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政歌舞团舞蹈音乐创作叙述
点燃岁月记忆的经典旋律,紧扣/11\时代节拍的青春身影,歌颂伟大祖国的雄浑交响,聚焦普通士兵的飞扬舞姿……六十年间样式迥异、构思奇巧、风格独特、气象万千的各类音乐舞蹈作品,见证了誉满五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的成长与发展。在反映人民军队现实生活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艺术实践中,总政歌舞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传统,创作和演出了大量以军事题材为主、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鲜明时代精神的舞蹈节目,经常作为时代的代表作记入当代中国舞台艺术史册。如上世纪50年代的舞蹈《陆军腰鼓》、《罗盛教》、《不朽的战士》;60年代的舞蹈《湘江北去》、《比武>、《怒火在燃烧》;70年代的舞蹈《练兵场上》、《草原小学》、《战马嘶鸣》、(雪山哨兵》、<刑场上的婚礼》;80年代的舞蹈《海燕》、(士兵进行曲>、《昭君出塞》、〈祥林嫂》;90年代的舞蹈《牡丹颂》、《壮士》、{士兵的假曰》、《哈达献给解放军》、《渡江》;新世纪的<穿越》、《和梦一起上岸>、《士兵与枪》、《江山如画》以及《啊!红星》、《军魂》、<祖国请检阅》、<—个士兵的曰记》、《我为伟大祖国站岗》等大型主题歌舞晚会等等。总政歌舞团的舞蹈创作和表演实力声名远扬,尤以雄壮矫健的男子群舞享誉舞蹈界,艺术风格引领着舞台风尚,在国际和全国、全军舞蹈比赛中曾获得多项殊荣、创造多项第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为舞蹈表演而创作的舞蹈音乐,作为舞蹈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往往具有节奏鲜明、旋律优美、个性突出等特征,能够揭示作品内涵、支配舞姿律动、渲染环境气氛、调动演员情绪,赋予舞蹈以生机和活力。总政歌舞团的许多优秀舞蹈音乐作品采用准确娴熟的音乐技巧、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和鲜明大气的艺术风格,为舞蹈开拓了尽情遨游的空间,展现了解放军骁勇善战的精神风貌和蓬勃向上的时代生活,有的舞蹈音乐本身就具有高度艺术价值与特殊魅力并相对独立的艺术精品。本文欲从艺术风格、题材样式角度大致分类,对总政歌舞团60年来的舞蹈音乐创作进行概括梳理,由于部分资料缺失,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谨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能为舞蹈音乐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其武N剛的苹旅浞束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最负盛名的专业演出团体之一,总政歌舞团的舞蹈作品以反映中国军事题材和军人现实生活为主。这些军旅作品描绘了人民军队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的作战史实,展现出解放军战士英姿飒爽、威武有力的矫健英姿,刻画了子弟兵战士坚毅顽强、豁达向上的性格特色,全方位、多角度地塑造了中国军人英勇、刚强、坚定、乐观的形象。这类群舞作品在总政歌舞团各个发展时期占据了主导地位,舞蹈音乐不仅从主题立意进行拓展,而且对艺术形式求新探索,综合运用多种手法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显示出总政歌舞团艺术家们对军旅生活的深切关注和深刻思考。
