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唱机理和嗓音保护
发布时间:2015-07-04 09:36
[论文关键词]歌唱机理 噪音保护
[论文摘要]如何保护嗓子,歌唱的机理是怎样的,这是所有噪音职业工作者尤其是广大专业和业余声乐、戏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要保护好嗓子,首先必须对人体发声器官的解剖构造、发声生理有所了解。
发声系统的器官可分为四个部分:1、动力部分即呼吸器官,包括肺、气管、胸廓、横膈、腹肌等;2、声源部分即振动器官,包括喉部声带:3、声腔部分即共鸣器官,包括喉腔、咽腔、口腔鼻咽腔等;4、语音部分即吐字器官,包括唇、齿、牙、舌、喉。
人类发声生理的全过程是由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它发出发声运动信息,通过运动神经输出,到达各部发声器官。首先是呼吸器官,在呼吸肌的作用下,使肺、胸廓扩大与收缩,产生发声动力的气息。这气息通过由喉肌作用闭合的声门;引起声带振动,产生喉头原音,声音经过喉腔、咽腔、口腔的过滤、共鸣的扩大,再经吐字器官舌、齿、唇、牙、喉的作用,最后形成带有语音性的人声。还需要进行反馈过程,即首先由听觉器官的耳朵,接受自己发出的声音,由听神经将音感信息输入大脑;同时发声器官本身的感觉,如呼气用力的强弱,声带闭合张力的大小,以及咽腔、口腔和舌、齿、唇的运动正确与否,由这些发声器官的肌肉、关节所产生的运动本体感觉信息,通过感觉神经同时输入大脑。经过大脑分析综合,将信息加工处理后,及时做出正确的发声指令,再由运动神经将信息传输给发声器官,使它发出正确的、合乎要求的声音。如此反复不已。这就是人类发声的自动控制和反馈的全部程序。
人人都会说话。人人都能歌唱,但要做到高度艺术性、技巧性的歌唱,则不是一般人都能达到的。必须经过长期学习、反复训练,才能在大脑建立歌唱运动的动力定型,即建立歌唱艺术运动的程序——信息的存储,指令的传输及发声的反馈系统。这样才能达到日臻完善的演唱技巧。
嗓音嘶哑的原因很多,对于嗓音职业工作者来说,常常由错误的发声方法滥用嗓音和全身状况不良所引起,但是这三者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然而错误的发声方法常常是嗓音嘶哑的主要原因。现将如何保护嗓子,从以下三方面加以介绍。
首先必须不断地提高发声技巧,纠正错误的或不甚完善的唱法。属于唱法的缺陷主要有以下一些。
1、呼吸运动失去平衡: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呼吸器官是发声运动的动力部分,歌唱的呼吸简单地说是以胸腹式呼吸为主,在呼吸肌群使胸廓保持半吸气状态下,由腹肌控制着腹压的变化,使横膈因歌唱气息的需要上下运动来变换胸腔的压力,控制着气息的流量和压强。不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使呼与吸两组肌群的机能失去平衡,歌唱时气息失去控制,致使呼气的力度与声带闭合的张力之间失去协调,因而不是“气冲”就是“漏气”,以致引起喉头出现“挤”、“卡”现象,使声带经常受到强烈气流的冲击,造成声带粘膜充血、喉肌疲劳等,因而丧失了正常发声的能力。
2、调节声带发声的肌肉失去平衡:控制声带张力的肌肉分为甲杓肌组和环甲肌组。发“胸声”时,声带做整体振动,主导肌肉是甲杓肌。发“头声”时,声带做边缘振动,主导肌肉是环甲肌。发声时由低到高,由“胸声”到“头声”,是由这两肌组机能互相协调变换的。其机能的获得是声乐艺术家长期进行刻苦锻炼的结果。但是发声方法不良的人,往往不能掌握或掌握不好这种技巧,常常单用一种形式演唱,如仅用“胸声”发声,当唱到高音时,仍是声带做整体振动,结果唱到一定的音高时即出现发声困难,如果勉强唱高音,则势必使用强烈呼气,缩紧喉腔,结果声带会充血、水肿,甚至发生甲杓肌无力症。相反,不用“胸声”而长期应用头声歌唱,必使环甲肌运动过度,出现喉肌运动动力平衡失调,初起尚能唱高音,低音则表现空洞无力,最后高音也将出现障碍。
