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左权民歌的渊源与独有特色
发布时间:2015-07-04 09:29
摘要:笔者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左权人,一名左权民歌的爱好者,对左权民歌有一种深深的宠爱,在此将自己多年来积累所得拿来与大家共享,以期更多人爱左权民歌,唱左权民歌。
关键词:左权民歌;渊源;独有特色
左权县位于太行山巅,与河北、河南交界,傍中华民族发祥地黄河流域,历史悠久,文物丰博,县境内众多的风物传说、民谣、民谚,与生活息息相关,表现了左权人民对秀丽山河的赞美和对家乡热土的眷恋,表达了人民的智慧与企盼,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喜、怒、哀、乐都通过自编自唱去表达。逢年过节,祭祀神灵则通过民间结社的形式,进行各种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左权民歌,由于其易编易学,群众热爱,一直十分活跃,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歌种,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老民歌手刘改鱼、青年歌手石占明、郝爱宏更是将左权民歌发扬光大,唱出山西,走向全国。
1 左权民歌的渊源
左权民歌是县境劳动人民世世代代集体创作的艺术珍品,它以口耳相传,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古承宋、元、北曲。其“大腔”曲牌结构与宋代的“唱嫌”、元代的“散套”比较,有许多相通之处,这说明它的形成应不晚于宋、元时期。宋、元之后,受则以民歌形式保留下来。明、清时期,民歌在县境内传唱极为广泛。从现在仍然流传于群众中的一些歌词和明清居士所著的诗抄文集中,不难找到其历史印迹。代表性的有《吃洋烟》、《走西口》、《小老鼠上灯台》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力地促进了左权民歌的发展,在歌词、曲调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改进和提高。《打辽县》、《查脚》、《刘梅躲婚》等大量反封建民歌产生于这个时期。在8年抗战和3年解放战争中,就有近200首民歌产生,大都生动反映了各时期的斗争形势与中心任务。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更加重视民歌的发掘,整理与提高工作,文化部门大力选拔、扶持、培训民歌手,不定期举办民歌训练班和民歌会演,使一大批民歌手脱颖而出,如刘改鱼、郝玉兰、赵兰珠、王引弟等。1954年,年仅16岁的刘改鱼出席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一举成名,博得歌唱家称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歌作为民间艺术珍宝,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民歌自此进入繁荣发展时期。新民歌不断产生。民歌手成批涌现,民歌数量激增,仅1980年一年,左权文化馆一次性征集新民歌310首,有104首被选人《左权民间歌曲选集》。1998年一2001年,《左权民歌集粹》磁带和《桃花红杏花白》、《有了心思慢慢来》mtv光盘相继出版。民歌的艺术形式,流行范围和演唱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2002年10月,农民歌手石占明首次参加“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夺得“中国歌王”称号。2004年“中国第二届南北民歌擂台赛”在左权隆重举行,左权歌手郝丽红荣获歌王称号。左权民歌从此唱响全国,受到文艺专家和广大观众的极大喜爱。《桃花红杏花白》被编入《中国民歌精选》光盘;5首民歌人选《抗日战争歌曲选》;200余首左权民歌被《山西民歌》、《中国民歌集成山西卷》收录;歌舞《桃花红杏花白》、《杨柳青》成为山西歌舞剧院的保留节目,一些歌手也得益于左权民歌的声望而成名成家。
2 左权民歌的种类
左权民歌是县内所有民间地方歌曲的总称。由于受地域、方言、风俗、习惯等影响,又具有其独特的地方民间音乐色彩。左权民歌由大腔、小调、开花调、杂曲4大类构成。
