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词的诗词情怀和现代气质
一、流行歌词的诗词情怀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消费的日益增长,优秀流行歌词在创作上逐渐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将文学性和音乐性完美结合的古典诗词,因为其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日益成为了当代歌词创作者的宝贵资源。当代流行歌词逐渐对古典诗词产生出了一种痴迷和眷恋,在诸多方面对其进行了很好的学习和继承。
1.音韵上。中国是一个文化古国,创作诗词歌赋的传统源远流长,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中国文人逐渐掌握并熟练运用了押韵这一艺术手段,既在诗词句子的末一字往往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使得诗词作品音调和谐优美、吟诵朗朗上口。而押不同的韵脚往往会给诗词作品带来不同的情感基调,历代的诗词文人对之一音韵规律进行了不断总结和实践,例如宋代的文学家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就曾总结道:“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各具声情,莫草草乱用”。而唐诗宋词之中数不清的、音韵千差万别的优秀诗歌作品,更是给当代的流行歌词的写作者们留下了宝贵的可以借鉴的财富。
方文山《东风破》中的“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等句,用的是ou韵,让人联想起陆游那首著名的《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由于都运用了相同的韵脚,所以两首作品的感情基调也大致相同,都是在表现对过往爱情的痛惜和追念。
又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全篇押的是ai韵,通过这一韵脚表现了作者对春归无迹的感伤与无奈,深谙古典诗词的方文山,将自己创作的歌词《千里之外》也定为ai韵,很好地展示了当代人对古典情怀的感受和向往。
2.意象和意境上。对古典诗词意象和意境的引用和化用,一方面可以丰富流行歌曲的思想内容,另方面也可以增强流行歌词的文化内涵,所以很多流行歌词的创作者对此乐此不疲。
有的创作者是直接把古典诗词谱曲演唱,全盘收录其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邓丽君演唱的《无言独上西楼》(出自李煜词作)、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出自苏轼词作)、电视剧《甄嬛传》中的插曲《菩萨蛮》(出自温庭筠词作)。
有的则是巧妙化用,将诗词的语句经过嫁接生发,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作品中,比如歌词《一帘幽梦》写道:“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窗外更深露重,今夜落花成冢。春来春去俱无踪,徒留一帘幽梦。”其中歌词的标题显然是化用了秦观《八六子》中的句子“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另外“今夜落花成冢”也应受启发于张先《天仙子》的那句“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花应满径。”而这首歌词缠绵悱恻、一往情深的艺术感觉也显然是受到两首作品的启发和感染而生成的。
还有的则是对经典诗词的意象进行修补填充,创造出一种新的美学空间来,如毛宁的《涛声依旧》整首歌词是由唐诗《枫桥夜泊》中的意象扩充而来。《枫桥夜泊》中被一带而过的景物如“江枫”“渔火”“钟声”“客船”,都被《涛声依旧》进行了详细的再度生发与刻画。“渔火”被描绘成了一种柔情的象征,它可以温暖情人的眼睛。而最妙的是“客船”被想像成了恋人相聚的地点,引申出了恋人拿着老船票,登上对方客船的精彩情节。
二、流行歌词的现代气质
随着当代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加剧,人也日益地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包括思想观念的开放、思维方式的立体化、能力的综合化、行为方式的自我化、社会关系的多元化等方面,而反映大众喜怒哀乐和思想感情的流行歌词,必然需要体现反映出这些现代特点,这使它产生了诸多的现代气质:
1.异变丰富的诗艺。随着信息的爆炸,人们进行审美体验的触发点越发的浩瀚和碎片化,许多文艺工作者习惯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以此来拓展作品的生发空间和受众的欣赏体验。流行歌词创作者们也有相似的实践,如方文山创作的歌词《千里之外》开头两句“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通过四种毫不搭界的事物在意义上的迷离与跳跃,方文山赋予了听众一种被置换时空的审美体验。
