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音乐疗法运用于失语症中效果的

发布时间:2016-11-25 13:28


失语症(aphasia)是指由于脑部器质性损害使得大脑语言区域及其相关区域受到损伤,而造成后天习得的语言功能受损或丧失的一种语言障碍综合征,是脑血管意外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目前,失语症的治疗主要采用针灸疗法和语言功能康复锻炼等措施,虽对患者的语言功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缺乏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者将音乐引入失语症的治疗方案中,通过治疗师精心设计的音乐体验,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表达和接受能力得到一定的改善与恢复。为了解现有音乐治疗失语症的方法和研究现状,本文对近年来音乐疗法在失语症康复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音乐疗法用于失语症的效果


音乐疗法是指通过本人唱歌、演奏乐器或选择欣赏音乐来达到治病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医学心理学与音乐相互交叉渗透的产物。音乐和歌声能提高多种病症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音乐疗法作为失语症的康复手段之一,其治疗主要集中在发音呼吸的控制、说话频率的调节、促进发音力量的音调训练、旋律和节奏音调的协调,以及发音清晰度的提高。主要的训练方法有节奏音高训练法、听音模唱训练法、练声训练法、歌曲理解训练法等,其治疗的目的是刺激、控制、矫正、改善和提高残缺的语言能力,其作用效果是多方面的,如通过音乐训练可以促发患者的自发语言,通过歌唱可以提高患者语言的清晰度和嗓音音量,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患者保持长期训练的激情™等。


2.音乐疗法在失语症康复中的应用


目前失语症常用的音乐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旋律音调治疗(melodicintonationtherapy,MIT)、定向音乐支持训练(directedmusic-supportedtraining,SIPARI),以及用于失语症的语音音乐治疗(speech-musictherapyforaphasia,SMTA)等。其中,国内以采用MIT为多见,亦有研究者采用音乐电针疗法、音乐疗法结合针灸和语言康复对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进行干预等。


2.1 MIT


MIT或称音乐音调治疗,是一种使用音乐的语言元素(旋律与节奏),利用患者保存的功能(唱)和未受损右半球区域的语言能力去改善其语言的表达。MIT利用患者未受到损害的能力来唱歌,目的在于促进患者自发地和自主性地说话,让患者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简单语言段落和句子配上旋律唱出来,以重新形成自然说话发音的模式。MIT对于听力理解良好,但语言表达受损(表达性失语症)的失语症患者的治疗最为成功。美国神经病学会已经鉴定了旋律音调治疗方法是有效的,已开始推广应用。Schlaug.采用MIT干预Broca失语患者,主要是把富有韵律的单词和简单词汇翻译成有旋律的音调模式,由易到难递进地教患者吟唱,患者一边吟诵和重复词汇一边左手敲击,伴随着每个音节产生出节奏。结果表明,MIT可以使左半球损伤导致Broca失语的脑卒中患者的语言更流利,患者自发讲话的改进较没有旋律的语言复述治疗(SpeechRepetitionTherapy,SRT)效果更好,分析原因可能是旋律音调和在语言产生时左手的叩敲在MIT治疗效果中起了关键作用。国内有学者对22例Broca失语患者进行早期旋律音调治疗,应用一些富有韵律的句子做发音训练,学会使用夸张的韵律、重音、旋律来表达正常的语言。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评价其疗效,结果显示,患者训练后在听理解、复述、出声读、说、阅读,以及计算方面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说明早期旋律语调言语治疗能改善构音功能和阅读能力。Breier等对2例表达性失语症的患者进行MIT治疗,治疗的目的旨在恢复他们的命题语言形式。包括语言词汇的重复:这些词汇被嵌入来自于可能的语音旋律的音调模式中,其中夸张的音调模式逐渐减少,产生更自然的韵律结构。研究采用脑磁图描技术对他们进行治疗前后言语功能区激活程度变化情况比较,结果不仅表明MIT治疗有助于改善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还说明它主要是通过激活左侧大脑半球来改善言语功能的。


2.2 SIPARI


SIPARI是一种基于嗓音具体应用的音乐治疗技术,该方法的组成主要包括唱歌(Singing)、语调(Intonation)、韵律(Pro-sody)、呼吸[breathing(德语:Atmung)、节奏(Rhythm)和即兴(Improvisation),它们构成了治疗的基本要素。同MIT一样,也是采用音乐的组成元素来治疗失语症,并积极参与失语症患者右半球余下的语言功能。但是MIT既不适应使用SIPARI对13例运动性失语症或完全性失语症的中风患者进行干预,即唱歌、语调、韵律被嵌入在生理学上合适的呼吸中,还采用器乐、嗓音节奏练习,以及音乐即兴练习交流方案。试验组8例患者干预7个月时间内获得20个小组音乐治疗疗程和10个个体疗程。对照组5例患者没有接受任何音乐疗法。语言治疗后评价发现,SIPARI®的使用在提高语言清晰度和韵律、言语重复和言语理解方面是有效的(P<0.05)。音乐治疗受试者在Aachen失语测试(AachenAphasiaTest,AAT)中,总的语言分布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P=0.003)。另有1项研究采用SIPARI对慢性完全性失语的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干预,指导其发自内心地歌唱是训练的重要部分,同时进行呼吸训练,做好发声的准备。另外,扩展进行一些维持左半球部分功能的器乐和(或)声乐练习及即兴而作的训练,也让患者练习到非语言层面的交流。患者接受了230个单个疗程和130个小组疗程的SIPARI治疗后,采用标准的德国语言测试AAT评价训练效果,结果显示,患者在语言学表现、表达性语言行为和自发语言方面均有显著性改善。