早期的军旅舞蹈《陆军腰鼓》、《比武》等作品充满了威武的英雄气概,主题突出,手法凝练。1972年陆祖龙、徐锡宜作曲的《练兵场上》是一部令观众印象极深的作品,由张文明、邱有仁、王蕴杰、马永木等担任编导,表达了保卫祖国、解放台湾的主题思想。慷慨激昂的音乐充满浩然正气,掷地有声、动人心弦,仿若真正置身于练兵场上。演员刺杀、训练等血气方刚的动作势如破竹,与其说是战士的写照,不如说是真正的战士,让人不能不为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以及演员们过硬的军事素养所击掌。
上世纪70年代,还有一部以阳刚勇猛的总政风格为特色的优秀舞蹈作品像一道雷电撕裂了沉闷压抑的天空,带来了表述欲望和创作冲动,那就是1974年由蒋华轩、高椿生、王蕴杰编导,佘华盛和郑小提作曲的<战马撕鸣》。这是一部反映骑兵部队战备训练和调教军马生活的舞蹈,主要塑造了用机智和勇敢驯服烈马的小战士王虎的形象。高亢嘹亮的号角式引子后,急促精憚的主题采用分解主和弦作为骨干音,激奋的音乐中不时插入战马的嘶鸣声和奔跑声。一段舒缓的弦乐慢板后,号角音调再次出现,骑兵部队上场,快速密集的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等具有动力性的节奏带来一股挥戈奔腾的疆场气息。在笛子独奏清新流畅的旋律中,小战士与战马之间的感情不断加深。王虎在连长的鼓励下,用鼓声来训练烈马,此处运用了山东鼓子秧歌中击打的音乐特色,采取了传统戏曲中虚拟的表现手法,表现出用”声响调教军马"这一骑兵部队独特的训练生活。然而,紧密的鼓声惊了战马,风驰电掣的音响将观众带入到战马腾越的紧张情景中。当明朗、欢快的音乐响起时,暴烈不羁的战马终于被驯服,随着气势昂扬、节奏铿锵的冲锋号声,人民铁骑兵驰骋在辽阔的大地上。《战马嘶鸣》在音乐语汇的运用上,生动逼真、富有独创,传神地将骑兵战士的形象如浮雕一般凸现出来。《战马嘶鸣》不仅在1977年参加全军第四届文艺会演中荣获创作奖和演出奖,更于1994年获得“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蜚声海内外。
总政歌舞团80年代诞生的《士兵进行曲》是一部舞台生命力持久的优秀作品,1983年由刘英编导,孙怡荪、佘华盛作曲,王和声、马文、范泗亭、张禄海配器。舞蹈以“军礼”的主要动作为创编灵感,第一部分在铜管乐器号角般的简短引子之后,由轻快跳跃、上下翻腾的快速音符组成的方整乐句重复并模进。随着灯光变暗,舞台营造出剪影的效果,悠扬的小号独奏荡漾在三拍子圆舞曲般的伴奏音型上,清新流畅。接近尾声的部分,舞蹈的核(心动作"军礼”出现,音乐庄严、坚定,并愈发宽广、大气。最后加入的宏大合唱,象征着军人对祖国、对党的忠诚。整部舞蹈动作精桿、利落,音乐创作结构清晰、层次鲜明,曾在不同赛事中获得多项大奖。上世纪90年代以后,总政歌舞团的舞蹈音乐创作跟随时代的脚步加入了更多现代作曲技法和手段,《壮士》等优秀作品除了突出的舞蹈表现,舞蹈音乐更是可圈可点,成为闪耀的亮点。如1992年张继钢编导的舞蹈作品《英雄》,作曲者汪振宁采用将传统戏曲元素与电子合成器音乐相结合的手法,令人耳目一新。一把京胡独奏出流畅的西皮流水板式,带有很强的叙述意味,令舞蹈的开场与众不同。描绘战士们紧张战斗的管弦乐快板仍运用戏曲素材写成,中段插入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三弦独奏。凝重抒情的柔板段落中,苍凉、孤寂的合成器音色将血流成河的情景衬托得愈发凄惨。随后,重燃希望的快板部分变化再现,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尾声的京胡独奏从结构和形式上与开头形成完美呼应。整部舞蹈音乐采用了较有特色的A—B—C一B—A结构,在重复中蕴含着变化,用不同的音乐性格表现了人民解放军为建立新中国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该作品曾在1992年全军第六届文艺会演中获得创作一等奖和表演二等奖。为纪念抗曰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而创作的舞蹈《壮士》诞生于1995年,通过惨烈的战争场面,歌颂了民族英烈对正义和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为国家和民族舍生求死的坚定信念。