2.1 大腔
属套曲类民歌,曲调优雅婉转,结构严谨完整,跳跃性大,虚词拖腔多。由序曲、正曲、尾声三部分组成。其中序曲和尾声是固定的,而正曲则是变化不定、自由随意,有多种回旋变唱因素。大腔唱词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曲调较长,流行面受到一定的局限,但也正是这一特点吸引观众,称雄于其他曲种之上。俗话说“唱得了辽州小调,喊不来辽州大腔”,大腔没有师傅教是学不会、唱不来的。大腔歌手多为中年男性,正月元宵夜“串火盘”时最为多见。
2.2 小调
小调是相对开花调而言,不是音乐上的大调小调,它是左权民歌特有的一种形式,它也是左权民歌的主体部分。其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抒情、有叙事、有轻松欢快、有典雅凝重、有诙谐幽默、有尖刻讽刺。歌词格式以七字句多,兼有十字句。小调有包罗万象的音乐情调,多姿多彩的词曲变化,易学易唱,可随心所欲填词改词,最能引起周围观众的共鸣,因此在革命战争年代作为宣传工具,以宣传中心工作而传诵四方。
这也是左权民歌小调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的歌词常分上下句,歌词内容常常以反映爱情生活为主,上句总是以某某开花为起兴,下旬着重点明主题,已经形成一种固守模式,如“门搭搭开花不来来,门外走进俺哥哥来”,“苦菜开花苦又苦,活活苦了俺二十五”。开花调由于其主旋律流畅、生动活泼、抒情性强,可即兴创作,在青年男女中广为流传,成为青年男女表达爱慕的最佳表达形式。
2.4 杂曲
目前,在县内比较流行,其特点是在特定环境中抒发感情,可独唱、对唱、或一人领唱的人合唱,如打夯歌、踩籼歌。民间舞蹈跑驴、竹马、旱船中常用。杂曲有固定的单一曲谱,形式繁多,唱词自由,是左权民歌中别具风格的一种形式。
3 左权民歌独有民间特色
左权民歌除和全国各地民歌一样,在唱词写作上广泛运用叠字、夸张、双关、谐音等手法外,还具有自己所独有的特点。
3.1 浓郁的左权风味和地方特色
左权民歌巧妙地引用方言土语表现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如《想哥哥》中的“锅熬噌噌下不上米,不想旁人光想你”,歌词朗朗上口、贴切、生动、乡昧十足。其次,比兴手法运用得十分精到。以“开花调”为例,不仅“山药蛋开花”、“大榆树开花”,就连“小椅床”、“窗玻璃”这些日常物品也要开花,“玻璃开花里外明,远远照见俺圪蛋亲”,“小椅床开花在地下,亲圪蛋来了好坐下”,可谓寓情于物,语出惊人,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充分反映了民歌属民这一特征。
3.2 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思想性
这一特征在抗日时期的民歌上表现优为出色。如左权将军牺牲,左权人民为纪念左权将军,不仅将县名“辽县”改为“左权县”,而且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代代相传的民歌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感激之情。《左权将军》中唱到“老乡们,左权将军麻田附近光荣牺牲和,为的是咱老百姓,咱们辽县老百姓要为他报仇恨”;再如《八路军日本鬼子不一样》,“八路军日本队鬼子不一样,日本鬼子穿哩黄衣裳,牛皮鞋走路咯嘀咯巴响,一进村来就打枪;八路军日本鬼子不一样,八路军穿哩灰衣裳,布底鞋走路一溜风,一进村来就把歌唱。”把老百姓对左权将军的爱,对日寇的恨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爱憎分明,舒畅简洁。
3.3 题材与结构具有广泛性和多样化
左权民歌的创作者,主要是来自田间地头的老百姓和生产一线的工人干部,庆丰收、迎新春,办喜事、送亲朋,搞集会、思亲人。无事不能成为民歌的题材。《四季生产》、《闹五更》、《送小姨》、《回娘家》,堪称千姿百态,应有尽有。就其结构看,有上下两句为一首的;也有多句式一段一首的。每句字数不等,从2个到11个字都有。
数百年历史长河中,左权民歌总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群众总是通过它寄托希望和理想,探索光明和幸福,如今的左权民歌正以它崭新的面貌,肩负着广普及、创精品、出人才的历史使命,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左权”将越开越艳。
