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风情音乐舞蹈创作
历史上客家人南迁后,客家风情音乐舞蹈就开始在南方的几个省萌发了。追源溯流,当时“跳神”等相信鬼神、寄托图腾的祭祀活动、节庆活动就可看作是早期客家风情音乐舞蹈的胚胎。客家人以群居生活、群体劳动为主,他们在劳动生产中,为了搬动一个较大的石头或猎物时,需要步调一致地劳作。如客家祖地宁化有一种“运木号子”,运木头时为统一劳动动作,运木时,运木人就会发出“哼唷-嗨哟”的呼喊声,这种呼喊声,后人把它叫做“劳动号子”。它这既统一又协调的劳动动作就是当时客家风情音乐舞蹈的一种雏形。还有如客家人砍柴、挑柴、酿酒、榨油、擂茶、椿糍粑等劳动动作及其劳作过程,都可以说是一种雏形动作形态语言,是我们因此依据而进行创编舞蹈的原始素材。
历史在不断地前进,艺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客家风情音乐舞蹈和其它不同舞种的舞蹈一样,从简单的挥臂、扭腰发展到当今道具运用、盛装漫舞、使其成为艺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二十世纪末以来,我们的许多舞蹈工作者,特别是生活在客家地区的舞蹈工作者,在舞蹈工作岗位上不断努力、不断创新、编创了如《迎亲》、《竹杆舞》、《辣椒舞》、《椿楼粑》以及曾获得过省级、国家级大奖的《采萍》、《擂擂茶》、《踩竹蔴》、《油坊汉子》、《酒坊娘子》等一大批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客家风情舞蹈。这些舞蹈作品的问世,不但得到社会和舞蹈界同仁的好评,同时亦有效地推动和繁荣了客家风情音乐、舞蹈的创作。由于对客家风情音乐舞蹈创作的不懈追求并从中摸索出了客家风情舞蹈创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基本经验。在此,就有关客家风情舞蹈创作简要地谈几点思考,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讨论。
―、激发热情,产生灵感
文艺创作离不开一个“情”字。客家风情舞蹈的创作和其它一切文艺形式的创作一样,除了需要具备本专业的创作基本功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还需要丰富的情感,亦就是创_作激情。这是进入创作前的首要关口,编创客家风情舞蹈,对客家不了解、不热爱就很难有创作激情和创作欲望。
客家民系是一支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民系。历史上中原人为避战乱、灾荒几次南迁、首先来到气候宜人、水草丰富客家祖地宁化石壁村并在当地垦荒种植、繁衍生息。在整个历史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件。他们这种战天斗地的顽强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并使我们有了一种要去表现他们,呕歌他们的强烈欲望与情感冲动。我们认为只有了解客家、热爱客家才能激发自己的创作热情。反之,如果对客家知之甚少,缺少感情,是无法进入良好创作状态的。
二、深入生活,体验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是所有文艺工作者在创作道路上的必由之路。“闭门造车”是无法创作出既感人至深又极富生命力的作品。舞蹈创作也是这样,尤其是客家风情舞蹈,这一特定环境、特定风格的舞蹈,更需要深入到客家人的生活中去体验客家人的生活,从中发现、捕捉客家人生活中有提炼价值的生活原形动作,以丰富和充实舞蹈创作创作的语汇,编创出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舞蹈作品来。当今有些文艺工作者也常到基层采风,但都没有真正深入到生活当中去,这种“蜻蜓点水”似釆风当然不会获得好的效果。其实,所谓深入生活关键是一个“深”字。深,即要在农村、在基层蹲得住,要有一个相对长一点的时间,不能走过场。体验生活关键是“体验”二字。体验,即在釆风中要能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中感受、观察群众的语言群众喜怒哀乐以及他们的响往与追求。这样才有利于摄取自己所需的创作养分。1996年间,我们编创的曾获得文化部举办的全国舞蹈“群星奖”比赛铜奖的客家风情舞蹈《踩竹蔴》,可以说是我们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结晶。这是一个表现宁化客家山乡造纸妹造纸的劳动场面。为了编创这个题材风情舞蹈,我们和曲作者一道,在当地文化站同志的带领下,顶烈曰、爬高山,深入到宁化南线的一个大山里的造纸作坊。在那里我们亲眼看到了她们砍竹、破竹、踩竹蔴、筛纸浆、踩纸浆、火背纸、出纸等一系列造纸工序。有些工序如“踩竹蔴”等,我们还亲自参与,在参与劳动中,我们不但体验到这种用脚踩纸浆的原始劳动方式的吃力与辛苦,体验到客家妹子踩纸浆,与男人同工同酬,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真实意义。同时亦体会到客家妹子在踩纸浆时,整齐划一的劳动动作很有舞蹈动作的韵味。这为我们以后编创舞蹈《踩竹蔴》提供了厚实的生活基础。
