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乾坤中的灵魂赞歌的解决路径
“手中有乾坤,小技大道;心中明善恶,虽死犹生”。一副简单的挽联概括出了“面人雷”身上的人性光辉。文本中作者聂鑫森细腻的笔触犹如在谱写一首首绵绵不绝的诗歌,正如作者所说:“我喜欢将那种经过岁月淘洗后仍有余香的人和事,作为我的小说素材,尽管其不具有什么轰动效性,却能体现一种传统文化的恒定价值,并对现实生活具有观照性。”缓慢的叙事节奏、冲淡平和的艺术风格,却冲击着读者的心灵。当身怀古老技艺的艺人们不断凋零时,那些承载着我们祖先心血的绝活,难道真的要在我们这个时代断绝吗?作者用“上帝之手”牵引着我们去看那一路风情,并从幽暗的现实通道中,寻觅出人性的光彩。
一、匠心独运的语言艺术
英美新批评家布鲁克斯提出了文本“细读法”,强调读者通过作品的详细阅读,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辟的解读。该部分试用细读法探讨《最后的绝招》的语言艺术。
1.语言的民间化。细读文章,“古城湘潭的火车站设在郊外……”营造出一种浓浓的民间氛围。“‘面人雷’,北地口音,六十来岁的样子,骨格清奇,黄面短须,双眼特别锐亮,像鹰眼,有点冷。”语言简洁富有韵味,古今结合,雅俗掺杂,一个民间艺人形象立体化展现在我们眼前。文章无处不体现一种江湖氛围,最让人称道的是“面人雷”与大汉的对话的直接引述,作者不辞劳苦地引用了江湖上的隐语叙述,同时又不厌其烦向读者解释,实则故意而为之。“他很震静,说:‘下排琴,总得让我穿上挂洒、登空子,戴上顶笼,摆丢子冷人哩’。”初读,让人错愕,再读,让人忍俊不禁,细读,让人赞不绝口。“面人雷”明知“死到临头”,还泰然自若,用“春点”和汉子搭讪,缓和冲突,故意周旋,随即提出自捏像给儿孙纪念,汉子知道对方是懂江湖规矩,成全了“面人雷”,谁知这是“面人雷”为对方设下的圈套。细读后,让人不得不对“面人雷”这个民间英雄精悍技艺,聪明才智佩服得五体投地。“兄弟,我随你们去走一趟,也算我们缘分不浅。”如此坦荡与从容,这种不惧生死,大义凛然的民间英雄气节足以深深打动读者。
2.语言的反常化。民间英雄“面人雷”在最初向警方提供“青插”、骗家、“白粉”商人的“面相”时,其实早已料到自己劫数难逃。“面人雷”笑了笑,也不绕弯子了:“兄弟,你们误会了,谁使的绊子呢?”面对汉子的威胁,还能继续说笑,机智应对。作者习惯以一种客观的叙述方法向读者娓娓道来。罗兰·巴特提出了“零度写作”,“作者之死”,体现出作者主体性的遮蔽,即写作过程中总是有一个超越了写作者个人的结构凌驾于其上。《最后的绝招》讲述了一个民间英雄悲壮的故事,而它的语言却是反常的。细读文章,读者似乎看不到一点作者的倾向性,作者只管以一种冷峻的视角叙述故事的轮廓和细枝末节,缺乏对英雄的技艺直接赞扬,以及英雄慷慨就义的同情言语,如在谈到英雄的离世,仅“两天后,在二十里外的一条深渠里,发现了‘面人雷’的尸体,脖子上有深深的刀痕。”短短一行字,然而正是这种零度写作的语言,刻意回避作者的主观情感,形式与内容形成强烈反差,更容易带动读者的情绪,让读者去填补文本中的情感空白。这种反常化的处理,却更加凸显了民间英雄“面人雷”高超技艺,他的机智勇敢,淡定自若的形象也随之刻画得入木三分。
二、多层次丰富意蕴
文本通过一个为警察提供破案线索而被害的江湖艺人的故事,对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存苦难进行表述的同时反衬出“面人雷”舍生取义的光辉品格。但小说真正的精华并不以此为目的,创作主体在深入现实的同时,又不断地让叙事超越单纯的现实的表意功能,从而使文本获得广泛而丰富的内在意蕴,它是思想和境界的智性传达。“面对庞大而芜杂的外部世界,他用自己的眼光予以冷静的审视,关于人生,关于人性,关于人类精神世界的坍塌与重建,关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扬弃”。
1.批判视角下的人性探索。小说取名《最后的绝招》,包含有对传统道德文化断裂的隐忧,有失去现实社会依持的荒凉感。“最后的绝招”具有丰富的指向,不仅指“面人雷”临死前留下的面人,也指向“面人雷”面临传统的绝技和面对黑暗现实展现出的人性光彩。“世人能心上这玩意的,并不多”,这是一种无耐性的放大和一种尴尬性的焦灼。这里指的不只是面人雷的手艺,更是在物格与人格的互为隐喻和互为彰显中,对现实社会的冲击下人性本真的失落进行了批判。作者以冷峻的精神姿态,对人性内在本质进行拓展。文本在“火车站”这一极具象征性的背景下,缓缓打开了各种微妙的人性状态。人性的本真作为人类生存希望的象征已经被世人摒弃,“面人雷”终于以一种受难的方式完成了对人性的救赎并将思考延伸到巨大的命题之中,文本在微弱的温情中包含着尖锐的批判力量和孤独的人道力量。小说更是在人性本身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同时,深情呼唤人性本真的到来。
2.生存夹缝中的人生哲学。残酷的生活与正义道德之间的扭结是人类亘古不变的难题,也是小说的深意所在。坚持高尚的思想和道德感会不会削弱生存能力?这无疑是肯定的,有所坚持就要有所摒弃。“面人雷”的遇害是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人类的道德和尊严如何抗衡巨大的生活风暴?这一直是一个无解的方程,这是人类在道德面前止步的深层原因,也是人情冷漠人性麻木的本质所在。关于这个问题,还是康德说得好,道德本身就不是教导我们如何使自己幸福,而是使自己无愧于幸福。正是如此,人只有认识自身并试图超越自身,才能真正为自己的生存状态定义。小说以出乎意料的结尾蕴含了令人深思的内涵,甚至折射了作者生存哲理的深度思索。“手中有乾坤,心中明善恶”,这是作者提出的生存哲学,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坚持的秉性。这是我们昔日的
荣光,沃恩要把它寻回并珍藏。“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③,人性不灭,希望亦不灭,正义终会战胜邪恶,还给世界一片葱茏的绿色。
三、结语
作者以长短交错、乾坤内蕴的平淡语言娓娓道来,充满张力的结构,情节的安排各方面与文本浑然一体,达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从而造就小说脱俗的艺术价值。和韩少功的《青龙偃月刀》、阿城的《棋王》等“寻根小说”相比,《最后的绝招》和这类小说有着相似的叙事外壳,但细品起来却有着极大的不同。如果说前者流露出的是个人对传统的热恋与迷茫,是作家自身的某种生存体验,那么《最后的绝招》在平静的叙述中隐藏的则是某种宏大的命题,企图传达寓世道情理于故事之中的道德规劝,因而这并非是一个个人诉求的故事,但这并不妨碍它是一篇好的小说。毕竟在社会更加复杂的年代里,我们更需要寻找和重建一种共识,需要一种关切社会的责任感,需要传统道德的规范,更需要对正义、对良知的坚守。(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下一篇:虚实相生,以诗入画,因画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