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型节目主持人语言审美的艺术性
摘 要: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会呈现不同的审美形态,本文从中国古典美学“气”概念延伸出对“意气”概念的理解,并将之应用于主持人语言审美形态的研究,简单探讨了“意气”型节目主持人的界定、特征及价值。
关键词:“意气”;节目主持人;语言审美形态
节目主持人在现代传媒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大,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已经成为一档节目甚至一个栏目的灵魂,令观众随着他们一起经历惊喜、激愤、沉寂、思索等多种感官享受和心理情绪,这些都形成了当下对主持人审美形态的探讨热潮。本文受古典美学范畴中“气”理论的启发,试简单探讨“意气”型节目主持人的界定、特征及价值意义。
1 “意气”型主持人的界定
“气”是中国古典美学“体性论”中的一个范畴,由曹丕的“文以气为主”开始,古典美学将“气”的理解介入到创作者个性气质的研究之中,表现为一种整体的、根本的、氤氲积聚而成的风格。从分析创作者气质引申到分析研究作品的风格,形成了一个新的审美领域。
在现代传媒领域,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的过程,同作家写作一样,都要经历一个创作主体的创作过程。主持人的语言、非语言形态决定着节目的呈现状态。对观众而言,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形象里无论是包孕着深厚、丰富的意蕴,还是流动着热情、隐忍的声势,都必然会展现一种审美现象,从而使观众获得一种独特的美感体验。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包涵了一个完整的意象,类似于古代文典中“气”的完整概念。作为主持人语言审美形态的“气”含义非常复杂,不同的语言审美形态则展现了“气”的多样化类型。例如,“意气”型、“力气”型、“生气”型、“才气”型等主持人,多种多样的审美形态带给观众多样统一的美感,在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引导观众思索生活、存在和世界的意义。“意气”型主持人是一个内涵复杂的类型。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持人语言内容具有高尚的品质和精神。二是主持人主持时的积极奋发的状态。三是主持语或内敛或激烈的表达手段。
2 “意气”型主持人的语言特征
(1)语言内容的崇高性。韩愈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他认为“气”既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气势,又来自于作家的品德修养,而且后者还是第一位的。“意气”型主持人的情形与此类似。就内容而言,“意气”型主持人往往会呈现出一种“严肃”的美感。新闻评论类、专题访谈类节目基本都具有这一特点。例如,白岩松主持的《新闻1+1》、王志的《面对面》、水均益的《高端访问》等。观众在收看此类节目时,往往会做出凝神屏气的态度,迅速与主持人同步进入思索状态。
(2)“感兴”的主持状态。古人说:“当其兴到,顷刻千言;无所感触,或经时不作一字。”“意气”型主持人面对客体对象(访谈对象、直播或录播环境、观众现场反应等)的影响,在头脑中会产生的积极反应活动,这既是临场发挥的能力,也是积极奋发的情绪所引发。换句话说,面对较崇高的题材,“意气”型主持人也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白岩松在《痛并快乐着》一书中披露了很多小细节。例如,他主持大型活动三峡长江截流的现场直播:“在那江风不时吹过的露天演播室中,在没有任何提示器的情况下,大段大段的主持语脱口而出,甚至导播会在耳机冲我喊:‘少说点!’”这种“放开了说”的状态,也是“意气”型主持人的一大特色。
(3)长短句并用的语言结构。“意气”又可以理解为主持人语言中表现出来的气势,即主持人语言的张力,相比“力气”、“喜”感型的主持人,“意气”型主持人在语言上更要求专业化。2008年5月19日,是全国哀悼日,央视主持人康辉在直播时是这样组织语言的:“公元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为了数万个在瞬间集体陨灭的生命,华夏山河呜咽,神州大地悲泣,悲伤的泪水,汇流成河。这无尽的悲怆,这一声声汽笛,这长鸣的警报,是我们对所有逝去同胞不舍的呼唤,是我们对所有遇难亲人不忍的告别,是整个民族无限的痛楚和创伤,更是共和国对汶川特大地震所有遇难者最后的庄严敬礼!”这段语言以雄健为主,以精细为辅,长短句并用,并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庄严的书面体形式,烘托出了沉重的氛围,直接引发了中国观众的共鸣。
(4)“真情”的感染力。“意气”型主持人的语言极具动人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取决于事件及感情的特殊性,也取决于主持人的传达此种感情的力量如何。主持人“有话要说”值得鼓励,却不能在节目中信口开河,否则就消解了感染力。试看这个例子:2014年4月9日,湖北电视台垄上频道播出的《垄上行》节目中,主持人崔建宾在评述央视曝光国家级贫困县湖北房县占百亩地盖豪华办公楼这条新闻时,怒斥贫困县的奢靡官员,“比的不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比的不是政府服务水平的提高,比的是奢华,比的是出入的排场”“这样的领导,这样的干部不腐败可能吗,这样的领导干部不腐败你信不信?”直至爆粗“思想有多远就滚多远”。这样的语言,主持人打着抒发正义感、批判现实的幌子,却没有实质内容,令人深感失望。
3 “意气”型主持人的价值
“意气”型的主持人总能在节目中给观众带来惊喜,他们认识事件本身,播报社会正能量,坚守着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正如柴静所形容的那样,新闻既可以是刚性的,也可以是柔性的,“意气”型主持人的价值就在于充分发展这两端:“如果两端都充分发展,那么整个调查对我而言就是最美好的,现在的我就沉浸在这美好里。在揭开黑幕的同时,又揭开人的心灵,窥见灵魂,这不是其他的职业、其他的栏目可以做到的。
”
(1)展现个性美。个性在当代是个褒义词,人们对于天天出现在镜头前的主持人也有“个性”期待。也许这种个性永远充满着争议的,但正是这种争议才展现出千姿百态的美感。譬如2006年黄健翔的“解说门”事件。黄健翔在解说2014年世界杯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比赛时,出人意料地发出了激烈的呼喊:“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法切蒂、卡布里尼、马尔蒂尼在这一刻灵魂附体!格罗索一个人他代表了意大利足球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这段语言一直被媒体广泛引用,褒贬不一,但是语言本身长短句的即时切换、个体不顾一切地激昂语调,却打破了主持人的常规解说,造成了另一种有意味的魅力。
(2)引发共鸣,承担社会责任。当然,主持人是一个公众人物,所以在节目中的言行必然会打上“团队”的印记,他们可以享受节目,却必须保持清醒,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1998年3月19日,白岩松现场直播朱镕基总理和其他副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他在会后的评点中幽了总理一把:“一场精彩的记者招待会结束,股市该涨了吧!”这种即兴发挥得到了观众的会心一笑,加深了人们对新闻本身的理解。
参考文献:
胡经之.中国古典文艺学丛编(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7.
曾祖萌.中国古代美学范畴.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石佩芝(1980—),女,江苏无锡人,文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学语言,文艺美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