三、选择音乐,服务舞蹈
舞蹈和音乐是两个各具特色的艺术门类。“歌主声、舞主形”(《通志.乐略》)这句话强调了舞蹈和音乐互补互为的关系。古时候的乐舞就是边奏边舞,古时候的歌舞就是边唱边舞,说明了舞蹈离不开音乐。
舞蹈和音乐的结合,使舞蹈作品的表现力更加立体、更完美、更具韵律感。当舞蹈的肢体语言难以理解时,音乐语言作为补充和提示,观赏者即可从中理解舞蹈语言的涵意;注解,可帮助观赏者看懂舞蹈,当舞蹈语言需要夸张造型时,音乐语言又可作烘托,增加舞蹈的感染力,可见舞蹈和音乐是“壁联珠合的一对”。
作为表现客家这一特定环境中舞蹈艺术,其音乐风格必须是客家的风格,舞蹈和舞蹈音乐必须做到水乳交融。因此,在编创客家风情舞蹈时,对舞蹈音乐亦有特殊的要求。只有努力使舞蹈和音乐两者在风格上得到完美统一,才有利于舞蹈内容的表达和深化。2009年在省音舞节上获得创作金奖的客家风情舞蹈《酒坊娘子》,其音乐部份在表达舞蹈内容方面,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该舞蹈是表现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妇女们在酿酒作坊里愉快劳动的情景。为了有利于准确地塑造妇女们聪明能干、吃苦耐劳的生动形象,编舞与曲作者就音乐素材的选择以及音乐风格、音乐佈局等方面进行了多次研究、商定。其中特别是舞蹈音乐主题素材、调式的选择更为重要。宁化客家祖地民间音乐的调式繁多,其中以“徵”、“商”调式和“徵、商”、“徵、羽”交替为多,根据舞蹈内容表现的需要,必须从民间音乐中找出适合表现舞蹈内容和有利人物形象塑的音乐来,客家风情舞蹈《酒坊娘子》的音乐主题采用“商’’调式的宁化客家山歌《等郎归》的素材加工提炼而成。这种调式的山歌风格,比较宁化其它风格的客家山歌更为抒情、更为优美,更有女人味。使其能在塑造客家妹子形象方面起到了点晴作用。
四、认真思考,精心编创
精心编创是舞蹈作品成功与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人世间做任何事都必须认真细致。已故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毛泽东同志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舞蹈创作,只有精心设计,认真创编才能出好作品,这个道理虽然普通、浅显,但有时却没有引起我们舞蹈编创者的足够重视,使得有些舞蹈作品其素材、音乐等方面都很不错,可是在具体的舞蹈创作中因为某些地方有些疏忽而影响到整个舞蹈作品的创作质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宁化业余客家艺术团创作的表现客家婚俗的客家风情舞蹈彩排后,当地一位老者指出,舞蹈中新娘出嫁“过米筛”这一情节简单化了,与现实生活情节有一定.的差别。真实生活中客家女人出嫁“过米筛”时是从右而左,自上而下地过二次米筛。动作很好看,按行话即很有舞蹈韵味,认真细致地将这一情节中“过米筛”的动作,从艺术角度上予以加工提炼,这个舞蹈在丰富情节内容,促使原型动作更加艺术化等方面则增辉添彩。
追求标新立异是一切文艺形式永恒的奋斗目标。舞蹈和我们客家风情舞蹈的创作,从形式到内容等方面都要有创新意识,“不要吃别人嚼过的馍”。特别是表现客家这一特定环境、特定人物风情性舞蹈、一定要在舞蹈表现形式上包括舞蹈语汇、队型设计,舞蹈音乐、服装道具、舞台美术等各个艺术领域内突破传统的框框,克服雷同的表现手法,努力使舞蹈作.品在学习和继承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取众家之长,避自己之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让整个舞蹈作品从内容到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更新颖、更时尚、更有其审美价值。
雷晓谊(宁化县文化馆)
上一篇:音乐舞蹈教学模式中的优化
下一篇:音乐舞蹈教学中培养音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