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暗香悄浮动诗意轻流淌—从《绿》看德彪西
发布时间:2015-07-04 09:26
论文关键词:德彪西 艺术歌曲 《绿》 创作特征
论文摘要:本文从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克罗德·阿希尔·德彪西的‘艺术歌曲《绿》入手,借用相关音乐理论知识,通过对作品的歌词、旋律线条.、和声语言及钢琴伴奏等方面的分析,旨在加深人们对德彪西艺术歌曲创作特征的理解,希望对声乐学习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世纪末,浪漫派音乐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其创作体系已非常成熟,许多作曲家想在音乐风格、创作手法等方面寻求突破,以攀登更高的艺术之峰。在他们努力探寻的时候,法国绘画界和文学界掀起了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热潮,他们的艺术美学观深深地影响了很多音乐家,其中就包括革新派作曲家、印象派音乐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克罗德·阿希尔·德彪西。在今天,被人们提得更多的是德彪西的钢琴或管弦作品,而他从1岁起就开始创作歌曲,一生中共创作了一百多首艺术歌曲。在一生的创作历程中,艺术歌曲作品在他的每个创作时期都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典型的艺术特征和音乐精髓在他的歌曲创作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我们撷取其中的一朵小花—《绿》来感受德彪西艺术歌曲的魅力。《绿》是德彪西的早期作品,是他1年为诗人保尔·马里·维尔兰(paulmarieverlaine)(1$44)的诗谱写的六首《被遗忘的短歌》之一。他经历了十几年的学院派学习,在这首作品中仍可见浪漫主义乐派音乐的痕迹。在他的中后期作品中调性微弱、模糊,曲式的处理近乎即兴,但从这首艺术歌曲中,仍可看到十分清晰的单三结构a-b。不过,这首艺术歌曲中表现得最突出的还是作曲家内心强烈的革新愿望和突破传统创作格式的崭新理念。“捕捉某一事物瞬间景象的特质,将其变化着的外观以流动的音乐予以相称。这是德彪西音乐创作的基本准则。我们在这首《绿》中就可深刻地感受到这一流动而又诗意的瞬间。
一、象征主义诗歌营造了诗意的氛围,抹出了朦胧的色彩
德彪西一直以来都对象征主义的法语诗歌情有独钟,他的一百多首艺术歌曲全都是以法语诗歌作为歌词谱写而成的。诗歌本身就已经具有了独特的朦胧色彩,并富于想象、托物寄情,以象征、暗示等手法表现作者的感情、思绪,而不是直接描述唤起诗意。他的音乐与诗结合得紧密而又自然,.作为歌词的诗歌和独特.、自由的旋律.、和声描绘出了看似神秘而绚丽的画面和色彩块。他充分利用法语连绵不断的元音和辅音的交替,重音不明显的特点,将这种富于独特音乐性的语言,配合以诗歌的韵律,恰如其分地营造了诗意的画面。如诗歌的第三、四句:
我刚刚走进门来,身上披着凌列的晨风冻红了我的双颊。
让我在你的脚下稍稍地休息片刻,甜蜜的美梦使我精神焕发。
这短短的两句,已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几幅画面,一个浑身沾满露水,满脸冻得红扑扑的人走进门来,立刻给人带来一股寒意,人物的形象立刻突显在眼前,而后一句带来了甜蜜的美梦,爱情的获得又使人精神焕发,让人内心感到一股暖流。就这两句已给了我们冷、暖两种感官体验,露水、晨风更是带来了别样的诗意。
全文用诗意而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绿”的感觉,绿色代表生命活力也代表爱情的永恒,诗歌表达的这种感觉暗示了一种爱情的向往。德彪西将诗人的感觉用音乐语言表现出来,并注人自己的理解。他追求一种绝对的诗意境界,而歌曲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就已能表达这种意境了。
二、飘忽朦胧的旋律线条、色彩丰富的和声语言
