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水无香 一一试论宋省予的书画生涯和花鸟画艺
宋省予幼承家学。其祖父宋赞周是闽、粤、赣地区着名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家。代表作有《知音》、《秋江放棹》、《桃花源图》等。着名漫画家丰子恺在他的《桃花源图》题字“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并评价他的山水画“云烟为友,万壑在胸,措意构形,莫不臻妙”。宋省予从小耳濡目染,7岁即作《三友图》:顽石一方,皴法娴熟:苍松一枝,傲然挺立;腊梅数点,雪中吐艳,并自刻有“七岁学画”印,被誉为“神童”。
11岁时,宋省予因国文、书法、图画成绩优异得以选拔入上杭县立中学就读,其过人天赋备受清末举人丘显丞校长的青睐,丘显丞校长从诗歌、词赋、书法、金石等方面对其进行着力培养。所以,宋省予的画作常常以诗入画,题诗点睛,一股书卷之气迎面而生。
16岁时,宋省予开始了K:达27年诌艺粤东的生涯,先后在梅县美专、蕉岭创兆学校、汕头立怀中学、广东蕉岭中学、潮安镇海学校、汕头津怀中学六所学校任教,并自创"省予画社”、“梅县美术人材养成所”,培养学生300余人,其中有相当多的学生散迁到东南亚等地,为粤东和东南亚各国侨居地培育和输送了一大批美术人才。
由于梅县、兴宁、潮州、汕头等地区既是侨乡,又是文化较发达的地方,人文书画气氛十分浓厚。这期间,他广交群贤,与高敛父、张书旗、丰子恺、何侠等结成忘年之交,还与高奇峰、关山月、罗清桢、吴宗翰等名家相交甚笃,并有机会大量接触名家真迹。每每见到这些历代名画,他便千方百计借来临摩研习,常常研临数月。他的创作也颇多,以至流落在粤东的作品不下千件。由于宋畨予勤学苦练,又广采傅收,在绘画艺术上获得很大的成功。高敛父曾题词赞曰“一门书画,笔精墨妙。”诗人何侠赋诗道:“三绝才名世所推,扁舟风雪过江来。越王台畔重携手,聊慰故人酒一杯。”1942年在广州举行画展并印行的《宋省予书画展》图录称:“宋氏作风,综合古今画法,成南派正宗,造诣湛深,求之现代作家,实所罕见……”在半生鬻艺粤东的生涯中,宋省予始终过着两袖清风、漂泊不定的卖画生涯。20肚纪40年代,宋畨予早已名扬闽粤艺术界,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清贫。1959年,年过半百的宋省予调到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意蕴欢愉的他赋诗遒“砚作腴田笔作锄,此身何幸际唐虞。功名晚就怜翁子,诗思初萌羡达夫。春梦天涯成恍惚,酒痕衣上认模糊。百年刚半知非日,合把牢骚一扫除。”据他的同事陈明谋先生回忆道:“1958年‘大跃进’时期,宋省予先生是一位颇具家传的民间艺人,来到高等学府艺术系任教国画,当时他的心情十分激奋。不久就在艺术系的办公楼下的中间通道墙壁上,画了巨幅《蔬果大丰收》图。同时在走廊的四条柱壁上也画了四种花鸟图。另一图是画在艺术系礼堂东向的立柱上f系内环境大大改观。”
这时期是宋省予艺术创作最为活跃、艺术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欣欣向荣》、《稻熟鸭肥》、《岩壑舂光》、《荷花白鹭》、《万寿图》、《金风朝阳》、《百花齐放》、《水仙》、《飞鹰》、《紫藤双凫》、《双雁》、《风动鸟声碎》等代表作参加全国、全畨展览,超过百幅作品被登载于报刊杂志,《中国新闻》专题报道他的艺术成就,此外,《宋省予花鸟法技法讲话》、《宋省予兼工写花鸟画设色讲义》等作品也相继出版。在他的带动F,当时的福州掀起了一股学习花鸟画的热潮,艺术影响波及八闽。着名木刻版画家吴宗翰撰文写道“他晚年时期的作品臻于老练泼辣,技法达到劲健、艳丽、纯青之境……成为全国知名画家。”他的诗友黄兰波撰文介绍他的作品“已达到独往独来的境界”、“气韵存于墨气澹荡淋漓间”。着名画家陈子奋写诗赞叹他的作品:“前追椒石后剑父,腕有炉锤口有诗。”着名画家李耕也对宋省予能诗善画颇为赞赏,一次,他在泉州黄子霞家中见到宋省予的诗作,十分惊讶,他对黄子霞说:“省予之名,吾早闻之;畨予之画,吾早见之;省予善诗,今方知之。”
