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纤维艺术的现代性
发布时间:2015-07-03 11:56
论文关键词:现代纤维艺术 表现形式 材料制作手段
论文摘要:现代纤维艺术虽然与传统的纺织、编织手工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有了脱胎换骨的全新面貌。现代纤维艺术不拘泥于传统纤维的平面形式、材料、编织手法来表现作品,而是通过综合材料的应用结合现代思想与设计观念的引人,使得现代纤维艺术以新的面貌展现在国际艺坛上。
现代纤维艺术起源于西方,其发端于古老而传统的挂毯(tapestry)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四千年前,埃及和巴比伦就有了羊毛编织壁毯,现存最早的实物是公元前9世纪埃及人留下的作品,其织造技术与现代高比林工艺十分相似。在南美的秘鲁、利智和北欧的挪威、瑞典等国都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编织物。壁毯作为一种古老的编织语言,体现了特殊的习俗、历史和意义。
现代纤维艺术虽然与传统的纺织、编织手工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有了脱胎换骨的全新面貌。现代纤维艺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艺术家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表现手段和传统的材料的局限,而长期对新纤维材料的关注与尝试所产生的结果。现代纤维艺术成为20世纪引起广泛关注的新兴的独立的艺术门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现当代人文背景的转换,现代纤维艺术不仅在材料和形式上进行了突破,而且在纤维艺术品的精神内涵上更加注重艺术家个人艺术观念的表达。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观念受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的影响,与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的创作观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观念产生变化,从而引发了现代纤维艺术表达的丰富性。在现代建筑空间环境中现代纤维艺术创作观念必需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然而正是这种制约,使现代纤维艺术创作表现出独具空间形态的艺术观念。90年代后期,艺术家个性观念的表达更趋多元化,纤维艺术在艺术审美和文化语境上呈现出深刻的艺术特征。
一、表现形式的拓展
1.从平面走向立体
传统概念中的纤维艺术,特别是在欧洲主要是指挂毯、壁毯等平面形式的作品。挂毯在欧洲有着悠久的传统,在许多博物馆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精美的传统挂毯作品。欧洲挂毯的较多运用与其气候条件及建筑风格有着密切的关联。传统各类纤维艺术手工艺,虽然内容和形式上也十分丰富,但难免受到实用性的制约,这时的纤维制品材料,色彩、形式、内容上都趋于程式化,虽然经过千百年的沿革方面都较为成熟,但设计上过分地依赖于民间文化和传统思想,或者为所谓的艺术所左右,成为纯艺术的描摹写照。与其传统形式不同,早期的现代纤维艺术就作为现代建筑的共生物而具有现代意义。其风格创造在空间特征中仍是二度平面的形式,但画面构成已有抽象、立体等现代派艺术的表现风格,并着重挖掘材质与肌理的视觉美,在编织表现上以粗犷、平坦、凹凸的多种形式取得许多虚空间,创造了如同浮雕般的空间特征。
在20世纪70年代现代建筑几乎成为现代的代名词,而现代纤维艺术也成为消除现代建筑固有缺陷的“良药”,与现代建筑相辅相成,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此后越来越多的纤维设计家、艺术家、建筑师投身于纤维艺术创作,以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他们的思想,时代的主题等。更有甚者将纤维艺术作为纯粹的情感宣泄的形式,出现了大批的现代纤维艺术。
