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绘画艺术设计变革创新意识论文(共3篇)
第1篇:西方现代绘画艺术运动与设计艺术变革
一、绘画艺术和设计艺术的区别
绘画艺术被认为属于纯美术的范畴,而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手工艺设计等分支在内设计艺术通常被认为属于交叉学科的范畴。绘画艺术和设计艺术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绘画艺术和设计艺术的功能和创作目的不同。绘画艺术主要是满足作者和欣赏者的审美目的和适当的教化目的,所谓“文以载道”,是指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理念和传播伦理思想。设计艺术则是满足于产品本身实用功能的同时,附加以美的外在形式,使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在商品社会里,设计艺术的直接目的往往是商业目的。
第二,绘画艺术和设计艺术的载体不同。绘画艺术的载体是纸张,墙壁或帆布等平面或曲面的物质载体。设计艺术的载体是产品本身,并且通常是指人们视觉所及的那部分造型。
第三,绘画艺术和设计艺术的内容不同。绘画艺术的内容一般是客观事物或主观情感,与其载体如纸张等没有必然的联系。设计艺术的内容是产品本身,它要表达的通常就是其载体的内容。
第四,绘画艺术和设计艺术的生产方式不同。绘画艺术通常是创作者用手工的方式生产出来,而设计艺术通常用工业化的手段来实现。
第五,绘画艺术和设计艺术的表达风格不同。绘画艺术强调作者本人的个性化特点,每一位重要画家都是独一无二的。设计艺术的表达风格则表现为时尚化特点,当一种风格开始占据市场的主流时,这种风格就会波及到设计艺术的各个领域。
以上讲的是绘画艺术和设计艺术的区别。绘画艺术和设计艺术同属于艺术门类,那么它们必然存在着本质的联系。绘画艺术和设计艺术都具有审美的功能,强调形式和感觉。事实上,从历史的角度看,二者的发展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西方艺术发展史上,现代派绘画艺术呈现出五彩纷呈、琳琅满目的景象,各种流派和运动你方唱罢我登场,可谓应接不暇。这林林总总的现代派绘画运动的兴衰成败直接影响了设计艺术的面貌。本文考察了1860年以后的西方绘画和设计艺术的发展历史,就现代绘画运动对设计艺术的影响做了思考与分析。
二、从模仿外在到反躬自求的变革
模仿自古以来是西方绘画的灵魂。画家为了准确画出人体的结构,必须精通解剖学。在古代西方人眼睛里,绘画几乎可以等同于一门严谨的科学。许多画家兼具科学家的身份,如著名的达•芬奇不仅是画家,而且是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到了现实主义大师安格尔,他的许多作品就好比照片一样精确和逼真。
到了印象派绘画时期,真实再现客观事物原貌的绘画原则被打破了,首先表现在色彩关系上。印象派画家通常不在意所画事物本身的形状和轮廓,而更加重视呈现在他们眼中的光和色的视觉感受。到了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等人更是打破了事物和人体本身的结构和比例关系,把存在于不同平面的造型放在同一个平面进行表达。到了康定斯基和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那里,他们就几乎完全抛弃了客观事物的表达内容,而以色彩和线条本身为内容,抽象的表现一些“情感”之类的东西。人们在这样的作品里再也找不到一匹逼真的“马”或者一个熟悉的“人”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绘画从模仿外在客观现实事物转变为寻求绘画本身的形式和趣味,也就是“为艺术而艺术”。
设计艺术在早期表现为手工艺设计,到了工业化社会逐渐表现为工业美术,如工业产品和建筑等都是设计艺术表现的载体。“19世纪中期英国争取艺术和手工艺的联系的运动,是欧洲艺术设计理论的源头”。在早期的设计艺术当中,我们看到做工考究的手工艺品往往带有强烈的装饰性。装饰,就是在产品表面附加一些与其使用功能无关的艺术形式。装饰的内容一般是植物、动物、人物和自然景物的艺术化造型。巴洛克、洛可可和维多利亚等时期的手工艺品都充满了豪华的装饰。在1851年的水晶宫博览会上,欧洲先进的工业生产商展览了各种机器制品,这些产品都采用了传统的装饰方法。总之,这个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似乎承续了传统再现性绘画的美学观点,认为美在艺术之外的客观事物,对外在客观事物的模仿和再现就是美的表达。美在艺术的载体之外,而不在艺术的载体本身。
从此,现代主义设计开始步入历史舞台。现代主义的核心是功能主义,也就是把更好更经济实现产品本身的功能放在第一位。
三、从孤立封闭到回归折中的变革
绘画发展到抽象表现主义之后,绘画本身完全脱离了外界事物,成为孤立封闭的艺术存在;它只有在其本体的意义上才有价值,与客观现实、主观情感和道德观念绝缘;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物极必反。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抽象表现主义很快的淡出艺术界舞台,画家不得不借助于传统绘画的依赖外在事物的特点,完成了从内在向外在的部分回归,实现了外在和内在的折中。
20世纪早期的达达派代表人物杜尚曾经把男用小便池作为艺术品进行展览。他的目的是表达反传统的理念。到了20世纪20年代,超现实主义画家在他们光怪陆离的绘画作品中,表现出了他们良好的写实功底。虽然他们的作品都是超现实的幻想的产物,但是这些作品的画面却清晰的按照传统的素描和油画的技法在表现,显示出了准确的光影关系。这些作品表现的虽然不是现实中存在的事物,但是这些事物却根据现实世界的光影关系和视觉效果而存在。那些抽象主义的毫无逻辑的线条,在超现实主义画家的作品里非常罕见。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为艺术而艺术”的形式主义绘画向传统的再现艺术做出了让步。
