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玛》书中的完美配偶形象—奈特利先生_缺点
论文导读::爱玛在不经意间发现原来奈特利先生是她心目中的理想伴侣。成就最高的当推《爱玛》。正是父亲的呵护与纵容造成了爱玛成长为一个有着不少缺点的女孩。
论文关键词:奈特利先生,爱玛,缺点
简·奥斯汀一生中曾写过六部小说,最广为人知的是《傲慢与偏见》,但技巧最为成熟,成就最高的当推《爱玛》。《爱玛》无论在人物个性塑造,情节铺陈,语言特色上都更高出一筹。《爱玛》讲述了女主人公爱玛曾宣称自己是不婚主义者,但却煞费苦心地想为身边的朋友哈利特安排一门婚事,中间几经波折,闹出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爱玛在不经意间发现原来奈特利先生是她心目中的理想伴侣,意外收获了一场完美的爱情与婚姻。爱玛在帮人做媒的过程中也完成了自身的转变,蜕变成一个道德、性格上更讨人喜欢的人物。而促成这一转变的正是奈特利先生。他在爱玛的生活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父亲,朋友,爱人陪伴在她的身边,不失为一个完美配偶的形象。
1.父亲形象
爱玛是一个聪明﹑势利﹑又自以为是的富家小姐。爱玛自幼丧母,与家庭教师韦斯顿夫人亲密无间。年长的泰勒在爱玛的生活扮演了母亲的角色。爱玛的父亲伍德豪斯先生是一个患忧郁症,心灵孤独,需要被照顾的一个角色。在他的眼中,爱玛是完美无缺的。正是父亲的呵护与纵容造成了爱玛成长为一个有着不少缺点的女孩缺点,凡事喜欢固执己见,依己行事。在韦斯顿夫人离开伍德豪斯一家以后,爱玛更是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身边没有了旁人的监督与管理,她更自以为是地武断专行。然而,这一严父形象的缺失,却适逢其时地由奈特利先生弥补。奈特利先生比爱玛年长十六岁,从小看着爱玛长大的他,自然对爱玛有着很深的了解。奈特利先生给予爱玛父亲般的呵护,但同时也以长者的身份纠正爱玛的缺点,教育她。在道德层面上,他以一个严父的姿态出现,及时纠正爱玛品质中的缺点。同时,就年龄而言,他是爱玛的长辈,对为人处世﹑人情世故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教会她去认清周围人的本质和品性。
(1) 道德上的教化
爱玛聪明﹑漂亮﹑有爱心,但却势利﹑浅薄,喜欢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画上等号,看不起马丁,贝茨小姐这些比她社会地位低的人。而奈特利先生是一个正直﹑善良﹑有爱心真正的绅士。他不因自身家境优越,财产雄厚而看轻社会地位不如他的人。奈特利先生用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教育爱玛摆脱用俗气的物质标准衡量别人。
小说以爱玛为哈里特做媒的过程为主线。起初,爱玛一心想撮合哈里特与埃尔顿先生。她极力制造各种状况,使埃尔顿先生接近哈里特。就在她自以为自己的计划就要成功时,青年农民马丁向哈里特求婚。但爱玛打心眼里看不起马丁,而这种轻视纯粹建立在社会地位的衡量上。爱玛对马丁不甚了解,仅从他是农民这一点就判断他是一个行为粗鲁,头脑简单,缺乏修养的人,因此竭力说服哈里特拒绝马丁的求婚。奈特利先生却认为马丁和哈里特是般配的一对。他并不以社会地位衡量一个人的高低,更多地通过接触观察一个人的品性。通过交谈,他认为马丁是一个有思想﹑有礼貌﹑有前途的青年农民论文网。奈特利与爱玛就这一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随着情节的进展,爱玛在点滴的细节中逐渐改变了对马丁的印象。在书的结尾处,当哈里特最终与马丁订婚后,爱玛对马丁有了更多正面的了解,发现他“聪明,品德好,配得上她那位年纪轻轻的朋友”。爱玛也不再以势利的眼光看待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学会了尊重那些社会地位较低,但品性良好的人。