它的创编和演出团队汇聚了各领域的一流人才,其中编导为张继钢,作曲张千一,灯光设计沙晓贵。_《壮士》的音乐创作相当成功,采用了非常新颖的手法——无伴奏男声赋格段开场,这种写法由于在较窄音域内的声部极易交错而难度很大,对于作曲者的技法功底要求非常高,而这段男声赋格无论在技术处理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极为精彩。随着新的声部不断加入,逐渐形成女声合唱、铜管固定音型、男声的短促呐喊以及低声部的简约伴奏型等几个自上而下叠加在一起却异常清晰的不同层面,不断重复的音型造成紧张感和压迫感。当音乐推至一个小高潮后,小号奏出催促般的旋律,并在句尾以小二度音程形成尖锐的音响效果,预示着凶险和危机。象征敌人的小号主题凌驾在弦乐音块的单一节奏上,音响不断填充,弦乐组采用规定音区但无固定音高的自由演奏手法,形成嘈杂凌乱的音效,仿佛敌人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地涌来。在紧张的搏斗中,两位壮士倒在了血泊中,一声长长的n内喊,跟着是片刻的留白。悠长、凄凉的旋律悄然响起,一位壮士用红旗覆盖在倒下的战友身上,在委婉深情的小提琴独奏中,牺牲的壮士仿佛看到了最终的胜利……然而,敌人仍在进攻,零散的、片断的旋律夹杂着更多的不协和音响,它们堆砌在一起,势单力薄的壮士在弹尽粮绝后仍顽强拼搏,直到最后一刻……舞蹈进入尾声高潮,红绸撑满舞台,乐队奏出春天般温暖的长线条旋律,在不断模进、转调、变换和声色彩中保持着内在动力,连绵持续的音乐无穷尽般地向前推进。舞蹈、音乐、舞美与舞台诸元素的完美统一令人热血沸腾,极尽笔力抒发着对英烈的讴歌,将舞蹈的主题推向升华结束。《壮士>这部壮美宏丽的作品曾获得解放军文艺大奖和全军新作品舞蹈作品新作品一等奖,其中,才华横溢的音乐创作不仅为舞蹈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与尝试,充分展现了作曲家过人的才华,取得了超乎预料的效果,是优秀舞蹈音乐的典型之作。
不同于多数军旅舞蹈以严肃的笔触描绘紧张的战争或训练场面,1996年由陈维亚和王艳编导,丁晓里作曲的《士兵的假曰》是站在轻松愉快的假日生活角度,通过欢快的节奏、敏捷的动作以及高难度技巧,表现了欢乐沸腾的军营生活和亲密无间的战友关系。小号带有幽默感的简短引子预示了整部舞蹈的风格,节奏欢快、跳跃性的主题一开始就展现出年轻士兵们爽朗可爱的性格。中尉军官的上场在舞蹈和音乐语言上都采用了较为夸张、诙谐的方式,欢乐明亮的音乐情绪与官兵同乐的场面紧密相配。《士兵的假曰》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了军队生活的独特场景,在众多的军旅作品中独树一中只。
在建国五十周年之际,总政歌舞团倾力编排了一部以1949年渡江战役为题材的大型舞蹈诗《渡江》,将观众带回了半个世纪之前的峥嵘岁月。这部作品由刘英、王艳、杨笑阳、孙育鹏编导,丁晓里作曲,舞蹈音乐本身就是一部雄浑的交响诗,采用了交响音乐中常用的奏鸣曲式结构。乐队引子以凝重抒情为主要性格,发挥了引领全局的作用。在疾风暴雨式的节奏中,大幕拉开,低沉有力的伴奏音型上的铜管旋律坚定而雄壮,呈现出军民一致、挟千帆竞发之势准备渡江的景象。呈示部的主部主题运用主音和属音的交替进行,赋予管弦乐队坚毅刚强的特质,音乐在五度跳进的模进、变形中展开。副部主题则选择深邃细腻的单簧管音色与主部形成对比,旋律真切感人,情深似诗。展开部综合运用呈示部音乐材料进行展衍,当老艄公中弹牺牲时,乐队全奏将舞台情绪推向高潮,催泪断肠的音乐语言宣泄着无比的悲愤。再现部出现时,战士们化悲痛为力量,主部和副部主题均呈现出澎湃昂扬的气势,整齐划一的划桨动作在振奋磅礴的音乐声中激荡着每一个观众的心田,表现出解放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渡江》这部波澜壮阔的作品,