宋省予之所以能达到如此之艺术成就,除家学渊源和自身不懈的追求外,我们也可从他在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七年时间(1959.9—1966.7)的教学实践和他花鸟画艺术理论中看出一些端倪。
一、注重观察和研究
宋省予的作品,所绘花、鸟、虫、鱼、鸡、鸭、鹤、鹰,无论大幅或小帧,均信手拈来,一挥而就,从未有半点迟疑或阻顿。据广州大学教授李尚行先生回忆:“他年轻时作画就不打草稿,从来都是一挥而就,而且从不怯场,看的人越多,他画得越好!”他的学生吴东奋先生回忆道:“所有观赏宋省予先生作画过程的人,无不为他的造型能力所折服,先生对于所要描绘对象造型十分熟悉,即使结构卜分复杂的动物,从不打炭稿,直接下笔,点划数笔,一只只白鹤、雄鹰……跃然纸上,形态生动,结构严谨,而且表现对象又卜分广泛,各种花草、树石、翎毛、禽兽,无所不能,无所不精。”
在一首题《墨竹》诗中,宋省予写道:“不袭今人与古人,自家有法写风神。一枝一叶常观察,胸竹何如眼竹真。”他强调创作中要注意观察和研究,“画花画鸟,花与鸟的搭配要与时令合拍,要观察鸟的生活习性和飞、鸣、宿、食的神态,要观察各种花草在含苞、将开、盛开、将谢、凋谢以及晨、午、昏时的状貌,抓住花和鸟在特定时令和环境影响中的精神特征。”宋畨予强调观察生活要“一细二记”。据陈明谋先生回忆:“1962年我在师大工作时,我的寝室与省予师相邻。在月林山馆宿舍门前墙边的草地上,经常有折枝竹子遗弃(于此),起初我以为是小孩采折用以嬉闹游戏的。一次(我)经过省予师寝室门口,看到省予师在房中正细心地观察插在瓶中的竹子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省予师采折用以观察写生干枯后而弃之物。”
为了准确地描绘出所画事物的传神之态,宋省予常常带领学生上鼓山,游西湖,参观动物园,看両展或花展,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有一次,他指着丹顶鹤对学生们说;“你们画鹤,不管飞鸣啄食,总把黑羽画在尾部,其实黑羽是长在翅根处,如果你们认真观察水禽,会发现它们缩头缩脑,单脚独立,任伯年经常描绘这种形象。”
宋省予还总结了一套具体的观察记忆的方法,就是把学习对象的范围归纳为儿个部分,并集中时间,分部分研究学习,如大朵花中的牡丹、玫瑰、芙蓉、荷花归于一类,小朵花中的梅花、桃花、樱花以及水仙归于一类。鸟类也同样如此,按体积分为小形鸟(麻雀、小鸡、小鸭、燕子等)、中形鸟(翠鸟、画眉、八哥、蜡嘴、喜鹊等)和大形鸟(鹰、鹫、雕等),学习的寸候可以比较各自形状、特征、长相的异同、笔触的差别以及运笔的不同。而对于鸟类的绘画,他也有自己的心得:“鸟有山禽、水禽之分,山禽尾长,容易举高,嘴短善鸣,羽毛多华彩;水禽尾短,嘴长,利于捕食,羽毛常保持清洁。”“凡性善轻巧的小鸟,其眼睛与喙角的距离较大凡凶猛体大的鸟,如鹰、鹫等其眼眶与喙角的距离较短,越短者越凶。”
着名美术评论家黄兰波对宋省予《威震山原》的双虎造型评析选“他对造型,不作强烈的夸张,是从写实基础上刻画对象的神态。这‘双虎’看得很清楚,此图中的两只虎,初看似觉虎的后部身段太小尾太长,但细加观测,并不违解剖规律,且唯其如此才显出‘出谷’的威凌。这足见他对造型的精细。”
二、习古而不泥古,注重创新
