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舞蹈创新思考研究论文(共3篇)
第1篇:中国传统舞蹈教学的创新策略分析
为了促进中国传统舞蹈教育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充分培养,促使其全面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效果,我国各级教育院校应当对中国传统舞蹈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优化。同时,创新自身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各级教育院校舞蹈教学在所有艺术类专业教学中脱颖而出。另外,创设独具特色的教学氛围能够促使学生感受艺术文化的气息,从而形成独有的艺术风格。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传统舞蹈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应当注意中国传统舞蹈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工作,促使素质教育理念得到贯彻和落实,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显著的提升。
一、在中国传统舞蹈教育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优势
随着中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开展,中国传统舞蹈教育教学的优化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中国传统舞蹈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而且还要求中国传统舞蹈专业学生充分掌握课程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国传统舞蹈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师能够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更为优越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在中国传统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自身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课堂教学主导优势。在重视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应当提高教育教学的交互性和针对性,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加以调整和改善。例如,在中国传统舞蹈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中国传统舞蹈涉及的传统文化等内容,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网络上查找中国传统舞蹈相关的民俗文化、音乐以及动作技术等视频,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直观了解中国传统舞蹈蕴含的风格和人文知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如,在中国传统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利用中国传统舞蹈视频和分解动作动画等为学生演示标准的中国传统舞蹈动作,促使学生能够更为清晰的观察技术动作,使其不再拘泥于课程内容的学习,让他们能够领悟到更多中国传统舞蹈动作技能。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注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的运用程度,避免自身教学职能的丧失。
二、明确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在中国传统舞蹈教学中的地位
在中国传统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展示正确的技术动作,并利用较为经典的中国传统舞蹈视频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在中国传统舞蹈视频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技术动作,在分析过程中可以进行大胆创新,促使学生舞蹈编排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具体来说,在中国传统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通过中国传统舞蹈相关视频和音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能够明确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可以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理解。可以说,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中国传统舞蹈教学活动能够使得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在挖掘学生潜在能力的同时,为其学好中国传统舞蹈相关知识创造有利条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明确教学设备或教学资料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资源,无法取代自身在中国传统舞蹈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同时,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尽相同,所以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学生录制一些微视频,使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利用新媒体设备进行自主学习。另外,教师还应当避免情景教学变成观摩教学,注意视频课件的设置比重。
三、科学、合理的设置中国传统舞蹈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设置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方向,根据其就业特点提高其舞蹈水平,合理分配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促使其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的舞蹈艺术技能。另外,还应当从易到难的设置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再进行能力提高训练。
