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20世纪80至90年代中外优秀复调音乐论著

发布时间:2015-07-04 09:42

 内容摘要:20世纪80至90年代,在改革开放、中外音乐文化的不断交流与对话中,中国复调音乐理论迎来了一段其自身发展史上最为活跃的黄金期,在理论著作的撰写、编译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但理论学界对这时期复调音乐论著的全面梳理和详细介绍还有不足。文章以综述的形式,对20年来国内陆续出版的中外复调音乐论著进行归类整理与评述,并选取十几部广泛影响我国复调音乐教学与研究的理论专著进行重点分析,以期客观地展现出这一历史时期我国复调音乐论著所达到的瞩目成就。
  关 键 词:20世纪80至90年代 复调 理论著作 成就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大力扶持,我国的音乐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复调音乐理论的探索与研究不但获得了“量”的突破,还取得了“质”的飞跃。在打开了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技术理论的禁区后,中国复调音乐理论在专著教材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局面。不但出现了大量对西方传统和20世纪现代复调技法与理论的译介和阐述,还出现了由我国复调音乐理论家独立编著或撰写的复调音乐专著,尤其是我国学者独立撰写的复调论著。这些论著的问世,可谓开辟了我国复调音乐理论著作研究的新纪元。
  
  一、外国复调音乐理论论著
  
  译介国外复调音乐理论著作是我国复调音乐理论研究工作中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任务。自80年代初起,国外复调音乐理论著作的引进工作曾一度停顿,后又开始恢复并逐渐活跃起来。这时期的重要译著可大致分为欧美传统对位技法与赋格理论的译介著作与20世纪西方现代复调理论的译介著作两大类。
  1.欧美传统对位技法与赋格理论的译介著作
  《对位与赋格教程》(法)泰奥多尔·杜布瓦著,廖宝生译,1980、1982年版。
  该书体现了法国复调音乐的传统体制,共分上下两册,四大部分。书中阐述的对位原则均为声乐风格的严格对位写作法则,承袭了富克斯的五类对位传统。该译著最大的特色在于用大量的优秀习作范例配以言简意赅的文字说明来阐述观点,谱例部分的比重甚至超过了文字说明部分。下册刊录的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历届考试所用的赋格主题、历届罗马留学奖金初试所用的赋格主题以及在这些考试中涌现出来的优秀赋格作品,堪称为我们了解当时法国这一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最翔实的资料。
  《对位法》(美)瓦尔特·辟斯顿著,唐其竞译,1984年版。
  该书是作者所著《和声学》的姊妹篇,共分11个章节,阐述了自17世纪以来近300年内西方作曲家在对位写作方面的共同写作方法,是一部介绍传统对位技术理论的译著,学习单对位与复对位的重要参考教本。作者总是力图使作曲的理论与作曲的实践紧密相结合,引导学习者按照一定的和声背景,根据不同特点的旋律与动机进行创造性的技法锻炼,在教学程序与施教方法上颇费心思。书中每章结束之后都附了大量习题,并穿插了对学生作业的写作提示与中肯建议,因而具有比其他同类教本更富实战经验性与创作指导性的特点。
  《应用对位法(上卷)创意曲》(美)柏西·该丘斯著,陆华柏编,1986年版。
  该丘斯的《应用对位法》共分为各具相对独立性的5个部分,本书根据第二部分“创意曲形式”译出,分5章,是一本全面论述创意曲这种重要复调音乐体裁的译著。书中的范例与习题选择以巴赫作品中的实例为主,还包括门德尔松、肖邦、勃拉姆斯、鲁宾斯坦等人的优秀作品。大量例证都以小号字体刊印并只标明小节数而不再引用原谱,这使全书虽篇幅不长,图片谱例不多,却涵盖了丰富的信息量。书中对创意曲写作程序的细节描述以及写作中可能遇到困难的有效解决方法,是创作经验的重要理论总结,对复调音乐体裁曲的学习和演奏极富参考价值。
  《对位法概要》(法)查尔勒·柯克兰著,萧淑娴译,1986年版。
  这本书为运用富克斯的五种分类法而写的严格对位法教材,共分5章。书中将格里高利曲圣咏曲调作为定旋律,通过为之配写不同类型的对位声部,磨炼学生严格对位的写作技巧。按照由易及难、由简及繁的讲授顺序来介绍具体的写作程序与注意事项,并附以习作成品的实例,使学习者能以清晰的思路逐步领会要领、循序渐进地掌握复杂的写作技能。书中采用的对位练习方法尽管比较古老,但仍不失为磨炼技巧的好方法,这使该书成为训练写作具有独立协调性的严格对位旋律的重要技术理论译著。
  2.20世纪西方现代复调理论的译介著作
  《传统和声学简明教程》(下卷)(德)保罗·兴德米特著,罗忠镕译,1983年版。
  该书虽冠名为和声学教程,实际更可说是实用的复调音乐练习指导教程,全书共分6章。尽管写作练习的涉及范围很广,但所有习题都对声部进行的独立流畅及富有对位旨趣有较严格的规范和要求,而对于赋格和赋格段的写作,则基于较自由的创作空间,并试图通过这种形式的写作来训练学习者更广泛的实用作曲技巧能力。另外,简单明了的文字解释与间或穿插的歌曲歌词翻译,也使枯燥的阅读不时变得轻松而饶有生趣。
  《现代对位及其和声》(美)罗伯特·米德尔顿著,郑英烈译,孟文涛校,1984年版。
  这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介绍20世纪现代复调音乐写作新规律的理论译著,共分16章。该书的内容安排层层深入,从研究现代对位中旋律组织的基本原则出发,由五声音阶到完整的半音体系,直至多声部的对位运动规律,最后还涉及了双调性、多调性以及12音写作的部分知识。书中大多数谱例都摘自1910年至1955年间问世的现代音乐作品,使国人第一次在正式出版的复调理论译著中看到了20世纪作曲家的优秀作品范例。
  
