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3 11:58
【摘要】新疆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形状各异,样式繁多,各具风格,其建筑装饰是根据本民族的特点、生活习俗、自然环境以及材料来源经过千百年的演化而形成的,是由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及民族历史、文化、宗教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表现着鲜明的民族个性,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传统和风格。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 民居 装饰艺术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聚居着十三个主体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各个民族之间有着包括语言、宗教、信仰、性格、爱好、习惯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因此民居建筑的用材、结构、形式、工艺、装饰以及空间划分使用等,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传统和风格,其中以维吾尔族的民居建筑装饰最具特色。
一、新疆少数民族民居的造型特征
1.新疆伊犁民居的装饰造型特征
伊犁得名于伊犁河,最早见于《汉书》,史称伊列、伊丽、伊里等名。清乾隆年间定名伊犁。伊犁地处新疆的西部边陲,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国接壤,这里资源充裕,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是新疆农、牧、林业和旅游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当地的居民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地创造了独特的民居造型装饰,其特点是:建筑大量采用木材、生土,辅以芦苇、麦草、砖块、石灰等土产材料。利用高台基、厚墙、平顶、厚门等形式,将各种用房并列地安排呈一字形,大多数民居建筑以一明一暗或一明两暗为基本单元。居住用房通常为三间,进门一间为明室,是过渡性空间,左边的暗室为主卧室,也承担着客厅的功能,右边的暗室为次卧。在三间之外还建有贮藏室和厨廊,也有的民居房间较多,各室分布于前后两列,并安排挡风的门厅,其内部各室或互相套门相连,或以内廊相连。虽有外廊但整个平面显示了较强的封闭性。
伊犁民居中的大墙面基本都朴实无华,偶尔将扶壁住线凸出以变化。但也平直挺拔无一装饰,但在窗眉、檐口、墙角柱、廊柱等地方都加以细雕精凿,借此显示自己的特色。
2.新疆吐鲁番民居装饰造型特征
吐鲁番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天山支脉博格达峰南麓,吐鲁番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中间凹,火焰山自西而东横贯盆地中部,山前是戈壁、中部是低洼平原,南部山丘、戈壁、荒漠三种类型兼有。水资源有天山水系、火焰山水系、坎儿井水系等。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少雨,太阳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风,同时又处于格里木大沙漠之边缘,远离海洋,也是我国最热的地区,以“火洲”著称。在此居住的人们用坎儿井引水灌溉,创造了片片绿洲,并利用火焰山周围高强度微红色的粘土资源创建了土拱、土墙的半地下层、二层土民居建筑,有效地抵挡了烈日高温的侵袭,同时也形成了中国西部新疆特有的土建筑民居文化。
在建筑艺术方面主要分为两种造型与风格:土拱平房式和土木楼房高棚架式。土拱平房式装饰风格的主要房屋集中在一起布置,房间不受日照朝向的影响,也没有某种宗教、礼仪等方面对建筑房间布局的限制。庭院内的建筑因地制宜,随经济力量和生活习惯的需要而建造,布局十分灵活而合理。一般在院落的中部或后部布置主要房间,主要房屋前的室外空间常设一宽大的土高台,供人们日常的生活、聊天使用。入口大门沿街、巷设在庭院的一角或中间,杂务间设于庭院的一侧或一角。而葡萄晾房多设于杂务间或入口大门的上部。这类民居的主要建筑和次要房间常围合成封闭式庭院。
土木楼房高棚架式装饰风格是吐鲁番民居中独特的建筑组成之一。庭院呈内向性半开敞式,由围墙和建筑围合,院内建筑主次分明,它和主房的檐廊、室内空间共同融为一体,构成了吐鲁番民居里的独特的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高棚架棚盖一般架设在房屋之间的院子上空。单独设立于主体房屋的前檐部位。高棚架四面临空,既遮阳又通风,它高而宽敞,无论太阳在何方向,也都能留下一片阴凉的天地,高棚架给吐鲁番民居的建筑造型艺术增添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柱廊是吐鲁番民居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柱廊一般位于建筑的二层,是户外起居生活的重要场所。由于当地基本不下雨,屋面无需排水,居住建筑中大量的错层、半错层土阳台形成了千姿百态、此起彼伏的土建筑外廊空间。
