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创编的总体思考

发布时间:2016-05-08 15:28

  井冈山是红色资源的宝库。红色资源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而且是独具特色的优质教育资源。井冈山大学坚持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努力探索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大学教育教学资源的多种途径和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的创作就是这些探索中的有益尝试。

  

  怎样讲述井冈山革命史与井冈山精神?人们的通常做法是将井冈山革命史和井冈山精神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按照历史的或者逻辑的顺序进行取舍和编排,提炼出知识点,排列为章节目,汇集成教材或讲义,然后由教师在课堂中用语言讲授。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知识的教育和传播,也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有序展开和深层次分析,有助于教育对象准确快捷地了解基本史实和掌握基本内容。由于这种教学方法更多地是诉诸于人们的理性,因而特别有助于教学对象从本质上和规律上把握教学内容。当然,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个体的教学素养要求很高。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讲,效果会有天壤之别。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视听冲击和情感体验方面却不是最佳,因而不大适合表述具有浓烈情感和意志品格的教学内容。

  

  有鉴于此,我认为,用语言按知识体例讲授井冈山革命史和井閃山精神是一种教学方法,将历史事件、人物情景、音乐舞蹈与声光电结合,采取剧目演出的方式讲授井冈山革命史和井冈山精神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并且,由于剧目演出的方式饱含浓郁的情感,有着历史情景再现的强烈视听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特别有助于教学内容人脑人心。我们在井冈山革命史和井冈山精神的教学设计中,既可以安排课堂的讲授式教学,又可以采取观看艺术节目的音像式教学,强调两者的互补和相得益彰。正是在这样一种教育理念的激励下,我们策划创编一台节目,用剧目演出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演出具有双重功能,既是表演,又是教学,是关于井冈山革命史与井冈山精神的教学。

  

  教学需要教师,以文艺演出作为教学需要演员。谁来承担教学演出的重任呢?我的设想是由艺术学院音乐舞蹈类专业的大学生承担演出任务。音乐舞蹈类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许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以及表演经验的积累等都必须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缺少舞台演出实践就好比不下水学游泳一样,到头来只能是纸上谈兵。若我们有一台节目,这台节目容量大且包含多种艺术表演形式,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节目中担任专业技能要求不同的角色,学生以大二、大三为主体,老生毕业了,新生接上来。这样,学生参加这台节目演出就等同于参加实践教学。

  

  采用演出的方法进行教学需要投人的人财物资源和时间精力远大于课堂讲授式教学。怎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高水平且可持续发展呢?思路是将这台节目的创编演出与大学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结合起来。就像任何复杂的物质都可以分解为分子一样,综合性的艺术节目也可以分解为不同类别艺术的基本元素。好比乐曲,再复杂的作品都是由基本音符的不同排列组合而成。

  

  皆乐舞蹯类专业的课堂知识学习与表演技能训练是并重的f若是在节目的创作中有意识地将--些体现专业技能的基本教学元素编排进去,将音乐舞蹈中的一些基本训练与节目表演紧密结合起来,或者将节目分解为不同类别的艺术教学元素,进入学生的课堂教学和教师的科学研究,这样就将教学科研与排练演出有机结合起来了,就不会因为排练和演出要占用大量时间而带来过多的额外负担,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具体地说,音乐和乐曲可以通过视唱练耳或吹拉弹唱进人课堂教学,歌曲可以作为独唱与合唱练习曲目进入课堂教学,舞蹈可以通过剧目学习进人课堂教学。

  

  学生和教师参加这样一台节目可以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教育。就教师而言,参加节目的创作和排练实际上就是围绕育人和教学科研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节目需要不断凝练和提升,教师也需要不断深人井冈山及周边地区采风,研究和挖掘红色资源并以艺术的语言将其富有感染力地表规:出来。就華生耑會,排练和演出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艺來类学坐综合素质与技能的不可或缺的坏节,参加爷目‘的排练和演出实际上就是在上实族敎学课彳1同时,关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参确哏自潢出木仅是感动和教育观众的过程,更是感动和教育自我的过程。我们就是要通过节目的创编和演出,让矢学生在红色资源的哺育下、在红包旋律的伴奏中茁壮成长。

  

  ^创编盘样一台节目对学校而言是一举多得的事情i。'采取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演出的古式讲迷丼時山革命史和井冈山精神,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革马创新,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砌ifi这台节目将学校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的鍾念与现代矢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全犬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探索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

  

