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胡曲《二泉映月》与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特
论文 关键词:裁剪内涵 艺术 特色
论文内容提要:本文试图按照《二泉映月》的 发展 脉络,分别介绍二胡曲《二泉映乐》与钢琴独奏曲《二泉映乐》的创作特征与艺术特色,浅论了两首同名作品所具有的不同的深刻内涵和 音乐 风格,阐明了两首作品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胡曲《二泉映月》是一首脍炙人口、影响极广的音乐作品。它的产生与我国著名民间盲人艺术家—阿炳分不开,它的发展与著名澳籍华人作曲家—储望华先生密不可分。《二泉映月》产生、发展、演变至今,作为二胡曲和钢琴改编曲的优秀代表作,已经成为二胡曲和钢琴改编曲的典范之作。《二泉映月》的二胡版和钢琴版,都在各自的领域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影响范围之大,可以扩展到中外许多国家;影响程度之深,可以延伸到某些器乐改编曲的借鉴与发展。《二泉映月》独具的艺术魅力,使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喜爱它、赞赏它、重视它,使它一直保持着长久的艺术生命力,散发着永恒的艺术气息。
阿炳(1893-1950),本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其父华清和是无锡雷尊殿的当家道士,精通道教音乐,擅长多种乐器,以笛子最为著名,被人誉为“华笛”。自小受父亲的耳濡目染,加之自身具备的音乐才赋,阿炳十三岁时就学会了演奏多种乐器,擅长二胡、琵琶和笛子,十五六岁时已成为无锡道教界有名的乐师,被公认为技艺超群的人才,颇得众人赞赏。①阿炳生活在20世纪上半叶,
《二泉映月》的产生,不只是阿炳自己的内心世界感情的宣泄,同时也代表了当时广大民众的心声。这首作品的每一个音符都牵动着所有听者的心弦,最贴近感受、最投人的感情、最娴熟的技艺有机结合为整体,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被认为是阿炳所创作的二胡曲中最有代表性、最能够体现阿炳创作水平的作品。
时光渐渐流逝,时间将人们领人到20世纪70年代。时代在改变,社会在前进,与此同时, 音乐 的脚步也没有停滞不前,中西方音乐不断碰撞,擦出闪亮的火花,逐步走向融合: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支持 中国 传统音乐的旋律,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丰富了世界音乐的创作领域,成为世界音乐不可忽视的一分子。《二泉映月》的发展就是一个鲜明的、有特色的典型例证。1972年,储望华先生将这首家喻户晓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改编为一首同名钢琴独奏曲,在结构方面做了必要的、适当的裁剪:缩减原曲的基本结构—由引子和五个段落构成,以原音乐主题为基础,在全曲中进行四次变化和发展,依然采用原作的音乐素材,忠于原曲的主题旋律,整体结构减少为65小节,对变奏部分进行恰如其分的改编,符合钢琴艺术的体裁结构和表演形式,产生了西方钢琴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最佳配合的一颗硕果。
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旋律发展,保持原曲引子和三个主题句的全部素材,其他段落相应的部分保留二胡曲的乐句素材,储先生在旋律发展中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与见解,以及个人的感受。结构图示如下:
通过与二胡曲结构图示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此曲总体发展思路与原作保持着紧密的、割舍不断的联系,但又不失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色,其中孕育着一些崭新的思想和内涵,以及一些变化的情感。乐曲的引子、a和a,乐段,储先生采用琶音和弦类型的织体,描绘出大 自然 天然雕琢的美景,借此抒发原作者悲愤、无奈的感情,抱着悲切的心情向大家诉说阿炳的悲惨生活。a2a3乐段为全曲的高潮,储先生大篇幅地采用规则的琶音七、九和弦、加人三音上方二度音的琶音和弦、加人根音上方二度音的分解七和弦、加二度音的分解和弦、柱式和弦与加二度音的分解和弦同时出现,这些类型的和弦,是琶音与柱式和弦的结合体,各有各自的效果,琶音的演奏不失泉水缓缓流淌的动感,而同时运用的柱式和弦,则适度、适量地加重了伴奏力度。⑥储先生运用不同的伴奏织体以及大幅度的力度变化,将钢琴的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丰富了作品蕴藏的内涵,深化了主题,这正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通过力度的增强,加强了乐曲的前进动力,表现出清澈的泉水不仅流淌在人们的眼前,也同时流淌进人们的内心深处,融人了人们的感情世界,带动起人们的共鸣,激起听众心中的澎湃思潮。尾声则使高涨的情绪渐渐平静,结束全曲。
此曲基于原作,挖掘出更加深刻的内涵:储先生将满腔的悲切之情,升华为对旧社会的痛斥、哭诉,对新社会处处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美好憧憬。储先生保持原作的创作模式,融入自己的创作原则,坚持创作的主航道,使这首传统的乐曲赋予了崭新的艺术特色。这首钢琴曲的改编成功离不开原作,但更离不开储先生匠心独运的创作能力和创作经验,以及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