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水浒后传》对燕青形象的继承与发展_智勇

发布时间:2015-11-18 10:19

论文导读::其中最突出的是燕青。已然使一个智勇双全的燕青跃然纸上。深谋远虑。
论文关键词:燕青,忠义,智勇双全,深谋远虑

  在《水浒传》续书系列《水浒后传》、《后水浒传》、《结水浒传》等著作中,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陈忱的《水浒后传》都可称得上是佼佼者。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总体而论,《水浒后传》的人物形象塑造与《水浒传》相比,略有逊色,但也有几个人物比较出色,其中最突出的是燕青,陈忱在原著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合情合理的调整。
   虽然在《水浒传》中燕青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六十一回,但是他是作者在后半部分中所着力刻画的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在《水浒传》中燕青是三十六天罡星之末的天巧星,是步军十位头领之一,是一个聪明伶俐而且又通各地方言的人物。长期在大名府的浪子生活,使他对青楼妓馆,对人情世故了如指掌。他原本是卢俊义的一个忠奴,在卢俊义遭难时舍身相救;在京师,他通过李师师打通宋徽宗的关节促成了招安的实现;在征方腊后,只有他能看出尚未出现的悲剧结局,“情愿自将官诰纳,不求富贵不求荣”,功成身退,飘然而去[1]……燕青在处理这些事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他的才能和远见,正如《水浒传》中所说:“他虽是三十六星之末,果然机巧心灵,多见广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第七十四回)可以说,燕青给读者的印象是很深刻的智勇双全,同时又颇具神秘色彩,特别是他最后的归宿问题更容易引起许多读者的深思。陈忱正是利用这一点,在《水浒后传》中不仅保留了原著中燕青固有的性格特征,而且在原著基础上继续发展了他的忠义、聪明伶俐、深谋远虑的特征。
  一、忠与义
  “忠”与“义”从来就是中国古代儒家理论观念中的重要范畴,自宋元以来在社会上特别流行。《水浒后传》将燕青塑造成一个运用番语,带杨林去金营献青子的“忠”诚之士。陈忱在这里正是选用其“忠”且通番语而发展了他的性格。
  作者善于在语言与行动中展示人物性格。燕青的“忠”表现在为人臣而“忠”和为人仆而“忠”:当“朝内文武官僚,世受国恩,拖金曳紫,一朝变起,尽皆保惜性命,眷恋妻子,谁肯来这里省视!”[2]的时候,燕青扮作通事模样神色自若深入金营,探视被金国俘虏的宋徽宗,“谨献上青子百枚、黄柑十颗,取苦尽甘来的佳谶,少展一点芹曝之意论文提纲格式。”就是要突出他忠肝义胆、智勇全备和强烈的民族感情。燕青路遇被金兵押解的卢二安人母子,为尽主仆之义,他又想方设法筹措足够的银两来赎回卢二安人母子,在燕青看来“莫说我受东人这般抬举,二安人是他的至亲瓜葛,该当搭救报恩”,这足以显示出燕青的忠与义。后几经周折终于救出卢二安人母子,面对得以重生的卢二安人欲招婿报恩时,燕青辞婚不从“不要说东人昔日情分,只说安人遭这般患难,我心里如何忍得……今留下卢成在此伏事,权且安顿,慢慢选一东床,孝养安人终身便了。”这又是何等的无私仗义。而在第二十五回“救关胜大名施巧计”燕青深入大营用木夹智救关胜及其家眷则显示出燕青对昔日梁山兄弟的情义。