设计艺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类似的回归。现代主义设计强调机械美学,重视几何造型和“同一化”生产,在工业产品和建筑的外观形式上表现出了单调冷漠和千篇一律的特点。因此,到了20世纪50年代,这种“为了产品而产品,为了建筑而建筑”的功能主义设计观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和抛弃。从20世纪60年代的波谱运动开始,各种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潮无不向现代主义的机械美学提出挑战。人们热衷于使用一些具有人情味的工业产品,并更加倾向于选择温馨的住宅。传统的装饰主义死灰复燃。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无论是绘画艺术,还是设计艺术,都经历了从内在封闭的形式主义发展到同外在事物的折中的过程,这或许是现代绘画运动对设计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表现。然而,对于绘画艺术和设计艺术而言,这个过程又不尽相同。从现代绘画的发展进程来看,从极端形式主义化的抽象表现化的表现主义绘画发展到超现实主义和达达派绘画,只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而就设计艺术史而言,从现代主义步入到后现代主义却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这一方面由于绘画艺术是观念的艺术,而观念具有超前性,所以绘画的演变速度非常快。另一方面,设计艺术必须依附于生产技术的因素,设计艺术的发展不得不相对滞后于科技的发展,因此设计艺术的演变进程显得相对缓慢。
到了21世纪,绘画艺术慢慢的步入了“终结”,而设计艺术却蓬勃的发展起来。在世界各国,从事设计艺术工作的人的数量要大大多于纯粹的画家的数量。这或许是因为人们对绘画的理解越来越模糊了。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绘画艺术是设计艺术的先导,我们必须重视绘画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对绘画艺术获得充分的涉猎和深刻的理解,笔者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章瑾
第2篇: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
中学美术教学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融入
一、我国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由于学校教育追求教学成绩,我国中学美术教学一直处于较为不明显的位置。作为中学教学课程体系中最无存在感的学科之一,各个学校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该学科的教学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术教师自身的美术知识、艺术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艺术素养等等,绝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单一式传承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美术等艺术类的学科教学而言,缺乏一种艺术教育的灵性。
1.中学美术教学的状况
自从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策略以来,各教育机构都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现阶段,我国中学美术教学在国家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极力改进美术教学的总体质量。从其教学成果来看,在现代中学教育体系发展的带动下,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一些最基本的美术技能以及美术知识[1]。我国中学美术教学的课堂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教师试图通过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来推进中学美术教学,将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放在了首位,忽视了学生对美术艺术的审美以及兴趣的培养,这就给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埋下了隐患。
2.中学美术教学的实效及其局限性
通过对我国过去一段时期以及当前中学美术教学状况的分析,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虽然中学美术教学的成绩较以往有所改善,但其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便是,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美术专业教师传承知识本身的同时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环节,这样就导致中学美术教学中艺术灵魂的缺失,换句话说,就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模式不能吸引学生来投入地学习美术艺术,而仅仅是泛泛了解美术。这对于我国整个教学体系的完整构建极为不利,同时,也无益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