采用宏大叙事的经典曲式结构,以豪迈沉郁的风格气魄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卷,曾获得全军文艺会演多个奖项。进入到新世纪,总政歌舞团的舞蹈创演更加注意将舞蹈、音乐及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和技术手段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出集合各领域优秀人才的巨大优势。2001年由杨笑阳编导,方鸣作曲的舞蹈《穿越》饱含时代精神,准确而艺术地塑造出一群生龙活虎的特种兵形象,曾获得多项大奖。舞蹈音乐结构遵循了经典的A—B—A三部曲式原贝1J,既有集中表现冲击力的快板,又有史诗感的柔板,音乐语言简洁而流畅。具有豪气的引子在一开场就紧紧抓住了听众的耳朵,赋予整个舞台浩瀚壮阔的氛围。快板部分在小军鼓快速动感的节奏衬托下,铜管主题富有特殊的穿透力,直入人心。动人的柔板中,弦乐奏出深沉的旋律,将负伤的战士顽强爬起、坚强屹立的情景用极具纵深感的音乐逐渐推进。经历了痛楚与磨难,带有盎然生气的快板主题再次响起,乐队配器层次清晰、变化丰富,最终以具有震撼性的完满终止结束。为了强调当代士兵的阳刚和帅气之美,《穿越》的曲作者采用了交响音乐和电子音乐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近似于电影大片的音响效果,音乐语言个性鲜明,极具动感和冲击力,是新时期舞蹈与音乐俱佳的突出作品之一。
总政歌舞团的男子群舞一向有口皆碑,而2004年一部重磅作品{士兵与枪》的出现,再一次以它伟岸的气势和威武的雄风令人倾倒。这部作品由张继钢、孙育鹏、夏小虎编导,方鸣作曲,表现了战士与钢枪之间密不可分的深厚感情。在小号独奏清澈明亮的乐句中,舞蹈拉开了序幕——"紧握你,我们是一对沉默而亲密的兄弟。”流畅的军鼓声将人们带入绿色军营中,级进为主的音乐旋律厚重大气,如同壮观的电影配乐。伴着钢铁的重音,一群士兵荷枪起舞,连绵不绝的旋律飘荡在动感的节奏上,反复出现的渐强长音持续着音乐的热度,整齐而变幻的舞蹈动作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控制得几乎丝毫不差。继而,在低沉、密集的音符中,军旅人生中两个最具象征与代表意味的形象——“士兵”和"枪”,以粗3广硬朗的肢体语言与充满金属质感的音乐合二为一,传递着张力十足的动感与雄浑之美。最后,铜管乐器在更高的音域以明亮的音色深化主题,军人的形象在刚柔并济的旋律中闪耀。《士兵与枪〉从“钢枪是士兵燃烧的生命”这个角度撷取灵感,编排有致、富有内涵。其音乐创作不仅具有军旅音乐结构鲜明、阳刚豪迈的特点,还借鉴和运用了当代电子音乐创作技术,以简洁的手法获取了气势磅礴的效果,征服了专家学者与广大观众。
军旅舞蹈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配合革命斗争进行宣传的武器,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军事题材舞蹈创作结合党和军队的各项任务,为保卫祖国领土主权、陶冶战士思想情操、巩固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历数总政歌舞团几十年来演出的《比武》、《大刀进行曲》、《练兵场上》、《我是一个兵》、《战马噺鸣>、《士兵进行曲》、《兵》、《英雄》、《壮士》、《士兵的假日》、《钢盔》、《渡江》'《穿越》、《士兵与枪》、《兵车行》等一系歹批秀的军旅舞蹈作品,具有兵的生活、兵的情感、兵的味道和兵的本色。这些舞蹈动作洗练洒脱而充满阳刚之美,舞蹈音乐则以高昂向上的主题、震撼动感的节奏和明亮麵的铜管音色为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音乐创作除了运用管弦乐队和民族器乐,也逐渐加入了电声乐器,融入5见代电子音乐的创作手法,不仅拥有健康向上的内容,而且具有活泼生动的形式。军旅舞蹈与音乐的紧密结合,让观众们感受到了鲜明突出的军队色彩、漆荡心灵的巨大震撼和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上一篇:中学音乐教学应设置舞蹈课程
下一篇:外国音乐在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