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宽银幕的视觉延伸法体现诗意而唯美的舞台画
《山村女教师》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首部现实主义题材原创歌剧,2010年9月10日教师节那天在大剧院歌剧厅首演,时隔一年后的2011年10月11日至14日,同名小剧场版歌剧在大剧院的小剧场首演,本人全程参与了这两个版本的舞台艺术创作,并担任小剧场版的舞台设计。
歌剧《山村女教师》是一部探讨当代农村青年人情感中愧疚与救赎、失落与自尊、爱与奉献、亲情与乡愁的诗意风格的歌剧,故事讲述了贫困山区女教师杨彩虹为教育事业奉献生命的感人故事,剧情不仅有饱含着山里人的质朴情感的杨彩虹与曾经的恋人李文光之间关于“承诺和等待”的故事;还有杨彩虹与村长周洛平作为代表的对家乡充满热情与责任的年轻人的形象,剧本蕴含着对当代生存方式的哲学叩问。
2010年《山村女教师》参与前期创作,看到剧本提示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做兰溪村的南方贫困山区里,既然名字里有“溪”字,村里应该有条小溪,我脑海里浮现出2006年去湖北省清江流域为一部电影作美术设计时采风的场面。清江流域山明水秀,主要是土、汉、苗三族混居地,民居建筑以吊脚楼为主,记得我当时租了一条船顺流而下到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倒鱼溪,那天细雨蒙蒙,山景、竹林和片片村落被雨水打湿,吊脚楼房顶的青瓦变成了黑绿色,从村口跑过的几只雪白小羊羔映衬着满眼丰富的绿色,让我想起苏轼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编剧刘恒在剧本里将故事的矛盾冲突设定在一个物质条件很艰苦的山村环境下,人物的命运有苦涩的一面,那么我希望能在舞台上呈现出自然环境的优美和乡民的纯朴性格,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这样,没有被开发的边远山区由于交通不便,物质条件都很差,但是没有过渡商业开发的地区自然与生态环境又得到了保护,我的这一创作思路是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
整部歌剧的舞台风格,我认为应是唯美而诗意的,应是一幅水墨画,我把自己的创作思路与导演陈薪伊交流后,得到她的高度认可,导演其后在和演员交流中,一再强调这个舞台一定要是一副水墨画的感觉才对。舞台设计创作思路确定后,我的习惯是手绘画图和做模型相结合来寻找舞台上的立体结构,我在歌剧厅版的舞台上运用了转台上写实场景和背景中流动的投影画面,转台是根据剧中三个场景设计的,这些景的设计灵感也都源于我采风的所见所闻和我的摄影作品,我一直都相信艺术源于生活。剧中角色之间的情缘故事在光与景的细腻勾勒下带有一种淡淡的乡愁情绪,从村头的大榕树和水车、吊脚楼和铺满石阶的小巷到具体的道具摆设,都与背景融合起来,构成生动而富有意蕴的画面,使观众获得唯美的享受和愉悦。
时隔一年之后,院里要制作一部小剧场版的《山村女教师》,院领导找到我说:“上次是你搞的设计,很成功,这次还是你来做。”我认为两个版本的舞台设计应为统一的风格,再根据小剧场硬件条件以及当时计划在大学校园巡演的要求而具体结构。小剧场没有台口和大幕,因此幕间只能用灯光的明暗来控制,舞台我设计了23米宽,并利用小剧场原有的机械升降平台将舞台从地面上升了0.5米高,6米高的背景天幕用喷绘的方法悬挂着一幅水墨风格的风景,在台面的前沿位置,设计了一条由左向右缓慢向上的崎岖山路,女主人公杨彩虹以及其他主角进村都是要沿着这条山路上山才能进到村里。在这个平台的前三分之一处,一个高0.25厘米不规则形的平台叠在台面上,增加了平台的层次,整个平台的地面是将天幕的画面延伸下来,之所有将台面处理成山石肌理和风景效果,是因为舞台和观众距离很近,我希望能增加舞台视觉效果的细致与丰富感,同时有一种掩映的效果。舞台左后方,有一片竹林,竹林一半用实景表现,一半用绘景表现,中间一条通道,在这片竹林后面,一条高0.85米、宽9米的横向石桥似乎是在溪水上架起来的,石桥两端分别由几组石块搭建成台阶,这也是舞台左后方一个重要的上下场口。舞台靠台口位置左右两侧,斜放了两组长方形景片,景片代替了大剧场台口和侧幕条的作用,便于幕间换景和演员上下场,这两组景片的图案和制作方法与天幕统一。舞台右侧的台板上,一个高低错落的三层大石阶,既可以表现山路弯弯、高低不平,又可以作为村口的一个标志性物件,也是剧中演员调度的重要支点。
大剧场和小剧场的版本因为场地不同、演员人数的增减、演出时长等问题,使得小剧场版在舞台调度上有很多区别。小剧场版将所有乐曲由原来的管弦乐队演奏改成了钢琴伴奏,我在台口的左下方设计了一个能放置九尺三角钢琴的位置,序幕时随着钢琴伴奏的悠扬曲调,舞台上是满屏翠绿、满目的清漪;天幕上喷绘的远山与随着场景的变换,飘忽闪烁的影像依次跌宕期间,那些飘进这个故事里的云彩和钢琴曲将观众带进浩渺的远山里,朦胧的雾霭中,宽旷的农田旁,逶迤的小路上,清凉的溪水边。
