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奥尔夫音乐培养幼儿音乐舞蹈素质
我是农村幼儿园的一名音乐舞蹈教师,我教的幼儿都来自农村,他们在入园前基本没有接受过音乐、舞蹈的熏陶,所以我在上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在舞蹈课上,幼儿对节奏掌握得很不准确。为了解决这类难题,我通过不断学习探究,最后在一次奥尔夫培训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尝试着把奥尔夫音乐教育应用到我的音乐舞蹈课堂上,效果很好。
一、关于奥尔夫音乐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音乐是幼儿舞蹈组成的重要部分,节奏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舞蹈是肢体节奏性、韵律性活动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幼儿而言,舞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配合音乐的节奏舞动身体,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先培养其乐感与节奏感。所以说,幼儿舞蹈节奏感的培养是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应引导幼儿体验感受节奏,并在音乐舞蹈中感受节奏的美,准确再现节奏,让身体随着音乐旋律优美地律动着。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流传最广的艺术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不仅适合于音乐教学,对舞蹈教学特别是幼儿舞蹈教学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二、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初步尝试
借助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结合舞蹈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尝试应用:
1.倾听感受节奏
音乐是听觉艺术,幼儿的音乐节奏能力与他们的听觉发展有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为幼儿提供发展听觉的物质条件,开展训练听觉的游戏,使幼儿掌握听的技巧,了解声音的属性,熟悉音乐的各种基本要素。
幼儿生活在音乐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在,教师应引导他们到生活中去倾听节奏、发现节奏,萌发探寻节奏奥妙的欲望。我设计了“大自然”“放学回家的路上”等活动,带幼儿到学校附近的小树林去倾听,让幼儿通过听觉亲自感知布谷鸟的叫声、麻雀的叫声、鸭子的叫声,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节奏,如放学的钟声、回家路上汽车的喇叭声等。每当幼儿发现一种新的节奏,就会感到特别兴奋,经常会自豪地说:“老师,我听到了,你听!”还有的早上一到幼儿园就兴奋地告诉我发现了什么样的节奏。这种方式让他们更积极地用倾听的方式去感受节奏了。
2.身势表现节奏
用身势(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在有音乐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动作由幼儿在老师引导、启发和循序渐进地帮助下自己创编,而不是老师教的,比如可以用拍手动作表现节奏:我们引导幼儿先边听音乐边拍手,让幼儿随着音乐节奏拍拍手,然后学习边唱歌边击乐器,看幼儿在唱歌的同时,能否保持正确的节奏打击乐器,最后要求幼儿耳听音乐、手拍旋律节奏。当然,这种节奏训练活动都是寓于节奏游戏之中的,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培养速度感是节奏教学的重要方面,要让幼儿的整个身体感受音乐,使动作和速度合拍一致,节奏动作能明显地表现出音乐的速度,如听《大鹿》,就引导幼儿做出走步、扛枪、射击等快速有力的动作;听到《数星星》时,就启发幼儿将缓慢的感觉表现出来。教师可将速度加以变化,或快速慢速交替进行,或渐快渐慢相互转换,让幼儿能根据音乐速度的变化而改变动作速度。
培养节奏感一般是从二拍子开始,其次是四拍子,最后是三拍子。教师要让幼儿置身于愉快的活动中,进行一些节奏感的基础训练。我设计了“动物园”的音乐活动,让幼儿在优美动听的乐曲声中,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动物园情景。他们有的表演大象,走路沉沉的、慢慢的;有的幼儿表演小兔子,边蹦跳边哼曲。
3.利用乐器敲打节奏
为了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我经常带领他们做一些游戏,在活动区配一些瓶瓶罐罐,老师准备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幼儿自己找乐器伴奏,还有的幼儿从家里带来了自己的玩具配乐。我们一边唱歌一边演奏,学得很开心,认识和感受不同的节奏。在幼儿对乐器有了兴趣之后,我指导幼儿寻找歌曲的旋律节奏,边听边拍手,然后学唱歌曲,最后让幼儿每人手拿一件乐器,合着节奏敲打。每个幼儿都非常高兴,积极投入,觉得自己都是小小演奏家,从中获得配乐成功的喜悦。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播放一些节奏明快的乐曲录音,鼓励幼儿为音乐配节奏,让他们在自由、宽松、随意的环境中参与演奏和表演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并不是训练好了才能参加,教师经常给幼儿这样的机会,对提高他们的节奏能力是很重要的。其实,在节奏活动中,教师不是要教会幼儿什么,而是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能力。通过游戏这种形式,把语言、表演、音乐、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自然地、带有音乐性地表露自己的感受与情感,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提高素质。
总之,只要教师当有心人,注意在各项活动中寻找机会,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方法还是很多的。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引入到幼儿舞蹈教学中是一种新的尝试与挑战,实施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这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尝试,我会不断努力。
作者:姜杰 来源:黑河教育 2013年7期
上一篇:文学理论视域下的电视音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