二、中学美术教学需要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渲染
艺术素养并非人人都具备,同样,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强弱也因人而异,因此,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一方,专业的美术教师要能够用自身的艺术素养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艺术本身的兴趣,进而才能将美术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等内容更顺畅地传承给中学生。同时,在兴趣的导向下,中学生对于美术这门学科的认知也会有所提升,比以往更能融入美术的学习氛围中。
1.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1)中学专业教师美术艺术素养的提升
提升教师本身的美术艺术素养是培养具备创新意识的中学生的重要前提。在实践过程中,我国从事中学美术教学的专业美术教师在以往也做了诸多探索,深深意识到创新意识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与艺术理论的认知及其对美术艺术的鉴赏能力息息相关。有的美术教师尽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美术专业的知识点与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但由于其自身艺术素养的缺失,往往就会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有一种枯燥、机械的印象,这对于日后教学十分不利。所以,作为美术学科的专业教师要首先从自身的教学能力、对美术艺术的鉴赏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来提升本身的美术艺术素养,进而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也能够充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
(2)学生对美术学科有着强烈的兴趣
中学美术教师自身美术艺术素养的提升对于美术教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也极为关键。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这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同样适用,教师要以兴趣导向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美术教学,并且将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创新意识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与教学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知到美术这门艺术的灵性。中学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形成对美术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将来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生活中来看,艺术之美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当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美,要想发掘并认知这种美,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小就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和优越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对美术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
2.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入,促使中学美术教学朝向素质化方向发展
在现代绘画艺术的领域中,很多中国画家在继承传统绘画艺术的同时,为了使得绘画创作更为完美,融入了很多国内外的新兴艺术风格,进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特性,令作品活灵活现。从中学美术教学的角度来看,将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实质上就是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美术创作激情,教育学生不拘泥于形式,仔细体察自身对美术艺术的独特感觉,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每个人的艺术感觉可能都会有所不同。