  《水浒传》里的燕青“亦是说的诸路乡谈,省的诸行百艺的市语”,陈忱注意到这一点,在《水浒后传》中成功的将燕青塑造成一个运用番语之人。通番语是燕青成功深入金国大营探视被俘虏的宋徽宗,以及后来深入叛国投敌的刘豫大营,救出因忠谏被关押的关胜及其家眷,打败乌禄的关键因素。后来蔡元放在《水浒后传读法》中评价燕青时说道:“《前传》说燕青通各路乡谈,是赞他心地聪明,口舌便利耳;然其所通,不过中国诸乡语耳!至于金人,乃外番之国,中间又隔了大辽,从未与中国通问,燕青何由而能通其番语乎?然要写他扮作金人,用木夹去救关胜夫妇,又入金营献青子,及黄河渡口赚乌禄,若不能通其番语,何以能建功耶?作移花接木之用,庶不棘手耳。”[3](P60)
  二、智谋与勇武
  在酒楼上燕青偶遇一主动搭讪的承局,乖觉的含糊应答,显示出他善于交际,乖觉机灵的性格特点,谈吐间他得知进出金营的木夹的重要作用,又在机缘巧合下拾得金官遗落的木夹,且看《水浒后传》中燕青拾木夹时的描写“燕青拾了木夹,扯杨林急走下楼,到柜边取一大块银子丢在柜上道‘明日来算。’抄小路如飞走出了城。杨林不解其意智勇双全,说道:‘要这东西何用?这般慌促!’”一个“扯”、“抄小路”、“如飞”等一系列描写,我们可以看出燕青的聪明、机智。后来燕青向戴宗介绍木夹的作用之后,就无怪乎杨林赞他“真是天巧星,有这许多机变”。
  燕青的“谋”表现在三用木夹上:第一次用木夹救出因忠谏被关押的关胜。燕青深入叛国投敌的刘豫大营,从容不迫,其胆识机智,是常人所不及的。他假扮做金营里官,伙同戴宗、杨林到通事府是“昂然直入,一口金话,甚是合式”,燕青怕被穿帮,待关胜到了,“燕青又打了话,对关胜说许多言语,关胜全然不懂,口里要问出来,燕青又喝一声。”显示了他处变不惊、机智多谋。第二次又用木夹接出了关胜的家眷;第三次用木夹破乌禄,燕青之前破皂雕旗,剥得一些衣帽,命杨林等扮作家丁自己扮成金官,假传挞元帅军令,诱迫乌禄与汪豹出战,最终杀的乌禄破荒而逃,燕青一行成功渡河。[4]
  燕青的机智多谋还表现在他精心策划了一个“盛宴”,惩处了残害忠良的奸佞蔡京、高俅、童贯、蔡攸,让他们饮鸩酒而终,大快人心。
  智入济州城救朱仝、宋清一节,燕青引来曾世雄,又设计先除去曾世雄、郭京,后派戴宗通知宋清、朱仝,而后命关胜领兵埋伏在济州城外接应,随后又借用金兵的衣帽假扮曾世雄进入城中救人,里应外合,不用赎金成功进入济州城救出朱仝、宋清。这一系列行动的成功,已然使一个智勇双全的燕青跃然纸上,无怪乎杨林称赞他:“小乙哥朝见道君皇帝,及赎回卢二安人,三番用那木夹,干了好大功劳。今智入济州城,真是心灵计巧,又有胆气,便是当年吴学究也让一筹”。
  关于燕青的弩箭,《水浒传》叙述燕青的弩箭有这几件:“放冷箭燕青救主”、“双林渡燕青射雁”,在《水浒后传》中,也多次提到燕青的弩箭,这里仅举几例加以说明,在对付刘猊的游兵,有三百多匹马,都是轻弓短箭,躲避不及之时,燕青表现镇定勇敢,早放一枝弩箭射中为首之人面上,那人翻身下马;刘猊手下毕丰被呼延灼打翻落马,张信前去营救之时,又被燕青在旗门影里看见,一弩弓射中胸膛,落马下来智勇双全,燕青总能在关键时刻恰到好处的放出弩箭,显示出他机智勇武,常人所不能及的一面。
  三、深谋远虑
   《水浒后传》里的燕青身上增添了更多的国破家亡的沉痛,比原著的燕青更加有远见。第二十六回李应召集众头领计议,面对当前形势,关胜等主张众好汉齐心协力攻破大名府,剿灭刘豫,恢复河北;朱武则认为刘豫势力过强,主张守住山寨等候宗留守的消息,而燕青则作了深入的分析“攻固不可,守亦甚难……如今款住张保,刘猊定然发怒,自引兵来。请各兄如此如此,必获全胜。然后收拾回南,去投宗留守,共佐中兴,此为上策。”在国难当头之时,燕青以他敏锐的政治眼光对当前的形势分析的相当精辟透彻,主张饮马川起义军去投奔抗金名将宗泽,共佐中兴。再后来他辅佐李俊海外立国,牡蛎滩力主救驾等都高度表现了燕青饱含民族感情、很有政治眼光。