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立体与半立体的作品占的比例较大。即使一些平面的纤维作品,其展示形式也已不完全是壁上的平面形式,而是去追求一种在空间形态中的悬或挂的形式,或将原本平面作品在空间作了各种形式的展示变化。
在立体纤维艺术品中,占比例较大的是“软雕塑”,即以金属、木、竹等材料为立体框架、支撑物,在其上进行编织;或将已编织成的平面纤维制品与立体的框架相结合;甚至完全没有框架,利用纤维材料自身的“可站立性”制作作品。另一部分是以各种空间悬吊方式为主的,悬吊的方式有的在空间的上部,类似顶棚的效果;有的是在空间中起着一种空间分隔的效果;有的是在空间的下部或者是在半立半悬吊形式,有屏风的效果。如保加利亚著名纤维艺术家马林·瓦尔班诺夫(万曼)采用粗犷的纤维材料去展现立体几何的现代派艺术雄风,从吊顶上悬挂的大型几何结构形式,在灯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幻莫测的多维空间效应。
探究现代纤维艺术由平面向立体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a.纤维艺术材料与其各种材料的综合运用。b.现代建筑需要这种表面柔和、质地松软的立体艺术品来增加现代建筑空间里的人情味,以改变现代建筑中许多冰冷或平淡的空间效果。c.现代思想与设计观念的引人。
2.从具象走向抽象
欧洲17,18世纪的挂毯大多以宗教等具象的题材来表现的。到了19世纪末,绘画产生了象征主义和综合主义,纤维艺术也开始向现代艺术过渡。开此艺术先河的是法国壁挂艺术家让·吕尔萨,他是第一个把现代设计观念和新的装饰性带到壁挂里去,把现代绘画和壁挂技术相结合而使壁挂以新面貌出现于艺坛的人。他在壁挂艺术上的创新精神,促使纤维艺术的发展从过去的忠实于画家的画稿、油画的复制品的主题性绘画风格向多元化方面发展,使观赏主体直接参与纤维艺术的情势,纤维艺术与空问环境已经融为一个整体。现代纤维艺术似乎越来越向抽象化发展,但这种外在形式的抽象化发展却都是伴随着明确的主题表达的。例如:格鲁吉亚的现代壁挂艺术家基维·堪达雷里的作品《音乐会之后》,他以娴熟的编织技术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在经线和纬线的交织运作中不停地思索,变换手中的各种色线进行创作,绘画性的表现形式与变幻莫测的编制技巧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变化微妙的色彩效果。
二、材料运用的拓展
纤维艺术首先是一种属于材料的艺术。纤维材料包括天然纤维材料和人造纤维材料两大类。人类利用纤维材料,首先是从实用的需求出发,并赋予了材料许多个别的功能与使用方式,从劳动工具到人类的着装、室内陈设用品。可以说,纤维材料是一种与人最亲近的材料,具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来自于材料自身的性质,如柔韧性、保温性、遮蔽性、装饰性等,也来自于人的感受性。现代纤维艺术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已从传统的较为单一的状况走向了“多元化”。现代纤维不仅沿用传统的自然纤维,而且运用了大量人造纤维,如:合成纤维、有机化学纤维、尼龙、金属、光纤、玻璃、陶瓷、石棉纤维等。多元化的材料运用使现代纤维艺术在色彩、质感、肌理及表现力等方面都展现出不同以往的新面貌。不同材料的质地能改变外部与内部结构轮廓线的质感,从而更丰富了形态的视觉美感。比如硬质的竹、藤、金属等纤维材料,其共同具有的弹性张力在外形与内形的结构组合中,形成比较明确的结构轮廓继而产生了爽利挺拔的形态美;软质的棉、麻、丝、毛等纤维材料,其共同的柔软属性在不同编织的交织中形成了模糊的随意的张力结构轮廓,从而表现了柔美和谐的形态美;软硬材料的组合,其对比的张力在各部分形态间的表现则是一种曲直刚柔的形态美。
从20世纪的80年代开始,现代艺术中就出现了使用透明、闪光或发光的材料来表现现代的高科技,现代纤维艺术家同样也采用了这些材料与技术。他们提出了一种“不可见”的材料(即:自身没有特别的肌理,但是具有极好的反射性)来表现闪烁而且多变的光线、反射、透明。这不仅仅是作为对难以捉摸的现代电脑科技的反应,也是现代纤维对日益发达的室内光线照明控制所产生的装饰效果和现代建筑中大量使用的反光材料的一种反应。室内的照明、建筑内部采光的改善也为纤维作品的“高科技”提供了可能性。美国纤维艺术家南希的作品《金色的波》采用了羊毛,铜丝和粘胶纤维作为材料。保加利亚纤维艺术家万曼的作品《经与纬》采用了塑胶管和毛线作为材料。现代纤维艺术在取材范围上的拓展,主要还是由于现代纤维艺术追求材质美的表现。丰富了材质的种类就等于丰富了材质之间的对比关系,丰富了纤维艺术的表现语言。