  选择什么样的艺术表演形式来讲述井冈山革命史和井冈山精神,是确定以演出的方式进行教学后#婪解决的问题。在我看来,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并raiij革命史,本身就是一幅壮丽的历史fei;—部传奇柄英雄史诗,只有“音乐舞蹈史诗”这神惫米形式,>可能表现这样宏大的主题。我f;.取名这昝节沓为“音乐舞蹈史诗《井ra山》”。

  

  节目要讲述并展现历史。按历史的发展时序和阶段谋篇布局是编写历史剧的常规。不少同志提出节目的顺序按井冈山时期重大事件的历史发生时序编排,在艺术表现上从秋收暴动开始,到十送红军结束。我和大家讨论时认为应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开始,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时代背景交代清楚。具体方法是在剧目的篇章结构前加一“序”,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如音乐灯光布景舞蹈朗诵等表现大革命失败后的牺牲悲壮沉闷彷徨黑暗等,营造压抑到了极点的现场气氛,为表达秋收起义火山喷薄式的爆发积蓄势能。

  

  若按井冈山时期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编排节目,红军主力离开了井冈山,十送红军歌曲唱完则意味着节目结束。但我认为这样的结束构思无论在境界上还是力度上都不够。按历史时序,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失守了。节目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打住,显然是不恰当的。再说,十送红军是一首非常苍凉凄美的民歌,她将当年井冈山人民在秋风萧瑟、细雨落叶中愁绪万千送红军的场景,以及心像黄连脸在笑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如诉如泣的旋律给人一种压抑而又沧然的感觉,一种抽咽而又期盼的感受。如果观众在这样的心境中走出剧场,也是不可取的。红军是胜利者。红军在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终成燃遍全中国的燦原大势。井冈山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革命先辈高举红旗从井冈山出发,走过中央革命根据地,走过雪山草地,走过祖国的万水千山,最后把红旗插上了天安门、插遍了全中国。我们的节目既要让观众体验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卓绝,理解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更要让观众分享历尽千难万险赢得胜利的喜悦。节目要营造一种磅礴的浩然正气,让观众在奋发昂扬的旋律中,以胜利者的情怀和姿态走出剧场。

  

blob.png

  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较,叙事并不是文艺演出的强项。文艺演出叙事的特点是以强烈的情感将所叙之事烙印在观众的心灵深处,久久不能忘怀,从而激发观众的深层次思考与相应的行为。我们采取教学演出的方式讲述井冈山革命史和井冈山精神,不仅仅是要让观众牢记这段历史和感悟井冈山精神,更重要的是帮助观众理解井冈山时期一系列独创性的做法和经验,以及对这些做法和经验所进行的理论概括和理论总结,起到让历史告诉现在、让历史启迪未来的作用。我们要让观众看完节目后,激发自己是井冈山精神的传承人的豪迈情怀和继往开来的坚定信念。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主张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的主体结构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二部分侧重叙述历史,依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序展开剧情,浓墨重彩地勾勒出井冈山革命史的重大事件和主要方面,并以真实感人的细节凸显井冈山时期的独特魅力。第三部分侧重解读历史,井冈山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里程碑。我们要以井冈山时期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和典型事例来阐释井冈山的崇高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帮助观众理解和把握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这就确定了节目的整体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以“序”开始,说明井同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背景。第一篇,引兵井冈。以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依靠和发动群众、朱毛会师等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讲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第二篇,星火燎原。以黄洋界保卫战、八角楼的灯光、小井红军医院、军民鱼水情深等历史事实,讲述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卓绝,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大势。第三篇,伟大创举。以红军战士的成长,以及井冈山时期在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实际做法和理论创新,解读井冈山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巨大贡献,颂扬井冈山英烈的丰功伟绩和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最后以毛泽东大气镑礴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作“尾声”结束。

  

  艺术形式的选择取决于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希望达到的剧场效果。我们的想法是将有关井冈山的历史歌曲为主旋律,贯穿于整台节目始终。我特别强调要用老歌曲,尤其是广为传唱的井冈山老歌曲。当然,整台节目的音乐旋律虽以老歌曲为基调,但需要与新的创作相结合。新的创作可以在节目的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进行。如单个子节目的全新创作,在老歌曲的前奏与连接上进行创作等等。

  