吐鲁番的民居建筑是一种不受宗教礼仪限制的民居土建筑,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营造的一种氛围空间。这里的民居不但延袭了1500多年前交河、高昌古城的土建筑文化历史,而且经过长期的改造和修缮,使之成为了更符合现代人居住环境要求的建筑。
3.新疆喀什民居装饰造型特征
喀什位于新疆的西南部,西倚帕米尔高原,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淇。它历史悠久,古称“疏勒”,这里既是我国最早信仰佛教的地区之一。也是较早接受伊斯兰教的地区,因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综合了中原汉族建筑和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按地形和宅基地形状自由灵活布局,不讲求对称和中轴线,以客厅为主在其一侧或两侧布置卧室、厨房等附属用房。由于喀什地区地形高低的变化,主次房间高度不一,形成了建筑体型轮廊的高低错落。当地居民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多把二、三层房间向外悬挑扩大,或在巷道上搭建过街楼,并在屋顶围立栏杆形成屋顶院落。民居的装饰重点是庭院的外廊和客厅室内,外廊是人们的室外活动空间,因此外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支撑外廊的柱子分为柱头、柱身、柱裙三部分,两柱中间为双拱,卷角部作透空花饰,双拱卷中间悬吊木雕石榴。以“阿以旺”“阿克赛”为中心的户外场所及外廊布局,形成宅院的内向性格。轻外部环境而重室内装饰,外廊、顶棚、门窗,多用木雕,饰以藻井和色彩艳丽的彩画。装饰手法细腻,内容丰富。
二、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技巧特征
在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多元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特征在融合了其他民族装饰文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逐步形成以木雕、石膏雕花、彩绘、刻花砖、拼花等多种元素的装饰习俗。装饰纹饰美观、结构精巧、变化无穷,以几何图形、植物、花卉以及维吾尔书法等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为主,如巴旦木、石榴、石榴花。体现出本民族在物质生产、精神生活需要和民族审美情趣上多层次、多元化的民居装饰艺术特征。
1.木雕装饰。木雕是喀什民居的重要装饰手段,构图、部位、刀法都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木雕的处理手法有花带、组花、透雕、贴雕等。花带通常以二方、四方连续为多,以中断、交错等手法来取得构图上的韵律变化。其图案缜密,几何纹样严谨对称,植物花卉自由灵活,题材以杏、桃、葡萄、桑、石榴、荷花等为主。刀法的表现方式有阴线刻、浅浮雕、综合刀法。浅浮雕的特点是图案性强。透雕是将木板上的花纹图案以外的部分去掉,形成透空,以虚面烘托图案。花纹的表面可呈平面,可呈起伏,效果玲珑秀丽。贴雕有两种,一种是将花纹图案贴于平板上,形成浅浮雕状;另一种是将雕凿成的多种形体拼贴成立体或凹凸的装饰。木雕装饰多用材料本色或略加素色,也有用彩色装饰的。木雕装饰,应用广泛、装饰性强,构图、部位、刀法都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它可以使建筑装饰凸现出来。
2.石膏雕花装饰。通常有石膏组花、石膏花带、镂空石膏花等形式。主要用于庭院前廊端部和室内外窗间墙壁等处。有圆形、拱券形、多边形。拱券纹饰是以明确的中轴线作对称性花纹或以铭文美术字为主题,由花卉、蔓藤、卷草等组成密集复杂重叠交错的对称图案。花卉、植物、几何纹饰等作边框陪衬,看上去像一幅完整的装饰图画。石膏花带是用各种几何图案、植物花卉或两者并用构成,按二方连续方式并列、重复、循环、交错等纹饰手法组合,造型完美、主次分明。镂空石膏花饰,不仅用在室外的装饰柱、外墙,也用于室内的窗眉、壁龛等处。石膏雕花使用的颜色大多是石膏本色,它玲珑空透、轻盈洁白、典雅绚丽。石膏组花和石膏花带,无论是几何图形、经文图案或是花卉草藤,都是以纹饰的形态表现。石膏雕花纹饰刀法细腻流畅、刚健清晰,高低、重叠、交错、起伏,有强烈的立体感、质感,在阴影下给人素雅明丽、清爽宜人的美感,更增添了纹饰艺术的感染力。彩画多用于客厅和外廊的顶棚边缘,外廊檐下。花纹题材多种多样,有时也和木雕一起使用。
三、深刻体现新疆文化的鲜明特征
