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采风课程的教育价值
内容摘要 :文章运用教育课程理论,借鉴国内有关民间舞课程的文献资料,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对民间舞蹈采风课程开发的理论进行了界定,并对民间舞蹈的采风课程开发在高师舞蹈教育中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民间舞蹈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实践性教学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推进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人们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人们试图通过课程与教学的调整与变革,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来应对社会的需求。
笔者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要加强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在人才培养中,一方面,要努力改进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与此同时,还要更加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创设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地方高校的舞蹈学专业,除了重视艺术实践、社会实践、论文写作、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以外,还应立足本土,充分发掘和利用各地民间舞蹈的教育资源,在课堂学习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开设着力引导学习者深入民间、深入田野调研的民间舞蹈采风课程,以学习者自主提出问题,深入田野展开调研、收集信息、整理报告等的民间舞蹈采风模式,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民间舞的教学与民间舞采风、科学研究相结合,激发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为他们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创设良好的环境。
实践教学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国外建构主义理论也提到:“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里中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里表征的过程。”①北京舞蹈学院著名舞蹈教育家潘志涛认为:“重新提倡回归田野的做法,对现代中国民间舞教学可以说是利大于弊。而教会学生做田野作业的方法,对整个舞蹈学生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②为了更好地实施民间舞蹈采风课程的教学,下面就民间舞采风课程的基本含义和对舞蹈人才培养的教育价值进行探讨。
一、民间舞采风课程含义分析
潘志涛教授将民间舞采风界定为:“是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感受为主,获取舞蹈创作灵感,以参与观察、非结构反弹和模仿复制为主的方式收集舞蹈动作、文化背景等相关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分析来理解和解释其舞蹈动作现象的一种研究方式。它既是采集舞蹈动作素材、了解特定区域人民的民族历史即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获取舞蹈创作灵感、感悟特定民族精神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舞蹈理论建构的方式。”③
民间舞采风是以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学生深入到民间观察、调研、感受、学习、了解民间舞蹈的活动为课程的组织方式,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为根本目的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其课程的内容是学生需要通过深入到民间中直接感受,而非课堂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方式是以学生的亲自参与为主,而非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可见,民间舞蹈采风课程是与课堂民间舞教学相对应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因此,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来说,两者是互补关系。
二、地方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民间舞采风课程开发的价值定位
地方高校民间舞采风课程在课程开发和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方面有其独到的价值,这些价值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民间舞蹈采风课程开发是落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更为重要。”④基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发的民间舞采风课程,在课程形式上已经不再遵从课堂民间舞教学的组织形式,而寻求与民间舞学科课程截然相反的组织形式,例如,采风方法的培训、采风相关问题的文件查询、采风方案的设计、采风活动的实施、采风信息的处理、采风总结等。确定这种组织形式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主体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民间舞蹈有关动作、队形、服饰及其与当地民族文化的关系等各种经验,以及资料收集、调研、记录、信息、加工、处理的直接经验,基于这种课程的开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这种课程的开发,既促进了学生本土民间舞的学习,也丰富了舞蹈学专业实践课程,拓展了舞蹈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外延。因而民间舞采风课程的开设是舞蹈学专业落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舞蹈学课程方案的重要改革。
2.民间舞采风课程开发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要培养这样一个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运用、转化创造的能力。不仅要有感性的认识、理性的支撑,还要有情感作为动力。这是一个细致复杂的培养过程,民间舞蹈采风课程作为一门将身体动作、思维、情感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不同层面和谐结合在一起的课程,对人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课堂的民间舞教学注重的是学习前人,提炼、总结已有的动作知识技能,其主要在于使学生学习继承前人提炼总结的文化遗产。因此,在民间舞教学中,主要采用言传身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高效快捷地掌握民间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动作技能。这对舞蹈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对于高素质人才来说,仅仅掌握舞蹈知识技能还远远不够,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指出:“‘成功智力’理论,认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是一个人智力整体的组成部分,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三方面协调统一时才最有效。知道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运用成功智力的三个方面,要比仅仅具有这三方面的素质更为重要。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不仅具备这些智力,而且还会思考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有效地运用这些智力。”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将人的整体发展归纳为四个方面: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这就是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当把所学的知识有所应用、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时,才是最有效的知识。而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开发的民间舞采风教学与课堂民间舞教学相反,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民间采风调研,这种课程形式恰恰弥补了民间舞课堂教学的不足。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学专业自1996年建立以来,秉承福建师范大学把知识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的优良传统,一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为学生开设了福建民间舞的课程,还增设了民间舞采风课程。在组织学生前往闽南地区、莆田湄洲岛和宁德地区进行民间舞蹈采风时,从主题的确定到民间调研方案的设计,从采风过程阶段到回来后的信息处理等教学过程,除了采风方案设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的,其他的环节,均由学生分成小组,按照方案进行实地采风调研活动。在活动实施阶段,通过对民间舞蹈动作、队形、服饰、音乐的收集,采访各民间艺人,了解舞蹈和当地民族的文化关系以及对采风的信息处理等这几个阶段,不仅有益于学生对课堂上福建民间舞所学的动作技能的消化理解和风格的掌握,更能极大地培养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其中包括:获得收集信息能力,民间调查访问能力,舞蹈拍摄记录能力,动作形态分析能力,处理收集信息能力,撰写调研报告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意志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如湄洲湾“妈祖舞”:《甩刀轿》和《摆棕轿》由于生活多重的变化,这一极具区域特色的舞蹈动作和队形均日益变得简单化乃至懂得其完整动作和队形的人也越来越少。在采风中,这一情况激起了学生对其家乡传统舞蹈文化继续探索研究的热情和传承的责任感,在回来的总结中都写到:“要立志学好专业知识,争取为家乡民间舞蹈的弘扬光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由此深化到“爱我家乡、爱我福建、爱我中华,兴我家乡、兴我福建、兴我中华”的情感效应。
综上所述,民间舞采风过程能够促使学生逐步建立有效的应用分析能力、创造性和实践性能力这三个层次的智力结构,将学生的分析能力、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与情感和社会关系的不同层面和谐在一起进行教育的实践性课程,对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要有效地开发这门课程又取决于教学策略的采用,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 齐心合力在实践过程中作深入持久的探索,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舞蹈人才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注释 :
①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474页.
②③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版,第223页,第226-227页.
④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福建师范大学文件.闽师教[2007]26号.
⑤门秀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版,第38页.
参考文献 :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2]门秀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版.
[3]滑文革.研究型学习导论.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版.
[4]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
上一篇:对舞蹈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