  为什么强调要用有关井冈山的老歌曲,用大家都熟悉的历史歌曲为主进行创作呢?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国际体育大赛颁奖时,每当冠军国家的国歌奏响,获奖国家的运动员和观众(哪怕不在现场)都表现得非常激动,而其他国家的人则不会有这种状态。为什么呢?因为人们非常熟悉自己的国歌,一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就会联想到与此相关的许多景象,从而激起心中的无限情怀。同历史文化并被赋予了许多特殊的涵义。只要一听到老歌的词曲,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老歌曲所带来的独有意境,欣欣然沉浸并陶醉其中。老歌曲的这种功能,新歌新曲是很难具有的。井冈山的许多老歌曲传唱了数十年,可谓是千锤百炼,大众也耳熟能详。这些老歌曲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和井冈山的风情风貌,同时又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集成这些在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留下来的精品歌曲作为节目的主旋律,一定会在观众心灵深处激发联想,产生共鸣。

  

  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定位于教学演出,教学效果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因素。观看这台节目不仅是欣赏文艺表演,更是进行井閃山革命史和井冈山精神的教学。节目的音乐舞蹈服装布景道具等都要表现出井冈山特色,反映那个时代的风貌。我们希望观众在观看演出时有一种走进历史,身临其境的感受。为达到这样的教学演出效果,整台节目的风格就必须是写实的。

  

  井冈山时期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饱含井冈山的历史沧桑,折射出井冈山革命英烈的高贵品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最为典型的有工农革命军的旗帜,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的识别带,错别字连篇的“人党誓词”,表示“支部火车头”的宣传画,打响“黄洋界炮声”的迫击炮,分田分地的“分田牌”,体现军民鱼水情深的军鞋(草鞋),红军挑粮上山的扁担箩筐,官兵一致同甘苦的南瓜,干部下乡访贫问苦的马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一山成立政权组织的标牌等等。我们的思考是不仅在道具的制作和使用上要充分运用井冈山的历史文物元素,而且在编剧时也要尽可能将这些历史文物以艺术的表达方式融人节目。例如,我们设计将错别字连篇的“人党誓词”(短短24个字中就有9个错别字)制作成一面大旗。大旗在颂歌般庄严神圣的音乐声中冉冉升起,红军战士刚劲矫健的群舞和雕塑般的造型扑入观众的眼帘,与此同时,铿锵有力宣读人党誓词的声音穿越时空响彻剧场,如春雷似战鼓击打着观众的心灵,大旗伴随音乐悬挂并覆盖整个舞台背景。这样的艺术处理,给现场观众带来的冲击和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教学演出不仅要给观众留下难以忘怀的情感体验,更要激发观众的理性思考。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观众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对井冈山时期的一些历史背景和人物细节都不是很了解。囿于艺术表演形式,这些历史背景和人物细节又很难以音乐舞蹈表演的方式进行生动的阐明和诠释。例如,井冈山时期将“还”门板改为“上”门板,虽然是一字之差,却体现了无微不至的群众观点。再如,陈毅安烈士写给新婚妻子李志强的书信,既体现了井冈英烈的坚定信念,又表达了革命先辈的似水柔情。我们认为,这些历史背景和人物细节是构筑井冈丰碑不可或缺的基石,是以小见大的生动素材。既然音乐舞蹈难以精准表意,我们为何不运用画外音进行阐述呢?我们的节目可以设计报幕员在幕启时进行解说性的朗诵,又可在演出进行过程中根据剧情需要插入陈述与评议相结合的画外音。在我看来,散文诗般的解说词,配之以恰到好处的画外音,将对教学演出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艺术表演的方式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主题。这个方面特别需要创新意识和举措,敢于打破常规,全方位调度剧场空间元素为演出效果服务。在排练《十送红军》节目时,我观察到由于受常规舞台的空间结构限制,红军只能从舞台侧面进场,站在台前送红军的群众演员也只能侧着身子与红军队伍挥手告别。观众既看不清红军战士的姿态,又看不清群众演员的表情。这种舞台空间活动方式隔离了演出人员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于是我提议让红军队伍走到观众之中去,群众演员正面对着观众送红军,观众则在群众演员和红军战士之间的超近距离中感受人民军队与人民大众的深情厚意。这种设计要突破的常规是舞蹈表演时演员一般不能跑到台下去。我想绝大多数情况下肯定是这样的。但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处理,艺术形式终归要服从所表达的内容,若已有形式表达不了内容,新的形式就会创新出来。我理解台上台下是相对的。若是将整个剧场看作是舞台,走到观众之中去就不能说是离开了舞台。我们可以将观众也看作是送红军的群众或者是红军战士。从演出的现场效果看,红军队伍一走进观众席之中,全场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许多观众自发地起立,伴随红军队伍的步伐响亮而有节奏的鼓掌。


 (作者简介:张泰城(1954-),男,江西泰和人,井閃山大学校长,中国井冈山千部学院副院长,井冈山大学井岡山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学、教育学研究。)

上一篇:让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走进高校音乐专业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