对于同村的贫穷﹑年长的未婚女贝茨小姐,爱玛虽然表面上彬彬有礼缺点,但内心却一直轻视。在博克斯山游玩时,爱玛终于表露出了她的厌恶,用言语戏谑贝茨小姐讲话絮絮叨叨,罗哩罗嗦的毛病。这一切,奈特利先生看在眼里。随后,他对爱玛提出了严厉的苛责,“你怎能完全不顾贝茨小姐的情面呢?你是聪明人。怎能就凭这一点,嘲笑一个年纪比你大、家境比你差、头脑不如你灵活的人呢?我真没料到,爱玛。”爱玛听了奈特利先生的话后,满脸羞愧,深深自责,甚至掉下了眼泪。正是在这一番话的教育下,爱玛自省了一下,并积极看望贝茨小姐及贝茨太太,试图弥补自己的过失。在奈特利先生的教育下,爱玛及时审视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正。
(2) 洞察人情世故上的影响
年长的奈特利先生有着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因此对人情世故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他在无形中,影响爱玛培养对人情世故更敏锐的洞察力。
爱玛一心想撮合哈里特和埃尔顿先生,她认为埃尔顿先生“长的一表人才,品德又好”。奈特利先生却看清了埃尔顿的本质,认为在婚姻上,他的理智多过情感,更看重金钱和地位。年轻气盛的爱玛偏执地坚持自己的看法,因此而酿成了错误。由此爱玛开始认真考虑奈特利先生的判断。埃尔顿在被爱玛拒绝后,在巴斯迅速追求到另一个家境富有的女性。随着爱玛对埃尔顿夫人的了解,爱玛颠覆了对埃尔顿的印象,认为他是一个虚伪,小心眼,可恨的人。
韦斯顿先生的儿子弗兰克来到了小镇,爱玛一度认为他是一个有魅力﹑热情﹑有活力的年轻人。而奈特利先生却对他没有好感,认为他华而不实,注重外表。奈特利先生认为弗兰克与简有着某种暧昧的关系,而爱玛却不以为然。爱玛虽然常常对奈特利先生用不同的看法,但随着一次次的事例证明奈特利先生总是对的,爱玛也越来越看重奈特利先生的看法。爱玛逐渐发现弗兰克是个心口不一的人。直到韦斯顿太太亲口告诉爱玛弗兰克已与简订婚的事实,爱玛意识到了弗兰克是一个不诚实的人。
2.朋友形象
爱玛性格坦率﹑活泼﹑乐于助人,但做事缺乏耐心,爱幻想缺点,下决定鲁莽,对于比自己优秀的人又有点嫉妒心。而奈特利先生稳重,理性,彬彬有礼。他对爱玛的缺点知之甚深,从不包庇爱玛的缺点,常常从朋友的立场出发坦诚指出她的缺点,充当爱玛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但当爱玛因为自己的鲁莽而陷入困境时,奈特利先生又展露出朋友的真诚和友善,帮她走出难关。
(1) 坦诚相对
爱玛家境优越,所以自负,控制欲强。对于爱玛应该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奈特利先生有着自己的看法。在爱玛与哈丽特交往的时候,奈特利先生曾与韦斯顿夫人交流彼此的看法。韦斯顿夫人认为于爱玛而言,哈利特是一个很好的伴侣。而奈特利先生却恰恰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哈里特无论在才智,性情,地位上都比不上爱玛。她的软弱性格,缺乏主见更能助长爱玛的自负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意料之中,爱玛对哈利特的生活并没有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却把自己势利﹑自负的性格传染给了哈利特。爱玛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训中,反省了自身的错误,努力去改正自负的缺点。
而当贝茨小姐的外甥女简投奔小镇里时,奈特利先生却对她评价极高,认为她“优秀,脾气好,性情好”,作为爱玛的同龄人,奈特利先生认为爱玛应该多亲近她。爱玛嫉妒简的优秀与才华,因此内心对她有一种排斥。一次交谈中,奈特利先生认为爱玛对简的关注不够多,劝她多与简来往。爱玛因此改变了自己的做法,随后主动邀请简到家里做客。最终以真诚和热情感动了简并与之尽释前嫌,成为朋友。
(2) 友善帮助
作为爱玛的朋友,奈特利先生不仅坦诚地告知爱玛的错误之处,更在于在爱玛感到无助,失落之时伸出援助之手,向爱玛表达他的真诚和友善。
爱玛错误地估量了埃尔顿先生对哈里特的感情,导致一场悲剧的发生。在一次舞会上,伪善的埃尔顿先生为了报复爱玛及哈利特缺点,故意让哈利特难堪,不邀请她跳舞。在这个时候,从不喜欢跳舞的奈特利先生却主动邀请哈利特跳舞,挽救哈利特尴尬的处境。并适时安慰爱玛,让爱玛从内疚与自责中缓解过来,爱玛对此感激不尽。