2.3 SMTA


用于失语症的SMTA与MIT—样,都是采用音乐的元素去提高表达性语言,但是SMTA与MIT及其他基于音乐的治疗项目有很多的区别。SMTA训练的两条主线分别是语言治疗建立在声音、文字和句子水平,音乐疗法建立在唱歌、说话和说话节奏水平。所以说其中的一大区别是SMTA是在单个训练期间内语言治疗和音乐治疗的综合治疗形式,而不是两者单独执行或交替执行。另一个区别在于SMTA语言实践中3个语言学的水平:声音、单词、句子水平,这项练习的选择是基于语言学评估的结果,而不是现有音乐材料(比如歌曲正文)。代表性的是SMTA利用重新组成的旋律而不是依赖自发语言的提取,它的目标在于发展患者开始和产生新的单词和句子的能力。对左半球颞叶缺血导致中风的失语患者的临床实践表明,SMTA训练可以提高患者语言的流利性,训练后患者自发语言评分明显提高。SMTA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性失语患者日常交流中语言的流利性,帮助完全性失语患者建立说话,认识自己。


2.4 音乐电针疗法


音乐电针疗法,又称音乐电疗法,是把传统的中医经络穴位学说与音乐治疗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疗法。它是集针灸、音乐、理疗、心理调节和按摩为一体的艺术疗法。中国最早研制了音乐电疗仪,通过治疗仪将音乐信号转换成与音乐同步的低中频电流,导入人体穴位或病患部位,以治疗疾病,这已成为物理治疗学中低中频脉冲电疗法中的一个新领域。音乐电针疗法因其具有改善脑组织微循环、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被研究者运用于失语症的治疗。研究发现,利用音乐可编程电针仪针刺语言一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及舌部三穴(廉泉、金津、玉液)等,以治疗基底节失语症,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王雪对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进行音乐电针治疗的临床观察发现,音乐电针组采用毫针刺入穴位后,通以音乐电流,与此同时,患者从耳机里收听产生音乐电流的音乐,乐曲选用健脑益智、养神益寿类,结果音乐电针组和脉冲电针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语言训练组,而音乐电针组更具优势(P<0.01)。


2.5 音乐疗法结合其他治疗方式


国内也有学者探讨应用音乐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所致运动性失语的治疗效果,治疗组30例患者在基础治疗方法上结合富有韵律的音乐,通过即时录音、放音,给患者以反馈或提示。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语言表达改善方面显著提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针灸和语言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取主动式音乐疗法干预运动性失语症,即嘱患者跟着熟悉的音乐一起打拍子,鼓励患者主动开口哼唱,治疗师从旁辅助纠正发音,鼓励患者音量逐渐变大,歌曲数量逐渐增加,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86.67%。说明针灸和语言康复结合音乐疗法能有效治疗运动性失语症,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失语症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在脑卒中早期恢复过程中,将针灸和语言康复疗法与音乐疗法结合,有助于患者放松心情、配合治疗,无论机体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能得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发声训练及歌唱方式的治疗能够使运动性失语患者言语能力加强。


3.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1 缺乏随机


目前音乐疗法在失语症康复中的应用对象较多的是非流畅失语患者,对于其他失语类型研究的不多,且大部分属于个案报道,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较少。循证医学的研究表明,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去研究音乐在干预获得性脑损伤患者的讲话方面的治疗效果。研究者确定了若干试验,但这些试验由于缺乏控制组或随机不足,不能包括在他们的综述中。


3.2 机制未明


最近的研究使用认知行为的任务、事件相关脑电位(ERPs)、脑成像技术等,显示出语言和音乐有一些共同的重要神经(包括解剖和功能)处理组件,该研究表明,音乐治疗对于有失语症、神经源性语言和沟通障碍的个人可能是临床适应证。但是对于音乐和语言在大脑中的联系水平尚有争议,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去证明音乐疗法在失语症康复中的效果和潜在的机制。


音乐疗法是近些年兴起的治疗失语症的一种新方法,对于失语症患者语言能力的恢复和情感的支持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疗效。音乐疗法具有成本低廉、无不良反应、患者乐于接受的特点。进行音乐治疗失语症的研究,不但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及推广应用价值,更深入促进了音乐治疗学和失语症治疗的长远发展,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推广应用。


作者:蔡丽娇,陈锦秀(福州市 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上一篇:分析音乐舞蹈毕业论文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施内容

下一篇:高校大学生音乐舞蹈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