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构盛义学习理恰对声乐表演专业教学的指
发布时间:2015-07-04 09:27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声乐表演教学指导作用
内容提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论,对学习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见解,受到各个教育领域的重视,对教育的的影响和指导作用越来越大,其提出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情境教学等教育理念对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工作以及对提高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slavin,199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思想,对以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具备歌唱表演能力,能胜任在专业文艺团体、大专院校、艺术性院校中从事歌唱表演及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教学目标的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思路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夕h}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夕h}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知识。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概念的理解是丰富的、有着经验背景的,从而在面临新的情境时,能够灵活地建构起用于指导活动的图式。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即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学习不仅仅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一反应”那样,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是:
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夕刺激的被动接手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习是由学习者内部控制的过程。教师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努力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发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导向”作用。
2.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强调开发围绕现实问题的学习活动,尽量创设能够表征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社会化的、真实的情境。这种情境应具有多种视角的特性,可以将学习者嵌入到现实和相关情境中,作为学习整体的一部分为他们提供社会性交流活动。
3、注重协作学习。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惟一的标准的理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而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高级知识的教学应该提倡师徒式的传授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与学习,鼓励学习者同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对话与协商。因此,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小组学习、写作学习等。
4.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建构主义强调要设计好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建构知识的意义提供各种信息条件。
二、建构主义对声乐表演专业教学的指导作用
1.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思想,培养学生管理学习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其理论核心是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因此,建构主义教学意味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相对传统教学有所改变,教师和学生都要在新的师生关系中适应自己的新角色,积极面对建构主义所带来的学习和教学革命。
首先是促进学生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声乐表演教学由于传统的原因,在教学中“师带徒”的教学模式影响比较深,教师(师傅)在教学过程的主导比非常突出,学生(徒弟)学什么,唱什么,如何唱都是听老师安排,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赖性或依附比。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声乐表演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教师不仅要在专业技能方面指导学生,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新的学习技能,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最佳发展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建立主动学习,自我建构的新的学习心理模式,也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其次是帮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既然建构主义是一个主动学习、自我建构的过程,那么更多的学习管理任务就落在学习者身上,而且声乐学习的进阶区分不是非常明显,如果学生缺乏管理学习的能力,他们就不可能成为自主建构的学习者。但建构主义教学也不是一下子完全让学生管理学习任务,这种高度复杂的认知过程可能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每个教师经常受到困扰的问题。太难,程度低的学生跟不上;太易,程度高的同学吃不饱。但在以个别课教学为主的声乐表演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条件、学习能力、认知程度布置不同的学习曲目,也就是在声乐表演教学中,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布置处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在个人的认知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上进行认知拓展,并科学地掌握学习进度,逐步帮助学生发展管理学习的能力。
2,创设情境教学是提高声乐表演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情境”是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与“交流”是学习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讨论和合作,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起关键作用。“意义构建”是对学习内容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与掌握,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其中创设情境是关键的环节,成功创设情境将使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顺利实现。声乐表演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有两方面的情形,一是创设与现实情况相似的情境,二是创设所学习曲目中蕴涵的情境。
公开演唱和登台演出是声乐表演专业学习的主要目的,有很多学生课堂上唱得不错,可登上舞台演唱,却产生紧张情绪,导致演唱失败。有人把这种失败归结于歌唱技巧掌握不好或者演唱天赋太差,其实这其中很多是由于不能适应面对观众演唱的情境而产生紧张,这与传统的师生“一对一”的封闭教学模式有关,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练唱与演出情境不同,无法建立面对观众和舞台的心理体验,心理素质得不到锻炼,登台演出时不能发挥歌唱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创设与实际情况(面对观众)相似的情境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无论是师生一对一的个别课,还是一对多的小组课或综合课,都组织其他学生担任观众并参与课堂交流,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处于模拟舞台之上,面对一群专业的“观众”,对学生克服舞台的陌生感和对观众的畏惧感有很大的帮助。
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通过师生、同学间的协作、交流,完成对歌曲蕴涵的情节、情境、情感的演绎,达到对歌曲意义和演唱技巧全面建构的教学目的,拓展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因此声乐表演教学应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声乐表演教学必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首先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声乐表演教学个别课是贯彻该思想的最有效形式,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声乐表演学习是一种有别于其它任何学科的学习,声乐表演学习的“乐器”是人体的器官,其发声状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状态给予有针又中比的教学指导,即必须以学生(甚至是个别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练声曲和学习曲目,创设合适的情境,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等等。帮助学生成为教师所传送信息的加工主体,慢慢形成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具备反思与批判能力,而不是纯粹的受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又橡。
