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20世纪欧洲音乐教育理论对少儿舞蹈素质教育的启

发布时间:2016-04-20 15:46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将从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相关结果将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占总课时9%的下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课程,普通高中保证艺术类必修课程达6个学分。指导意见的出台和实施无疑将给中国义务教育体系中的艺术教育带来重大影响。首先是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将得到切实的发展。艺术类课程的地位将大大提升,很久以来不少学校默许艺术课程作为次要的副科,随时可以被主课老师征用的现象将会得到改善。美育课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随着考评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各艺术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也将得到进一步明确和提升。然后是中小学艺术课老师的需求缺口将很快增大,艺术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前景趋于乐观。但是目前中小学艺术教师编制的有限和其考试机制的不够合理,导致“良才多多,一编难求”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当下教育改革产生的新机遇实际上是对艺术教育现状的大挑战,是对政策能否带来改革红利的检验,是对传统体制能有多大被改造空间的尝试,是对中国中小学基础教育进行突破的大工程。

  

  一.“素质教育”是中国少儿舞蹈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

  

  就目前舞蹈师范生的受教育模式来看,所学内容虽然不少,但仍不能达到“一专多能,其能可用”的程度。从就业现状来看,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没有保证,受编制影响仍需在某单位“排队”的现象很普遍。从职业发展来看,一些舞蹈师范生进了中小学之后并不能完全适应其工作内容,有的因学校不重视缺乏课时量,有的一个人得承担全校的音乐舞蹈课而课时超量,有的因没有单独的舞蹈课开设,所以兼任了音乐、美术、甚至语数外课程的教学。凡此种种,问题多多。改革固然不能一蹴而就,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仍有可攻其一点,善及其余之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素质教育”确定为“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随着改革的深化,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更深刻地意识到,只有推进‘‘素质教育”才能明确我们中小学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不是“专业艺术教育”。就舞蹈艺术来说,当下中小学校的舞蹈课也不应该让位于种种良莠不齐的社会考级,或者被埋没在小学音乐课的唱儿歌、吹竖笛声中,而应当承担起少儿身心发展最重要时期的领舞者角色。“素质教育”也是中国少儿舞蹈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

  

  目前中小学较少有专门的舞蹈教师编制,舞蹈师范生若想在就业中具备竞争力,至少能同时承担音乐和舞蹈两门课的基础教学任务,但是即便是具备了音乐和舞蹈课的学习背景,在中小学的艺术课实际教学中,将这两门课上成音乐、舞蹈作品欣赏,或者基本要素体验课的情况非常普遍。这样的艺术基础教育课既浪费着教师们的专业学习背景,又使这种课在学生心中沦为可有可无的“鸡肋”。因此,真正的艺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围绕着教师、教材、学生三者展开。而连接两头的核心内容就是教材的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教师明白了如何教才能培养时代和国家真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教学实施,切实提升了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也就完成了终生受益的素质养成。因此套真正具备人文教育价值的艺术素质教育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考验着教育者对素质教育真正的理解,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育推进的速度和力度。

  

  在笔者看来,由北京舞蹈学院吕艺生教授主持的“素质教育舞蹈课”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由吕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本着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之目标,通过与国外艺术素质教育理念的接轨,用创意教学的思路设计课程。通过对舞蹈的观察模仿、即兴表现、合作交流、创造求新和综合融化这五项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孩子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这套课程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核心是以全新的“全脑开发”教学方法来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它的合理性在于能够有效借助舞蹈那最符合人的运动本质、最忠于人的情感本性、最满足人的审美天性的优势,站在与人、与社会、与时代紧密联系的高度,冲破传统教育藩篱,惠及每一位公民。它的有效性在于能够激活每一个普通学生的创新潜能,为现行教育的过度工具理性注入应有的审美创造,助力我国教育的时代转型。”笔者曾对这套教材中的三个课例进行了观摩。


    分别是适合幼儿低班的《小火车》(主要通过模仿小火车的开动体会速度,通过模仿各种小动物舞蹈动作启发孩子模仿天性);适合初中生的《1+2+3》(主要通过主题舞蹈动作短句的接龙、变化、叠加等锻炼学生的动作记忆力、创造求新能力);适合高中生的《保卫黄河》(主要通过对《黄河》交响乐片段的欣赏,用各种舞蹈造型和步伐及情境性动作尝试即兴编舞)。笔者认为,该课程体系非常有意义,进行“全脑开发”的宗旨是开发参与者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但是在课程编写和实际推广的过程中,授课教师的创造意识和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广大教师对该课程体系的理解和应用不能仅限于现有的教材课例,而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编创出更多富有个性更具弹性教学可能的课例。将“照本宣科式教育”和“训导式教育”彻底改变成“素质教育”还需要多方面长期的共同努力。