四、科学的开展中国传统舞蹈教育教学评价工作
在中国传统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教学水平得到改善,舞蹈教师就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在开展教学评价工作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其整体分成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完成。中国传统舞蹈教育教学评价工作具体可以分为起点评价、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整体性评价等。同时,教学评价也应当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三个方面。
在学生自评工作工程中,舞蹈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动作训练后或者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后让其对自己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成果加以评价。为了确保学生自评环节得到充分落实,舞蹈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表格制定过程中,保证评价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在评价标准制定完成后,舞蹈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我评价找到自身的不足,进而使学生根据具体问题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另外,教师还应当将学生自评结果纳入整体性评价中,为整体性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舞蹈教育教学的开展不仅是学生掌握中国传统舞蹈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还是其提升自身气质的主要途径,在中国传统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观意识和能动性得到有效的提升,促进中国传统舞蹈教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另外,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课堂教学主导优势,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曾菲菲
第2篇:中国传统舞蹈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美学思考
每当影视作品中出现舞蹈场面时,其优美的音乐、飘逸的服装、精致的舞美设计、曼妙旖旎的舞姿……银屏前的你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那些旋转不停、舞姿美妙的舞者们所吸引了。很多时候,影视剧中的舞蹈,代表的不仅仅是人们视觉中的眼花瞭乱,更多的是以舞传情、表达人物内心复杂多变的情感或是叙述人生故事。舞蹈具有神奇的艺术魅力,让影视艺术更具美感、更有生命力。在影视剧中,舞蹈具有高度的娱乐观赏性,它在与银屏完美的融合之后,具有抒情和叙事的双重作用。同时,影视不仅仅是科技工业,也是美学与艺术的结合,因而,舞蹈艺术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美学意义也就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因为它是生动形象的影像内容。
一、舞蹈艺术与影视艺术
我国古代《诗经•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我们说,舞蹈在表现人的情感方面所具有的真实性和直接性等方面,往往是其他艺术所不及的。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通过人的形态、神态进行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它的表达包括人的形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它的形成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人类在劳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姿态和对社会观念的反映。
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它从先于自己的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和舞蹈等艺术形式中汲取养料,因而是在各种艺术的交叉点上诞生和发展的。电影电视已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传媒中传播最广最快、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艺术创造和文化传播方式之一。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艺术样式。
二、舞蹈在影视艺术创作中与情节的协调美
中华民族几千年持续发展的文明传统,从“有无相生”注重整体功能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和谐观等文化观念,到具体的审美方式,都有着大量可供汲取的民族智慧的精华。中国影视艺术与传统古典舞蹈文化亦有着天然的联系。
1.与情节的协调性
影视剧创作中的舞蹈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影视剧创作中,舞蹈片段的安排要理解剧情的主旨、情节、人物和风格等;要清楚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地域背景;要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甚至人物细微的心理变化;还要根据导演确立的影片风格决定舞蹈的风格。在完成这种种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之后,要和导演、音响设计或音乐编辑商量具体的音乐段落,包括音乐的旋律、节奏、长度等技术性问题。而后舞蹈片段的创作不可能再是自律的,它在影视作品中的出现与结果要严格依据电影情节发展的需要。