其次,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协作、会话、交互式学习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课教学来实现。声乐表演教学小组课是指实行一种用大课形式进行白勺个别教学课的方式上课,对某个学生是个别上课,对全体学生是集体上课。个别学生练习时,其它学生就是观众,因此每节课都有一定的观众量,每节课都营造出一种表演的氛围。对于接受教师指导的学生来说,是一次舞台演唱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可以参与教学的进程、参加教学过程的问题讨论、吸取接受指导的学生的经验教训。小组课教学不侧吏学生锻炼了心理素质,增加了舞台经验,还能使观摩的同学站在一个“旁观者清”的角度,审视、思考声乐表演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小组课教学还有助于创设与歌曲内容相似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小组课教学还可以拓展成面更广的“公开课”和“观摩课”。
第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声乐表演教学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艺术实践是声乐表演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在多种多样的艺术实践课中“歌剧排练课”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提倡的自主学习的精神。歌剧抖陈课是集中声乐表演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就一部歌剧或歌剧片段进行排练。在歌剧排练课中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在一定时间内学会演唱并扮演好剧中的某个角色。学生要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学习。由于歌剧是一种综合比艺术形式,有“歌”又有“剧”,并且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殊比,所以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包括歌剧的相关资料、时间背景、音乐特点、作曲家的思考以及角色的个比、唱腔要求、情感表现、角色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必须在掌握充足的资料,在老师的帮助下制定周密的计划并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协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整个学习过程综合反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管理学习的能力和协作学习的精神。
三、应用建构主义教学应注意避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并未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如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用各种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同时,绝不能忘记教师的责任,不能忽视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如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和意义建构)若想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如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的设计,那么这种教学必定失败无疑: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意义建构将会事倍功半。必须明确: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场外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加,所以对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
内容提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论,对学习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见解,受到各个教育领域的重视,对教育的的影响和指导作用越来越大,其提出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情境教学等教育理念对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工作以及对提高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slavin,199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思想,对以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具备歌唱表演能力,能胜任在专业文艺团体、大专院校、艺术性院校中从事歌唱表演及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教学目标的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思路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夕h}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夕h}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知识。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概念的理解是丰富的、有着经验背景的,从而在面临新的情境时,能够灵活地建构起用于指导活动的图式。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即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学习不仅仅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一反应”那样,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是:
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夕刺激的被动接手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习是由学习者内部控制的过程。教师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努力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发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导向”作用。
2.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强调开发围绕现实问题的学习活动,尽量创设能够表征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社会化的、真实的情境。这种情境应具有多种视角的特性,可以将学习者嵌入到现实和相关情境中,作为学习整体的一部分为他们提供社会性交流活动。
3、注重协作学习。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惟一的标准的理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而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高级知识的教学应该提倡师徒式的传授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与学习,鼓励学习者同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对话与协商。因此,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小组学习、写作学习等。
4.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建构主义强调要设计好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建构知识的意义提供各种信息条件。
二、建构主义对声乐表演专业教学的指导作用
1.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思想,培养学生管理学习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其理论核心是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因此,建构主义教学意味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相对传统教学有所改变,教师和学生都要在新的师生关系中适应自己的新角色,积极面对建构主义所带来的学习和教学革命。