三、制作手段的拓展
现代纤维艺术的制作手段已经从一种狭隘的“编”、“织”的范围拓展到编、织、绣、印、纺缝、镶饰、环结、缠绕、包裹、捆绑、粘贴、悬挂等手段。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范围,运用多种技法的结合。美国艺术家辛西亚的《奔流》、《湖雨》利用电脑织机为创作工具,使用三层经线的方式创造独特的空间效果,在织物的肌理和结构方面展现的无尽的想象力。不同种类和色彩的线叠加与覆盖,产生了传统工艺无法达到的多层次的微妙的变化。《花落》是陈玲的作品之一。她运用了经过风干后的花瓣,不同颜色的花瓣作为点状元素出现在作品中,再用大头针将其有规律地扎在展板上,用“点”的语言来塑造形象,在光的照射下每一个点都有投影,投在展板上影子也成为了作品中重要的元素,与作品形成一个整体,给人以丰富、亲切的自然感受。每个“点”与其投影一起,错落有致,富有变化,飘飘洒洒,表达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诗意景象,同时也表述了一种内心情感的失落。
虽然,现代纤维与其它现代艺术相比,其历史还相当的短暂,但它的发展势头却是十分迅猛的。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它的发展前景也极为广阔。纤维艺术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更有温馨、柔和、舒适、激动、奔放等不同的心理感受,其从材料上、造型到色彩、编织手法、肌理的运用都有非常广阔的探索和表现空间有待我们去挖掘。
论文摘要:现代纤维艺术虽然与传统的纺织、编织手工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有了脱胎换骨的全新面貌。现代纤维艺术不拘泥于传统纤维的平面形式、材料、编织手法来表现作品,而是通过综合材料的应用结合现代思想与设计观念的引人,使得现代纤维艺术以新的面貌展现在国际艺坛上。
现代纤维艺术起源于西方,其发端于古老而传统的挂毯(tapestry)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四千年前,埃及和巴比伦就有了羊毛编织壁毯,现存最早的实物是公元前9世纪埃及人留下的作品,其织造技术与现代高比林工艺十分相似。在南美的秘鲁、利智和北欧的挪威、瑞典等国都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编织物。壁毯作为一种古老的编织语言,体现了特殊的习俗、历史和意义。
现代纤维艺术虽然与传统的纺织、编织手工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有了脱胎换骨的全新面貌。现代纤维艺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艺术家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表现手段和传统的材料的局限,而长期对新纤维材料的关注与尝试所产生的结果。现代纤维艺术成为20世纪引起广泛关注的新兴的独立的艺术门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现当代人文背景的转换,现代纤维艺术不仅在材料和形式上进行了突破,而且在纤维艺术品的精神内涵上更加注重艺术家个人艺术观念的表达。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观念受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的影响,与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的创作观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观念产生变化,从而引发了现代纤维艺术表达的丰富性。在现代建筑空间环境中现代纤维艺术创作观念必需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然而正是这种制约,使现代纤维艺术创作表现出独具空间形态的艺术观念。90年代后期,艺术家个性观念的表达更趋多元化,纤维艺术在艺术审美和文化语境上呈现出深刻的艺术特征。
