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析艺术教育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7-09 09:36
内容摘要 :现代社会背景下的艺术教育使得人们对教育更广泛价值的理解一步步深入,强化素质教育的呼声使人们对艺术教育的价值有了远比以往更为全面和更具深度的认知。新世纪的艺术教育价值越来越被认可,那么,适应新形势的艺术教育的体系就需要重新研究予以完善。

  关 键 词 :艺术设计 艺术教育 艺术学院
  
  很多人会将艺术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起建立我国工艺美术教育的阶段;第二阶段起始于“文革”后整顿开拓的80年代,在我国率先开设的各设计专业引入了“包豪斯”的教学理念,形成了一个从工艺美术教育向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跨越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正是现在。笔者认为,进入21世纪以后,众多艺术院校的设立、综合性大学的合并、学校的扩招等,使得艺术教育更深入大众。
  我们到大学学习艺术,似乎有这样几个重要的理由:真诚的热爱或喜欢艺术,有生命冲动要从事艺术的学习和工作;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某种职业技能和生活必需的手段;想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本领;也有为获得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被迫选择学习艺术的等等。想要充分而准确地了解并归纳众多学习者的动机都将是困难的,在艺术这一领域尤其如此,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校艺术学生成倍增长,学生学习动机更为多样。而且关于到底什么算是艺术?为什么要学习艺术?学习艺术的前景又如何等问题,艺术学习者并没有找到站得住脚的答案,艺术教育者似乎也不曾指出过更加明确的方向。作为一心务实、严谨治学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还是尽可能地追求以德服人,以理育人。
  
  一、艺术的存在
  
  1.艺术无处不在
  艺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衣食住行、举手投足皆有艺术。艺术的宽阔领域如同人的视域所及所致,人对世界的理解也主要依赖于自己的视觉。人类需要艺术是由于人的视觉需要看,要看好看的,这种欲望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抑制和抵挡的。在人类行为这个特定领域里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我们在所不惜。人类生活需要艺术,无论是阳春白雪的纯艺术或以实用为目的的工艺美术甚或民间艺术。试想想,如果没有艺术,世界将是什么样子?我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反过来想,我们就更能理解艺术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艺术的最高价值
  艺术有审美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这样的老生常谈已难以表述发展中的艺术在视觉文化时代中的深刻性和独特性。事实上,艺术的作用远不止这些,比如音乐能填补人类的心灵,舞蹈可以改变我们的形体。“艺术的最高价值在于它为每个人的经历和认识世界所作的独特贡献”,于是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视觉艺术涉及了人类意识中其他任何学科都无从涉及的一个方面。”艺术作品是人类不需要翻译的文化载体,它流通于古今中外,艺术的作用不仅在于把难以言传的感受形象化,它还是调动我们感性、发掘潜能和会神的手段,能帮助我们发现视觉世界的含义和事物的生动以及细节的微妙,发展人的敏锐的感知能力,扩展我们的意识体,留下我们生命力的痕迹并实现自我,使人的本性和事物的本质得以显现,让人能更深刻地洞察自己和世界。如同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的:“艺术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帮助人的思维应付世界的复杂形象,从中发现自我。”
  艺术的独特作用和价值还在于它是人们了解世界的两种主要方式之一。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科学、逻辑以及其他借助文字的方法为特征的推理方式,即理性认识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提供的知识是系统的、线性的、有序的、理性的;而艺术提供了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它是空间并列的、同时出现的、网状的、感性的。理性文化与感性文化如同迈动的两条腿,驮着人类文明进步。
  3.艺术设计的潜能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科学与艺术是很不相干的,我们不去追究二者孰先孰后,或是否同根同源,至少我们分类了他们。原因很简单,科学追求的是严,艺术追求的是美,一个是理性的演绎,另一个是灵感的发挥,二者南辕北辙,似乎没有共通之点。
  然而作为一个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大师,达·芬奇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的众多科学设想和发明正是缘于他具有艺术家发散性的思维和敏锐的创造力;所有的奇思妙想和发明创造都得益于他那精道的绘画基础;他的画作之所以永恒是因为里面包含了太多的科学元素。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科学家要学点艺术,艺术家要学点科学,因为艺术是科学的血脉,科学的最高境界是艺术境界。
  时至今日,科学与艺术的融通,应该是一种时代的要求,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它已不单在较高层次上广泛进行,而且逐渐在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设计在这一进程中,无可厚非地担负一部分义务。
  
