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土锦艺术遗产在数字艺术中的发展问题和
1 土家族土锦艺术遗产传承的现状分析
土家族土锦,即土家织锦,又名“西兰卡普”。土家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土家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丰富的想象力编织出我们至今尚能看到的,成为土家族民间美术代表的土家织锦。一直以来,土锦的主要用途是制作被褥,土家人将生活中观察到的花卉、动物、场景等等,通过“模仿记忆”再融入自己的情感传变成几何形的纹样编织出来。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土锦艺术开始衰退。过去“家家有机床,户户响机声”的织锦景象现在已经消失不见。土锦艺术遗产在传承上发生的变化和产生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传统土锦艺术后继无人,传承困难而面临消亡
老一辈织锦的土家人,做织锦都是依靠家族代代传承。她们基本都没有读过多少书,一辈子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对织锦的制作上,像叶玉翠、刘代娥、向金秀这样的土锦艺术家都是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化,一方面许多年轻的土家人基本都离开家乡出门求学或打工在外,没有时间专注于土锦的学习和制作;另一方面,手工织锦需要慢工出细活,利润也不高,青年一代对于制作传统土锦的热情大大消减。整个经济体制的变革,让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面临消亡的危险。
1.2 土锦艺术行为功利性严重
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使艺术成为现代社会的消费品,价格成为衡量艺术品的标准,这就不可避免的让艺术具有了功利性,并且让土锦艺术的创造性也大大锐减。不少现代土锦制作者为了销售利润不再愿意耗费大量时间经年累月地制作织锦,她们在制作流程上有些采取完全抛弃传统土锦纹样,简单制作迎合旅游景点喜好的现代唯美式装饰画;有些制作者则抛弃原有制作材料采用膨体纱做原料,质地松软,远没有传统织锦优美稳重、质地精良。艺术行为功利性严重影响着原本优秀的民间土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1.3 土锦艺术传播形式滞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土锦的实用功能等同于被盖,它的欣赏角度有限,实用功能也具有局限性。传统土锦一直以这样单一的艺术形式和用途进行传播,没有与现代的工业以及数字技术进行对接,始终依靠着平面化通经断纬的方法手工挑织。面对大量易于生产和廉价的棉质电脑印花被面的冲击,传统手工土锦难以成批量的进入到大众的生活当中。当作为衡量土家姑娘能力的内在价值消失之后,现下土家织锦的使用功能已不存在。对于土锦民间艺术价值的体现和传承需要考虑多样的形式传播和大众互动。
2 土家族土锦艺术在数字艺术中的发展意义和价值
数字艺术即建基于一定的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艺术,具体包括拍摄、剪辑、压缩、加密、传输、装置等。形式多元,包括数字电影艺术、数字电视艺术、数字游戏艺术、数字图像艺术、数字装置艺术、网络艺术、多媒体艺术等诸多艺术形式。面对土锦艺术传统功能的弱化,经济规则下手工织锦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化,让这一民间艺术在当代的新型生存形态中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土锦艺术与朝阳初起的数字艺术联姻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2.1 有利于民间土锦艺术遗产的传播和传承
今天的世界被数字媒体包围着,传统的民间艺术在传承和发展上要摆脱目前困境,加速传播,重新焕发出自身的生命力需要借助数字艺术的传播方式和表现手段。特定的文化可能要界定(或生产)特定的需要,并设计满足需要的途径,当如此被社会化的人感觉到需要并把它作为有待满足的目标的时候,它就产生向往、追求,于是行为的目的和价值才使它有了意义。传统的织锦实用功能已经减退,艺术制作工艺也因老艺术家的离世面临失传。因此,土家族土锦文化遗产需要变传统单一的手工化生存为数字化生存,改家族传承为大众参与,以当前大众普遍接受的传播途径进行传播、推广其民族习俗、审美情感、艺术观念、构造方法。
2.2 有利于民间土锦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将民间土锦艺术遗产通过数字技术开发,借助网络和艺术展馆可以向大众呈现出源于土锦的众多新生艺术形式。以数字技术为载体,构建一个多元力量高度互动的土家族土锦艺术遗产文化的展示、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大众不仅可以了解其文化背景、历史,还能参与土锦艺术的创作、分享彼此的艺术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极大地调动民间艺术爱好者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作力,为民间土锦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条件。