三、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对学生进行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既不能忽视绘画艺术的创新性又不能过于强调美术艺术的创新,教师要能够把握其中的内涵价值所在。探究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十分重要,如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领悟到美术中的艺术内涵,那么现代中学美术教育的质量就会理所当然地提升上来了。
1.现代绘画艺术及其创新意识
(1)现代绘画艺术概述
现代绘画艺术,顾名思义,就是在现代艺术氛围中滋生出来的绘画作品,而且,相对于传统的绘画艺术而言,现代绘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较为密切。通过对现代绘画艺术的观察可知,很多绘画艺术作品中都存在中西方美术艺术文化的影子,而且,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文化的渲染,以及社会变革的影响,使得现代绘画艺术本身有着较为独特的味道,其中不乏一些创新的内容[3]。绘画艺术创新,是绘画艺术家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可以看到,即使是同一个艺术家,他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绘画艺术风格也都不尽相同。
(2)现代绘画艺术的特征
从总体情况来看,现代绘画艺术有着几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便是现代绘画艺术中所潜藏的艺术精神以及创作理念几乎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美术艺术,这也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艺术者对于珍视现代美术艺术的态度。从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绘画艺术的差别来看,后者忽略了对画面物体本身的形象性勾勒,转而表现绘画艺术所能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受[4]。绝大多数艺术形式都是较为抽象且充满美感的,只不过人们对艺术本身的认知与领悟能力存在差别,所以,对同一艺术作品的感受就有所不同。
(3)探究现代绘画艺术领域中的创新意识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研究现代绘画艺术时,难免要关注它背后独特的创新意识。从现代绘画艺术作品中,一个具备基本鉴赏能力的人,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创作者在绘画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创新意识。在现代绘画艺术的烘托下,将创作者的创新意识也传达出来了。事实上,现代绘画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又高于生活。一个致力于现代绘画艺术创作的文艺工作者往往会通过较为激烈的手段来强调艺术本身的独立性,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找寻艺术氛围中的片刻宁静。
2.中学美术教学与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合
从教学实践过程来看,尽管了解到了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创新意识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但对中学生创新意识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从具体教学策略来看,中学美术教学与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合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教育过程,教师通过对现代绘画作品内涵的解析,来启发学生创新意识[5]。可能有的学生对现代绘画艺术创新的领悟能力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不断地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学会欣赏现代绘画艺术作品的演变过程,以及艺术家们在创作作品时的细节变化。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这些内容,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这门艺术的内涵价值、学好美术这门课程,并以此来提升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6]。