在这首《绿》中,维尔兰朦胧飘忽的诗意,已带来了强烈的感官感受,营造了独特的氛围,作曲家只用了平稳、纯朴的旋律来表现,但这不是传统的悠长的线条,而是零散的、片断似的形态,由一些小动机组成,似乎找不出确有的调式调性,他广泛使用了全音阶、五声音阶及中古调式。在他的作品中此类音阶调式的运用非常广泛,几乎可以认为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一种标志。在这首艺术歌曲中,有几处也正显示了这一特点。无论哪一种调式调性,德彪西都不会在其中一种上面停留得太久,你刚刚觉得有一种线索,却立刻飘然而走,又是一种新感觉袭来,瞬间又拂袖而去。在这种若即若离,恍恍惚惚中,音乐已暗示了他的种种情感。在这些简单而又朴实的旋律下面,却有着异常丰富的和声语言,给飘忽不定的线条下抹上几笔绚丽夺目的色彩。他的和声语言复杂.、浓郁、调性也极不稳定,音乐结构脆弱,在继承了浪漫派、民族乐派和声的基础上,独辟蹊径,突破了传统大、小调和声体系,这也是他成为印象主义音乐创始人的主要因素。他还大胆、自由的使用不协和和弦、平行和弦,运用不同和弦结构,不同和声、不同调式、不同织体的和声色彩来进行创作。在这首《绿》中,一开始的动机化前奏就使用了平行和弦,音乐一开始,就仿佛已感受到绿意荡漾,一股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立刻就能体验到德彪西音乐的与众不同,这也正是他毕生追求的所谓新音乐的样式。
b段到来之前,在下属调上重复引子的动机化和声,而进入b段却又是如流水般的分解和弦,整个和声节奏都比a段流畅,线条性更强,有较明显的五声性特征。再现段,用了比呈示段弱一倍的力度再次描绘这幅迷人的图画,音量小了,内心的声音却更大了,仿佛喃喃自语的歌唱,这种“写意”式的织体手法在丰富的和声语言中将内心的感受突出得更为明显。在这首作品中,处处可见削弱和弦功能、增强和弦色彩的创作手法,再加之属功能不协和和弦的独立使用,改变了和声功能的逻辑关系,确立了色彩因素在和声中的主导地位。《绿》让德彪西对色彩更加敏感,而他音乐中的色彩感也为《绿》披上了神秘而又绚烂的薄纱。
三多彩多姿的钢琴伴奏托出精致淡雅
德彪西为艺术歌曲谱写的钢琴伴奏,也是最完美的钢琴小品。他将各种表情记号运.用得恰到好处,他将他内心所有的想法都已在谱面上标记得十分完美。在这首艺术歌曲《绿》中,伴奏从前奏到第一句都是pp,而人声出来是p,伴奏要求十分弱,只感觉到暗香浮动,而轻柔的歌声则诉说着“我愿把绿叶鲜花和水果送给你,还有我那一颗仅为你跳动的心。”在织体上,旋律是三拍子的连续进行,伴奏则是八分音符的二连音,看似上下相错,而实际效果却是若隐若现连绵不断的暗涌,再加之法语独特的联诵和奇妙斑斓的和声效果,音乐的音韵、诗韵便自然流露。
他在踏板的运用上也是相当考究的,如抬起和放下的缓急程度都有细腻之分,他还经常把不同功能的和声层次用踏板使之融合,在弹奏中要做到如此精细是比较困难的,对他的作品方法踩踏板内涵和意境没有准确把握或技巧不够,如果演奏者只按常规的,就会使音乐变得混乱。正如一位钢琴家所说,德彪西与肖邦一样具有天生的运用踏板的直觉,他们在演奏中不是用脚来支配踏板,而是用自己的耳朵来支配脚。要创造一种诗一般的意境,踏板采用半踩方式,并不断迅速转换,这样才能呈现出若隐若现的效果。如在《绿》9一18小节,运用低音的延留,高音区富有颗粒性的弹奏或线形的流动,产生出悠远、神秘的氛围,低音通过踏板的运用,柔而深的延续开,仿佛内心坚定而又温柔的情感在涌动,绵延不息。本曲还有多处这样的处理,为营造音乐的意境锦上添花。
对音色表现力的不懈追求,是德彪西音乐的又一大特点。在整首乐曲中,若钢琴伴奏缺乏多彩的音色,便会令整个音乐黯然失色,他是德彪西精心编配的和声、织体等多方面元素的共同支点,若没有这些神奇的音色,丰富的音响便会大打折扣。德氏音乐之所以较难演绎,就难在对音色的把握上,每一个强和弱都是有内容的,可以弱到底,但不能虚,要有十分深厚的功底才能将其控制得完美。
结束语:德彪西的音乐追求一种朦胧、斑斓的意境,他努力挣脱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条条框框,正如莫雷亚斯在《象征主义宣言》中所讲:“把一些陈词滥调当成恒定不变的东西,在诗歌中像在其他领域一样,这就意味着死亡。与此相反,我们要敢于生活下去!生活,是吸进天上的空气,而不是我们邻居所呼出的气体,哪怕这位邻居是个神。”降《绿》仅仅只是他努力挣脱束缚的一个小小的例证。正是他不懈地追求这种音乐中的色彩感和诗意的浪漫情调,才创作了声乐作品中的一枝独秀,他唯一的一部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以及其他各种体裁的印象派音乐。无论这种音乐曾经遭到如何的攻击,它所带来的美却是无与伦比的,而作曲家大胆革新、勇于开拓的创作精神更是后辈们应该学习和继承的。