我们在众多的古装影视剧中,经常看到“长袖舞”,这不仅是因为它姿态优美,还因为它是我国古代舞蹈形态的标志。从汉代开始,长袖细腰的舞蹈形态就已形成,而这种以阴柔为主,同时体现着内在阳刚之韵的舞蹈,在众多的影视剧中频频出现,无一不给剧中的人物和情节增色不少。例如《卧薪尝胆》中的片段——小雅•南有嘉鱼,其中的这段舞蹈,正是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喜好乐舞,以致出现倡优女乐“遍及诸侯后宫”的情势。而剧中舞蹈的内容,也采用了楚舞的特点,甚至运用了我国古代联袂踏歌的形式,使得舞蹈与剧中的历史、情节很好的吻合,并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此时越王勾践内心的矛盾冲突。又如:《唐明皇》中,《剑器舞》和《胡旋舞》场面的运用,也都符合了当时唐代以这两种健舞最为著名的现实,并以此舞来显示大唐帝王的气度和大唐王朝国运的昌盛。
2.与画面的协调性
在影视这种综合艺术中,舞蹈场面的设计与剧情的表现可以相互转换。主要体现为与影视作品中画面的协调,即舞蹈的画面可以在作品中成为渲染气氛,表现情感,并同时表现剧情,从而使得舞蹈与视觉画面和谐一体,以达到舞画并茂、水乳交融的效果。例如:《西游记》中的仙女舞曲,玉皇大帝与众仙一同欣赏嫦娥等众仙子带来的曼妙舞蹈,与孙悟空在五行山下挣扎的画面穿插出现,这种结合更加烘托了两种不同阶层,不同命运所造就的矛盾,在看似优美的舞蹈中天上地下、明亮与阴霾交融,展示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这其中包括现实的和心灵的。
三、舞蹈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抒情美
从《诗经》和楚辞中埋设的最早的情感模式,经由魏晋六朝的率意创造,以及无数唐诗、宋词的斟酌推敲,中国审美意识中对“情”的把握,达到了极其细致精妙、极其复杂成熟的程度。从舞蹈艺术的内在本质属性方面来看,舞蹈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性就体现于抒情性中。因而,在影视剧中,舞蹈在其中的运用也显现出它的这一优势。其抒情性又表现为表意性与表情性两种。
1.情的交融
中国影视艺术与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中国古典舞蹈在处理时间和空间的技巧上,常常与蒙太奇镜头语言处理画面的方法神似。细加分析也常有运用特写、远景、中景等画面和画面组接的技巧,这为我们影视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美学的启示。当然,在影视这一最现代化的艺术样式中,如何运用中国传统艺术的手法,还有待于深入探讨与试验。
舞蹈一般的表情性动作,是指那些与人的情感和情绪相联系的身体的动作变化,包括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这些,在影视艺术中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情绪的纷繁变化所形成的。影视作品中,安插舞蹈场面,来抒发主要角色内心情感的情况,在古装戏中比比皆是。在创作中同时承担着抒情、娱目的作用。如果演员可将二者融为一身,在剧中,可达到出奇的视觉效果,如果不能,则经常会采用近景与远景,真人与替身相结合的拍摄手法来弥补。例如:影片《神话》中,玉漱公主在山上为蒙毅所舞的那一段,虽不足一分钟,但整段舞蹈在周围自然画面的衬托下,既体现了玉漱对蒙毅的爱恋,也抒发了她对自由的想往。而这段运用了中国古典舞的元素动作的舞蹈片段,也是典型的以舞传情的代表。
2.意的交融
影视剧中的舞蹈,不仅可以传情,还可以成为贯穿主题的构成内容。主要是指舞蹈片段的设计应服从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影视作品特定的主题思想、内容情感、生活场景或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情景氛围的表现需要,并与其有机结合,从而在内容情感上呈现出某种协调性。如:电视剧《富贵》中,花鼓灯在其中的很多情节中成为了一种贯穿全剧的线索,在人物经历的不同生活阶段,它都承担了一定的说明人物命运,对待生活态度的任务。“花鼓灯”它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极为充分地体现出汉族传统民间歌舞的主要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呈现出斑斓的色彩,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被称为“汉族舞蹈的典型代表”。花鼓灯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乡土特征的舞蹈艺术,它的舞蹈动作大都是从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提炼发展起来的,如“簸簸箕”“双扯线”“回头望”“端针扁”“单挎篮”“老鹰磨云”“燕子试水”等。它包括舞蹈、歌唱、小型戏曲节目等形式,情绪热烈奔放,场面壮观,加上用大锣、大钹、花鼓、小锣伴奏,形成节奏欢快、铿锵有力的艺术风格。其曲调来自民间小调,或轻快优美,或哀怨抑郁,或奔腾激昂。但歌时不舞,舞时不歌,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正是这些特色,使得“花鼓灯”在本部电视剧的创作,塑造人物性格,表达角色感情等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也表现了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审美价值观。
综上所述,影视作品中的舞蹈片段都应当通过与画面、与人物语言和音响的协调,在突出民族性、地域性特点的同时,发挥其优势来服务影视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示、主题和思想感情的表达,最终更好地实现影视艺术的整体表现力。
影视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样式,但它同时又以美学特征和文化性格区分了不同民族与国家的艺术风格。如今,从舞蹈的角度,我们明确地认识到,应当以中国美学的独特视点去研究中国影视艺术现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具有现代意识与民族风格的影视作品,建立影视艺术的“中国学派”。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当中,已经生成了自觉的审美主体,建立了约定俗成的审美方式,并积淀了丰厚的审美趣味,这一切可以作为论证中国各个艺术门类美学的基础依据。因而,探讨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与中国影视创作中的美学的关系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切入角度,中国舞蹈美学从不同方面对影视民族化审美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郑莉等
第3篇:对中国传统舞蹈教学的创新的研究
以培养高精尖的艺术型人才为主的是专业的舞蹈院校,而其他一些院校或专业的舞蹈教学,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在不同的目标指引下,“三性”原则无法做到包罗,由此可以看到中国传统舞蹈教学在方式、原则的运用上所受到的禁锢,其实在这些直观的表面下还隐藏着舞蹈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课程改革创新以及教学理念等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的问题。立足于此,不妨来尝试一些改革创新的举措。
