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男高音的高声区
发布时间:2015-07-04 09:41
摘 要:男高音高声区虽然较多地在头腔共鸣中共鸣但决不是单一地使用头腔共鸣,在任何情况下演唱者都要感到从胸;腹中发出来,既上下共鸣腔都起作用,也就是说必须使用混合共鸣。因此,在打开头腔共鸣的同时不能失去喉头的工作感{保持咽腔的正确形态}和胸腔共鸣的作用,从而获得一个有胸腔支持的高音。
关键词:男高音;高声区;高吐字;心理素质;气息支持位安放;咬字。
男高音的胸腔共鸣贯穿整个声区,即使到男高音仍要带有真声的色彩。这样在转换声区时就很难做到融会贯通。实践证明,在男高音的训练中出现的绝大部分技术困难和错误的发声,都与声区问题有很大关系。高声区的建立难度是比较大的,要逐个音进行研究。切忌孤立地着眼于个别器官的训练,要求把发高音的各种因素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具体的训练中,要对发声的各种因素进行逐项检查。
1、高声区的喉形。唱高音前头脑里首先要有高音的形象,耳朵里要有高音的音型、音色。有了这种想像才能迅速而自然地获得动作上的想像,找到适合而有效的动作。唱高音时要保持大打"哈欠"的感觉,即颌关节上、下充分打开、放松并回缩下巴,软腭尽力抬高、咽壁挺拔、坚固,喉头向后靠拢,底变空,咽壁扩得很大;音愈高,喉底愈向前下方张开(大舌根向前向下),胸骨舌骨肌明显地向中间收缩成一个点,与向外扩张的颈底周围的肌肉持对抗状态,从而将喉头稳定在高音所需要的低位置上。
2、高声区的共鸣:口、喉咽腔的充分打开,并非意味着完全打开了上部共鸣腔,歌声还必须有意识地将上口盖向前向上抬起(好似向前上方啃东西),笑肌也随之向上托,从而打开鼻腔、鼻咽腔,声音从鼻腔内振动引向筛窦,然后再扩展到额窦内振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头腔共鸣(高位安放)。获得了这种声音,但不能增加高泛音,有很强的穿透力,而且喉部不易疲劳并能持久。歌者可以体会想打喷涕又打不出来、鼻根发酸的那一瞬间,鼻腔是打开的,还可以通过擤鼻涕、闻花,深吸气等感觉来体会鼻腔的打开。高音虽然较多地在头腔共鸣中共鸣,但绝不是单一地使用头腔共鸣,在任何情况下歌者都要感到声音是从胸、腹中发出来的,即上、下共鸣腔都在起作用。也就是说必须使用混合共鸣。为此,在打开头腔共鸣的同时不能失去喉头的工作感(保持咽腔的正确形状)和胸腔共鸣的作用,从而获得一个有胸腔支持的高音。
3、高声区的运用:声音的"高位安放"必须配合深而有弹性的气息支持。歌者在唱高音前,抓到那一刹那放松的机会做深而有弹性的吸气(切忌耸肩),不能吸得太深,形成饱和状态,使高音不准,不流畅,甚至僵化。吸入适量的气息后稍稍保持一会儿,将气息略向下沉一点,瞬间转为呼气(发声)状态。在呼气(发声)时,要保持吸气感觉,即背、胸、肋、横膈膜、后腰有弹性地扩张与向里向上紧缩(有弹性)的小腹形成对抗状态;音愈高,两肋的张力愈加稳定,后腰愈往下使劲,这样气息才能垂直地通下来,从而将气息的支点固定在小腹的下端,用"丹田"部位,不能有任何偏离现象;高音的"激起"要有爆发力,这样才能将气息垂直地反弹上去,声流自然地进入头腔(鼻梁上端与眉眼交界处有明显的共振感),一个清晰的元音在咽腔的顶端回响振荡,这种声音音量虽不大,但圆润、优美,传得远,在力度和灵活性上都具有最大的能动性。
4、高声区的吐字要求:从歌唱肌能来分析,发声的功能由口腔深入的"喉"来形成,吐字由口腔的前半部分、唇、齿、舌、牙等来完成。从吐字与呼吸的关系来说,高声区的每个字都应该咬在气息的支点上,切忌在旋律线的音符上咬字,那样会使喉头出现前推或其他移动现象,造成气息不稳定。
为了使嗓音自然和语言清晰,在训练中强调要在讲话的水准上歌唱。男声讲话嗓音的音高大约在bb1-c3之间,这样就能自然而不费力地获得混合共鸣的优美音质。但是歌者也不要误认为不论音域多高都要用一成不变的讲话嗓音来唱,这样必将诱发声区上的矛盾,从而使高音过分沉重、僵硬或过于开放。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现象,为了使高音优美、自如,可以有意识保持一点"哈欠"感觉,将母音略加变圆变暗,这样就能使它们保持轻松、圆润。
6、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高音上不去,不要一味从发声器官的功能方面解决,还要研究歌唱的心理状态。要知道高音是思维、意志、神经、呼吸压力与喉头声带主动配合的问题。