  

  笔者作为师范类高校教师,在指导舞蹈师范大学生理解运用《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理念上的强化工作。第我们加大了舞蹈师范专业学生的音乐类课程量,进一步提高钢琴、声乐的学习比重和标准。这一方面使学生更加“一专多能”,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将来能独立实施《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的必要综合条件。第二,为应对今后长期的中小学艺术课的改革推进,目前笔者及团队也正在尝试新课例的编创。在此过程中,我们借鉴20世纪欧洲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当中的一些理论,与众同道共享并探讨一二。

  

  二、达尔克罗兹体系中理论对中国少儿舞蹈素质教育的启发

  

  著名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Jaques-Dalcroze,1865—1950)创立了20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他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人类通过声音将内心情绪转译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的能力。同时,他认为人的身体就是一件最好的乐器。通过节奏运动这种教育手段,可以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在生理运动器官和音乐、舞蹈思维之间构成—种自由转换的密切联系,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他特别重视在学校教育当中推行“体态律动”教学。1905年他在《漫谈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中指出:“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同时对学生进行大脑、身体、思想、感觉方面的训练,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缺—不可。”m14用他本人的话说:1本态律动的所有练习是为了加强集中注意的能力,使身体习惯于自我控制,能随时并迅速地执行大脑的指令,获得联结意识及调整潜意识的能力。这些练习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习惯动作和心的反射,达到以尽可能少的努力获得尽可能多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净化精神,加强意志力,调理人体器官。”014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与中国素质教育舞蹈课是可以形成借鉴的。笔者在实践当中认为以下两点既是两个教学体系共同的目标,又是教师教学的核心方法。

  

  (一)注意力集中能力训练

  

  在两个体系中,注意力集中的能力锻炼都应放首要的位置。传统课堂大多是灌输式教育,学生端坐于桌前以视听感知为主,时间长了难免感官疲劳,最终身体动觉的感知能力也缺乏开发了。“素质教育舞蹈课”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活跃身体动觉的方法来调动人的全部感官,全面提升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长和质量,从而使学生迅速达到注意力集中、全身心投入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快速反应练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快速分析能力、大脑与身体的协调能力。达尔克罗兹的快速反应练习主要应用于音值、节奏型、拍子等节奏要素的学习。“素质教育舞蹈课”可以借鉴并通过以下方法达到行之有效的训练。

  

  1.冥想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大脑的信息网中快速提取身体记忆的能力。传统舞蹈训练课,往往从模仿教师动作开始,训练学生将动作反复练习直至身体形成惯性行为,因此容易养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不利于学生自我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在舞蹈素质教育课上,首先要进行短时间的冥想练习,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进行脑海中的舞蹈动作自我代入,想象自己表演时的身体状态。在上课前通过冥想回忆上节课的动作内容和身体记忆,养成将行为动作提前在大脑中进行预动,让大脑与身体形成紧密的有机联系的习惯。冥想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虽然时间短,没有实际的身体动作,但却能使学生从心理到生理快速进入状态,并养成发挥想象,把自己的身体当作舞蹈创新载体的习惯。

  

  2. 直接反应:例一:教师弹奏某种音值的匀速进行或某一节奏型的反复,学生用行走、跑步或拍手迅速表现出音值或节奏型。教师突然变化演奏另一种音值或另一节奏型,学生迅速作出相应的动作反应。例二:教师先完成一组舞蹈动作,学生模仿。教师忽然改变这组动作中的某个或几个元素动作,学生快速反应做出相同的动作。

  

  3. 对比反应:教师做一组示范动作,学生模仿这组动作。教师在这组动作中设定出某些特定动作元素,当学生做到这些特定元素动作时,需要快速做出与之相反或有区别的对比性动作。可以是空间位置的对比,也可以是情绪变化的对比,还可以是节奏快慢的对比,甚至可以结合多种对比变化。

  

  4. 分离反应:主要训练大脑与身体的协调反应,特别是不同肢体同时表现不同节奏、力度、节拍的能力。常用的方法有,舞蹈与音乐的分离与协调: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由简到繁的舞蹈与音乐的逐渐结合训练,如一边拍出稳定拍一边唱歌,一边拍出强拍一边唱歌,一边行走一边唱歌,一边表演舞蹈动作一边唱歌边用舞蹈动作表演固定节奏型一边唱歌等等,逐渐把所有元素结合进去。达到一定的协调程度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突变性训练,再由新的规则进行。舞蹈动作的分离与协调:如左臂向前划圈、同时右臂以同一节奏向后划圈,当动作协调之后再变化方向或加上跳跃等,逐渐加大难度,直至把这种前后反向的分离性动作做得协调熟练。舞蹈关系的分离与协调:教师和学生各自做出单一的元素动作,然后将毫不相关的元素动作在同一个节奏型中叠加或排列组合,形成另一种动作元素。把若干组动作元素连缀、重复、卡农、复合在_起,可形成新的分离与协调的关系。