一、表现形式的拓展
1.从平面走向立体
传统概念中的纤维艺术,特别是在欧洲主要是指挂毯、壁毯等平面形式的作品。挂毯在欧洲有着悠久的传统,在许多博物馆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精美的传统挂毯作品。欧洲挂毯的较多运用与其气候条件及建筑风格有着密切的关联。传统各类纤维艺术手工艺,虽然内容和形式上也十分丰富,但难免受到实用性的制约,这时的纤维制品材料,色彩、形式、内容上都趋于程式化,虽然经过千百年的沿革方面都较为成熟,但设计上过分地依赖于民间文化和传统思想,或者为所谓的艺术所左右,成为纯艺术的描摹写照。与其传统形式不同,早期的现代纤维艺术就作为现代建筑的共生物而具有现代意义。其风格创造在空间特征中仍是二度平面的形式,但画面构成已有抽象、立体等现代派艺术的表现风格,并着重挖掘材质与肌理的视觉美,在编织表现上以粗犷、平坦、凹凸的多种形式取得许多虚空间,创造了如同浮雕般的空间特征。
在20世纪70年代现代建筑几乎成为现代的代名词,而现代纤维艺术也成为消除现代建筑固有缺陷的“良药”,与现代建筑相辅相成,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此后越来越多的纤维设计家、艺术家、建筑师投身于纤维艺术创作,以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他们的思想,时代的主题等。更有甚者将纤维艺术作为纯粹的情感宣泄的形式,出现了大批的现代纤维艺术。
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立体与半立体的作品占的比例较大。即使一些平面的纤维作品,其展示形式也已不完全是壁上的平面形式,而是去追求一种在空间形态中的悬或挂的形式,或将原本平面作品在空间作了各种形式的展示变化。
在立体纤维艺术品中,占比例较大的是“软雕塑”,即以金属、木、竹等材料为立体框架、支撑物,在其上进行编织;或将已编织成的平面纤维制品与立体的框架相结合;甚至完全没有框架,利用纤维材料自身的“可站立性”制作作品。另一部分是以各种空间悬吊方式为主的,悬吊的方式有的在空间的上部,类似顶棚的效果;有的是在空间中起着一种空间分隔的效果;有的是在空间的下部或者是在半立半悬吊形式,有屏风的效果。如保加利亚著名纤维艺术家马林·瓦尔班诺夫(万曼)采用粗犷的纤维材料去展现立体几何的现代派艺术雄风,从吊顶上悬挂的大型几何结构形式,在灯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幻莫测的多维空间效应。
探究现代纤维艺术由平面向立体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a.纤维艺术材料与其各种材料的综合运用。b.现代建筑需要这种表面柔和、质地松软的立体艺术品来增加现代建筑空间里的人情味,以改变现代建筑中许多冰冷或平淡的空间效果。c.现代思想与设计观念的引人。
2.从具象走向抽象
欧洲17,18世纪的挂毯大多以宗教等具象的题材来表现的。到了19世纪末,绘画产生了象征主义和综合主义,纤维艺术也开始向现代艺术过渡。开此艺术先河的是法国壁挂艺术家让·吕尔萨,他是第一个把现代设计观念和新的装饰性带到壁挂里去,把现代绘画和壁挂技术相结合而使壁挂以新面貌出现于艺坛的人。他在壁挂艺术上的创新精神,促使纤维艺术的发展从过去的忠实于画家的画稿、油画的复制品的主题性绘画风格向多元化方面发展,使观赏主体直接参与纤维艺术的情势,纤维艺术与空问环境已经融为一个整体。现代纤维艺术似乎越来越向抽象化发展,但这种外在形式的抽象化发展却都是伴随着明确的主题表达的。例如:格鲁吉亚的现代壁挂艺术家基维·堪达雷里的作品《音乐会之后》,他以娴熟的编织技术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在经线和纬线的交织运作中不停地思索,变换手中的各种色线进行创作,绘画性的表现形式与变幻莫测的编制技巧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变化微妙的色彩效果。
