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艺术的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3 11:54
[摘要]本文立足于公共艺术的概念及特征,区别于一般的私人性质的纯艺术或架上艺术,重点介绍及分析了公共艺术的关联性,即:与大众权力相关联、与城市相关联、与艺术家个体相关联等三方面,意在强调公共艺术存在于大众空间并为大众服务,体现其公共空间中文化开放、共享、交流的一种精神与价值。
[关键词]公共艺术 关联性
公共艺术(public art)又被称为公众的艺术或社会艺术,它不隶属某一类艺术流派或艺术风格,也不单指某一类艺术形式,它存在于公共空间并为公众服务,与社会中存在的各个因素相关联,体现了公共空间中文化开放、共享、交流的一种精神与价值。
一、公共艺术概念的理解
现阶段,很多人对公共艺术的理解都比较陌生。其实,公共艺术没有一个固定的、简单的定义,它的定义具有易变性、积累性和渗透性等特点。但它有其明显的公共性和互动性的特质。它也许会和建筑物合为一体或会导致一个新的建筑学空间诞生;也许是新的公共空间、景观美化、艺术围墙和艺术栅栏、艺术砖砌、艺术大门、艺术窗户、休闲空间、游乐场所或结构;或许只是艺术字体雕刻及墙面装饰的薄金属板或瓷片等。它也有可能是采用织锦挂毯等纤维艺术;也有可能是艺术雕塑、陶瓷;此外还可以是大地作品、摄影、版画、影像、高科技艺术、表演、事件、诗歌朗诵、音乐舞蹈等等;公共艺术也可以表现一个故事或文章,可以是装饰性的、幽默性的、敏感性的或有争议性的;可能事反思我们的历史遗产或是对未来的憧憬,也可能是强调地方特性和特殊问题等等。可见,它所囊括的范围之大,关联之大,不一而足。wwW.lw881.com
二、公共艺术的文化关联性体现
所谓公共艺术的文化关联,是指它的生存、发展与其外在文化因素之间的连带性及互动关系。
与之相对立的独立的私人性质的纯艺术或架上艺术存在,更显出它与外在社会因素的关联特性。如:从呈现的内容上看,纯艺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可以是个人的、具体的、情绪化的、偏激的,同时也可以是公众的;但公共艺术作品通常在内容上更加接近公民的思想和地域的文化,它总是平等的、公开的,整个创作过程就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客观事实证明,当一种艺术的存在方式与其所在时代的社会公共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关联,它才可能在历史中产生实在的影响和深刻的记忆。
总的看来,公共艺术的关联性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与大众权力相关联;第二,与城市相关联;第三,与艺术家个体相关联。
第一,与大众权力相关联
公共艺术与大众权力的密切关联,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权力,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支配力量,是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使另外一个人或其他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现实中的权力有很多种,其中重要的使政治权、经济权和话语权。公共艺术是一种话语权,但这种话语权与其他一切话语权一样,要收到政治权和经济权的制约和支配;创建公共艺术的过程就是运用权力队社会成员进行控制和影响的过程。
大众权力,是指普通人应该具有的基本权利。
由于体制、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公共艺术的实施过程中,大众权力容易被忽视。而大众权力是我们国家发展公共艺术不容忽视的一个条件。
公共艺术所涉及的领域,正属于大众福利的一部分——和谐的公共生活和文化享受。“公共艺术开始逐步自觉的伴随着城市经济和公共环境等社会福利化建设而强调了艺术——为人们大众服务;为多元化的当代市民文化和社区生活服务。”从社会生活的本质看,只有精神享受才是人类最高的福利,而大众想获得这种最高的幸福,离不开公共权力的保障。
在公共艺术中,大众权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享用艺术资源,一个是参与艺术生产。这意味着人民不但有权欣赏公共艺术的创作成果,还有权参与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也就是体现了公共艺术的参与互动性。也只有决策者(政府或投资人)、公众和艺术家共同携手,才能创造出完美的公共艺术作品。因此公共艺术能促进市民之间、官民之间的对话,拓展积极、民主的公共生活,提升人民的环境艺术和审美素质。“正因为如此,公共艺术符合社会的迫切需要,提供了一个重新定义我们时代艺术的机会。”
城市是公共艺术的载体,公共艺术属于城市,它随城市而生,为城市而存。
如果城市是一本书,公共艺术只是书中的插图和花边,它没有主导阅读的力量,但却能够增添美好的细节,让我们的心灵丰富而敏感。