新疆的民居装饰是多国、多地域、多民族文化艺术相互撞击融汇、排斥吸收的结果。同时,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新疆少数民族的民居装饰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新疆的少数民族主要信奉伊斯兰教,萨满教、喇嘛教、东正教。不同的宗教对新疆少数民族的思想意识、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生活习俗都有影响,这无疑也是形成各个少数民族民居装饰特征的重要因素,因而形成了富有变化的多民族、多文化色彩的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艺术。伊斯兰文化的美学理念是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装饰性的,这其实仍然是一种对事物和色彩高度提炼和加工的结果。民居装饰主体性上体现出伊斯兰文化的特征,但也并非完全受限于宗教的制约,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灵活性和地域特征,这种特点也正是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艺术思想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新疆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装饰特征,是根据本民族的特点、生活习俗、自然环境以及材料来源,经过千百年的演化而形成的。各民族的民居建筑形状各异,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各具风格。同时新疆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又是社会文化的综合载体,是新疆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一定形式的民居大体上与该民族的社会制度、经济形态、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婚姻习俗相适应。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艺术是新疆各少数民族信仰观念的物化形态和艺术表现形式,是民族情感和宗教文化审美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 民居 装饰艺术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聚居着十三个主体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各个民族之间有着包括语言、宗教、信仰、性格、爱好、习惯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因此民居建筑的用材、结构、形式、工艺、装饰以及空间划分使用等,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传统和风格,其中以维吾尔族的民居建筑装饰最具特色。
一、新疆少数民族民居的造型特征
1.新疆伊犁民居的装饰造型特征
伊犁得名于伊犁河,最早见于《汉书》,史称伊列、伊丽、伊里等名。清乾隆年间定名伊犁。伊犁地处新疆的西部边陲,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国接壤,这里资源充裕,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是新疆农、牧、林业和旅游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当地的居民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地创造了独特的民居造型装饰,其特点是:建筑大量采用木材、生土,辅以芦苇、麦草、砖块、石灰等土产材料。利用高台基、厚墙、平顶、厚门等形式,将各种用房并列地安排呈一字形,大多数民居建筑以一明一暗或一明两暗为基本单元。居住用房通常为三间,进门一间为明室,是过渡性空间,左边的暗室为主卧室,也承担着客厅的功能,右边的暗室为次卧。在三间之外还建有贮藏室和厨廊,也有的民居房间较多,各室分布于前后两列,并安排挡风的门厅,其内部各室或互相套门相连,或以内廊相连。虽有外廊但整个平面显示了较强的封闭性。
伊犁民居中的大墙面基本都朴实无华,偶尔将扶壁住线凸出以变化。但也平直挺拔无一装饰,但在窗眉、檐口、墙角柱、廊柱等地方都加以细雕精凿,借此显示自己的特色。
2.新疆吐鲁番民居装饰造型特征
吐鲁番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天山支脉博格达峰南麓,吐鲁番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中间凹,火焰山自西而东横贯盆地中部,山前是戈壁、中部是低洼平原,南部山丘、戈壁、荒漠三种类型兼有。水资源有天山水系、火焰山水系、坎儿井水系等。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少雨,太阳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风,同时又处于格里木大沙漠之边缘,远离海洋,也是我国最热的地区,以“火洲”著称。在此居住的人们用坎儿井引水灌溉,创造了片片绿洲,并利用火焰山周围高强度微红色的粘土资源创建了土拱、土墙的半地下层、二层土民居建筑,有效地抵挡了烈日高温的侵袭,同时也形成了中国西部新疆特有的土建筑民居文化。