(1)教师通过对现代绘画作品内涵的分析,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诸多现代绘画艺术作品中可以发现,绘画艺术大师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进行艺术创新,从一幅幅绘画作品中,便可以窥见艺术大师创作理念的变化以及创作风格的转变。创新,是艺术大师区别于普通画家最明显的一个特征。现代绘画艺术创作的思路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生活本身,而且,有很多艺术创新理念都是源自于中西方绘画艺术火花的碰撞,从而滋生出一个新的创意点,借助艺术大师之手,将创新的思维通过绘画艺术这一表达形式呈现给世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对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领悟,并要鼓励学生在创作个性化美术作品时,要能够将自己创新的内容融合在作品当中,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7]。当然,教师要提示学生,独立美术创作风格的形成是在具备一定美术技能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的。
(2)对学生进行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以此提升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中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与艺术本身偏离的状况[8]。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中学美术教学与现代绘画艺术鉴赏也不可能完全契合,但却可以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枝丫在中学美术教学课堂中任意滋长。由于现代绘画艺术与生活的关联性真实存在,而现代绘画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又在时刻强调着艺术创作的独立性,以及他们毫不掩饰对创作自由的追逐,因此,在其艺术作品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个似乎远离社会的空间存在。基于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把握好现代绘画艺术对这种海市蜃楼般景象的追求意识,将艺术家在绘画艺术作品中所融入的似是而非的创新理念提炼出来,给学生以启示[9]。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可以促进中学美术教师自身技能的提升,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美术艺术的能力,进而转变现代美术教学培养的方向,令中学师生都能够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10]。
从现代教育领域的发展进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校教学的过程绝不仅仅是传授固有的知识内容,而是需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以及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进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有着创新思维能力的优秀艺术型人才。从教学实践中发现,萦绕在美术学科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极为宝贵,同时也能够明显感觉到,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较为可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为培养未来致力于发展艺术专长的高材生夯实美术功底。
作者:肖杰
第3篇:论现代绘画艺术的原始之美
原始艺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三万至一万年之间。这种艺术是以表现动植物和人物为对象的洞窟艺术和器物艺术。洞窟艺术主要是指洞穴壁画,壁画一般绘制在浅色的崖壁上,以粗放、简率的线条勾勒出客观物象富于动态特征的轮廓,并涂染上红、黑、褐、黄等颜色。器物艺术主要指原始人类绘制于牛角、骨头或石头上的雕刻品,以及经过加工装饰的工具和其他一些用品。这种抽象化的造型能力,把人和动物描绘得如此准确,让现代艺术家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现代绘画艺术指20世纪上半叶,欧美国家中那些表现出了与传统美术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的总称。“原始艺术”以其精练的技法、质朴的表现力曾深深影响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许多艺术家,如亨利·马蒂斯(HenriMatisse,1869-1954)、毕加索(PabloPicasso,1881-1973)等现代艺术家率先垂范,开创了现代绘画艺术。现代美术观具有以下几个美学特点:反传统,强调展示运动和力量,以表现精神世界取代反映物质世界,推崇形式主义,宣扬非理性和直觉{1}。与模仿和写实为特点的传统美术形成了对比。现代艺术家曾提出,“审美不涉及到功利”,“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他们认为艺术家应该关注自己,关注本性,强调人的本身,看到人类的自身价值,要有个性、有创新。现代许多成功的艺术家,都与吸收原始艺术的营养分不开。
一、平面构图
