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的中国画的发展艺术
关山月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中国画大家,其在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中国画独具特色,作品注重用色,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深厚的功力,对近现代中国画影响较大,探索和研究关山月的中国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关山月独具个人特色的中国画画风
作为一名成就卓越的中国画家,就必须具有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语言,能够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这是艺术家个人艺术风格形成的前提,也是突出艺术家学识修养以及精神品质的重要表现。关山月的中国画,尤其是山水中国画风格独特,内涵深邃,如代表作品《会当凌绝顶》气势磅礴、苍劲老辣,意境悠远,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关山月曾经强调:“我的画风会随着个人的成长而发生变化,会跟时代发展进行联系,我的画风会受到个人见识、修养以及情感的变化产生变化”。关山月的家庭背景为中落贫穷的书香家庭,这样的出身锻炼了关山月朴实坚韧的性格。关山月的艺术创作遵从了师傅高剑父“折中中外、融合古今”的主张,并且对这一理念进行了拓展和深入,他的中国画创作坚持由写生起稿开始,结合西南地区的各色景物,将山水、花鸟包括榕树、梅树等元素融入自己的笔触之中,不满足于已有的创作手法,在不断进步中追求创新,其山水画意境雄伟,尤其梅花创作清丽隽永,繁花似火。因此关山月的中国画无论从笔墨、创作题材以及绘画风格上都让欣赏者有一种常变常新的感觉。
关山月创作的《江峡图卷》以及《漓江百里图》展示了他独具特色的艺术创作风格。虽然都是山水画,《江峡图卷》虚实结合,从较高的视野进行构图,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漓江百里图》作品画调清冷,利用凋零的树木、萧索的环境以及破烂的房屋与漓江优美景色形成对比,容易让人产生对苦难民生的联想。关山月追求的是用不同的笔墨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努力运用与作品主旨相符合的表现手法烘托作品主旨。
另外,深入生活、艺术上的勤奋创作也成了关山月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原因,关山月始终坚持岭南画派的艺术主张,坚持以传统艺术为基础的前提下追求艺术的时代感。其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不断探索和学习。首先,关山月对传统艺术十分重视,早年曾同张振铎、赵望云等人临摹敦煌壁画,作品包括《六朝佛像》、《释迦舍身图》等,这是关山月艺术探索之路十分重要的临摹活动,古典画苍劲有力、雄健浑厚的艺术风格对关山月中国画风格形成影响深远。关山月曾撰“守旧遏天地造化,寻新起古今波澜”诗句以书其志,最终影响了他气势磅礴、高风峻骨画风的形成。
其次,提升自身的学识修养,关山月提倡向所有优秀的艺术遗产进行学习,包括外来艺术,关山月在画理、书法多种艺术形式造诣颇深,一生为人处世以及提升自身的学士修养都遵从师傅“砥砺终生幸自持”的教诲,关山月代表作众多,《天山牧歌》《俏不争春》《祁连牧居》,包括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等。关山月从未停止追求艺术的脚步,多次访问荷兰、波兰、瑞士等国家,在世界多国开画展进行艺术交流,1991年捐助开设了“关山月美术馆”。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他毫不做作、朴实大方、意蕴深远的艺术修养。
二、关山月中国画始终坚持“折衷中外,融会古今”
作为岭南画派的代表画家,关山月的作品始终坚持高剑父“折衷中外,融会古今”的精神。当前艺术界将岭南画派称之为“折衷派”,学界对关山月坚持的这一精神的讨论莫衷一是,为此关山月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的绘画研讨会上发言表示“岭南画派的精神并不是简单地对中西绘画风格进行拼凑,不是所谓的‘折衷主义’,更不是简单地将中国画变成西画,而仍是以中国画为根本,吸收西画创作艺术养分,如利用远近透视、彩墨渲染等手法,对中国画的弊端进行纠正,促进中国化的发展。”关山月的中国画是在对传统艺术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充分展现时代气息的积极探索。
1954年关山月创作的作品《穿针》是他“中为本、西为用”,丰富中国画表现形式的重要代表作品,该画在其创作中摒弃了古代艺术家程序化的笔墨表现手法,以中国传统绘画造型为前提,以稳健的中国传统笔墨为基础,引入了西画中对构图结构、任务比例以及画面透视的表现手法,利用了西方常见的侧面半身造型,将少女穿针时动作神态逼真表现出来。
在《风雨千秋泰岳松》进行创作过程中,关山月对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基调进行解释,认为古代画家在绘画创作中重要的特点在于讲求“远势近质”的结合。作为典型的巨幅创作,《风雨千秋泰岳松》则在追求“质”的同时,重点突出对“势”的追求,所以在创作和构图时,须注意各个元素的行笔和位置,注意物象间的联系和位置的交错,注意取势的高远,力求整幅画面展示出动态之势,让画中物象能产生出放射的感觉,从而显示出磅礴奔腾的气势。关山月的这一观点直接点明中国画创作的重点在于立意、达意的完成,将创作者的情感融汇到绘画笔触中,无论是皴擦点染,或者短线、长线的刻画,都是创作者情感的写意表达。
三、关山月中国画体现出时代精神
关山月早年生活在中国动荡和变革的时代,那时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正发生深刻变化,这一变化体现在在绘画领域,则表现为传统文人绘画创作受到批判,绘画界加强了对全新的绘画理念的探索,关山月在高剑父的帮助下走上了中国画创新之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画家贯彻新中国文艺中心思想,在绘画中融入新中国建设思想。关山月对政治风云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在这一阶段他从自身经历出发,积极进行艺术尝试,以国家建设为主题力求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关山月在探索中国画的时代精神的过程中,力求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其不满足于室内练功,更乐于在生活提升自己艺术修养,他对中国画的理解,在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文化以及对生活的推崇基础上,已经从对其本体意义探寻上升到了对绘画作品永恒价值的探求。同时他的中国画创作手法以及艺术认知具有更为宽泛的时代精神。
《绿色长城》是关山月作品中时代精神的代表作,以这一作品创作为例,关山月曾多次到南粤海滨进行
绘画写生。这一地区曾经饱受台风侵蚀,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提倡自然保护,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活动,使这一地区整体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此时他将这一地区大片的黄林带作为绘画题材,从未有古人对此进行尝试。为了找到一种能真实表现黄麻树创作意境的绘画手手法,关山月经过数次的生活尝试,最终吸收油画创作技巧,采用石绿色为绘画基调,利用“层层加染”手法,第一层用颜色、第二层利用水墨创作,展示出黄林带的厚重深沉,而创作海水时也保持了与林带风格的一致,作品从整体上来说又具有中国画典型的特征和韵味。作为一个新的绘画研究课题,关山月的创作历程是艰辛的,同时他的创作为探索中国画的改革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关山月的时代精神还体现在作品主旨的变更、绘画语言的更新等方面。关山月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外交融、新旧更替的时代,其时代性还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以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创作主题,作品“深入生活、与现实贴近”,绘画创作体现出平民化的创作性;其二,对传统绘画语言进行重构,绘画更多贴近现实题材,将自身的艺术创作与时代文化环境进行融合,其中国画作品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关山月终其一生都在对绘画进行无止尽的追求,他的一生在艺术表现手法以及绘画审美上都具有独特的个人特色和艺术风格,为中国画的发展以及岭南画派的承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下一篇:纪实影像失真现象的问题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