现代纤维艺术已经从较为狭隘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力图用综合材料,用现代观念和传统技艺的结合来表达纤维材料构成的内在力量。在技法处理上运用了极其丰富且“非寻常”的手法,对原始的纤维材料进行刻意的“加工”、“扭曲”、“变形”。以抽象的形式让人们更多地关注纤维材料与制作手段和空间所形成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微妙的心理感受,以及个性的独特传达。
二、材料运用的拓展
纤维艺术首先是一种属于材料的艺术。纤维材料包括天然纤维材料和人造纤维材料两大类。人类利用纤维材料,首先是从实用的需求出发,并赋予了材料许多个别的功能与使用方式,从劳动工具到人类的着装、室内陈设用品。可以说,纤维材料是一种与人最亲近的材料,具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来自于材料自身的性质,如柔韧性、保温性、遮蔽性、装饰性等,也来自于人的感受性。现代纤维艺术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已从传统的较为单一的状况走向了“多元化”。现代纤维不仅沿用传统的自然纤维,而且运用了大量人造纤维,如:合成纤维、有机化学纤维、尼龙、金属、光纤、玻璃、陶瓷、石棉纤维等。多元化的材料运用使现代纤维艺术在色彩、质感、肌理及表现力等方面都展现出不同以往的新面貌。不同材料的质地能改变外部与内部结构轮廓线的质感,从而更丰富了形态的视觉美感。比如硬质的竹、藤、金属等纤维材料,其共同具有的弹性张力在外形与内形的结构组合中,形成比较明确的结构轮廓继而产生了爽利挺拔的形态美;软质的棉、麻、丝、毛等纤维材料,其共同的柔软属性在不同编织的交织中形成了模糊的随意的张力结构轮廓,从而表现了柔美和谐的形态美;软硬材料的组合,其对比的张力在各部分形态间的表现则是一种曲直刚柔的形态美。
从20世纪的80年代开始,现代艺术中就出现了使用透明、闪光或发光的材料来表现现代的高科技,现代纤维艺术家同样也采用了这些材料与技术。他们提出了一种“不可见”的材料(即:自身没有特别的肌理,但是具有极好的反射性)来表现闪烁而且多变的光线、反射、透明。这不仅仅是作为对难以捉摸的现代电脑科技的反应,也是现代纤维对日益发达的室内光线照明控制所产生的装饰效果和现代建筑中大量使用的反光材料的一种反应。室内的照明、建筑内部采光的改善也为纤维作品的“高科技”提供了可能性。美国纤维艺术家南希的作品《金色的波》采用了羊毛,铜丝和粘胶纤维作为材料。保加利亚纤维艺术家万曼的作品《经与纬》采用了塑胶管和毛线作为材料。现代纤维艺术在取材范围上的拓展,主要还是由于现代纤维艺术追求材质美的表现。丰富了材质的种类就等于丰富了材质之间的对比关系,丰富了纤维艺术的表现语言。
三、制作手段的拓展
现代纤维艺术的制作手段已经从一种狭隘的“编”、“织”的范围拓展到编、织、绣、印、纺缝、镶饰、环结、缠绕、包裹、捆绑、粘贴、悬挂等手段。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范围,运用多种技法的结合。美国艺术家辛西亚的《奔流》、《湖雨》利用电脑织机为创作工具,使用三层经线的方式创造独特的空间效果,在织物的肌理和结构方面展现的无尽的想象力。不同种类和色彩的线叠加与覆盖,产生了传统工艺无法达到的多层次的微妙的变化。《花落》是陈玲的作品之一。她运用了经过风干后的花瓣,不同颜色的花瓣作为点状元素出现在作品中,再用大头针将其有规律地扎在展板上,用“点”的语言来塑造形象,在光的照射下每一个点都有投影,投在展板上影子也成为了作品中重要的元素,与作品形成一个整体,给人以丰富、亲切的自然感受。每个“点”与其投影一起,错落有致,富有变化,飘飘洒洒,表达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诗意景象,同时也表述了一种内心情感的失落。
虽然,现代纤维与其它现代艺术相比,其历史还相当的短暂,但它的发展势头却是十分迅猛的。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它的发展前景也极为广阔。纤维艺术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更有温馨、柔和、舒适、激动、奔放等不同的心理感受,其从材料上、造型到色彩、编织手法、肌理的运用都有非常广阔的探索和表现空间有待我们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