原始艺术剔除了绘画中透视空间的概念,大多以线条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以简洁而鲜明的轮廓线再现事物,表达记忆中的形象直感的事物。正如宗白华所说:“从线条中透露出形象姿态。”{2}同样,阿恩海姆说:“用轮廓线表现事物,成了人类心理状态的最简单和最习惯的技术。”{3}
例如发现于我国内蒙阴山的岩画《祈获图》《双人行猎图》、仰韶文化早期的彩绘塑像、半坡类型的人面渔网纹、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岩画《中箭的犁牛》等作品,它们在物体造型上,均采取平面构图的方法;而在构图的空间关系上,也是采用平面布置的方法,即没有透视和空间深度。虽然有些画面的形象有大有小,但这些大小的变化不是透视的结果,而往往是用来表示其社会地位的重要程度。
而反观现代艺术,它强调画面脱离原有三维束缚,恢复绘画的平面性,将对象的轮廓形体加以简化,形成了一种平面的具有原始意味的艺术风格。野兽主义的杰出代表马蒂斯在1905年秋季沙龙中展出的作品《开着的窗户》和《戴帽子的妇女》,就完全取消了透视的空间感,使画面完全变成了平面装饰图案。现代的民间艺术——舟山渔民画也是如此,它的特征是以“目识心记”的感知方式来表现对象,因此他们对某个物体的观察,不可能只停留在一个特定的视点上,而是移动的、多侧面的观察,甚至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推理,在画面构成上用平面处理的方法,把几个不相同的侧面有机地组织起来,创造出多维空间。如张定康的《穿龙裤的菩萨》{4},为了画面的需要可以把远处海上航行的船与近处的船画成一样大,近处的人画得很小而远处的老渔公陈才伯画得很大,更加突出主题,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故事都画在同一个平面上,与左边的“活菩萨”相对应。
二、色彩平涂
原始艺术强调用单色平涂,如15000年之前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野牛》,以粗放、简率的线条勾勒出野牛动态特征的轮廓,并用醒目的红、紫、黑色为基调{5}。从彩陶上的装饰纹样所见的色彩,已知新石器时代居民已能用红白黄绿紫褐黑等多种颜色作画。并能运用对比色构图,使图案画面更加鲜艳明快。在各色的应用中以红色为最常。
现代绘画强调轮廓线和色块的作用,抽象主义艺术大师蒙得里安创立的“风格派”,在色彩上仅表现原色红、黄、蓝与黑、白、灰的关系。他常以黑线勾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框子,再填以红、黄、蓝等鲜明的色彩,从而给人以单纯而强烈的感受,如其著名的作品《红黄蓝构图》《百老汇爵士乐》和《红树》那样。马蒂斯的许多作品就追求纯粹的色彩效果,如《舞蹈》(1910年)这幅作品,画中仅仅用了三种色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最饱和的蓝色构造天空,用绿色构造大地,用明亮的朱红色构造人体”,整个画面是由这三种在量感和分布上平衡和谐的色彩,与构成人体轮廓的富有节奏韵律的线条浑成一体,从而生发出奇异的艺术魅力。
现代民间绘画——舟山渔民画,继承了更多的传统乃至原始习俗,在色彩的运用上,既不像中国传统画那样的“随类赋彩”,也不像西方绘画体系按照写生色彩去表现光色变化,而是按照自己的美感意象,主观地运用色彩,十分重视色彩的主观感情作用,把色彩当作表达情感的手段而不受各种色彩关系的限制。在具体的描绘中,渔民画家们首先吸收了海岛传统艺术的用色特点,大红大绿,黑白相间,按照自己的思想意图和审美需求予以重新安排,而且喜欢用原色平涂,使画面凝重、典雅、鲜艳、高贵又极富装饰效果,且艳而不俗,丽而不媚,以大小、冷暖不同色块的巧妙搭配,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梁银娣的《海上拔河比赛》{6},把海水画成朱红色,而对岸和船舱的色彩则是以蓝、绿色调为主,画面采用了对比色,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种热烈欢快的气氛不但出来了,而且整个画面也开始明亮起来了。
三、抽象造型
在原始艺术中有很多作品刻画得极其简略,类似符号或简笔图案,十分抽象。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每个岩画点,几乎都可以发现那些以抽象的点、线、沟槽等所组成的符号和图案。图案有带射线的圆形、波纹形、平行线、螺形、方格形和女阴形等,都是以各种直线或曲线组成的各种抽象图形。江苏连云港岩刻的各种各样的符号,点、线、圆、同心圆等等,有的类乎银河星云的图案,有的组合在一起似为一幅地图。香港也发现类似正方形、圆形、星形纹图案,还有曲折的单线刻成的所谓“海盗图”。福建华安岩刻的几何形图案更加抽象,更加线条化,又有高度的变形,与早期的汉字风格相似。原始艺术作品形式抽象得使人迷惑,但那些在我们今天看来很抽象的图案,对于史前的作者们却有着很具体的内容。考古学和民族学的研究分析表明,这种抽象图形是用来表现或比喻某种特定含义的,某些抽象图案有着图腾或祖先崇拜的意义,正是部落的保护神。象征性的符号当年用于装饰时,是可以激起非常强烈的感情的。
现代艺术家们推崇形式主义,他们在作品里面大量地运用点、线、面等几何形式和纯粹色块的抽象方法,当然,也是不得已的一种选择。文艺复兴以来,具象写实已经到了后人无法企及的地步。因此,具象表现已不是现代艺术家的目的追求,画得再像也无多大意义。19世纪末西方绘画已经正式由具象走向抽象,由空间走向平面。苏姗·朗格与康德一脉相承,提出“一切艺术都是抽象的”。主张以“抽象和简化”的结构来构造出“纯粹关系”的蒙得里安(PietMondrian,1872-1944)会坚持认为“在造型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运动’的均势才能表现出来”。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1866-1944)的不少抽象作品追求的是色彩、线条的表现性和音乐感。康定斯基以及后来的艺术理论反复说明,抽象不是对生命的逃避而是对生命形式的提炼。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抽象表现主义艺术讲究画面肌理的效果表现,主张以明确的轮廓的抽象形状、光滑平坦的大色面进行艺术创作,纯粹追求色面与造型的绘画效果,以至于追求抽象的表现语言成为现代艺术的主流。