首先是促进学生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声乐表演教学由于传统的原因,在教学中“师带徒”的教学模式影响比较深,教师(师傅)在教学过程的主导比非常突出,学生(徒弟)学什么,唱什么,如何唱都是听老师安排,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赖性或依附比。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声乐表演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教师不仅要在专业技能方面指导学生,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新的学习技能,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最佳发展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建立主动学习,自我建构的新的学习心理模式,也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其次是帮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既然建构主义是一个主动学习、自我建构的过程,那么更多的学习管理任务就落在学习者身上,而且声乐学习的进阶区分不是非常明显,如果学生缺乏管理学习的能力,他们就不可能成为自主建构的学习者。但建构主义教学也不是一下子完全让学生管理学习任务,这种高度复杂的认知过程可能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每个教师经常受到困扰的问题。太难,程度低的学生跟不上;太易,程度高的同学吃不饱。但在以个别课教学为主的声乐表演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条件、学习能力、认知程度布置不同的学习曲目,也就是在声乐表演教学中,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布置处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在个人的认知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上进行认知拓展,并科学地掌握学习进度,逐步帮助学生发展管理学习的能力。
2,创设情境教学是提高声乐表演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情境”是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与“交流”是学习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讨论和合作,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起关键作用。“意义构建”是对学习内容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与掌握,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其中创设情境是关键的环节,成功创设情境将使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顺利实现。声乐表演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有两方面的情形,一是创设与现实情况相似的情境,二是创设所学习曲目中蕴涵的情境。
公开演唱和登台演出是声乐表演专业学习的主要目的,有很多学生课堂上唱得不错,可登上舞台演唱,却产生紧张情绪,导致演唱失败。有人把这种失败归结于歌唱技巧掌握不好或者演唱天赋太差,其实这其中很多是由于不能适应面对观众演唱的情境而产生紧张,这与传统的师生“一对一”的封闭教学模式有关,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练唱与演出情境不同,无法建立面对观众和舞台的心理体验,心理素质得不到锻炼,登台演出时不能发挥歌唱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创设与实际情况(面对观众)相似的情境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无论是师生一对一的个别课,还是一对多的小组课或综合课,都组织其他学生担任观众并参与课堂交流,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处于模拟舞台之上,面对一群专业的“观众”,对学生克服舞台的陌生感和对观众的畏惧感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创设与歌曲内容相似的情景,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试想学生学习演唱具有明显新疆民族风格的歌曲《一杯美酒》时,如果能在一个具有新疆特色的载歌载舞的情境中,踩着音乐的节拍,跳着新疆舞蹈进行练习,在这样的情境中作品风格的掌握和歌曲切分音特点的表现将是水到渠成。
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通过师生、同学间的协作、交流,完成对歌曲蕴涵的情节、情境、情感的演绎,达到对歌曲意义和演唱技巧全面建构的教学目的,拓展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因此声乐表演教学应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声乐表演教学必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首先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声乐表演教学个别课是贯彻该思想的最有效形式,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声乐表演学习是一种有别于其它任何学科的学习,声乐表演学习的“乐器”是人体的器官,其发声状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状态给予有针又中比的教学指导,即必须以学生(甚至是个别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练声曲和学习曲目,创设合适的情境,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等等。帮助学生成为教师所传送信息的加工主体,慢慢形成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具备反思与批判能力,而不是纯粹的受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又橡。
其次,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协作、会话、交互式学习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课教学来实现。声乐表演教学小组课是指实行一种用大课形式进行白勺个别教学课的方式上课,对某个学生是个别上课,对全体学生是集体上课。个别学生练习时,其它学生就是观众,因此每节课都有一定的观众量,每节课都营造出一种表演的氛围。对于接受教师指导的学生来说,是一次舞台演唱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可以参与教学的进程、参加教学过程的问题讨论、吸取接受指导的学生的经验教训。小组课教学不侧吏学生锻炼了心理素质,增加了舞台经验,还能使观摩的同学站在一个“旁观者清”的角度,审视、思考声乐表演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小组课教学还有助于创设与歌曲内容相似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小组课教学还可以拓展成面更广的“公开课”和“观摩课”。
第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声乐表演教学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艺术实践是声乐表演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在多种多样的艺术实践课中“歌剧排练课”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提倡的自主学习的精神。歌剧抖陈课是集中声乐表演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就一部歌剧或歌剧片段进行排练。在歌剧排练课中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在一定时间内学会演唱并扮演好剧中的某个角色。学生要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学习。由于歌剧是一种综合比艺术形式,有“歌”又有“剧”,并且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殊比,所以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包括歌剧的相关资料、时间背景、音乐特点、作曲家的思考以及角色的个比、唱腔要求、情感表现、角色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必须在掌握充足的资料,在老师的帮助下制定周密的计划并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协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整个学习过程综合反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管理学习的能力和协作学习的精神。
三、应用建构主义教学应注意避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并未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如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用各种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同时,绝不能忘记教师的责任,不能忽视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如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和意义建构)若想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如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的设计,那么这种教学必定失败无疑: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意义建构将会事倍功半。必须明确: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场外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加,所以对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