在歌词《千里之外》“透明着尘埃”、“诗化了悲哀”、“把结局打开”、“被岁月覆盖”、“无声黑白”等句中,方文山通过词语的活用和混搭,赋予了事物名词崭新的动作,使得这种动作呈现出一种画面感和戏剧感,更适合当代人审美视觉化的趋势。
2.更加大众的象征意义。陆游《卜算子》写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是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通过刻画荒野之外、无人眷顾的梅花,表现其清高、纯洁、不屈的品质,其实这些富有人格美的梅花正是古代文人内在精神品质的外化显示。而歌词《一剪梅》写道:“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其中蕴含在梅花身上的文化意义,已由孤芳自赏、傲岸不屈的文人比拟变成了不畏艰难,勇敢追求爱情的象征,这种象征意义的转换符合了当代大众的欣赏口味和心理,因此这首歌曲被广为传唱。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通过刻画一只孤燕的形象,来象征文人清高孤独的精神境界,展现了其坚韧独立的文化性格。而受到这首词启发的歌词《寂寞沙洲冷》,则将这一经典意象转化为了一个为爱所伤、为爱守候的男人形象。“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双眼难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捡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当他最爱的人离开他的时候,他十分憔悴,但是因为太过痴情,又无法移情别恋,只能错过一次次新的恋情,仿佛一只挑剔、怀旧独恋故枝的鸿雁一般。由古代知识分子的精英体验转化为一般民众的私人情感,这种象征转化体现出了流行歌曲的通俗化特征。
3.多元拼接的意象。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动物意象很多,但多是农耕文明区域的常见动物,如牛马燕
等,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异域的动物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出现在中国的流行歌词中,比如狼是美国十九世纪开发西部时期,经常进入文艺作品的一种动物形象,它象征着孤独和漂泊,代表着一种顽强不屈的生命力量。这一意象后来被齐秦所感知与捕捉,由此创作了流行歌曲《狼》,齐秦通过这首歌曲成功塑造了自己狂放不羁、深情孤独的舞台形象,并从此开创出了崭新的音乐风格,成为了一代人的偶像。
古代的送别诗的意象多是岸边杨柳和离歌别宴,这在柳永的《雨霖铃》和白居易的《琵笆行》都有集中呈现。而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离别的场景也变得更加多种多样,这就给作者描写离愁别绪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流行歌词《三万英尺》写道:“远离地面快接近三万英尺的距离/思念像粘着身体的引力/还拉着泪不停地往下滴/逃开了你我躲在三万英尺的云底/每一次穿过乱流的突袭/紧紧地靠在椅背上的我/以为还拥你在怀里”,现代高科技赋予了人们上天入地的本领,也让创作者能够用坐飞机这一当代的体验,来描写一段跨越三万英尺的爱情故事。作者巧妙地利用巨大地理空间的反差,展示了高空之上男主人公的内心痛苦和忧伤感受,令人感到新鲜和震撼。
4.积极自信的抒情者。欧阳修《蝶恋花》写道:“庭院深深深几许,烟柳堆烟,帘幕无重数。雕鞍玉勒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穿过秋千去。”这里面的抒情女人公,是柔弱无力、敏感多情的女子,她无力主宰自己的人生和命运,只能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凄凄惨惨,哀怨彷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女性的地位显著提升,女性逐渐成为了自己生活和事业的主宰,变得日益独立和自强。陈琳的《爱就爱了》这首歌词就表现了一个失恋女性由伤感到自我安慰,到最终释然,完全解脱的心理过程。“何必说狠话/何必要挣扎/别再计算代价/爱了就爱了/若失去感觉/算了就算了”在歌词中当代女性变得是那么自信,她们对自我和未来的追求是那样的坚定和执着。
而萧敬腾的《王妃》歌词更是刻画一名女王的冷艳和权势,以此表现了女性力量的崛起。“那不寻常的美/难赦免的罪/谁忠心的跟随/充其量当个侍卫/脚下踩着玫瑰/回敬一个吻当安慰/可怜”。歌词中男主人公对王妃的屈从和牺牲,也反衬出了女性的优秀和杰出。
综上所述,古典诗词中对真善美追求的中国传统式表达,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当代歌词中呈现出的文化新潮流、新趋势也很值得我们珍视和研究,只要我们坚持扎根民族、立足当下、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创作态度,就一定能写出更多被当代人喜欢,也将被后世人传承的优秀音乐文学作品来。
参考文献:
谢桃坊.中国市民文学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