关键词:左权民歌;渊源;独有特色
左权县位于太行山巅,与河北、河南交界,傍中华民族发祥地黄河流域,历史悠久,文物丰博,县境内众多的风物传说、民谣、民谚,与生活息息相关,表现了左权人民对秀丽山河的赞美和对家乡热土的眷恋,表达了人民的智慧与企盼,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喜、怒、哀、乐都通过自编自唱去表达。逢年过节,祭祀神灵则通过民间结社的形式,进行各种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左权民歌,由于其易编易学,群众热爱,一直十分活跃,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歌种,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老民歌手刘改鱼、青年歌手石占明、郝爱宏更是将左权民歌发扬光大,唱出山西,走向全国。
1 左权民歌的渊源
左权民歌是县境劳动人民世世代代集体创作的艺术珍品,它以口耳相传,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古承宋、元、北曲。其“大腔”曲牌结构与宋代的“唱嫌”、元代的“散套”比较,有许多相通之处,这说明它的形成应不晚于宋、元时期。宋、元之后,受则以民歌形式保留下来。明、清时期,民歌在县境内传唱极为广泛。从现在仍然流传于群众中的一些歌词和明清居士所著的诗抄文集中,不难找到其历史印迹。代表性的有《吃洋烟》、《走西口》、《小老鼠上灯台》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力地促进了左权民歌的发展,在歌词、曲调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改进和提高。《打辽县》、《查脚》、《刘梅躲婚》等大量反封建民歌产生于这个时期。在8年抗战和3年解放战争中,就有近200首民歌产生,大都生动反映了各时期的斗争形势与中心任务。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更加重视民歌的发掘,整理与提高工作,文化部门大力选拔、扶持、培训民歌手,不定期举办民歌训练班和民歌会演,使一大批民歌手脱颖而出,如刘改鱼、郝玉兰、赵兰珠、王引弟等。1954年,年仅16岁的刘改鱼出席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一举成名,博得歌唱家称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歌作为民间艺术珍宝,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民歌自此进入繁荣发展时期。新民歌不断产生。民歌手成批涌现,民歌数量激增,仅1980年一年,左权文化馆一次性征集新民歌310首,有104首被选人《左权民间歌曲选集》。1998年一2001年,《左权民歌集粹》磁带和《桃花红杏花白》、《有了心思慢慢来》mtv光盘相继出版。民歌的艺术形式,流行范围和演唱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2002年10月,农民歌手石占明首次参加“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夺得“中国歌王”称号。2004年“中国第二届南北民歌擂台赛”在左权隆重举行,左权歌手郝丽红荣获歌王称号。左权民歌从此唱响全国,受到文艺专家和广大观众的极大喜爱。《桃花红杏花白》被编入《中国民歌精选》光盘;5首民歌人选《抗日战争歌曲选》;200余首左权民歌被《山西民歌》、《中国民歌集成山西卷》收录;歌舞《桃花红杏花白》、《杨柳青》成为山西歌舞剧院的保留节目,一些歌手也得益于左权民歌的声望而成名成家。
2 左权民歌的种类
左权民歌是县内所有民间地方歌曲的总称。由于受地域、方言、风俗、习惯等影响,又具有其独特的地方民间音乐色彩。左权民歌由大腔、小调、开花调、杂曲4大类构成。
2.1 大腔