1.从发展的角度讲,城市是变化的,公众对城市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在现代城市的发展历程上,以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主义世界观使许多城市失去了他们曾经拥有的人文精神资源,而新兴的城市由于缺少文化的积淀,也逐渐沦为环境和精神的沙漠,而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开采和对环境的无情破坏,使得城市变得更加无情与冷漠。城市的扩展已越来越远离艺术化生存的理想,越来越远离令人愉悦的美感,越来越远离它建设的初衷。正因如此,城市的片面发展已经引发了人们对文化的诉求,唤醒了人们对艺术化生存的回归。文化内涵逐渐成为城市的核心要素,艺术开始走向更广大的人群,走向生活本身,而公共艺术则代表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的一种新的取向与融合。
2.从功能的角度讲,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理想的一种体现。相对于纯艺术和架上艺术,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特质必然使得公共艺术的文化表现性要强烈得多,它承载着更多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政治上的功能。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公共艺术就是还城市以美感,让人体会生活于其间的真正乐趣,让城市成为人诗意栖居的理想场所。
3.从文化本身来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内涵,是一个城市的品格的象征。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生动写照,反映着它所处的时代的社会面貌、经济状况、科学技术、生活方式、哲学观点、审美取向、宗教信仰所有文化问题,城市也成为当代人观察世界、完善自身、展现自身的天地和舞台。
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世界上的城市千差万别,根本的差别就在于城市文化的不同。一座城市中有没有富有创意与代表性的公共艺术和公众参与的相对宽松的艺术氛围的存在,有没有适当比例的充盈着艺术气息的文化交流与审美及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化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它们的多寡和繁荣与否往往体现着这个城市居民的生存样态、审美趣味乃至整体的文化精神。如果说建筑是城市里的“面”,道路是城市里的“线”的话,那么公共艺术就是城市中的“点”,它们凝聚着它们特有的灵性,展示着它们特有的语言,诉说着每一个城市的每一个观念,让人们品味着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文化情怀。
第三,与艺术家个体相关联
从上面可以得知,公共艺术是当代社会公共文化领域的艺术的参与和存在,它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一般并不仅仅代表纯个人化的意志。然而作为艺术的思维创造和具体作品的完成过程,又不可能离开艺术家的个体作业和各种选择,这无论从公共艺术的题材风格的把握还是到精神内涵的诠释,皆与艺术家个人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公共艺术的理想境界或所期望的社会效应,是通过许多个别的、具体的艺术作品去感召整体人类在不同时空片段中所共同拥有的审美经验与智慧。
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原动力,首先在于艺术创作者对一切可能经历的审美体验和非审美体验,在于它的自由自在的想象和实践性的尝试。简单的说,公共艺术是艺术家个体艺术劳动及传播的社会化、群体化的结果。艺术家个体在公共艺术创作中,凝聚和回应了他所直接或间接面对的社会、环境、民族、历史、艺术观念及公众意识而形成的艺术作品。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了艺术家个体在艺术题材、风格乃至艺术价值观念的选择和探索,他和公共艺术并不存在着天然的、不可逾越的冲突。我们要充分尊重艺术家个体的艺术创作和艺术个性的发挥,才能真正领悟到公共艺术作品想要表达的公共内涵。
本尼迪克特说过:“整体不是它的所有部分的总和,而是一种由部分之间独特的组合和相互联系而产生的新实体。”那么,公共艺术恰是这种关联一切、却让人回味无穷、记忆犹新的新实体。这种新实体鼓励人们“进入”艺术品之中,穿行攀爬于镂空的构架间,触摸和感受着艺术家的思绪,或静思或嬉戏,或攀爬或休憩。在互动之中,公共艺术深入了人们的生活,引发着人们的话题,引导着人们的思想,并使之前进。
参考文献:
[1]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2]诸葛雨阳.公共艺术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翁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英]科林伍德.艺术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关键词]公共艺术 关联性