唱高音前歌者首先要有必胜的信心,不要把高音技术看成高不可攀、深不能测,要充分认识到高音失败是正常现象。只有经过多次的失败才能获得永久的成功。唱高音还要有激情。情绪激动才能使横膈膜一直在振动,气息才能垂直地通下来,从头顶到小腹才能形成一个通畅的整体。情绪激动才能使发声器官处于开放状态,自然、放松有利于调节发声器官的功能动作,歌唱技术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如果歌者内心无动于衷,歌唱技术再好高音也难上去。
另外,如果到了高音就紧张,发声器官就会僵死,机能平衡就会失调,气息也会随之上浮,高音失去气息支持,喉头就会用力帮忙,声音便会卡在嗓子里,高音就上不去。歌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唱高音时要想着向下舒展(可让歌者在唱高音时做个雄鹰展翅的动作),想像自己是在下楼梯。这样歌者才能保持心理平衡,气息才能彻底沉下来,高音才能反弹上去。再者,声音的主动要与旋律线成相反的方向。这也正符合人们常说的高音低唱,低音高唱的要求。
美妙的歌声,不仅来自正确的概念,而且必须依靠不断反复,持久而有效的练习,养成良好的歌唱肌肉运动习惯,从中获得正确的声音效果,以巩固声音概念。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努力,就有可能训练出一个辉煌的男高音。
参考文献:
[1]周小燕:《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 音乐艺术1992年第二期。
[2]刘朗:《声乐教学手册》 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3月第1版。
关键词:男高音;高声区;高吐字;心理素质;气息支持位安放;咬字。
男高音的胸腔共鸣贯穿整个声区,即使到男高音仍要带有真声的色彩。这样在转换声区时就很难做到融会贯通。实践证明,在男高音的训练中出现的绝大部分技术困难和错误的发声,都与声区问题有很大关系。高声区的建立难度是比较大的,要逐个音进行研究。切忌孤立地着眼于个别器官的训练,要求把发高音的各种因素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具体的训练中,要对发声的各种因素进行逐项检查。
1、高声区的喉形。唱高音前头脑里首先要有高音的形象,耳朵里要有高音的音型、音色。有了这种想像才能迅速而自然地获得动作上的想像,找到适合而有效的动作。唱高音时要保持大打"哈欠"的感觉,即颌关节上、下充分打开、放松并回缩下巴,软腭尽力抬高、咽壁挺拔、坚固,喉头向后靠拢,底变空,咽壁扩得很大;音愈高,喉底愈向前下方张开(大舌根向前向下),胸骨舌骨肌明显地向中间收缩成一个点,与向外扩张的颈底周围的肌肉持对抗状态,从而将喉头稳定在高音所需要的低位置上。
2、高声区的共鸣:口、喉咽腔的充分打开,并非意味着完全打开了上部共鸣腔,歌声还必须有意识地将上口盖向前向上抬起(好似向前上方啃东西),笑肌也随之向上托,从而打开鼻腔、鼻咽腔,声音从鼻腔内振动引向筛窦,然后再扩展到额窦内振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头腔共鸣(高位安放)。获得了这种声音,但不能增加高泛音,有很强的穿透力,而且喉部不易疲劳并能持久。歌者可以体会想打喷涕又打不出来、鼻根发酸的那一瞬间,鼻腔是打开的,还可以通过擤鼻涕、闻花,深吸气等感觉来体会鼻腔的打开。高音虽然较多地在头腔共鸣中共鸣,但绝不是单一地使用头腔共鸣,在任何情况下歌者都要感到声音是从胸、腹中发出来的,即上、下共鸣腔都在起作用。也就是说必须使用混合共鸣。为此,在打开头腔共鸣的同时不能失去喉头的工作感(保持咽腔的正确形状)和胸腔共鸣的作用,从而获得一个有胸腔支持的高音。
3、高声区的运用:声音的"高位安放"必须配合深而有弹性的气息支持。歌者在唱高音前,抓到那一刹那放松的机会做深而有弹性的吸气(切忌耸肩),不能吸得太深,形成饱和状态,使高音不准,不流畅,甚至僵化。吸入适量的气息后稍稍保持一会儿,将气息略向下沉一点,瞬间转为呼气(发声)状态。在呼气(发声)时,要保持吸气感觉,即背、胸、肋、横膈膜、后腰有弹性地扩张与向里向上紧缩(有弹性)的小腹形成对抗状态;音愈高,两肋的张力愈加稳定,后腰愈往下使劲,这样气息才能垂直地通下来,从而将气息的支点固定在小腹的下端,用"丹田"部位,不能有任何偏离现象;高音的"激起"要有爆发力,这样才能将气息垂直地反弹上去,声流自然地进入头腔(鼻梁上端与眉眼交界处有明显的共振感),一个清晰的元音在咽腔的顶端回响振荡,这种声音音量虽不大,但圆润、优美,传得远,在力度和灵活性上都具有最大的能动性。