  

blob.png

  (二)创造求新能力训练

  

  1.即兴舞蹈练习:达尔克罗兹非常重视即兴创造在音乐学习中的作用。他认为只有经过即兴创造的学习才能将节奏运动和听觉训练中所获得的能力迁移应用于音乐实践中;只有经过即兴创造的学习才能最终完成音乐一身体一'情感一思维的沟通。在“素质教育舞蹈课”中即兴舞蹈不能与专业舞蹈编导的教学方式和要求一样,但一些基本的训练内容是可以借鉴的,如音乐即兴、情感即兴、命题即兴等。在中小学生教学中较有可操作性和训练价值的几个具体方法有:教师用钢琴即兴演奏来带动和指挥学生改变一组舞蹈动作的时值、快慢、力度等;用各种即兴的动作配合改变中的重音、旋律、音色、和声感觉等;在一组没有具体意象指向的舞蹈动作中,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随机要求的情绪变化把这组动作做出相应的情绪感觉。

  

  2.因素替换练习:因素替换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大脑信息的网络状构架,使学生在得到信息后快速找到相关联的信息网点,更好地提升创新能力。达尔克罗兹体系中的因素替换是以新的节奏因素替换先前练习过的节奏型中的某一因素。如:学生已经练习过某个节奏型,再用休止拍替换某一拍的音符,于是产生了新的节奏型。

  

  在舞蹈素质教育课上,我们运用动作作为元素,由学生完成因素的替换,可以是单一的动作元素替换,也可以是多种因素的替换,或者是相关因素的替换。例如:教师首先完成一个八拍的动作,要求一个学生将其中的一个元素动作替换成自己的动作,然后其余的学生都将他所选择替换的元素动作进行自己不同的替换,当整合完成的时候,在整齐的动作中,唯有那一拍上的动作将是五花八门。

  

  三、奥尔夫体系理论对中国少儿舞蹈素质教育的启发

  

  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的奥尔夫体系是20世纪产生并对当今世界影响最广泛的音乐教育理论体系之一。笔者认为,其教学体系中的许多思想与当今中国的“素质教育课”是一致的。奥尔夫曾经说过:“音乐并不是我的目的,音乐只是我达到散发心灵力量的一个手段罢了……儿童在小学阶段,是想象力和感受力最丰富的时刻,我们应当把握机会予以开发,这对未来有极大的影响,若在此阶段不去培养它,其所造成的损失,将难以弥补。”H在他看来,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将直接影响人的一生发展。独特的奥尔夫教学法虽然主要是从音乐教育出发,但也可以借鉴到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学法当中来。

  

  (一)“原本性音乐”——原本性舞蹈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起点和独特之处可以说是强调“原本性音乐”(element)的重要性。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的开端应该从人们即兴发出的自由节奏开始“原本的音乐绝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是适合于儿童的。”[4因此,它不是表演,不是舞台艺术,而是人的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自我流露和相互交流的需要。原本性音乐的出发点就是即兴演奏。在实际教学中,一开始人们以自由的、节奏性的即兴去练习,以简单的固定音型作为基础和动力。然后可以和有程度的演奏者们在一起,尝试建立起较大的多声部即兴演奏。在一个几小节的固定音型上(这个相继进入的固定音型的节奏,由脚上系着的节奏乐器奏出),先是个别人拍掌,然后逐渐增多,一会儿由一个固有的独特的节奏引导着,然后又退却、自我补充或在恰当的时候休止。重要的是对节奏的延伸并继续发展。反复的练习和适应,会使这种奏乐形式如浪打浪一般地向前推进,又如万花筒般形成又瓦解。这种训练方法简单易行,既体现了每个发展节奏的人的创造性,又建立在群体的固定节奏之上,是个性与共性的巧妙结合。

  