1以现代舞教学理念为基础改进方法和模式
现代舞的教学理念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符合,它把对人的创造力的开发,提高到了一个重要位置。它的主要着眼点不在于单纯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在于培养舞者感知舞蹈、创造舞蹈的能力。现代舞的训练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现代舞基训,现代舞的编舞技法,现代舞剧目排练。通过整套内容的学习,能开发学生的肢体能力,学习到不同类型的作品。教学中需要从时代发展入手,启发学生真实地感受自己身体的各个关节以及各个部位。在音乐的选用上,现代舞具有先进的理念,千变万化的节奏灵活地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在传统舞蹈教学中应该提倡,使墨守成规的八拍音乐在节奏上有更为丰富的变化。
2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和谐教学法将传统舞蹈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十个环节。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包括身心准备、导入新课两个环节;第二阶段:导学阶段,包括出示目标、分组讨论、探索实践、精讲点拨、分组练习五个环节;第三阶段:多元评价阶段,包括激活练习、课堂小结、推荐作业三个环节。
情境熏陶法,这一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展现学生的个性,同时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一般程序为:(1)创设情境;(2)参与活动;(3)总结转化。
“罗杰斯”法。此法注重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自我实现潜能的开发,教师只起促进作用。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应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把教学作为促进自我实现的工具,最终目标是培养真正自由独立的、情知合一的“完整的人”。
自学辅导法。这是一种对学生学习舞蹈基本知识、提高素养及艺术鉴赏力进行有效指导的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发展的需要。
合作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深刻体现以人道主义精神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目标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使他们的精神力量得到充分发挥。如:小组合作、班级合作或校级合作等。从中挖掘带头人的潜力,培养学生相依靠、面对面积极互动的习惯,通过共同的参与,来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对传统舞蹈注入式教学方式的分析
一直以来一股脑的灌输是舞蹈教学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处理好一些关系,出现了目标与方法的悖逆、教与学的偏离。
在教师为主的单调操作技能下,学生只是一味的模仿教师。身体的柔韧性、技巧掌握的多少、会跳多少剧目等是衡量舞蹈学习好坏的尺度。学生不能养成思维、思辨的习惯,对于舞蹈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之间的作用丝毫不理解;对于舞蹈理性的认识不能举一反三。
长期以来,人们的思维往往呈现单一性的特点。到现在,社会发展变化飞速,面对的是一体化、多元化的世界格局。然而由于教学上的偏差,学习舞蹈的众多学生,目前看待舞蹈作品时,仍以动作的齐整程度和动作的难易程度作为评判标准,很少有人去关注动作之下所传递的内在信息,因而也很少真正理解舞蹈所传递的感情,被舞蹈感动。这些现象反映出舞蹈教育缺乏感情色彩。从舞蹈发展和欣赏标准的观点出发,显然,注入式的教学存在着弊端。
4传统舞蹈“三性”原则的教学分析
舞蹈教学的“三性”原则指的是“代表性”、“训练性”和“系统性”。代表性主要是指具有突出鲜明的风格特点与民族特征;训练性主要是指形态和心智两方面的训练价值;系统性主要是指教材的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等在正确轨道上推进教学的系统。
5使教学模式严密化
5.1采用模式训练体系
模式训练法是一种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训练方法。建立目标模型,首先必须明确训练目标,也就是说期望训练出达到何等水平、具有什么特征的舞者。下一步需确定训练目标与舞者舞蹈能力结构的影响因素,并对此进行数理分析,从而建立起尽可能定量化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由检查项目、检查方式和检查工具三个要素组成。检查项目按所训练的舞种进行内部分类,可分为古典、民族、舞蹈创编排练等,由这些舞种进一步引申为软开度、跳跃能力、协调能力、舞蹈感觉、有氧与无氧代谢状况等等。检查方式中包括个人、集体、训练环境等诸多因素。
5.2使用“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
该体系由四个模块构成: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网络;课堂教学质量考评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的组织与运行;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结果的综合分析与处理。首先,“2”指两种考评方式,即随机考评与集中考评。随机考评:由考评委员会课前抽签定人,随机听课,当场测评。集中考评:组织学生进行汇报课,学校则组织进行教学测评,每学年组织一次。其次,“3”指三个考评渠道,即院级考评、系级考评和学生测评。测评时各有侧重,最后综合考评,给出最终考评结果。从研究和实践上看,三种考评渠道相互补充而综合提供的数据与信息才是较为客观和公正的,它可以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即通过考评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进行评价,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
5.3建立舞蹈数据库
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以多元的信息渠道,收藏大量的音乐、舞蹈作品;特别是新作品和原创作品。同时,利用最先进的音乐制作软件,制作储备符合现代人审美意识的训练音乐,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在当今舞蹈逐步现代化、时尚化、个性化的必然趋势中,教学要积极改变以往的老旧模式;把握培养目标,以现代的教学理念来进行课程改革建设。放开视野,不断总结,舞蹈教学必将会在实践的探索中逐步完善、成熟起来。
作者:薛静