在建筑艺术方面主要分为两种造型与风格:土拱平房式和土木楼房高棚架式。土拱平房式装饰风格的主要房屋集中在一起布置,房间不受日照朝向的影响,也没有某种宗教、礼仪等方面对建筑房间布局的限制。庭院内的建筑因地制宜,随经济力量和生活习惯的需要而建造,布局十分灵活而合理。一般在院落的中部或后部布置主要房间,主要房屋前的室外空间常设一宽大的土高台,供人们日常的生活、聊天使用。入口大门沿街、巷设在庭院的一角或中间,杂务间设于庭院的一侧或一角。而葡萄晾房多设于杂务间或入口大门的上部。这类民居的主要建筑和次要房间常围合成封闭式庭院。
土木楼房高棚架式装饰风格是吐鲁番民居中独特的建筑组成之一。庭院呈内向性半开敞式,由围墙和建筑围合,院内建筑主次分明,它和主房的檐廊、室内空间共同融为一体,构成了吐鲁番民居里的独特的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高棚架棚盖一般架设在房屋之间的院子上空。单独设立于主体房屋的前檐部位。高棚架四面临空,既遮阳又通风,它高而宽敞,无论太阳在何方向,也都能留下一片阴凉的天地,高棚架给吐鲁番民居的建筑造型艺术增添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柱廊是吐鲁番民居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柱廊一般位于建筑的二层,是户外起居生活的重要场所。由于当地基本不下雨,屋面无需排水,居住建筑中大量的错层、半错层土阳台形成了千姿百态、此起彼伏的土建筑外廊空间。
吐鲁番的民居建筑是一种不受宗教礼仪限制的民居土建筑,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营造的一种氛围空间。这里的民居不但延袭了1500多年前交河、高昌古城的土建筑文化历史,而且经过长期的改造和修缮,使之成为了更符合现代人居住环境要求的建筑。
3.新疆喀什民居装饰造型特征
喀什位于新疆的西南部,西倚帕米尔高原,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淇。它历史悠久,古称“疏勒”,这里既是我国最早信仰佛教的地区之一。也是较早接受伊斯兰教的地区,因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综合了中原汉族建筑和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按地形和宅基地形状自由灵活布局,不讲求对称和中轴线,以客厅为主在其一侧或两侧布置卧室、厨房等附属用房。由于喀什地区地形高低的变化,主次房间高度不一,形成了建筑体型轮廊的高低错落。当地居民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多把二、三层房间向外悬挑扩大,或在巷道上搭建过街楼,并在屋顶围立栏杆形成屋顶院落。民居的装饰重点是庭院的外廊和客厅室内,外廊是人们的室外活动空间,因此外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支撑外廊的柱子分为柱头、柱身、柱裙三部分,两柱中间为双拱,卷角部作透空花饰,双拱卷中间悬吊木雕石榴。以“阿以旺”“阿克赛”为中心的户外场所及外廊布局,形成宅院的内向性格。轻外部环境而重室内装饰,外廊、顶棚、门窗,多用木雕,饰以藻井和色彩艳丽的彩画。装饰手法细腻,内容丰富。
二、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技巧特征
在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多元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特征在融合了其他民族装饰文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逐步形成以木雕、石膏雕花、彩绘、刻花砖、拼花等多种元素的装饰习俗。装饰纹饰美观、结构精巧、变化无穷,以几何图形、植物、花卉以及维吾尔书法等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为主,如巴旦木、石榴、石榴花。体现出本民族在物质生产、精神生活需要和民族审美情趣上多层次、多元化的民居装饰艺术特征。
1.木雕装饰。木雕是喀什民居的重要装饰手段,构图、部位、刀法都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木雕的处理手法有花带、组花、透雕、贴雕等。花带通常以二方、四方连续为多,以中断、交错等手法来取得构图上的韵律变化。其图案缜密,几何纹样严谨对称,植物花卉自由灵活,题材以杏、桃、葡萄、桑、石榴、荷花等为主。刀法的表现方式有阴线刻、浅浮雕、综合刀法。浅浮雕的特点是图案性强。透雕是将木板上的花纹图案以外的部分去掉,形成透空,以虚面烘托图案。花纹的表面可呈平面,可呈起伏,效果玲珑秀丽。贴雕有两种,一种是将花纹图案贴于平板上,形成浅浮雕状;另一种是将雕凿成的多种形体拼贴成立体或凹凸的装饰。木雕装饰多用材料本色或略加素色,也有用彩色装饰的。木雕装饰,应用广泛、装饰性强,构图、部位、刀法都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它可以使建筑装饰凸现出来。