宋畨予年少离家,早年受任伯年画风影响,后来又吸收了“二高”岭南画派艳丽浑厚的艺术特色,以及张书旗用粉用点的特点。宋省予受前人的风格影响,却绝不为前人成法所囿,而是广采博收,强调“师古人,不若师造化”。“刚入艺术之门,不要只追求笔情纆趣,贪多求快,不应该一味追求风格,画家风格的形成,不是死守成法,生搬硬套”,“泥古不化,依傍门户将是无出息的。黄宾虹先生曾讲过,‘画者欲自成一家,非超出古人理法不可’。齐白石先生也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清代画家石涛还曾讲过,‘古之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f揭我之须眉’。”宋省予以此说明了“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他提倡“创新”,并不表示全盘推翻古人的东西,他经常用郑板桥时‘十分学七要抛三”的观点来教导学生,也常用古今画论读古人书,而不信古人,是欲诬古人也。尽信古人,则又为古人所诬。苟我之理胜,虽六经有可删可革之文,岂可拘拘于古人之言,而不反求其理哉”,“竹、兰、菊、梅乃是中国画的优秀传统,人皆喜欢,历代画此内容者甚广,取之精华于继承,当你画梅、兰、竹、菊与前人不同,无须求新即出新意……”强调习古与创新并重。
三、注重笔墨语言的运用宋锴予除了强调“不袭前人与古人”、“一枝一叶常观察”
在教学中,他常常备了很多册页供学生们临蔡和参考,并在改画和示范中仔细讲解各种笔墨程式。“凡作一图用笔有粗、细、浓、淡、千、湿,方为好手,若出一律,则光矣。”强调用笔中、侧、顺、逆、顿挫转折并用,线条要有曲直、长短、粗细、浓淡、断续等变化,“一转一束皆有意趣”,笔法应该富有感情,要表示出劲、老、朽、活、厚等不同感觉,对墨的浓淡千湿的运用“不但要表现出物象的气韵生动,并且充分取得物象的阴阳向背、轻重、厚薄之感”,所谓“笔气”和“坠气”,设色也是同样的道理。着名画家曾贤谋先生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对于宋省予的笔墨语言的运用,他十分精到地指出:“先生作画重笔墨技巧,更重天机逸趣。在用笔、用墨、用色方面,他十分强调‘线’的作用,强调‘写的韵律’,不赞成重重叠叠‘做’的功夫。先生工书法,对古籀、魏碑、行、草均有研究,其画作又融入书法笔意,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味。运笔豪放泼辣,挥写自如,尤善中、侧、顺、逆、转折并用;用墨燥湿浓淡层出不穷,光晕焕发,气韵生动,耐人寻味。”
四、取材‘民间”,注重雅俗共赏
宋省予待人和善,十分随和,不少民间艺人、石匠、木匠、雕花E都是他的朋友。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鸡、鸭、鹤、猪、牛以及大S的凡花俗草,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虽然取材于民间生活,但是作品并不“俗气”,而是别出新意,融诗、书、画于一炉,在“神”与“意”之中赋予画作以时代精神。如他在《牡丹花》上题字:“持家建国惟勤俭,道德钦崇朴素风。一自承恩新雨露,神州无处不花红”;题《红日云鹤图》:“一轮红起白云堆,万丈光芒曙色开。如上日观峰顶望,海天无际鹤归来”;题《石榴花》:“最爱年年红五月,满山开遍石榴花”。此外,他还自刻闲章:“偏爱兰竹”、“五十后多画兰竹”,显示出文人画家的才情和意识。正如谢从荣先生所言同旧文人画相比,省予先生最具创新眼光的是题材选取的新颖角度,他带着农民画家一般的浓厚感情去描写农村风物,他的这种描写完全不是旧文人画家的‘渔樵耕读’式,而是带着淳朴的热情和时代的使命感,对农家风物的美作虔诚的礼赞,题材选取的独创性基于对生活的敏感。……他对传统文人画的适当继承,增益了传统功底的涵养,但他更注重接受新事物,对文人画的题材、意境、技法都明显地作了弃旧图新的变革,这就使省予先生的花鸟画具备了新时代的精神气质和不竭的生命力。”
宋省予从7岁开始创作至1966年,在长达50多年的书画生涯中创作了大量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精品佳作,成为了福建写意花鸟画的一代宗师。
文/钟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