四、主观意念
原始彩陶上人纹、动物纹和植物纹等,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它不但是装饰性图案,还象征着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神灵与实际物象,或某种观念。他们当时的陶器纹饰、石器纹饰和挂饰、雕塑、岩画等都不是纯粹为“美”而创造的,而是和当时的实际生活和原始宗教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其物化的形态。例如,雕塑品往往被用来鼓励和促进人类的昌盛以及牲畜和农作物的丰产,仰韶文化的陶、石祖(男性生殖崇拜),红山文化的孕妇裸像、河姆渡文化的猪羊陶塑,都表达了类似的意图。原始偶像表示能带来好运气或用之惩治恶人,仰韶时期的人首彩陶瓶和龙山时期的人神合一的玉雕造型,似乎都具有这种无形的力量。这些物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女性小雕像,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原始文化遗存中都能找到这种雕像,这种雕像的共同特点是形体夸张,尤其特别突出女性生殖器官。考古学家和民俗学家认为,这反映了人类对生殖与母性的崇拜,对部落生存繁衍的关注。原始艺术的各种形式的艺术品,几乎都是根据相应的象征目的而创作的。即使是纯粹的几何纹饰也都有具体指涉的内容,比如我国河姆渡文化有一种抽象的连环纹饰即由鸟演变而来,这种文饰当然也就象征鸟;仰韶文化里面有一种菱形连续花纹,则是由鱼演化而来,自然这种文饰也就象征着鱼,而鸟和鱼都象征着爱情。又如仰韶文化中有一幅鹭鱼图,刻画的是鹭衔鱼的形象,经过研究,人们一致认为这象征着男女之间的欢爱。
现代主义绘画,在根本上是一种“想象”的绘画。波德莱尔认为只有“想象性”的画家才能在生活中发现和表现“现代的美”,才配称“现代艺术家”;那些“写实性”的画家,只是“缺乏想象”的蹩脚画家。抽象画宗师康定斯基是一个十足的幻想家。他深受“神智学”(theosophy,某种东方印度教、西藏密宗和西方基督教的混合)影响。他能对淅沥雨丝想入非非,尤其对莫斯科城灿烂的落日之景如痴如醉,犹如看到成千上万的色彩,听到无数的声音交响融合,终身不能忘怀。他会从横倒靠放于墙的画中感觉到美妙无比,画面物象幻化为纯形式和纯色彩“美得不可描摹”的构图。纯抽象绘画于此在想象的灵光下点化而出。蒙得里安从形象走向抽象的过程,也是一个化有为无的过程。“想象”还是现代艺术家借以摆脱理性、解放本能直觉、直接表露潜意识幻象的法宝{7}。理性的形象世界显得陈旧,直觉和潜意识的王国则闪烁着未知和新奇的光芒。
现代艺术家们看来,所有这些原始的纹样,充满了原始的野性、直率的美,人将感情直接、热烈、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人们用感觉、靠天意凭直觉来控制自己的生活。这种原始抽象背后隐藏的具体内容、具体思想情感的艺术正是他们的榜样。现代艺术家们在作品中寄予了对人生及艺术的深刻思索,赋予作品以象征意义。他们认为艺术家应该关注自己,关注本性,强调人本身,看到人类自身的价值,要突出个性。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实际上是人的本性、自然性反抗、逃避机械文明和充满矛盾与斗争的现实的过激反应。康定斯基认为绘画如同音乐一样,不是描画事物的表象,而是以各种基本的色彩,通过形式的规定,来反映和表现人们的内在情感,这正是类似于原始绘画艺术技巧的典型的抽象象征论主张。
粗犷和充满野性气息的原始史前艺术留给后人太多的幻想和迷惑,史前艺术简练、单纯的形象所造成的稚拙的效果,又成为现代无数艺术家追逐的目标,现代艺术家重有梦想追回艺术的纯真、情感的直接。纽约现代博物馆于1984年秋季举办过“20世纪艺术中的原始主义”的展览,展出了一百五十件现代派的作品和二百件非洲、大洋洲和北美印第安人的作品。这次相互比较的展出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现代派作品中那些直接借鉴原始部落艺术的东西。现代派艺术家倾心于原始艺术这种审美类型,为现代人提供了心理上的某种需要。
虽然原始绘画艺术深刻地影响着现代艺术,以至于现代绘画艺术几乎成了原始绘画艺术的复兴。不过这些史前艺术同现代艺术是不能完全等同的,因为二者有着不同的内涵。史前艺术是原始先民们出于实用的目的而创造出来的,它们并不是、或许原始人也不曾把它们视为我们今天所称的艺术。在原始社会里,艺术与非艺术处于混沌状态,相应的意识和观念也都是混沌未分地融合在一起,那是由于当时还没形成明显的社会分工的缘故。今天之所以称其为艺术,一是基于它们都是经过人类的加工创造、带有人类创造痕迹的这一理由,二是因为这些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包含了原始人类的审美动机。不管从艺术的自觉程度、艺术的审美深度和强度,还是从艺术内容的复杂和深刻方面来看,现代绘画艺术和原始绘画艺术都有本质的区别,它们的相似点更多地表现在形式因素方面而非精神方面。但正因如此,原始绘画艺术抽象的、象征的符号,在现代人看来,其内容的不确定性与多种解读方式,赋予了现代绘画艺术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简介:王艳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