4、高声区的吐字要求:从歌唱肌能来分析,发声的功能由口腔深入的"喉"来形成,吐字由口腔的前半部分、唇、齿、舌、牙等来完成。从吐字与呼吸的关系来说,高声区的每个字都应该咬在气息的支点上,切忌在旋律线的音符上咬字,那样会使喉头出现前推或其他移动现象,造成气息不稳定。
为了使嗓音自然和语言清晰,在训练中强调要在讲话的水准上歌唱。男声讲话嗓音的音高大约在bb1-c3之间,这样就能自然而不费力地获得混合共鸣的优美音质。但是歌者也不要误认为不论音域多高都要用一成不变的讲话嗓音来唱,这样必将诱发声区上的矛盾,从而使高音过分沉重、僵硬或过于开放。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现象,为了使高音优美、自如,可以有意识保持一点"哈欠"感觉,将母音略加变圆变暗,这样就能使它们保持轻松、圆润。
5、高声区的训练:男高音经过统一声区的训练后,要进行高声区的训练。歌者的发声状态、呼吸、共鸣、吐字等方面的运用,要随着声区的转换相应地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f2唱得有力量,有效果,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应该用完全开放的声音唱。但为了半声效果,必须在这个音上有个明显的动作,咽腔在原有的基础上再稍稍扩大,气息再稍稍加强,上部共鸣腔再稍稍打开,相应的共鸣焦点后移,歌者感到声音变小,音色变圆、变暗(接近"u"又不是"u",好似"o"中带"u"的色彩。将这种关闭的声音一直带到高声区),从#f2开始随着音高的上升,一个音挨着一个音愈来愈集中,共鸣焦点愈来愈向后倾斜,音色愈发变得圆润。由于高声区的管道很窄小,这种变化非常轻微,只需要用思维调节,不要在肌肉上特别下功夫,那样会造成肌能平衡失调,上不去高声。总之,要防止这些音唱得过于开放,形成白声,也要防止把母音变暗做过了头。
6、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高音上不去,不要一味从发声器官的功能方面解决,还要研究歌唱的心理状态。要知道高音是思维、意志、神经、呼吸压力与喉头声带主动配合的问题。
唱高音前歌者首先要有必胜的信心,不要把高音技术看成高不可攀、深不能测,要充分认识到高音失败是正常现象。只有经过多次的失败才能获得永久的成功。唱高音还要有激情。情绪激动才能使横膈膜一直在振动,气息才能垂直地通下来,从头顶到小腹才能形成一个通畅的整体。情绪激动才能使发声器官处于开放状态,自然、放松有利于调节发声器官的功能动作,歌唱技术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如果歌者内心无动于衷,歌唱技术再好高音也难上去。
另外,如果到了高音就紧张,发声器官就会僵死,机能平衡就会失调,气息也会随之上浮,高音失去气息支持,喉头就会用力帮忙,声音便会卡在嗓子里,高音就上不去。歌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唱高音时要想着向下舒展(可让歌者在唱高音时做个雄鹰展翅的动作),想像自己是在下楼梯。这样歌者才能保持心理平衡,气息才能彻底沉下来,高音才能反弹上去。再者,声音的主动要与旋律线成相反的方向。这也正符合人们常说的高音低唱,低音高唱的要求。
美妙的歌声,不仅来自正确的概念,而且必须依靠不断反复,持久而有效的练习,养成良好的歌唱肌肉运动习惯,从中获得正确的声音效果,以巩固声音概念。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努力,就有可能训练出一个辉煌的男高音。
参考文献:
[1]周小燕:《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 音乐艺术1992年第二期。
[2]刘朗:《声乐教学手册》 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3月第1版。
下一篇:从嵇康到汉斯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