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界唱法与声乐教学
摘 要:摘要:在声乐表演中,美声、民族、通俗的界限日趋淡化,中国的声乐演唱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民美、民通、美通等跨界演唱层出不穷,发展到了一个非常繁荣的阶段。跨界演唱,成为超越唱法的界限,相互借鉴、融汇而形成的新型唱法,也成为平时的声乐教学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跨界;声乐;教学;技巧 ;情感
当前,中国的声乐演唱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民美、民通、美通等跨界演唱层出不穷,发展到了一个非常繁荣的阶段。“跨界”一词,顾名思义,指的是跨越界限。声乐上的跨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跨界唱法”,则可以理解为歌唱者对声乐唱法技术的运用、演唱风格和思想观念的一种突破。这种突破,即为不同唱法之间的跨界演唱,超越唱法的界限,相互借鉴、融汇而形成的新型唱法。
这种“跨界唱法”的思想,也逐渐走进了琴房,走进了声乐课堂。那么在声乐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跨界演唱”的问题呢?
笔者认为,跨界演唱需要扎实的声乐功底和丰富的演唱经验,所以在声乐课堂中,应该针对对层次高的学生进行引导。跨界演唱作为当今声乐艺术领域最为新锐时尚的现象,它的出现为固有的声乐演唱形式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预示着声乐艺术的作品创作多元、演唱多元、形式多元的格局已初露锋芒,它的出现将会引起声乐技术上再一次的革命,并且丰富了人们对声乐艺术新的审美感知。声乐演唱多元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它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催促着声乐艺术在演唱和风格形式上的革新,这种趋势是历史的必然,我们知道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今天,任何一种事物孤立的谈发展都是很困难的,只有相互学习和借鉴,才能得到更好的完善和长远的发展。然而,无论是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即气息、共鸣和支点的平衡,声音的走向,应该尽量向上走,往上唱,不论民族、美声,只有在头腔寻找共鸣点才是正确的,跨界演唱亦是如此当然。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涉及到跨界演唱,应该引导学生在不同唱法的差异中寻找共同点,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需要有较高的悟性和与教师的默契,声乐练习很大程度上要建立在敏感而丰富的想象力的基础上的,“正确的歌唱方法的本质就是意识对人体的指挥艺术”①。所以声乐教师在进行跨界唱法的教学时,应该下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声乐想象力。
此外,跨界演唱的选择,是需要根据声乐作品进行定位的。笔者认为,有一些作品并不适合采用跨界唱法演唱,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可以作为教学曲目,供教师在声乐课堂上进行教学。例如,音乐剧《太阳雪》中的选段《远山》,音乐剧《星》中的选段《情未了,情难断》、《轻轻推开一扇窗》等以及谭晶演唱的许多歌曲都是适合跨界演唱的曲目。譬如音乐剧《太阳雪》,女主人公以宽厚深沉的美声和明快昂扬的通俗唱法贯穿始终,剧中其他人物也拥有属于各自的抒情与咏叹,个性特征非常鲜明。演唱《太阳雪》的选段《远山》,不仅可以同时使学生对美声、通俗两种唱法的驾驭能力得到锻炼,还可以锻炼学生对真、假声的操控能力。
那么,在跨界唱法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支点与共鸣、情感与技巧两方面考虑。学生在进行跨界演唱时,虽然对声音位置高低、前后没有像民族、美声那样的明确要求,但是以腰腹的支点支撑气息,以胸腔的支点凸显音色,以头腔的支点使共鸣规整这些基本都是不可丢的。落实到实践中,应该注重以下三种感觉,练声时,腰腹支点要着重后腰的力量,留意感受胸腔中的自然音色,头腔的支点,应该往眉心寻找,在练声时,要感觉声音在人的前方。在支点练习中,许多学生都会遇到支点与共鸣的问题,而且这种问题时常会周期性的出现。即发现,如果过分寻找支点,真声也就偏多,共鸣与假声就随之减少了,声音发干发直,而一旦过分打开共鸣,声音立刻就失了本质音色,穿透感也少了。其实不然,共鸣和支点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在共鸣中寻找支点。以支点带动共鸣,在共鸣和支点的结合中,寻找自己声音的改善方向。总而言之,无论是演唱民通、美通或着民美,气息、共鸣、支点这三大要素在跨界演唱中都是缺一不可的。再说情感与技巧,技与艺,即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在演唱一首作品时,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符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是很值得研究和设计的问题。发声、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②歌唱的人声是以人身的整体作为乐器从事歌唱的,绝非只靠嗓子、气息或共鸣就能单独完成的,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而跨界演唱,无非是在声乐技巧上给了演唱者很大的发挥空间,技巧是为情感服务的,歌唱应成为诸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就是说,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成果,这一点,在跨界演唱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结语:跨界演唱作为当今声乐艺术领域最为新锐时尚的现象,它的出现为固有的声乐演唱形式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预示着声乐艺术的作品创作多元、演唱多元、形式多元的格局已初露锋芒。在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选择,可以根据作品情感的需要,自由发挥,突破了唱法的限制,必定能够给情感的表达更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凉月 《正确的歌唱方法——意识的能动性研究》
王琳《论民族声乐教学中对情感表达的把握》
上一篇: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
下一篇:全面培养合唱指挥人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