公共艺术(public art)又被称为公众的艺术或社会艺术,它不隶属某一类艺术流派或艺术风格,也不单指某一类艺术形式,它存在于公共空间并为公众服务,与社会中存在的各个因素相关联,体现了公共空间中文化开放、共享、交流的一种精神与价值。
一、公共艺术概念的理解
现阶段,很多人对公共艺术的理解都比较陌生。其实,公共艺术没有一个固定的、简单的定义,它的定义具有易变性、积累性和渗透性等特点。但它有其明显的公共性和互动性的特质。它也许会和建筑物合为一体或会导致一个新的建筑学空间诞生;也许是新的公共空间、景观美化、艺术围墙和艺术栅栏、艺术砖砌、艺术大门、艺术窗户、休闲空间、游乐场所或结构;或许只是艺术字体雕刻及墙面装饰的薄金属板或瓷片等。它也有可能是采用织锦挂毯等纤维艺术;也有可能是艺术雕塑、陶瓷;此外还可以是大地作品、摄影、版画、影像、高科技艺术、表演、事件、诗歌朗诵、音乐舞蹈等等;公共艺术也可以表现一个故事或文章,可以是装饰性的、幽默性的、敏感性的或有争议性的;可能事反思我们的历史遗产或是对未来的憧憬,也可能是强调地方特性和特殊问题等等。可见,它所囊括的范围之大,关联之大,不一而足。wwW.lw881.com
二、公共艺术的文化关联性体现
所谓公共艺术的文化关联,是指它的生存、发展与其外在文化因素之间的连带性及互动关系。
与之相对立的独立的私人性质的纯艺术或架上艺术存在,更显出它与外在社会因素的关联特性。如:从呈现的内容上看,纯艺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可以是个人的、具体的、情绪化的、偏激的,同时也可以是公众的;但公共艺术作品通常在内容上更加接近公民的思想和地域的文化,它总是平等的、公开的,整个创作过程就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客观事实证明,当一种艺术的存在方式与其所在时代的社会公共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关联,它才可能在历史中产生实在的影响和深刻的记忆。
总的看来,公共艺术的关联性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与大众权力相关联;第二,与城市相关联;第三,与艺术家个体相关联。
第一,与大众权力相关联
公共艺术与大众权力的密切关联,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权力,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支配力量,是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使另外一个人或其他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现实中的权力有很多种,其中重要的使政治权、经济权和话语权。公共艺术是一种话语权,但这种话语权与其他一切话语权一样,要收到政治权和经济权的制约和支配;创建公共艺术的过程就是运用权力队社会成员进行控制和影响的过程。
大众权力,是指普通人应该具有的基本权利。
由于体制、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公共艺术的实施过程中,大众权力容易被忽视。而大众权力是我们国家发展公共艺术不容忽视的一个条件。
公共艺术所涉及的领域,正属于大众福利的一部分——和谐的公共生活和文化享受。“公共艺术开始逐步自觉的伴随着城市经济和公共环境等社会福利化建设而强调了艺术——为人们大众服务;为多元化的当代市民文化和社区生活服务。”从社会生活的本质看,只有精神享受才是人类最高的福利,而大众想获得这种最高的幸福,离不开公共权力的保障。
在公共艺术中,大众权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享用艺术资源,一个是参与艺术生产。这意味着人民不但有权欣赏公共艺术的创作成果,还有权参与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也就是体现了公共艺术的参与互动性。也只有决策者(政府或投资人)、公众和艺术家共同携手,才能创造出完美的公共艺术作品。因此公共艺术能促进市民之间、官民之间的对话,拓展积极、民主的公共生活,提升人民的环境艺术和审美素质。“正因为如此,公共艺术符合社会的迫切需要,提供了一个重新定义我们时代艺术的机会。”
第二,与城市相关联
城市是公共艺术的载体,公共艺术属于城市,它随城市而生,为城市而存。
如果城市是一本书,公共艺术只是书中的插图和花边,它没有主导阅读的力量,但却能够增添美好的细节,让我们的心灵丰富而敏感。