论文摘要:本文从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克罗德·阿希尔·德彪西的‘艺术歌曲《绿》入手,借用相关音乐理论知识,通过对作品的歌词、旋律线条.、和声语言及钢琴伴奏等方面的分析,旨在加深人们对德彪西艺术歌曲创作特征的理解,希望对声乐学习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世纪末,浪漫派音乐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其创作体系已非常成熟,许多作曲家想在音乐风格、创作手法等方面寻求突破,以攀登更高的艺术之峰。在他们努力探寻的时候,法国绘画界和文学界掀起了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热潮,他们的艺术美学观深深地影响了很多音乐家,其中就包括革新派作曲家、印象派音乐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克罗德·阿希尔·德彪西。在今天,被人们提得更多的是德彪西的钢琴或管弦作品,而他从1岁起就开始创作歌曲,一生中共创作了一百多首艺术歌曲。在一生的创作历程中,艺术歌曲作品在他的每个创作时期都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典型的艺术特征和音乐精髓在他的歌曲创作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我们撷取其中的一朵小花—《绿》来感受德彪西艺术歌曲的魅力。《绿》是德彪西的早期作品,是他1年为诗人保尔·马里·维尔兰(paulmarieverlaine)(1$44)的诗谱写的六首《被遗忘的短歌》之一。他经历了十几年的学院派学习,在这首作品中仍可见浪漫主义乐派音乐的痕迹。在他的中后期作品中调性微弱、模糊,曲式的处理近乎即兴,但从这首艺术歌曲中,仍可看到十分清晰的单三结构a-b。不过,这首艺术歌曲中表现得最突出的还是作曲家内心强烈的革新愿望和突破传统创作格式的崭新理念。“捕捉某一事物瞬间景象的特质,将其变化着的外观以流动的音乐予以相称。这是德彪西音乐创作的基本准则。我们在这首《绿》中就可深刻地感受到这一流动而又诗意的瞬间。
一、象征主义诗歌营造了诗意的氛围,抹出了朦胧的色彩
德彪西一直以来都对象征主义的法语诗歌情有独钟,他的一百多首艺术歌曲全都是以法语诗歌作为歌词谱写而成的。诗歌本身就已经具有了独特的朦胧色彩,并富于想象、托物寄情,以象征、暗示等手法表现作者的感情、思绪,而不是直接描述唤起诗意。他的音乐与诗结合得紧密而又自然,.作为歌词的诗歌和独特.、自由的旋律.、和声描绘出了看似神秘而绚丽的画面和色彩块。他充分利用法语连绵不断的元音和辅音的交替,重音不明显的特点,将这种富于独特音乐性的语言,配合以诗歌的韵律,恰如其分地营造了诗意的画面。如诗歌的第三、四句:
我刚刚走进门来,身上披着凌列的晨风冻红了我的双颊。
让我在你的脚下稍稍地休息片刻,甜蜜的美梦使我精神焕发。
这短短的两句,已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几幅画面,一个浑身沾满露水,满脸冻得红扑扑的人走进门来,立刻给人带来一股寒意,人物的形象立刻突显在眼前,而后一句带来了甜蜜的美梦,爱情的获得又使人精神焕发,让人内心感到一股暖流。就这两句已给了我们冷、暖两种感官体验,露水、晨风更是带来了别样的诗意。
全文用诗意而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绿”的感觉,绿色代表生命活力也代表爱情的永恒,诗歌表达的这种感觉暗示了一种爱情的向往。德彪西将诗人的感觉用音乐语言表现出来,并注人自己的理解。他追求一种绝对的诗意境界,而歌曲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就已能表达这种意境了。
二、飘忽朦胧的旋律线条、色彩丰富的和声语言
