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深切同情
作为人道主义作家,哈代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特别是在写农村生活受到资本主义发展的破坏时,他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以及资产阶级法律、教育与人民为敌的本质。在《苔丝》中,他描写了在资本主义发展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农民贫困,破产,农家女苔丝不得不到富商亚雷家里帮工,从而开始了她悲惨的一生。哈代对于苔丝的“失身”与”堕落人类命运,倾注了满腔的同情,并坚决为她作了强烈的辩护;对于苔丝的忍让、虔诚、宽容、奉献等诸多品质也予以充分的赞扬。哈代以真挚的爱来描写这个美丽的农家姑娘忍受的悲惨命运, 她毫无怨言地走着艰苦惨痛的生命之路, 她是纯洁无辜的, 她只是当时社会礼法的牺牲品。哈代看到了围绕着她的种种残酷的罪恶和不公平的现象。
哈代对下层人民的同情还表现为对传统道德以及宗教观念的批判。如果说以亚雷为代表的恶势力及其强大的后盾--国家机器和宗教对苔丝的迫害是造成她悲剧的直接原因的话,那么在克莱身上残存的传统道德观念对苔丝的摧残则是一种无形的,更可怕的精神残害,这也是造成苔丝悲剧的主要社会原因之一论文提纲怎么写。哈代把一个婚前失去贞操、后又与人非法同居的“杀人犯”称为“一个纯洁的女人”,这无疑是对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大胆抗议和嘲弄。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对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传统道德,宗教观念的批判,是哈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对人类悲剧命运无可奈何的悲叹
尽管哈代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各方面的巨大变化的破产农民的悲惨命运中清楚地看到了在”维多利亚盛世”维幕掩盖下英国社会的深刻危机,但是由于自己所处的社会时代的局限, 尽管他想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 却也无法解决当时社会不可克服的矛盾。而他的思想也因此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转变过程。“他从最初信仰上帝到抛弃上帝, 从接受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的影响, 到后来又接受叔本华的内在意志力的影响, 到最后形成了他自己的进化向善论和社会向善论。”这一系列的思想变化历程, 并没有让他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良方, 却导致哈代最终成为悲观主义者, 使他的小说带有浓厚的悲观色彩和宿命论思想。哈代的这一系列的思想变化, 在他的名著《苔丝》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 尤其在小说的女主人公苔丝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
作为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可以复制出现实生活的生动画面。但作为思想家,哈代又认为在强大无比的宇宙威力面前,人是渺小的,人摆脱不了命运的支配。哈代在写农村劳动者悲剧命运时常把命运观念和神秘因素乃至性格弱点、遗传因素交织在一起。苔丝的悲剧也具有神秘末测的命运作祟的因素,苔丝的一生都充满着偶然性和命定的色彩:如她家身世莫名其妙的被发现,老马的死,违心的去亚雷家认本家并遭奸污,与克莱结婚前夕给他的信被插入地毯下,去爱姆寺访老克莱未遇而在归途中偶遇亚雷等。仿佛在她人生的每一个时期,都有偶然的因素出现,从而一步步地将它推向悲剧的结局。同时,小说中还不时地出现一些神秘的因素:如德伯家神秘的马车,令人恐怖的十字手路标等。这些似乎都表明苔丝的悲剧是命定的,难以解脱的。
四、结束语
哈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大多是下层百姓,这赋予他的作品以为民众之忧而忧的人道主仪精神,充满着一种积极的忧患意识。读《苔丝》可以让读者在哭泣中感情得到宣泄,心灵得到净化,神经得到震动,像苔丝和她弟弟那样祈望“投生在一个没有毛病的世界上”,这就是《苔丝》所产生的思想影响和艺术效果,这更是哈代人道主义思想的灵魂。另一方面,尽管哈代看到了资产阶级所带来的、并且要把大家都带到死亡之路上去的所谓“进步”的罪恶, 但由于作者立场所限,无法认识到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进步,更无法看到资本主义“进步”到死亡会有新的曙光。因此, 悲观、绝望是在所难免,这是哈代世界观的局限性的反映。
参考文献:
1.《哈代创作评论集》,陈焘宇编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2. 德尼兹·加西尔等著. 马慧译.《欧洲文学史》. 南海出版社,2003 年.
参考资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
4.《托马斯.哈代--思想和创作》,张中载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年.
5.《哈代创作论集》,陈焘宇编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6.《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7.《德伯家的苔丝》,[英]哈代著、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8.《回应悲剧缪斯的呼唤:托马斯.哈代小说和诗歌研究文集》(中英文本)祁寿平(美)Willian W Morgan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