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和钢琴演奏的关系分析
摘要:钢琴演奏并不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手指肌肉运动,更是一种涉及到人类多种感知觉活动的人脑高级运动。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的心理活动如想象、意象、联觉、情感等都会对钢琴演奏的成功与否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分析探讨心理学和钢琴演奏的关系有着普遍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阐述了心理学研究和钢琴演奏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如何提高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进行了探讨,希望藉此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真正意义上的钢琴家。
关键词:钢琴演奏;心理学;关系
钢琴教育工作者都会经常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学习成绩好、演奏技术娴熟、音乐表现能力强的学生并不意味着其当众的钢琴演奏能力也好,在很多考试或者表演的时候这些学生经常无法充分的发挥自己应有的技术水平。相反,那些平常表现一般的学生却往往能够超水平的发挥。究其原因就在于心理素质的不同,钢琴演奏艺术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它必须在时间中展开和完成,欲想取得理想中的演奏效果并不是单单的依靠技能训练能够达到的,它还受到演奏者的心理活动影响。因此,必须要深刻理解演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充分把握各种心理因素对钢琴演奏造成的影响是一件不容忽略的事情。笔者认为:钢琴演奏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活动,它还是一种心理活动,辩证的看待心理学和钢琴演奏的关系对于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心理学研究和钢琴演奏之间的关系
(一)钢琴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我们都知道,人的所有活动都会受到心理活动的影响,而这种心理活动也就是所谓的心理意识。相比于其它演奏艺术来说,钢琴演奏对于演奏者的技巧要求更高,它需要演奏者用自己的技巧把各种演奏中必备的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融合成音响,在这个过程中,演奏者演奏出的振动、共鸣、泛音、音波、音高、音长等等都充分体现出了演奏者的心理意识、心理直觉、心理感觉、心理听觉和心理意志。另外,根据演奏环境的不同,钢琴演奏可以分为单人练习演奏和当众表演演奏,由于心理素质的不同,有些在单人练习演奏中表现很好的演奏者在当众表演演奏中却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演奏水平,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钢琴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二)心理因素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观点是被普遍认可的,那就是对于技巧的学习,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必须有意识的对身体加以控制,因为只有意识对身体的控制才能使得技巧动作准确无误,这种控制一般要持续到学习者将各种动作变成身体上的本能为止。作为一门高技巧的表演艺术,钢琴演奏也不例外,根据钢琴演奏学习阶段的不同,心理因素对钢琴演奏造成的影响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例如在学习的初期阶段,学习的重点是通过直接记忆或者模仿弹奏的方法将动作要领形成动作的表象保存在头脑中以调节和控制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演奏者有选择的集中注意,在练习中只注意某一个动作,而忽略其它的音乐对象,这是学习者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紧张以及演奏技巧尚未形成等原因所致。
二、提高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的措施
(一)帮助演奏者建立良好的心理预期
在每一场演奏之前,钢琴教育者都有必要和演奏者进行沟通,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预期,让他们认识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一种人生经历,重点是吸取失败的教训,化失败为动力取得成功。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演奏者在失败一两次之后丧失信心的现象出现。因此只有让演奏者养成正确的心理认识,建立良好的心理预期,才能让他们真正地在考验中坚持下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二)在训练中做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对于如何提高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实践训练来完成,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训练方式的目的并不是要训练演奏者的技术,而是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因此不能生搬硬套的将训练演奏技术的教学模式用在提高心理素质的训练上。例如通过设置一些突发情况如突来的噪音和观众人群中骚动等等,以此来考验演奏者的心理调节能力。提醒演奏在演奏过程中要注重杂念的排出,不能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变化等方式都能够有效的提高演奏者的心理素质水平。
三、结语
总之,钢琴演奏既是实践各种音乐技能的过程,更是涉及了人类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在演奏的整体动态流程中,始终贯穿着各种心理活动。心理学和钢琴演奏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它们的有机结合是钢琴演奏表演成功的基本前提。遗憾的是一直以来,我们在钢琴教育中都过分的重视学生的技能学习而忽略其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钢琴家。因此,必须要积极的在钢琴演奏中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心理分析方法,进而使演奏理论和教学方法更加的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周为民.我国钢琴演奏心理学研究中基于实验方法的思考,中国音乐,2013(04)
李梅.融会和整合——浅谈心理研究与钢琴演奏的关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01)
陈声钢.论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紧张系统——基于勒温动力心理学的分析.音乐创作,2008(04)
上一篇:从仿古图案看美式田园的风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