  二、教育的状态
  
  1.教育商品化之商榷
  教育如果已经被当下的市场归为一种另类的商品,那么它的本质绝不该是以谋实利为动机,教育的根本课题是在于说明和回答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人生应当怎样度过这些人类最重要的问题。先把实利作为动机和目的,在当下或是将来,都不是教育应当有的状况。
  为什么把教育沾染上功利主义色彩一定是可悲的事情呢?“现代教育陷入了功利主义,这是可悲的事情。这种风气带来了两个弊端:一是学问成了政治和经济的工具,失掉了本身应有的主动性,因而也失去了尊严性;另一个是认为唯有实利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价值,所以做这种学问的人都成了知识和技术的奴隶,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人类尊严的丧失。”鉴于此种情况的后果,教育无论如何都要恢复其原来的宗旨,即学问本来是为了阐明人类的基本生活和存在的根本,而教育则是要把这种学问传播开去。
  艺术教育是设备条件和成本都很大的教育,比如重型乐器成本、一对一教学成本、排练场地和训练需要成本、材料和设计成本、演出成本等都决定了不断的经费投入,于是大投入换来大收益似乎理所当然。但艺术教育的正确目的,也不能只图利益,也许我们更贴近生活,也许我们有理由功利,但艺术教育仍旧应该是一种探索,使人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2.设计教育能够传授什么
  艺术设计教育不像其他领域的教育,能够传授什么。它并不一定能保证培养一个好的或不好的艺术家,因为在我们看来,那是每个人自己的发展。它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更清醒地理解自己,鼓励他们尝试前人未曾尝试过的。
  美国高中生将要毕业,会收到许多大学寄来的广告册,吸引招考。各大学有自己的校史、传统、主张。例如纽约“新派大学”,就是“二战”后由一群左翼自由知识分子创办,旨在教授“二战”后新的文化与政治理念,并开放给“二战”或越战退役的青年士兵,以及意识形态比较自由激进的人。而哥大、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老牌名校则宣传各自悠久的教学宗旨。总之,高等教育没有国家规定而划一的所谓“教育目标”。

  在艺术学院学习也许就像服兵役,在20岁左右的年龄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即使今后不想或不能成为艺术家,但至少学会怎样看待问题,如何进行交流,如何看待不同的人。所以,艺术学院绝对不是制造艺术家的地方,它只是起到激发个人思维与培养的作用。
  所以,我们现在所追求的艺术教育必须是回归本原的、面向全体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创新艺术人才的同时,追求艺术教育的理想状态,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愿意为之努力的。
  我们常常说搞设计的人什么都要学!一个人步入社会的时候,由学问所体现的能力并不能决定他作为人的全部价值。不少情况下,心胸开阔、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等倒是具有很大的价值。再者,要充分发挥掌握的才能,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中虽然有差别,但是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体魄和神经的机敏也都是必要的。为此,设计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课堂学习,应当尽量创造机会与社会接触,使学生具备课外活动和共同生活的经验,使学生懂得利用人生经验。我们应该发挥、培养每一个人的创新精神、独具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实地去积累经验,并应用这些经验。而且一生中都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一体教育。
  