  后来他在暹罗国安排众人婚礼及其自己终身大事等情节中再次表现出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燕青的“推己及物”论文提纲格式。燕青劝国主选妃:“岂不闻经传云:‘阴阳和而后雨泽降,夫妇和而后家道成。’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又劝说国主推恩与众功臣完婚:“男女之欲,谁人无之?我等兄弟们少年时都负气使酒,习学枪棒,把女色不放在心上,又为官司逼迫,上了梁山,后来征讨四方,无暇及此。”“众位公卿未有室家的,见我等各完配偶,心中未必不起念头。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宜妙选名门,使各谐淑偶,以慰众心,以固邦本。”这样既满足了诸位的常人之情,又可杜绝异心,稳定民心。
   燕青的“大道理”。燕青考虑到国中旧日臣僚精神未必十分融贯,他又劝告国主遍选名门望族,与中土来的文武各官,依照品级尊卑、年纪大小、边求婚边择婿,务必使门当户对,两厢情愿,彼此一家,阴阳合德,子嗣蕃衍,可继宗祧,后来又好辅翼嗣君。军士中无妻小的,与暹罗国民家互相婚配,使兵民相安,主客相忘,人怀土著之思,军无逃伍之虑,“所谓人伦始于夫妇智勇双全,王化起于闺门。周家八百年太平之基,全在‘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八个字中做出。”燕青这一举措既能定国安邦,又顺应了人之常情,使人的情感在社会规范之下得以适度的满足同时又融合了不同民族,不同品级,真正达到了厚人伦的目的。
  在《水浒后传》里,陈忱对燕青形象性格的发展可以说是最成功的。陈忱在《水浒后传论略》中评价原著与续书中的燕青说:“燕青忠其主,敏于事,绝其技,全于害,似有大学问、大经济,堪作救时宰相,非梁山泊人物可以比拟也。其过人之处,在劝主归隐,黄甘面圣,竭力救卢二安人母子,木夹解关胜之患难,微言启李俊之施恩,遇艳色而不动心,辞荣禄而甘隐遁,的是伟男子。”[3](P39)陈忱所说的燕青这些“过人处”,除了“劝主归隐”是前传内容以外,其余都是他在《水浒后传》中的活动,可以说,陈忱对《水浒传》燕青形象性格进行了较大地发展和补充。
  总之,《水浒后传》将燕青发展成了一个忠义、智勇双全、饱含民族感情、深谋远虑的人物,尽管这个形象也有过于理想化的缺陷,但他毕竟是陈忱按照自己的认知在续书中塑造的英雄形象,反映出陈忱对《水浒传》里燕青形象的独特理解。
  注释:
  ①本文所引《水浒传》文字,均出自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
  ②本文所引《水浒后传》文字,均出自自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参考文献:
[1]高玉海.明清小说续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陈忱著,茂山点校.水浒后传[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3]高玉海.古代小说序跋释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陈松柏.燕青形象的嬗变[J].明清小说研究,2005(1).
[5]施耐庵,罗贯中著.水浒传[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上一篇:让钧瓷走入百姓家_人性化

下一篇:中西俚语探析_语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