  二、中国学者独立撰写的复调音乐理论论著
  
  80年代初期,我国复调音乐研究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由我国学者独立撰写或编著的有关复调音乐基础理论、历史沿革、风格技法的专著和教材。它们或已正式出版,或以讲义形式已广泛运用于国内各音乐院校的复调学科教学中。这些论著的问世,一方面说明我国复调音乐理论工作者在长期学习西方复调理论成果后,已获得了较为系统完备的技术理论知识,具备了创新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国学者在经过数十年的默默耕耘与举步维艰的探索后,在尝试适宜于我国国情的民族化复调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可喜进展。
  《赋格曲写作》陈铭志著,1980年版。
  该书主要是为音乐院校作曲专业学生传授赋格曲基本写作原理的专著性教材,共分12章。书中根据我国民族调式与音调的特点,对如何处理我国民族风格的赋格曲问题提出的富有创建性的看法与处理原则可谓全书的闪光点所在。这些经验之谈对于学习作曲的青年学生来说,无疑可以大大缩短在借鉴和实践之间的反复摸索过程,对于切实掌握写作技能来说具有尤为实用的参考价值。
  《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陈铭志著,1986年版。
  该书为全面论述中外复调音乐基本理论的专著,分为5大部分共13章。全书在对传统复调写作技法进行了合理的取舍、归并与整合后,提出了一些新颖独到的见解,第一次将“对比复调”进行了织体分类,并开辟出专门章节进行系统论述讲授,提出了一系列处理民族风格旋律对位结合的技术原则,并在谱例中多次引用了我国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实例,在习题中要求以民族音调旋律来做不同类型的对位结合练习。该书与作者的《赋格曲写作》一起成为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第一批研究复调音乐理论并进行民族化复调理论探索的专著,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对我国复调音乐理论体系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开拓作用。