2.石膏雕花装饰。通常有石膏组花、石膏花带、镂空石膏花等形式。主要用于庭院前廊端部和室内外窗间墙壁等处。有圆形、拱券形、多边形。拱券纹饰是以明确的中轴线作对称性花纹或以铭文美术字为主题,由花卉、蔓藤、卷草等组成密集复杂重叠交错的对称图案。花卉、植物、几何纹饰等作边框陪衬,看上去像一幅完整的装饰图画。石膏花带是用各种几何图案、植物花卉或两者并用构成,按二方连续方式并列、重复、循环、交错等纹饰手法组合,造型完美、主次分明。镂空石膏花饰,不仅用在室外的装饰柱、外墙,也用于室内的窗眉、壁龛等处。石膏雕花使用的颜色大多是石膏本色,它玲珑空透、轻盈洁白、典雅绚丽。石膏组花和石膏花带,无论是几何图形、经文图案或是花卉草藤,都是以纹饰的形态表现。石膏雕花纹饰刀法细腻流畅、刚健清晰,高低、重叠、交错、起伏,有强烈的立体感、质感,在阴影下给人素雅明丽、清爽宜人的美感,更增添了纹饰艺术的感染力。彩画多用于客厅和外廊的顶棚边缘,外廊檐下。花纹题材多种多样,有时也和木雕一起使用。
3.砖饰。砖饰也就是所说的拼花砖工艺,是指经过锯、切、打磨后的黄色砖拼贴成各种图案,装饰门柱、门洞壁面和门斗的檐等部位。砖饰有拼砌砖花饰、异型砖、砖雕、透空雕花砖等几种,其中异型砖是拼花砖的主要构件,有方形、长方形、半圆、三角、梯形、平行四边形、梭形、s形等,多达数十种。拼砌的图案有上百种之多,常见的如:八角形、八瓣菱形、人字甲形等。维吾尔族工匠以高超的技艺,用砖相互穿插、交错、重叠、拼砌组合成各种平面和立体的几何图案和花饰,在光影衬托下,精致的砖花图案,显得十分雅致,富于层次性。过去拼花砖主要用在装饰清真寺等宗教公共建筑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工程序复杂的拼花砖也普遍成为民居的装饰,因为它不带宗教色彩,仅为一个拼花装饰,成为新疆民居装饰的普遍材料,这种装饰手法获得十分优异的艺术效果。南疆的米黄色砖制作的拼花砖饰和花带装饰效果是新疆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典范。
三、深刻体现新疆文化的鲜明特征
新疆的民居装饰是多国、多地域、多民族文化艺术相互撞击融汇、排斥吸收的结果。同时,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新疆少数民族的民居装饰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新疆的少数民族主要信奉伊斯兰教,萨满教、喇嘛教、东正教。不同的宗教对新疆少数民族的思想意识、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生活习俗都有影响,这无疑也是形成各个少数民族民居装饰特征的重要因素,因而形成了富有变化的多民族、多文化色彩的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艺术。伊斯兰文化的美学理念是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装饰性的,这其实仍然是一种对事物和色彩高度提炼和加工的结果。民居装饰主体性上体现出伊斯兰文化的特征,但也并非完全受限于宗教的制约,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灵活性和地域特征,这种特点也正是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艺术思想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新疆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装饰特征,是根据本民族的特点、生活习俗、自然环境以及材料来源,经过千百年的演化而形成的。各民族的民居建筑形状各异,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各具风格。同时新疆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又是社会文化的综合载体,是新疆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一定形式的民居大体上与该民族的社会制度、经济形态、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婚姻习俗相适应。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艺术是新疆各少数民族信仰观念的物化形态和艺术表现形式,是民族情感和宗教文化审美智慧的结晶。
上一篇:浅谈文艺创作的情感作用
下一篇:浅议演员创作的心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