属套曲类民歌,曲调优雅婉转,结构严谨完整,跳跃性大,虚词拖腔多。由序曲、正曲、尾声三部分组成。其中序曲和尾声是固定的,而正曲则是变化不定、自由随意,有多种回旋变唱因素。大腔唱词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曲调较长,流行面受到一定的局限,但也正是这一特点吸引观众,称雄于其他曲种之上。俗话说“唱得了辽州小调,喊不来辽州大腔”,大腔没有师傅教是学不会、唱不来的。大腔歌手多为中年男性,正月元宵夜“串火盘”时最为多见。
2.2 小调
小调是相对开花调而言,不是音乐上的大调小调,它是左权民歌特有的一种形式,它也是左权民歌的主体部分。其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抒情、有叙事、有轻松欢快、有典雅凝重、有诙谐幽默、有尖刻讽刺。歌词格式以七字句多,兼有十字句。小调有包罗万象的音乐情调,多姿多彩的词曲变化,易学易唱,可随心所欲填词改词,最能引起周围观众的共鸣,因此在革命战争年代作为宣传工具,以宣传中心工作而传诵四方。
2.3 开花调
这也是左权民歌小调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的歌词常分上下句,歌词内容常常以反映爱情生活为主,上句总是以某某开花为起兴,下旬着重点明主题,已经形成一种固守模式,如“门搭搭开花不来来,门外走进俺哥哥来”,“苦菜开花苦又苦,活活苦了俺二十五”。开花调由于其主旋律流畅、生动活泼、抒情性强,可即兴创作,在青年男女中广为流传,成为青年男女表达爱慕的最佳表达形式。
2.4 杂曲
目前,在县内比较流行,其特点是在特定环境中抒发感情,可独唱、对唱、或一人领唱的人合唱,如打夯歌、踩籼歌。民间舞蹈跑驴、竹马、旱船中常用。杂曲有固定的单一曲谱,形式繁多,唱词自由,是左权民歌中别具风格的一种形式。
3 左权民歌独有民间特色
左权民歌除和全国各地民歌一样,在唱词写作上广泛运用叠字、夸张、双关、谐音等手法外,还具有自己所独有的特点。
3.1 浓郁的左权风味和地方特色
左权民歌巧妙地引用方言土语表现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如《想哥哥》中的“锅熬噌噌下不上米,不想旁人光想你”,歌词朗朗上口、贴切、生动、乡昧十足。其次,比兴手法运用得十分精到。以“开花调”为例,不仅“山药蛋开花”、“大榆树开花”,就连“小椅床”、“窗玻璃”这些日常物品也要开花,“玻璃开花里外明,远远照见俺圪蛋亲”,“小椅床开花在地下,亲圪蛋来了好坐下”,可谓寓情于物,语出惊人,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充分反映了民歌属民这一特征。
3.2 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思想性
这一特征在抗日时期的民歌上表现优为出色。如左权将军牺牲,左权人民为纪念左权将军,不仅将县名“辽县”改为“左权县”,而且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代代相传的民歌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感激之情。《左权将军》中唱到“老乡们,左权将军麻田附近光荣牺牲和,为的是咱老百姓,咱们辽县老百姓要为他报仇恨”;再如《八路军日本鬼子不一样》,“八路军日本队鬼子不一样,日本鬼子穿哩黄衣裳,牛皮鞋走路咯嘀咯巴响,一进村来就打枪;八路军日本鬼子不一样,八路军穿哩灰衣裳,布底鞋走路一溜风,一进村来就把歌唱。”把老百姓对左权将军的爱,对日寇的恨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爱憎分明,舒畅简洁。
3.3 题材与结构具有广泛性和多样化
左权民歌的创作者,主要是来自田间地头的老百姓和生产一线的工人干部,庆丰收、迎新春,办喜事、送亲朋,搞集会、思亲人。无事不能成为民歌的题材。《四季生产》、《闹五更》、《送小姨》、《回娘家》,堪称千姿百态,应有尽有。就其结构看,有上下两句为一首的;也有多句式一段一首的。每句字数不等,从2个到11个字都有。
数百年历史长河中,左权民歌总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群众总是通过它寄托希望和理想,探索光明和幸福,如今的左权民歌正以它崭新的面貌,肩负着广普及、创精品、出人才的历史使命,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左权”将越开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