  三、艺术学院
  
  1.学院的昨天和今天
  当代艺术怎么教
  不少人谈论艺术高校有今非昔比之感。理由如下:第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学生经过激烈的竞争考上的比率仅在千分之一左右,而目前各类各级艺术院校综合考中率总和已超过百分之五十。自己选择艺术并经过多年训练,而非奉父母之命或就业因素接受短期培训匆忙学艺术的少之又少,换句话说,现在的艺术生源很杂。第二,当时学校的体制和现在差距不大,但我们今天所说的艺术功底问题前者要强于后者。
  今天的一年级和20年前老院校一年级的造型能力及素质差距有多大?有人说,过去的前辈学生在校四年学习太长,可能两年就够了,而对今天扩招后的学生来说,论基础可能八年都不够。这个问题关系到今天的院校当代艺术怎么教,是不是差距太大就不教?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看,艺术教育当然会继续办下去。当代中青年艺术评论家王南溟说:“当代艺术家不可能出自艺术高校,当代艺术不可教。”
  2.艺术学院的明天
  艺术课程有美育的功能,美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达到“人人都是艺术家”,当然这里所说的“艺术家”不同于专业艺术家,不是以艺术作为自己的职业,但却以艺术的、审美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社会和人生。就像基础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是为了培养具有健康的审美观与较强的审美力、创美力的整合发展人才。
  智能价值
  早在20世纪,哈佛大学零点研究中心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对大脑之多元功能和不同区域之特殊认识能力进行了独到的研究,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理论。按照这一理论,人具备各种不同的智能:语言智能,诗人、律师都充分运用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科学家主要运用这种智能来处理工作;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比如运动员;人际关系智能,主要是对他人情绪、情感方面的理解,政治家、销售员、教师都较多地运用它;自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其中最主要的是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只不过有的人把一种或多种智能发展到高线水平,另外的人把其他智能发展到高线水平。这一发现对传统教育再次发起重大冲击。既然这八种智能都是重要的和有价值的,它们都应该通过一种全面而综合的教育课程,得到同样的发展机会。但可惜的是,传统教育仅仅重视学生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而忽视了其他六种智能。正是由于加德纳的重大发现,使当今教育把注意的焦点指向艺术教育,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在传统教育中被忽略的六种智能,均可在艺术教育中得到开发和锻炼。这意味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应该发生在艺术教育领域。其实,杰出的艺术理论家爱斯纳早就指出,人类理想世界的通道决不仅仅是科学,艺术具有一种非比寻常的作用,它可以发展我们的感性,丰富我们的知识,使我们的意识达到更高线的水平。
  每个人的必修课
  艺术是一种情感活动,艺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性是认知发展的动力,有的教育家提出建立教育的精神生态学,探讨如何使人的情感方面与理智方面协调发展,艺术教育即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中介。从本质上说,艺术教育应该是一种生命教育,旨在提高生命质量的教育。因为只有拥有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人的情感才能得到升华、净化,人格才会完善。因此,艺术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决不是仅仅以音乐、舞蹈、绘画等为内容向人类传授一些艺术知识和技巧;艺术教育的对象也应该是大众的。
  艺术课程使人们有机会接触丰富的艺术信息,认识和理解本民族与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意蕴,感受其特色,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热爱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艺术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是人追求完美的活动,是追求的活动而不是某种状态或成品才是文化的本质。艺术不是少数艺术家的职业,而是原则上人人都可以也应当追求的活动。追求的目的也不是成为艺术家,是发展我们人性的“完美”。
  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把艺术教育纳入到学科交叉互动的教学与科研体系中去,使之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更要保持艺术设计学科的优势,加速美术学科的发展。这种二元发展观的实现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样的角度和立场来看待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未来的日子,无论我们是否培养艺术家或设计师,能够培养多少,又能够达到什么高度,我们都不能在学科交叉中失掉艺术原生态中最基本的价值判断,也不能仅仅以技术手段的新式与否来确定哪门艺术真的“前沿”。
  总之,学习艺术,无论基于什么样的动机,我们首先迎接。相信在学习实践中随着对艺术学科专业的深入认识,我们将真正懂得艺术教育的实质。
  
  参考文献 :
  [1]为什么要学习美术.湖北美术学院,湖美论坛.
  [2]冼鼎昌.门外美谈——科学和艺术的美学比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03.
  [3]池田大作,汤因比.展望二十一世纪[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4]一格一格降人才——陈丹青谈艺术教育和教育.南方周末.2005.
  [5]成都美术学院“以元素介入”教学研讨会.大艺术.2004.第4期.

上一篇:现代商业艺术设计思维的新动向

下一篇:现代设计多元化时期的包装设计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