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手工制作课教学模式培养实用型美术人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12-19 14:45

  手工制作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是培养幼儿手脑并用、启发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现在的幼儿是未来的主人,幼儿的教育早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幼师的教师,应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确保手工制作教学课堂的优质高效。教师在手工制作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法,构建良好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热爱课堂的良好心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长足发展。笔者在手工制作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现简述如下。

  一、师生互动,构建融洽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因此,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构建融洽的学习氛围,通过启发、设问、辩论等灵活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手工制作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教师在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手工制作的教学时,可以先带领学生一起“剖析”手工制作的优秀作品,通过对优秀手工制作作品的共同欣赏、分析、思考、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对于手工制作的学习内容加强认识,并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教师在利用“示范演示法” 开展手工制作的教学时,应一边将手工制作的具体步骤向学生一一地进行直观的演示,一边提示学生认真地思考,使得学生在学习手工制作时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通过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使得学生能够快速地、准确地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与一般规律,既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为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为了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还可以采取更多的灵活的教学手段,如“自主探究法”“主题创作法”“集体创作法”“转换创作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策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学习主动性,从而为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提供前提。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手工制作教学过程中应非常注重情感的培养,因为情感是每一个人的内在催化剂,良好的情感反应可以打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行为的互动,还要强调情感的互动,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纽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兴趣,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鉴于此,教师在手工制作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案,使得学生能够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成长。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同学们的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点,分别组织以布艺、泥艺、纸艺、材料画、废旧材料再运用等为侧重点的手工制作兴趣小组,鼓励同学们利用所学习的手工制作知识,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与同学们一起制作玩具、教具等,还可以引导同学们集体创作“微型幼儿园”, 促使同学们“群策群力”,以富有趣味的创作性行为进行幼儿园环境布置的“创作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促使同学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手工制作的学习。教师在手工制作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能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起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创造动力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在手工制作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和行为空间,引发学生的创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手工制作时,应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即不是照本宣科的讲授,而是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手脑并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教材知识,不局限于课堂学习,而是将所学习的手工制作知识与技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总之,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灵活利用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观念,开展师生互动,构建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创造动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美术教学人才。

上一篇:关于新型美术教师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探讨如何发挥美术的育人作用培养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