  结合奥尔夫这一音乐教学法,“原本性舞蹈”的概念可以在《素质教育舞蹈课程》中得到借用。儿童在听到音乐时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即兴做出的身体动作的律动反应就是原本性舞蹈。音乐是从创造节奏和玩节奏中即兴产生的,那么舞蹈也可以是顺应身体的自然反应,在创造动作和玩动作中即兴而来。这对于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课来说,是一个易入手的切入点。不用先拉扯韧带,不用先固定身体的手位脚位,不用和老师做得_模_样。在几个最简单的固定动作的基础上,通过聆听音乐、身体感知、自我发展、互相交流、共同表现等环节而作出的一系列动作,就是原本性舞蹈的发生和发展。教师不要急于把一个没有学过舞蹈的孩子做出来的不在固定风格内,或者没有“开绷直”的动作否定或“纠正”掉,而应该鼓励他跟着旋律随心而舞。这是儿童认识自己的身体、学会用舞蹈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和交流的基础,是启发孩子宝贵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探索求新能力的基础。因此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务必掌握鼓励学生多创造“原本性舞蹈”的原则,这应是贯穿所有教学内容的观念性纲领。

  

  (二)“声势”——舞势

  

  原本性音乐的具体教学方法涉及一个关键词:“声势’。“声势”就是把身体当做乐器,利用身体动作拍打发出声音,感知节奏。声势的基本语汇有踩脚、拍腿、拍手和捻指四种。并且声势有它特有的记谱方式,如右手、右脚音符符干朝上,左手左脚音符符干朝下,在四行谱上分别记录各个拍子的交响组合方式。这种记谱方式可以运用到身体的很多部位,从而达到把整个身体作为一个乐器的效果。

  

  舞蹈课的延伸运用可以是“舞势”。把身体的各个部位的简单动作作为基本语汇,比如在声势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发展为十种:踩脚、拍腿、拍手、捻指、摆头、屈肘、扭腰、下蹲、跳起、转圈。每次训练时根据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感觉,运用速度、力度、空间、流畅度的改变,在这些基本动作的基础上逐渐变化,最后形成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舞蹈短句。

  

  吕艺生教授领衔的“素质教育舞蹈课”中已经有许多比较成熟的课例。其中《1+2+3》这堂课就体现了“舞势”的教学方法。这堂课是先让学生分组围成大圆圈,教师用踩脚、拍腿、拍手、转圈组成4拍主题动作短句,然后要求每个学生即兴变化后2拍的动作,再进行动作接龙,看谁最有个性。每组选出最有个性的4拍短句编上序号,并教会其他成员。再由老师随意报出序号的组合,用叠加法连接成若干个8拍,考验学生的动作连接能力和记忆能力。这个课例参与性很强,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模仿能力,更重要的是用‘‘舞势”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初步的舞蹈编创能力。

  

  这种由简到繁、由即兴到艺术的编创方法是艺术创作最原初的形式,也是许多艺术创想的个性所在。比如著名的英国STOMP破铜烂铁乐队(STOMP意为‘‘实物敲击”),把自己的身体和身边的曰常物品都纳入“乐器”这一概念中来:扫帚、水桶、棍棒、篮球、打火机、旧轮胎、报纸杂志、锅碗瓢勺……一切能敲击发声的物品,都在他们幽默而即兴的形体带动下发出铿锵镗褡的节奏,通过节奏的重复叠加演奏出美妙的音乐。STOMP乐队在现代意义上拓展了“乐器”这一概念,扩大了“艺术”的感知空间,如同看过STOMP乐队演出的一位艺术家的感想所言:“从这里我感觉到真正的艺术随处可及!”他们的表演把“声势”和“舞势”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告诉人们创意就在身边,就在无限的想象空间里。希望在“素质教育舞蹈课”的启发下,孩子们也能在生活中感受到艺术的乐趣,并能生活在对艺术创想无限的乐趣里。

  

  结语

  

  很多参加了“素质教育舞蹈课程师资培训”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艺术课教师纷纷表示:“之前从没有上过这样的课,是全新的头脑风暴!”“不是为舞台表演服务,而是为教育自身服务,不是培养专业人才,而是‘全脑教育’”。很多参与这套课程学习的学生也反馈,在舞蹈的节奏感、身体协调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知识趣味性、享受和发现舞蹈乐趣等方面均有大的提高。实践在检验理论的同时也给教材编写者和推广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舞蹈课”应该引发更多的艺术素质教育方面的共振。南京师范大学音乐教育新体系教研室正在构架的教学课程体系汲取了包括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拉班、魏格曼等20世纪多位音乐、舞蹈大师的教学理论优长,并由全国多位专家、老师参与到新体系课程的研发中来。中小学校“素质教育舞蹈课”的理论研究在进一步向学校推广和实践的过程中必将更完善、更科学、更有实效。这些创意各异、趣味十足的舞蹈课必将在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普及推广中传递能量,激发潜能,融汇贯通,舞动未来。


上一篇:社会艺术教育音乐师资的培养与教学实践

下一篇:刍议音乐舞蹈之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