在小剧场版的设计里,我很注重道具的挑选和运用。我认为这类大写意与小写实相结合的舞台创作,小写实里一定注重舞台设计中的细节刻画,精致准确的道具恰恰能体现细节的美感。剧中第一幕地点设定在村口,女主人公杨彩虹到恋人李文光的家乡做起了小学教师,在这里她经历着等待初恋的李文光从考上大学到研究生毕业的漫长历程。做出承诺者和被承诺者共同承受着时间的考验,杨彩虹等到却是李文光随着时间的流转,背弃了当年对她的誓言。善良的杨彩虹唱道:“我用爱报答了你的爱,你的故乡就是我的故乡---”她最终选择留在这片土地,也许是因为善良、也许是作为教师对学校里孩子们的那份责任,也许是因为她对世界包含的那份真情。这场戏里有李文光母亲使用的竹椅、箩筐等细节的道具,这些道具都是通过网络从湘西凤凰古城运到北京来的,是当地农民手工制作的。第二幕学校因大雨倒塌,村长周洛平带领乡亲们修缮学校,并代替生病的杨彩虹管起了学生,杨彩虹从前的恋人李文光从城里回来接他娘,周洛平对病后初愈的杨彩虹表白了自己埋藏在心中多时的爱情。这一幕戏里,舞台左侧靠前的位置,放着村里孩子们的一堆小板凳和村长周洛平临时给孩子上课用的黑板,这些木板凳是我在北京跑了很多家家具工厂,最后找到一家做仿古家具工厂定制的。舞台上孩子们的书包,是我特意请一位山东农村长大的,毕业于四
川美院服装设计专业的设计师设计并制作的,布料用的是山东土布,拼接成补丁的图案。还有孩子们踢的毽子,也是从贵州乡下买回来的、当地人用土鸡羽毛做的。我相信这种近距离的小剧场演出,舞台上的所有细节都很关键,整部歌剧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就是需要靠这些真挚细腻、真实可信的道具唤起观众对遥远山村的记忆与遐想。
第三幕是一年之后的暑假前夕,众村民在祝福村长周洛平和教师杨彩虹即将举行的婚礼,负心汉李文光也回到家乡,他拿出的红包被杨彩虹善意的接受并用于学校的修缮。曾经被杨彩虹捐助过的贫困女学生孟秋霞来到这个小山村支教。一场关于生存方式的辩论在两个男人之间展开。这幕戏里表现村民们在雨中寻找杨彩虹的一段,投影与背景融合的恰到好处。黑暗中村民们头顶着塑料布、手拿电筒跑过闪电交加、暴雨倾盆的舞台,灯光借助动感投影将天幕上的山峰与遥远的天际撩拨的忽明忽暗,增加了主人公杨彩虹失踪后大家的紧张气氛。大雨过后,山洪冲垮了山坡,杨彩虹为了救学生,被洪峰无情的卷走了。这时天幕投影的是流动的乌云,乡亲们和杨彩虹的亲人伤心欲绝。
尾声是一年后,女主人公彩虹的祭日,一般悲剧的戏剧高潮定是在结尾发生,在最痛苦的时候舞台落幕,没有后续,没有希望,瞬间的绝望变成了永恒。但这是一部温暖的悲剧,“彩虹”这样一位把青春献给大山,把满腔的爱献给大山的山里的女孩,在歌剧的最后一幕里,被她热爱的大山里的乡亲们、学生们、她的旧日恋人李文光和她的未婚夫周洛平等人所怀念、敬仰,“彩虹”的美丽,如同大山里的风景。歌剧以众人的合唱结尾,舞台灯光运用暖色调,即衬托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与精神,热爱家乡的主题也被诗意的定格于此了。
小剧场版歌剧《山村女教师》中为了解决三十多人演员阵容与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中有限舞台空间的冲突,为了将演员放置于舞台上不显得拥挤并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行动线,我在做舞台设计时,有意识的使用了宽银幕电影的方法,在保证正常观演效果的同时,我将舞台宽度最大限度的延伸到23米。众所周知,16:9的宽银幕电影是把放映画面展宽,这样更适合人的两眼水平视角大于垂直视角的特性,使观众扩大视野。我的舞台是23:6的长宽比例,这种横向拉伸的效果几乎又比电影宽银幕加强了一倍的作用,这不仅给观众造成扩大舞台的印象,增强这部歌剧的艺术表现力,而且宽视角的舞台表现方法尤其适合表现大自然景色和群众场面,这三十多人站在舞台上,自始至终观众没有感到拥挤或者压抑,倒是舞台如水墨画一般的南国山川,时时给观众营造一种重返大自然的欣喜感。
话剧简介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应该说是缺一不可。更不可缺少的是接受这门艺术的对象———观众。当然在莎士比亚的年代,话剧的因素要少一些。话剧之所以在欧洲几百年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话剧培养了一代代的观众,而一代代观众对思考和娱乐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又促使了话剧的发展。
中国话剧始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宣统二年(1910年)传入辽宁。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舞台性
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二、直观性
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三、综合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四、对话性
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下一篇:流行歌词的诗词情怀和现代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