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析中国民间艺术的吉祥物语

发布时间:2015-07-03 11:54
论文关键词:吉祥观念 民间审美 现代设计
  论文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吉祥观念的起源谈起,主要论述并总结了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吉祥观念的表现形式及其寓意,从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观念是一种善和美的行为和意志,我们要珍惜与发扬这种宝贵的传统艺术,把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使现代设计更具文化性与民族性。
  “吉祥”是一个延绵千万年的永恒性主题,作为中国语言文字中最美好的语意符号,闪耀着民族智慧的光芒。几千年以来,“吉祥”一直被中国人延绵不断地创造和应用于各种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它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它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镜子,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人生的各种需要。
1.“吉祥”的起源与民间审美
原始人类活动是实践地和精神地掌握世界不同方式的相互渗透,他们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也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知34)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在战胜自然的过程中对人类自身疾病、瘟疫和死亡的迷惑和畏惧,对猎杀食用生命的恐俱,使他们需要借助一定的力量来帮助驱逐妖魔,消灭灾害,保佑平安。于是他们通过祭祀、巫术来祈祷平安,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创造出了具代表意义的图形符号与装饰纹样。
中国是最早开始使用吉祥纹样的国家,古时以祭祀为“吉事”,祭祀之礼为“吉礼”,称善者贤人为“吉人”,帝王卜居之地为“吉土”,好日子为“吉日”“吉月”等。“吉祥”本意为美好的预兆,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周易·系辞》有“吉事有祥”之句,《庄子》也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说。由此可见,吉祥具有理想的色彩,是中国人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装饰至善至美的本质。
2.具有吉祥寓意的传统造型符号
中国民间艺术形态通常表现为中国本原哲学“观物取象”的哲学符号。大自然丰富的物象及其不间断的时空变化,影响甚至制约了人类的生存,人类便以人格化的力量加以同化,使这些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山石水火成为民众的精神寄托,这些物象也就成为民艺艺术造型的重要题材和形式世代延续下来。如喜鹊象征喜庆,石榴象征多子,牡丹象征富贵,菊花、桃子象征长寿等。
种子的繁殖功能引起民众的崇敬和好感,因而多籽、生命力强的动植物就被民众加以比附,并赋予象征意义,从而成为象征生命力旺盛的文化符号。葫芦、莲子、石榴、鱼、蛙等常被作为多子多孙、生命力旺盛的吉祥物广泛应用于民间的艺术创造,并演化出如榴开百子、瓜贬延绵、莲鲤(里)生子等文化主题。再如五谷丰登、万寿长春、龟鹤齐龄、天官赐福、五福和合之类都是人们重视生命存在、家庭兴旺导引下的造型内容。
  在历史的文化传承发展中,人类主体的观念向客体的不断渗透,使这些客观对象成为特定观念的替代物和表征符号,并在漫长的文化传承过程中逐渐规范、稳定,深深扎根于人们的集体意识之中,富有社会化的意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造型的吉祥题材繁多,有各种龟、鹤、鹿、象、龙、凤之类的吉祥动物;有松、竹、梅、桂、石榴、合欢、茱英之类的吉祥植物;还有如意、银锭、寿石、礼器之类的器物。其中不少象征形象是人们想像中的瑞禽仁兽。如龙、凤和麒麟是不存在于自然界的虚拟生物,是人们在战胜自然过程中形成的人心营构之象,用以象征权利、强大、昌盛。以龙和凤构成的图案就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龙飞凤舞”等。
3.吉祥观念的物质载体与表达
中国吉祥纹样的形式,主要是以人物、走兽、花鸟、文字等为造型形象,以民间谚语及神话故事等为题材,运用比拟、借喻、象征、谐音、寓意等手法隐喻性地加以表现。象征是以具体的形象来指代某种抽象的含义或概念,或创造一种抽象的符号来加以表示,如以牡丹象征富贵,以仙鹤、松树、灵芝喻意长寿,以龙、凤、麒麟等灵物代表祥瑞等。谐音是以相近或相同的读音代表某些吉利样瑞的含义,如“柿子”谐音“事”,两个柿子与玉如意组合,寓意“事事如意”;以“莲”谐音“连”,以“鱼”谐音“余”,画莲花、鲤鱼,寓意“连年有余”。其他像“六(鹿)合(鹤)同春”“吉(戟)庆(馨)有余”“三阳(羊)开泰”之类皆是谐音寓意手法。也有些是直接利用吉祥文字进行装饰表达吉祥的含义,例如在东汉织锦纹中反复出现的“万年益寿”“大宜子孙”“长乐明光,”“万事如意”等。
中国吉祥图形的内容很丰富,反映的主题大概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
“求福”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传统文化中,蝙蝠因为与“遍福”“遍富”谐音,尽管形象并非让人喜爱,但经过美化后成为“福“的象征图案。蝙蝠望着古钱中心方眼的图案,称为“福在眼前”,蝙蝠与云朵组成图案.称作“福自天来”“五福齐天”。