1.从发展的角度讲,城市是变化的,公众对城市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在现代城市的发展历程上,以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主义世界观使许多城市失去了他们曾经拥有的人文精神资源,而新兴的城市由于缺少文化的积淀,也逐渐沦为环境和精神的沙漠,而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开采和对环境的无情破坏,使得城市变得更加无情与冷漠。城市的扩展已越来越远离艺术化生存的理想,越来越远离令人愉悦的美感,越来越远离它建设的初衷。正因如此,城市的片面发展已经引发了人们对文化的诉求,唤醒了人们对艺术化生存的回归。文化内涵逐渐成为城市的核心要素,艺术开始走向更广大的人群,走向生活本身,而公共艺术则代表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的一种新的取向与融合。
2.从功能的角度讲,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理想的一种体现。相对于纯艺术和架上艺术,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特质必然使得公共艺术的文化表现性要强烈得多,它承载着更多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政治上的功能。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公共艺术就是还城市以美感,让人体会生活于其间的真正乐趣,让城市成为人诗意栖居的理想场所。
3.从文化本身来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内涵,是一个城市的品格的象征。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生动写照,反映着它所处的时代的社会面貌、经济状况、科学技术、生活方式、哲学观点、审美取向、宗教信仰所有文化问题,城市也成为当代人观察世界、完善自身、展现自身的天地和舞台。
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世界上的城市千差万别,根本的差别就在于城市文化的不同。一座城市中有没有富有创意与代表性的公共艺术和公众参与的相对宽松的艺术氛围的存在,有没有适当比例的充盈着艺术气息的文化交流与审美及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化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它们的多寡和繁荣与否往往体现着这个城市居民的生存样态、审美趣味乃至整体的文化精神。如果说建筑是城市里的“面”,道路是城市里的“线”的话,那么公共艺术就是城市中的“点”,它们凝聚着它们特有的灵性,展示着它们特有的语言,诉说着每一个城市的每一个观念,让人们品味着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文化情怀。
第三,与艺术家个体相关联
从上面可以得知,公共艺术是当代社会公共文化领域的艺术的参与和存在,它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一般并不仅仅代表纯个人化的意志。然而作为艺术的思维创造和具体作品的完成过程,又不可能离开艺术家的个体作业和各种选择,这无论从公共艺术的题材风格的把握还是到精神内涵的诠释,皆与艺术家个人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公共艺术的理想境界或所期望的社会效应,是通过许多个别的、具体的艺术作品去感召整体人类在不同时空片段中所共同拥有的审美经验与智慧。
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原动力,首先在于艺术创作者对一切可能经历的审美体验和非审美体验,在于它的自由自在的想象和实践性的尝试。简单的说,公共艺术是艺术家个体艺术劳动及传播的社会化、群体化的结果。艺术家个体在公共艺术创作中,凝聚和回应了他所直接或间接面对的社会、环境、民族、历史、艺术观念及公众意识而形成的艺术作品。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了艺术家个体在艺术题材、风格乃至艺术价值观念的选择和探索,他和公共艺术并不存在着天然的、不可逾越的冲突。我们要充分尊重艺术家个体的艺术创作和艺术个性的发挥,才能真正领悟到公共艺术作品想要表达的公共内涵。
本尼迪克特说过:“整体不是它的所有部分的总和,而是一种由部分之间独特的组合和相互联系而产生的新实体。”那么,公共艺术恰是这种关联一切、却让人回味无穷、记忆犹新的新实体。这种新实体鼓励人们“进入”艺术品之中,穿行攀爬于镂空的构架间,触摸和感受着艺术家的思绪,或静思或嬉戏,或攀爬或休憩。在互动之中,公共艺术深入了人们的生活,引发着人们的话题,引导着人们的思想,并使之前进。
参考文献:
[1]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2]诸葛雨阳.公共艺术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翁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英]科林伍德.艺术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下一篇:试析中国民间艺术的吉祥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