在这首《绿》中,维尔兰朦胧飘忽的诗意,已带来了强烈的感官感受,营造了独特的氛围,作曲家只用了平稳、纯朴的旋律来表现,但这不是传统的悠长的线条,而是零散的、片断似的形态,由一些小动机组成,似乎找不出确有的调式调性,他广泛使用了全音阶、五声音阶及中古调式。在他的作品中此类音阶调式的运用非常广泛,几乎可以认为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一种标志。在这首艺术歌曲中,有几处也正显示了这一特点。无论哪一种调式调性,德彪西都不会在其中一种上面停留得太久,你刚刚觉得有一种线索,却立刻飘然而走,又是一种新感觉袭来,瞬间又拂袖而去。在这种若即若离,恍恍惚惚中,音乐已暗示了他的种种情感。在这些简单而又朴实的旋律下面,却有着异常丰富的和声语言,给飘忽不定的线条下抹上几笔绚丽夺目的色彩。他的和声语言复杂.、浓郁、调性也极不稳定,音乐结构脆弱,在继承了浪漫派、民族乐派和声的基础上,独辟蹊径,突破了传统大、小调和声体系,这也是他成为印象主义音乐创始人的主要因素。他还大胆、自由的使用不协和和弦、平行和弦,运用不同和弦结构,不同和声、不同调式、不同织体的和声色彩来进行创作。在这首《绿》中,一开始的动机化前奏就使用了平行和弦,音乐一开始,就仿佛已感受到绿意荡漾,一股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立刻就能体验到德彪西音乐的与众不同,这也正是他毕生追求的所谓新音乐的样式。
歌词加进来后,平稳的旋律与跳动的和弦相映成辉,极弱的和声力度和流动的和声节奏暗示了蠢蠢欲动的生命力,而当诗人在表达一颗跳动的心时,和声节奏却又静静流淌,用加厚和弦配以单个和弦音来映衬内心的狂热。这种绝妙的用法让歌者为之振奋,听着为之动容。
b段到来之前,在下属调上重复引子的动机化和声,而进入b段却又是如流水般的分解和弦,整个和声节奏都比a段流畅,线条性更强,有较明显的五声性特征。再现段,用了比呈示段弱一倍的力度再次描绘这幅迷人的图画,音量小了,内心的声音却更大了,仿佛喃喃自语的歌唱,这种“写意”式的织体手法在丰富的和声语言中将内心的感受突出得更为明显。在这首作品中,处处可见削弱和弦功能、增强和弦色彩的创作手法,再加之属功能不协和和弦的独立使用,改变了和声功能的逻辑关系,确立了色彩因素在和声中的主导地位。《绿》让德彪西对色彩更加敏感,而他音乐中的色彩感也为《绿》披上了神秘而又绚烂的薄纱。
三多彩多姿的钢琴伴奏托出精致淡雅
德彪西为艺术歌曲谱写的钢琴伴奏,也是最完美的钢琴小品。他将各种表情记号运.用得恰到好处,他将他内心所有的想法都已在谱面上标记得十分完美。在这首艺术歌曲《绿》中,伴奏从前奏到第一句都是pp,而人声出来是p,伴奏要求十分弱,只感觉到暗香浮动,而轻柔的歌声则诉说着“我愿把绿叶鲜花和水果送给你,还有我那一颗仅为你跳动的心。”在织体上,旋律是三拍子的连续进行,伴奏则是八分音符的二连音,看似上下相错,而实际效果却是若隐若现连绵不断的暗涌,再加之法语独特的联诵和奇妙斑斓的和声效果,音乐的音韵、诗韵便自然流露。
他在踏板的运用上也是相当考究的,如抬起和放下的缓急程度都有细腻之分,他还经常把不同功能的和声层次用踏板使之融合,在弹奏中要做到如此精细是比较困难的,对他的作品方法踩踏板内涵和意境没有准确把握或技巧不够,如果演奏者只按常规的,就会使音乐变得混乱。正如一位钢琴家所说,德彪西与肖邦一样具有天生的运用踏板的直觉,他们在演奏中不是用脚来支配踏板,而是用自己的耳朵来支配脚。要创造一种诗一般的意境,踏板采用半踩方式,并不断迅速转换,这样才能呈现出若隐若现的效果。如在《绿》9一18小节,运用低音的延留,高音区富有颗粒性的弹奏或线形的流动,产生出悠远、神秘的氛围,低音通过踏板的运用,柔而深的延续开,仿佛内心坚定而又温柔的情感在涌动,绵延不息。本曲还有多处这样的处理,为营造音乐的意境锦上添花。
对音色表现力的不懈追求,是德彪西音乐的又一大特点。在整首乐曲中,若钢琴伴奏缺乏多彩的音色,便会令整个音乐黯然失色,他是德彪西精心编配的和声、织体等多方面元素的共同支点,若没有这些神奇的音色,丰富的音响便会大打折扣。德氏音乐之所以较难演绎,就难在对音色的把握上,每一个强和弱都是有内容的,可以弱到底,但不能虚,要有十分深厚的功底才能将其控制得完美。
结束语:德彪西的音乐追求一种朦胧、斑斓的意境,他努力挣脱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条条框框,正如莫雷亚斯在《象征主义宣言》中所讲:“把一些陈词滥调当成恒定不变的东西,在诗歌中像在其他领域一样,这就意味着死亡。与此相反,我们要敢于生活下去!生活,是吸进天上的空气,而不是我们邻居所呼出的气体,哪怕这位邻居是个神。”降《绿》仅仅只是他努力挣脱束缚的一个小小的例证。正是他不懈地追求这种音乐中的色彩感和诗意的浪漫情调,才创作了声乐作品中的一枝独秀,他唯一的一部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以及其他各种体裁的印象派音乐。无论这种音乐曾经遭到如何的攻击,它所带来的美却是无与伦比的,而作曲家大胆革新、勇于开拓的创作精神更是后辈们应该学习和继承的。
上一篇:试析肖邦即兴曲的创作特征
下一篇:论析“似倒而顺的回文诗和回文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