“长寿”是人人都向往的美好愿望。古人对长寿的要求完全是一种奢望,就是对这种奢望的追求,形成了许多期盼“长寿”的吉祥图案。如万古长青的松柏、千年寿命的仙鹤、色彩缤纷的绥带鸟、以及食之长命百岁的“仙草”。
“喜庆”表达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本身就是表示愉快的汉字符号,用“喜”来创造的吉祥图案有“喜喜”。因为同字,喜鹊成为喜事的“征兆”,喜鹊栖于梅枝的图形为“喜上眉梢”“双喜登眉”。石榴包藏着数量众多的石榴子,当石榴绽开露出晶莹碧透的果实时,比喻“喜笑颜开”。
  “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的民间技艺口诀道出了民艺的色彩观念,也同样是一种吉祥意识。人们期盼“红火热闹”,崇尚“鲜明”,也就是说红火热闹、鲜明才是祥瑞的、吉利的。红色是中华民族群体的神抵崇拜色彩,红色是热烈、振奋、红火、热闹的心理体验,中国传统新婚寿诞、节日喜庆都与红色分不开。红喜字、红盖头、红蜡烛、红花轿、红窗花、红筷子;红皮鸡蛋、红肚兜、红虎头鞋、红寿字;红春联、红灯笼、红鞭炮、红地门神,甚至桌围也用红色。
红色不仅是吉祥的象征,同时还能够引起人们的视觉动感,它使人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生动而活跃。古代人们正是由色相产生的联想和心理情感来选择使用色彩。例如中国传统年画,其色彩艳丽浓烈、丰富鲜明,追求红火热烈、喜形于色的对比。再如,民间节日剪纸、婚俗剪纸、寿诞剪纸均以红色为主。喜庆、欢乐、幸福的色彩表述是合于民间审美观念的,因而才能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即使有时不使用红火热烈的色彩视觉观感,但色彩的创作观念和态度也仍然是吉祥、热烈、积极的。
在民艺色彩表现中,红红火火的色彩特征是民艺设色的主要品质,但这种红火不一定是用色的红与黄之类的暖色,主要是指其色彩的风格和用色心理,这种红火也就是强调色彩的对比,色彩明度的对比,色相、色彩冷暖以及面积的搭配与对比,显示色彩特有的张力和视觉感受。色彩的对比原则,的确构成了民艺色彩造型的主导倾向。
4.现代设计对吉祥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主客统一的整体意识和“求全美满”的美学观念,这一吉祥主题同样表明了人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理想,并以寓意的方式表征着人们改变生存环境的艰苦努力和征服困难的伟大意志以及不屈的力量,它既是理想性的,又是现实性的。
吉祥语意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一样地心存向往,因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例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宝”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寓意着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信息畅通,同时也象征着联通公司的事业无以穷尽、地久天长。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再如北京2008年申办奥运的标志,运用了中国艺术特有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特有的风采,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近些年,服装业“中国风”的回归也反映了这种趋势,各种带有传统吉祥图案的中国传统服装如旗袍,得到了世界服装行业的钟爱。
透过传统艺术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地受到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而更新拓展,它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中国吉祥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也是我国民族形式的灵魂所在。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我们应该倡导民族文化和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吉祥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上一篇:关于公共艺术的关联性研究

下一篇:试论汉画中早期道教神蹻的多重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