3、调节共鸣的方法失当:歌唱时喉头发出的喉头原音,经过喉腔、咽腔和口腔。这些声腔是随着发声的需要,调节着腔体的形状、大小、长短,产生适宜的过滤、共鸣和扩大。如将这些可变共鸣腔调节得太宽太短,会失去与声带共同协调阻抗声音的作用,因而增加声带的负担。声带由于受到强烈呼气的冲击,会失去正常的能力心必将可变共鸣腔调得太细太小,使声腔阻抗系数加大,则发声难以得到最大的共鸣效果,发出的音量必定很小,使人感到喉音很重。同时又因为发声效率较差的关系,发声时喉部各肌肉势必加倍努力,结果喉肌易于疲劳,久之即可发生咽喉部的慢性炎症。
其次是合理使用嗓子,防止滥用嗓音:
1、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每个人嗓子条件不同,身体健康状态不同,歌唱技巧水平不同:所以,学习歌唱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学生在中声区未能正确运用及掌握时,不要过早扩大音域。尤其是过多地猛练高音,过度演唱力所不及的歌曲。过大地大音量,这些都容易发生运动过度性喉病。
2、要正确地鉴定声部:声部和发声器官的条件必须相应的协调,声部确定错了是引起声乐学生坏嗓子的常见原因之一。声部的确定,不能凭个人主观愿望。尤其对难以确定的学生,应作多方面的研究,与有经验的声乐教师和喉科专业医生共同商讨,必要时,甚至可以试行训练。从中观察,以求得正确的判断。
3、使用嗓子要注意劳逸结合,不可过度使用,就是演唱方法比较好的演员,过度使用嗓音,亦可产生声带充血、水肿、肥厚等。初学歌唱的人,每日练声1-2小时左右,一次不超过20分钟。有经验的演员,一天的练习也不要超过3小时,每练唱半小时,应休息10-15分钟。
再者,歌唱是全身心的劳动,是高度艺术性、技巧性运动,所以必须注意保持身心健康。
1、要根据个人身体条件,做一定体育运动,以提高身体素质,精神旺盛,心情舒畅。睡眠时间要充足,这样演唱时才能精力充沛,声情并茂。同时注意寒暖,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时,要及时治疗和声休。注意饮食,少用刺激性食物,尤其在暑热天气演出时,慎用冷饮,以免招致突然音哑。
2,要戒烟戒酒,因烟酒不仅影响全身,而且可以直接危害发声器官。吸烟的人常有咽干、痰稠、干咳等自觉症状,是烟中的有害物质刺激上呼吸道的结果。长期吸烟者能导致声带发生息肉样变,致使嗓音失去光彩以致嘶哑。饮酒,尤其是饮烈性酒,可以刺激咽部和喉部人口及杓区的粘膜,使之充血、水肿,影响发声。
3、演员用药应有所选择,因为有些药物可使嗓音发生异常变化,影响正常的发声功能。如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苯海拉明类药物,服用后会出现咽干、嗜睡性副作用,治胃肠病的解痉药物,如颠茄用后能使咽喉正常的粘液腺分泌减少,产生咽干舌燥,嗓音失去光泽,所以这些药物在演出前勿用。
4、女演员行经期声带的反应因人而异,有的人可以出现声带水肿、充血和声门闭合不全等,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减少演唱甚或完全声休。妇女妊娠6个月后应停止演唱。产后由于腹肌、膈肌松弛,呼吸肌控制的能力减弱,所以不要过早地恢复演出,要经过一定的腹肌训练和发声训练后,才能恢复演唱。否则,常易发生喉病。
5、应科学地对待少年的变声期。变声期在戏剧界称之为“倒仓”,它是儿童到了青春期,由于内分泌腺的作用,全身发育长大,这时喉头声带长大变长,嗓音相应发生了突变。在此时期应适当声休,节制用声,如过度用声会影响喉部正常发育,致使喉部发育异常或出现变声性发声功能障碍。
最后还应加强歌喉保健的医学监督,有条件的文艺单位,应设专职喉科医生,负责噪音治疗和医务监督,定期地对每个演员做发声器官的保健检查,制定必要的嗓音保健制度。每个演员也要珍惜自己的嗓子,主动与医生合作,这样才能早期发现喉病,及时得到治疗。