3 土家族土锦艺术的数字化发展策略
土家族土锦艺术资源丰富,其中形式上如色彩、线条的运用、工艺的巧妙,主题中蕴含的文化思想和美丽传说都可以和数字艺术结合,具体发展策略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
3.1 建立土锦艺术信息的数据库
通过对土家族土锦的历史来源、各种纹样形式以及织锦涉及的工具、材料、制作方法等信息进行采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对传统纹样进行提炼处理和数字化制作保存,实现长久的、稳定的、权威的电子资料保护,可供学术研究和数字交互艺术开发的利用。就拿土锦上百种的纹样图案来说,很多图案现今只存有照片没有实物了,有些存留的精品原件也只是在博物馆进行静态陈列展出,还有少数织锦精品流于海外,其纹样造型难以面市。当下借助数字技术可以将博物馆或照片中的各类土锦花纹进行提取、电子描绘、备份,建立一个完备的土家族土锦纹样电子图库。
3.2 制作土锦艺术的数字媒体影像
一方面利用数字仿真、数字音乐等技术,将土家族土锦文化进行动态的光、色、形、声、电的多角度视频展示,包括对土锦艺术历史起源的呈现、创造者创造工艺的流程以及思路、纹饰花样的审美趣味和五彩斑斓的色彩搭配等。观者可以通过数字媒体的土锦资料视频短片的重新演绎,全面了解土家族土锦的艺术特点和构成方式,看到土家族民间土锦艺术制作场景的再造,体验到时空的改写,察觉到感知的错位,领悟土锦艺术形式语言的锻造和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反思;另一方面对土家族土锦艺术创新而言,可以利用其艺术特点通过相关数字技术开展多媒体影像设计。例如,土锦中的艺术元素造型多用象征、抽象的表现手法,有以动物为主题的纹样、以植物花卉为题材的纹样、以土家人生活用具为题材的纹样,以及受汉文化影响的纹样等等。这些以直线造型、连续对称
、排列多变的艺术元素可以与现代数码设计结合起来,进行重新地排列组合。新的构成方式可以运用到多媒体的界面设计、空间光影互动展示设计上等等。从土锦的色彩组合艺术来说,绚丽多变的对比色、补色、极色的运用可以通过电子、光的设计触发出不同运动形态的转变。同时,在艺术媒体展示时还可以融入土家族自己的少数民族音乐,随着音乐的快与慢、轻与重、强于弱使土锦中的元素和色彩有节奏地进行转变、跳动。这样,大众在接收土锦艺术文化时会产生强烈的兴趣感,传统的民间艺术也会在新媒体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3.3 开发土锦艺术的数字互动化游戏
如今的网络游戏被经济评论家认为是21世纪越来越多的“魔力金矿”。由中国版协游戏工委(GPC)与国际数据公司(IDC)联合开展的“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活动”中的数据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达到4936万,预计2013年用户将达到9453万。运用现代网络游戏提升艺术和加强大众对土家族民间土锦艺术的了解与参与性是具有可行性的。一方面源自数字技术的发展,如RPG(角色扮演游戏)技术的出现,已经开启了数字游戏的艺术之旅;另一方面土家族的土锦艺术形式本身都是以抽象的几何形态构成,在排列组合上都以直线和斜线对称式排列,这样的构成形式十分类似于现代网络的矢量图构成方式。因此,土锦的艺术元素在转换到网络游戏开发当中时相对容易。可以针对土家族的土锦艺术制作相关的艺术性游戏。例如,玩家可以在网络中学着制作和创作自己的“西兰卡普”,游戏中可以设置传统的土锦纹样构造和排列组合规律,也可以让多个玩家网络分工制作,创意完成一些花纹和排列方式;再或是,利用传统土家族土锦制作过程中流传的许多美丽传说发展成游戏的故事脚本,其中的游戏场景、人物、植物花卉造型色彩等都可以从织锦中艺术中提取。席勒著名的《审美教育书简》有言:“在人的一切状态中,正是游戏而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人”,“人同美只应是游戏,人只应同美游戏”。通过在线游戏互动,玩家不仅可以在游戏中了解土锦的历史还能学习到土锦的艺术构造,还能和其他爱好玩家共同交流,分享自己的艺术创作成果。
4 总结
土家族土锦民间艺术如果能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实现自身的突破,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会得到更为广阔的播撒。同时,数字技术也会在民间艺术的滋养中达到创意性地不断突破和提升。通过数字传输和多媒体艺术的表达使土家族民间土锦艺术能够获得更多的接受者、欣赏者、参与者,从而达到民间艺术与数字科学共同创新发展的结果。
参考文献:
辛艺华,罗彬.土家族民间美术.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262.
艺术学编委会.艺术与城市,产业与传统.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106.
费里德里希·席勒(德).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22-123.
作者简介:员勃(1979—)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新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