《复调音乐》(上下册)段平泰著,1987年版。
  该书为典型的复调音乐技术理论论著,较少涉及复调发展史方面的知识。全书分上下两册,共8篇16章。第三章“分类对位”的示例采用了传统音乐曲调——古曲《满江红》及陕北民歌《打南沟岔》中的音调作为定旋律,成为该书的一大亮点。绪论部分概括性地介绍了单声音乐和多声音乐的区别,将多声音乐陈述方式分为三大类,将几组易混的术语作了概念的区分,都是以往的著作教材未曾引起注意与研究的内容。另外,书中也特别强调了通过学习外来文化以发展本民族自身音乐文化的思想。
  《民族化复调写作》刘福安著,1989年版。
  该书是为上海音乐学院民族作曲、民族理论和戏曲作曲专业学生编写的复调音乐教科书,全书分为14章。书中许多谱例由作者亲自编写或从所教学生的习作中精选出来,不仅有民歌曲调,还有戏曲、曲艺和民族器乐曲的音调,使该书具有其他同类著作都不能媲及的贴近群众的优势。书的最后两章的论述首创国内著作中该研究领域的先河,体现了紧扣“民族化”进行复调写作尝试的主旨。
  《复调音乐基础教程》孙云鹰著,1991年版。
  该书为配合我国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理论课程的基础教材,共分6章。在教学方针和施教方法上都尽量回避专业化的讲授,大刀阔斧地删减了艰深而不易在短时间内掌握的知识,力求使中小学教师在经过广泛了解与初步尝试后,能有效提高多声音乐的分析能力和简单的写作、伴奏技巧。每章之后大都布置了适量的习题,附上部分答案,并将复调教学程序中“示范改题”这一重要环节第一次以书面形式刊印在复调理论教材中。
  《中国音乐中复调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朱世瑞著,1992年版。
  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在思维意识层面上探讨专业音乐创作中复调现象发展规律的论著。全书包括绪论及上下两篇共8大章。书中对我国早期复调音乐理论研究状况的梳理,是我国理论工作者首次对中国复调音乐理论自产生以来的发展状况和重要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与定性分析。另外,作者分析了多部由中国当代作曲家创作的赋格套曲及大型曲式作品中的赋格曲、赋格段的实例,全面展现了我国复调音乐创作已经取得的显著成绩,对把握我国当代音乐创作中复调思维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向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复调音乐教程》林华著,1994年版。
  这本书主要是针对演奏与演唱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特点和实际需要而撰写,重点主要放在提高学习者对复调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上。全书分上下两编共12章。该教材打破了传统复调理论教材只注重创作技法的体例,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坐标向学生全面介绍了复调音乐几个世纪以来的发展概况及不同体裁与风格特点。尤其是对20世纪个性写作时期种种现代音乐流派的复调音乐写作原则和创作倾向,以及我国当代音乐创作中复调技巧运用原则的探讨,使该书具有涉猎广泛,及时反映学科动态发展的显著特点。
  《复调写作及复调音乐分析》王安国著,1994年版。
  该书是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科复调理论课编写的简明复调音乐理论教程,共分8大单元27章。这本书更侧重于复调音乐的基础写作与提高实际作品分析能力,以作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及创作实践为根基,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在兼顾学术规范性与严密性的同时,条理分明、详略得当地为学习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有效学习方法。所引谱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中外作品比例相当,无论范例还是习题,都注意到了写作与分析的并重,从而使学习者的写作技能与理论知识能同时得到加强。
  《复调音乐基础教程》赵德义,刘永平著,1997年版。
  该书为介绍复调音乐技术原则与各种体裁形式的基础理论教程,分上、下两篇共19章。
  在体例安排上,将对位旋律的写作作为全书的起始,使教学与创作之间的准备时间大大缩短;在技术理论的运用观念上,力求使对位技术适应更多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使学习者领会到传统对位法的强大生命力与灵活适应性;在遣词造句及行文风格上,擅长以简洁的文字来阐明艰深的理论,短短数语即能切中要害,令人豁然开朗;在习题设置上,单独附有1章部分习题的优秀参考范例。这些特点使本书具备了极强的可读性及实用性。
  结语
  综观我国这一时期的复调音乐理论著作,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仍以外国复调音乐理论译著为主,80年代中后期始,我国复调理论研究者的工作重心则逐步转移到撰写适应于中国文化背景和社会需要的复调理论专著上来,涌现出了多部可以反映当时我国复调理论学科发展水平的优秀论著。相对而言,与外国复调理论著作的内容相比,我国学者撰写的复调音乐理论专著则更注重基本技术理论的普及,融入了更多的民族化审美意识与写作特色,在与我国民间音乐和专业创作紧密联系的基础上更契合于我国复调音乐实践的实际。总体而言,20年来我国复调音乐在理论著作方面已取得的成绩,是十分丰硕而令人鼓舞的。这些倾注了我国复调理论学者多年心血与精力的译著专著的问世,对推动我国复调音乐理论及复调思维在创作实践中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成为建成中国复调音乐理论体系而迈出的重要一步。

上一篇:浅论歌唱中用力的相对性

下一篇:谈中国先秦与古希腊声乐的起源与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