爱玛与弗兰克之间一直有着暧昧的关系。最初,奈特利先生也误以为弗兰克有意追求爱玛,而爱玛也倾心弗兰克,因此适时告诫爱玛弗兰克与简之间的不寻常关系。当最终真相大白,弗兰克原来早与简秘密订婚,与爱玛调情不过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奈特利先生为爱玛担忧。他担心爱玛因此而受到心灵的创伤,急忙从弟弟家赶回来安慰爱玛受伤的心灵。试图用朋友的真挚的话语来劝慰爱玛。爱玛内心感到十分温暖。
3. 爱人形象
爱玛和奈特利先生终成眷属,在书的结尾揭开了这个最大的谜底。对于各自心里的感情变化,书中没有花太多笔墨描述。这似乎是最出人意料的一对婚配。然而在读过整本书之后,我们又不由感叹,他们却是最合适不过的一对。全书未铺陈纸张,重墨描述两人对彼此的爱慕,但却处处伏线,暗示两人的情感变化。
(1)爱人的心有灵犀
爱玛处处费心为人牵线,自身却声明是不婚主义者。奈特利先生似乎也一直满足于自己的单身生活。但命运却把他们推到了一起。
韦斯顿夫妇曾认为爱玛与弗兰克是般配的一对,并有意撮合。甚至一度,连爱玛也认为如何她要嫁人的话,一定是嫁给弗兰克。韦斯顿的儿子弗兰克初次来到小镇,即热情追捧爱玛,大献殷勤。当弗兰克在小镇待了两个星期后,爱玛开始审视她对弗兰克的感情论文网。她一度以为自己爱上了弗兰克。但冷静过后,却清醒地意识到,她不过是虚荣心作怪,喜欢弗兰克在身边献殷勤。在随后更深入的了解,她越来越肯定弗兰克不是自己要找的完美配偶。他性格热情,有活力,但又容易发脾气,缺乏她所需要的稳重和诚实。爱玛潜意识里认为奈特利先生才是真正的绅士。直到哈利特表白她对奈特利先生的爱慕,爱玛才惊觉自己爱的是奈特利先生。
奈特利先生也曾被认为与漂亮﹑善良﹑知性﹑有涵养的简十分般配。韦斯顿夫人误以为奈特利先生在照顾简的同时,心中包含着爱慕。但奈特利先生认为简对人态度太过保留,不是男人会选择的配偶对象。奈特利先生真正需要的是像爱玛一样性格活泼,乐观积极的女性。在弗兰克来到小镇后,奈特利先生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他对爱玛的爱。博克斯山游玩时缺点,奈特利先生因为看到爱玛与弗兰克调情,内心受到创伤,为了逃避这段感情,他选择了投奔到弟弟家中。然而最终他选择勇敢地向爱玛表白内心的感情。
(2)爱情与婚姻的和谐之音
爱玛与奈特利先生性情相投,志趣吻合,彼此有众多的共同之处。爱玛与奈特利先生都具备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正是两人身上具备的这些相似的特质,让他们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
他们都同情弱者。作为地方官的奈特利先生,爱帮助别人。奈特利先生多次关照贝茨夫人及贝茨小姐。曾经将自己剩下的所有苹果送给她们。并曾用马车接送贝茨小姐及简。而爱玛也时而不时去看望贝茨夫人及贝茨小姐,给予她们生活上的帮助。
他们都是性格坦率的人,有着平等的交流和沟通。爱玛在奈特利先生面前敢于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正是这种平等的交流造就了两人婚姻与爱情中的平等地位,也证明了惟有平等才是和谐婚姻的生存之道。
作为简﹒奥斯汀写得最成功的一部小说,《爱玛》受到了许多读者的追捧。有人爱它诙谐的语言,幽默的写作风格。有人爱它情节的扑朔迷离,探索式的阅读体验。有人爱它内容的温馨,童话般的结尾。但无疑,爱玛与奈特利先生的完美爱情将存留在许多读者的阅读体验中,成为美好的一部分。当爱玛猛然找到自己的真爱奈特利先生的时候,读者也分享着她的喜悦,心中庆幸她找到了这样一位完美的配偶。奈特利先生也必然给爱玛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他像是父亲,为爱玛竖起道德的模范。他像是朋友,时时用朋友的温暖感动着爱玛。他更是个爱人,用恋人的真情伴随爱玛度过人生的每一天。
参考文献:
,Austin. Emma〔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2.简﹒奥斯汀.爱玛〔M〕.张经浩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3.朱虹.奥斯丁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4.张伯香.英国文学教程<下册>〔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一曲悲歌《梁甫吟》_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