[论文摘要]如何保护嗓子,歌唱的机理是怎样的,这是所有噪音职业工作者尤其是广大专业和业余声乐、戏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要保护好嗓子,首先必须对人体发声器官的解剖构造、发声生理有所了解。
发声系统的器官可分为四个部分:1、动力部分即呼吸器官,包括肺、气管、胸廓、横膈、腹肌等;2、声源部分即振动器官,包括喉部声带:3、声腔部分即共鸣器官,包括喉腔、咽腔、口腔鼻咽腔等;4、语音部分即吐字器官,包括唇、齿、牙、舌、喉。
人类发声生理的全过程是由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它发出发声运动信息,通过运动神经输出,到达各部发声器官。首先是呼吸器官,在呼吸肌的作用下,使肺、胸廓扩大与收缩,产生发声动力的气息。这气息通过由喉肌作用闭合的声门;引起声带振动,产生喉头原音,声音经过喉腔、咽腔、口腔的过滤、共鸣的扩大,再经吐字器官舌、齿、唇、牙、喉的作用,最后形成带有语音性的人声。还需要进行反馈过程,即首先由听觉器官的耳朵,接受自己发出的声音,由听神经将音感信息输入大脑;同时发声器官本身的感觉,如呼气用力的强弱,声带闭合张力的大小,以及咽腔、口腔和舌、齿、唇的运动正确与否,由这些发声器官的肌肉、关节所产生的运动本体感觉信息,通过感觉神经同时输入大脑。经过大脑分析综合,将信息加工处理后,及时做出正确的发声指令,再由运动神经将信息传输给发声器官,使它发出正确的、合乎要求的声音。如此反复不已。这就是人类发声的自动控制和反馈的全部程序。
人人都会说话。人人都能歌唱,但要做到高度艺术性、技巧性的歌唱,则不是一般人都能达到的。必须经过长期学习、反复训练,才能在大脑建立歌唱运动的动力定型,即建立歌唱艺术运动的程序——信息的存储,指令的传输及发声的反馈系统。这样才能达到日臻完善的演唱技巧。
嗓音嘶哑的原因很多,对于嗓音职业工作者来说,常常由错误的发声方法滥用嗓音和全身状况不良所引起,但是这三者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然而错误的发声方法常常是嗓音嘶哑的主要原因。现将如何保护嗓子,从以下三方面加以介绍。
首先必须不断地提高发声技巧,纠正错误的或不甚完善的唱法。属于唱法的缺陷主要有以下一些。
1、呼吸运动失去平衡: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呼吸器官是发声运动的动力部分,歌唱的呼吸简单地说是以胸腹式呼吸为主,在呼吸肌群使胸廓保持半吸气状态下,由腹肌控制着腹压的变化,使横膈因歌唱气息的需要上下运动来变换胸腔的压力,控制着气息的流量和压强。不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使呼与吸两组肌群的机能失去平衡,歌唱时气息失去控制,致使呼气的力度与声带闭合的张力之间失去协调,因而不是“气冲”就是“漏气”,以致引起喉头出现“挤”、“卡”现象,使声带经常受到强烈气流的冲击,造成声带粘膜充血、喉肌疲劳等,因而丧失了正常发声的能力。
2、调节声带发声的肌肉失去平衡:控制声带张力的肌肉分为甲杓肌组和环甲肌组。发“胸声”时,声带做整体振动,主导肌肉是甲杓肌。发“头声”时,声带做边缘振动,主导肌肉是环甲肌。发声时由低到高,由“胸声”到“头声”,是由这两肌组机能互相协调变换的。其机能的获得是声乐艺术家长期进行刻苦锻炼的结果。但是发声方法不良的人,往往不能掌握或掌握不好这种技巧,常常单用一种形式演唱,如仅用“胸声”发声,当唱到高音时,仍是声带做整体振动,结果唱到一定的音高时即出现发声困难,如果勉强唱高音,则势必使用强烈呼气,缩紧喉腔,结果声带会充血、水肿,甚至发生甲杓肌无力症。相反,不用“胸声”而长期应用头声歌唱,必使环甲肌运动过度,出现喉肌运动动力平衡失调,初起尚能唱高音,低音则表现空洞无力,最后高音也将出现障碍。
3、调节共鸣的方法失当:歌唱时喉头发出的喉头原音,经过喉腔、咽腔和口腔。这些声腔是随着发声的需要,调节着腔体的形状、大小、长短,产生适宜的过滤、共鸣和扩大。如将这些可变共鸣腔调节得太宽太短,会失去与声带共同协调阻抗声音的作用,因而增加声带的负担。声带由于受到强烈呼气的冲击,会失去正常的能力心必将可变共鸣腔调得太细太小,使声腔阻抗系数加大,则发声难以得到最大的共鸣效果,发出的音量必定很小,使人感到喉音很重。同时又因为发声效率较差的关系,发声时喉部各肌肉势必加倍努力,结果喉肌易于疲劳,久之即可发生咽喉部的慢性炎症。
其次是合理使用嗓子,防止滥用嗓音:
1、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每个人嗓子条件不同,身体健康状态不同,歌唱技巧水平不同:所以,学习歌唱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学生在中声区未能正确运用及掌握时,不要过早扩大音域。尤其是过多地猛练高音,过度演唱力所不及的歌曲。过大地大音量,这些都容易发生运动过度性喉病。
2、要正确地鉴定声部:声部和发声器官的条件必须相应的协调,声部确定错了是引起声乐学生坏嗓子的常见原因之一。声部的确定,不能凭个人主观愿望。尤其对难以确定的学生,应作多方面的研究,与有经验的声乐教师和喉科专业医生共同商讨,必要时,甚至可以试行训练。从中观察,以求得正确的判断。
3、使用嗓子要注意劳逸结合,不可过度使用,就是演唱方法比较好的演员,过度使用嗓音,亦可产生声带充血、水肿、肥厚等。初学歌唱的人,每日练声1-2小时左右,一次不超过20分钟。有经验的演员,一天的练习也不要超过3小时,每练唱半小时,应休息10-15分钟。
再者,歌唱是全身心的劳动,是高度艺术性、技巧性运动,所以必须注意保持身心健康。
1、要根据个人身体条件,做一定体育运动,以提高身体素质,精神旺盛,心情舒畅。睡眠时间要充足,这样演唱时才能精力充沛,声情并茂。同时注意寒暖,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时,要及时治疗和声休。注意饮食,少用刺激性食物,尤其在暑热天气演出时,慎用冷饮,以免招致突然音哑。
2,要戒烟戒酒,因烟酒不仅影响全身,而且可以直接危害发声器官。吸烟的人常有咽干、痰稠、干咳等自觉症状,是烟中的有害物质刺激上呼吸道的结果。长期吸烟者能导致声带发生息肉样变,致使嗓音失去光彩以致嘶哑。饮酒,尤其是饮烈性酒,可以刺激咽部和喉部人口及杓区的粘膜,使之充血、水肿,影响发声。
3、演员用药应有所选择,因为有些药物可使嗓音发生异常变化,影响正常的发声功能。如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苯海拉明类药物,服用后会出现咽干、嗜睡性副作用,治胃肠病的解痉药物,如颠茄用后能使咽喉正常的粘液腺分泌减少,产生咽干舌燥,嗓音失去光泽,所以这些药物在演出前勿用。
4、女演员行经期声带的反应因人而异,有的人可以出现声带水肿、充血和声门闭合不全等,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减少演唱甚或完全声休。妇女妊娠6个月后应停止演唱。产后由于腹肌、膈肌松弛,呼吸肌控制的能力减弱,所以不要过早地恢复演出,要经过一定的腹肌训练和发声训练后,才能恢复演唱。否则,常易发生喉病。
5、应科学地对待少年的变声期。变声期在戏剧界称之为“倒仓”,它是儿童到了青春期,由于内分泌腺的作用,全身发育长大,这时喉头声带长大变长,嗓音相应发生了突变。在此时期应适当声休,节制用声,如过度用声会影响喉部正常发育,致使喉部发育异常或出现变声性发声功能障碍。
最后还应加强歌喉保健的医学监督,有条件的文艺单位,应设专职喉科医生,负责噪音治疗和医务监督,定期地对每个演员做发声器官的保健检查,制定必要的嗓音保健制度。每个演员也要珍惜自己的嗓子,主动与医生合作,这样才能早期发现喉病,及时得到治疗。
下一篇:论柳琴戏源头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